① 脖子落枕拔罐圖片大全 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嗎
1脖子落枕拔罐圖片大全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於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當第七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後正中線上,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兩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頭,手按頸項部骨突最高點處下緣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3.大椎穴功效:
益氣壯陽,大椎穴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清熱解表、截虐止癇的作用。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於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間連線之中點處。或以手並攏,食指靠頸,中指尖到達處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
天宗穴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屬小腸經。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線上,當上、中1/3交點處。或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連一直線,與第4胸椎棘突下間平齊處,與膈俞、肩貞成三角形處是穴。
3.天宗穴功效:
天宗穴有生發陽氣,舒筋活絡,理氣消腫,行氣寬胸的作用。
懸鍾穴
1.懸鍾穴位置:
懸鍾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2.懸鍾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卧位,外踝尖上3寸,當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腱之間凹陷處取穴。
3.懸鍾穴功效:
清熱生氣、懸鍾穴有泄膽火、清髓熱、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平肝熄風,舒肝益腎。
昆侖穴
1.懸鍾穴位置:
昆侖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2.懸鍾穴取穴方法:
昆侖穴位於踝區,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正坐或俯側卧取之。
3.懸鍾穴功效:
散熱化氣。昆侖穴有疏風通絡、活血止痛、安神清熱、舒筋活絡的作用。
阿是穴
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多位於病變的附近,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沒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稱。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為腧,即人們常說的「有痛便是穴」
2脖子落枕拔罐管用嗎
脖子落枕多是因為睡覺時受寒、痰量,導致頸部氣血凝滯,經絡不暢引起的,而拔罐可以祛濕散寒、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對於緩解脖子落枕的現象有很好的作用,所以脖子落枕拔罐是有用的。
3
脖子落枕拔罐方法
火罐法
用閃火法將罐吸附於大椎、肩井、懸鍾、局部壓痛點(阿是穴);或用抽氣罐法吸附於,上述穴位。
針罐法
取大椎、肩井、天宗、昆侖、阿是穴,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毫針針刺,起針後,局部再拔火罐。
刺絡拔罐法
取阿是穴,局部常規消毒後,用皮膚針叩刺至微滲血,立即用閃火法拔罐。
4
落枕的自我治療方法
1、冰敷與熱敷
