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朝錢幣大全和名稱
宋元通寶: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鑄。
背穿上有星月紋,其紋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
版別甚多。
又有鐵錢,但主要流通於四川。
太平通寶:太平興國元年( 976 年)年鑄。
有銅、鐵兩種,僅有小平、鐵錢兼有大錢。
此錢是北宋第一種年號錢。
淳化元寶三體錢:淳化元年(公元 990 年)鑄。
有真、行、草三種書體,據說是太宗趙光義親筆所書,即所謂的「御書錢」。
至道元寶三體錢:至道年間(公元 995 —— 997 年)鑄。
亦為宋太宗的「御書錢」。
咸平元寶小平、折二、折三:真宗咸平年間(公元 1004 —— 1021 年)鑄。
只有真書一種,並有鐵錢。
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祐元寶、皇宋通寶:均勻宋仁宗時鑄。
都是對錢,並有鐵錢(明道錢無)。
皇宋通寶不是年號錢。
皇宋通寶有一種錢文為九疊篆者,頗罕見。
康定元寶小鐵錢: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鑄。
康定元寶小平僅見鐵錢。
慶歷重寶:仁宗慶歷五年(公元 1045 年)鑄,有銅、鐵兩種,銅鐵有當十大錢。
錢文有真讀、旋讀。
又曾命河東等三州鑄慶歷重寶大鐵錢。
至和元寶、至和重寶、至和通寶:仁宗至和年間(公元 1054 —— 1056 年)鑄。
均為對錢。
重寶有折二、折三錢。
折三錢中有的背面有「虢」字的,是宋錢中紀地最早者。
折三錢又有直讀、旋讀之分。
嘉佑元寶、嘉佑通寶:仁宗嘉佑年間(公元 1056 —— 1063 年)鑄。
元寶為三體書,通寶為對錢。
治平遠寶、治平通寶:英宗治平年間(公元 1064 —— 1067 年)鑄。
各有真、篆、古篆三種書體。
熙寧元寶、熙寧重寶、熙寧通寶: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 1068 —— 1077 年)所鑄。
元寶和宋寶均為真、篆書對錢,元寶只有小平錢,重寶只有折二錢,版別均極多。
通寶有小平及折三鐵錢,無銅錢。
元豐通寶:神宗元豐年間(公元 1078 —— 1085 年)所鑄。
銅錢有小平及折二兩種,均篆、隸、草三體,但隸書者頗少見。
又有鐵錢。
元豐錢版別極多,據說隸書元豐錢錢文為蘇軾所書,稱「東坡元豐」。
元祐通寶: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及鐵錢。
篆、行二體對錢,錢文傳為司馬光、蘇軾書寫。
小平錢有背上有陝字者。
紹聖元寶、紹聖通寶:皆為篆、行對錢,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通寶只有小平。
兩種錢都有鐵錢
元符元寶、元符通寶:有小平及折二篆,行對錢。
以上兩種年號錢是哲宗元佑至元符年間(公元 1086 —— 1100 年)所鑄。
聖宋元寶:有銅鐵小平、折二錢及折五銅錢。
篆、行對錢,製作精美,版別亦多,是徽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 1101 年)所鑄。
崇寧通寶、崇寧元寶、崇寧重寶:徽宗崇寧年間(公元 1102 —— 1106 年)所鑄。
製作極精,錢文鐵畫銀鉤,稱「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所書,書法自成一家。
通寶有小平、折十兩種,後者尤多見,並有鐵錢,又有合背錢。
元寶錢形制有二,一種稍大者錢文隸書。
重寶為隸書錢,形狀大小不一,因初行當十大錢引起嚴重私鑄,乃改當三。
重寶又有當二的夾錫錢。
大觀通寶:徽宗大觀年間(公元 1111 —— 1118 年)鑄。
有小平、折二、折三、當五、當十數種。
錢文亦為徽宗瘦金體,頗精美。
又有鐵錢及合背錢
政和通寶、政和重寶:徽宗政和年間(公元 1111 —— 1118 年)鑄。
有小平、折二,並有夾錫