冰敷:8-72小時內進行冰敷,以舒適體位下用冰袋放置在疼痛處,每次10-15分鍾,2小時敷一次。
熱敷:72小時之後開始使用熱敷,將熱毛巾放在脖子上,一次約20分鍾,連續做三次。
注意:無論是冰敷或熱敷,均避免在睡眠時使用,避免引起皮膚損傷。
2、自我牽拉和按摩
肩胛提肌的自我牽拉和斜方肌的自我牽拉
牽拉方法:以右側落枕為例,先在仰卧位下進行,先將頭轉向左側,左手放在右腦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壓住即可,停留6-10秒後放鬆,重復6-8次,每日6-10次,逐漸過渡到坐位。
以右側落枕為例,頭靠近左側肩,鼻子對准左側膝,左手放在左手放在右耳上,不需用力,利用手的重量向下壓住即可,停留6-10秒後放鬆,重復6-8次,每日6-10次,逐漸過渡到坐位。
3、頸部各方向自主運動
由於害怕疼痛而長時間保持在一個去痛的頭部姿勢下,這反而不利於症狀的恢復。可在床上,仰卧體位下自主進行頭部各方向緩慢的移動,逐漸過渡到坐位下進行,包括低頭-頭後仰,左右旋轉,交替耳朵靠近肩部,交替縮下巴。
Ps :在無痛范圍內進行,自主牽拉肌群這有助於緩解症狀並減輕炎症。
4、合理使用頸托
頸托可緩解落枕引起的不適,但長時間使用頸托反而會導致頸部肌群功能更弱。
合適的枕頭,一要能提供適當的支撐,軟硬適中,二要有適當的高度,仰卧位額頭與下巴同高,側卧時脖子與床面的高度即是合適的高度。
正確的坐姿應:肩膀平整,勿聳肩,頭直視前方,下巴勿前伸(可先將最大限度縮下巴,再輕輕放鬆)
每坐半個小時,應起身活動,做做頸肩運動。
日常堅持頸肩部運動訓練,天氣炎熱時避免冷氣直接吹向頸部,避免再受風寒。
② 臉部血點陣圖片按摩大全
中醫學覺得「頭為諸陽之會,面為五臟之華」,推拿美容護膚即應用一定技巧,功效於臉部的穴道,使臉部血氣順暢,做到清理容貌的目地。面部穴點陣圖解全集詳細說明睡前邊部美容穴位技巧實例教程
面部穴位推拿可推動血液循環系統、除病健康養生,還能合理除去角質層和廢料,並補充營養成分及水份,進而改進皮膚顏色,使皮膚獲得徹底的釋放壓力和修復。臉部按摩規定技巧要平穩,位置要精確,幅度要適度,快而井然有序。
臉部穴位除開美容護膚,消除疲勞,還能夠瘦臉。在我國傳統式中醫葯學中的面部穴位推拿能夠做到面部」減肥瘦身「的目地。根據推拿刺激性面部及耳朵的穴道,讓疲憊、水腫的臉修復魅力。
睡覺前三十分鍾各做一次臉部按摩,每一次十至十五分鍾。推拿前先用溫開水洗臉部,有標准得話可在推拿前在臉部勻稱塗薄一層營養成分滑劑、按摩膏、營養霜等,以提升推拿實際效果。雙手另外對稱性推拿,關鍵運用兩手掌面和手指頭腹側邊,姿勢要融洽對稱性,用勁要勻稱溫和,讓人有一種舒服的輕快樂。切忌粗猛,不然不僅無法得到美容護膚的實際效果,還會繼續損害一切正常皮膚。臉部按摩的關鍵位置是,額部、眼部、鼻、二顳、二頰、嘴周及下頦部。
面部穴點陣圖全集
1、頭維穴2、發際線穴3、陽白穴4、印堂穴5、攢竹穴6、魚腰穴7、外明穴8、睛明穴9、絲竹空穴10、瞳子髎穴11、承泣穴12、球後穴13、四白穴14、迎香穴15、人中穴16、地倉穴17、承漿穴
補充:18、前頂穴19、通天穴20、上星穴21、神庭穴22、承光穴23、當陽穴24、五處穴25、曲差穴26、眉沖穴27、素髎穴28、兌端穴29、齦交穴。
面部穴位關愛美容護膚
面部穴位推拿美容護膚一共有十六個穴:百會穴、印堂穴、攢竹穴、太陽穴位置;聽宮穴、頰車穴、睛明穴、迎香穴;承泣穴、四白穴、巨髎穴、地倉穴;顳骨穴、魚腰穴、翳風穴、承漿穴。
以上十六個美容穴,如能常常點按,不但能做到美容護膚的實際效果,並且能提升智商和記憶能力。對醫治神經衰弱,頭昏,耳聾,耳鳴等也是有明顯功效。
面部穴位推拿姿勢:
雙手中拇指輕觸太陽穴位置約5至10秒。以消除疲憊,隨後中拇指以順時針方向作環形推拿。
雙手大拇指自下而上推拿印堂穴。
雙手無名指、中拇指沿眼圈周邊由內向型外做環形推拿。
雙手無名指、中拇指有節奏感地從鼻樑骨的兩側往下,向外滑下臉頰部推拿。
雙手中拇指苟角周邊上嘴唇左、右交疊推拿。
雙手中拇指、右手無名指腹在臉頰由內向型外做螺旋狀推拿。
兩掌外側線從眉骨向發際線外拖動推拿。
左手掌、中拇指撐緊額部肌肉,右手中指插在指尖上下推拿。
雙手中拇指和右手無名指在額部做螺旋狀推拿。
雙手無名指或中拇指輕觸太陽光、睛明、頰車、聽宮、迎香、人中等水平穴。
用力小魚際往上南推眼外角眼角紋。雙手輕輕拍打臉頰及下巴。食、中、無名三指閉攏輕叩額頭中間。
雙手全掌及手指頭輕摩全部臉部,以使臉部皮膚及肌肉修復延展性。
推拿結束,用葯棉或紙巾洗凈臉部,再塗一層營養霜。提高皮膚延展性按摩手法睡覺前三分鍾是推拿最好時刻。
③ 耳朵裡面是什麼樣子那幾種構造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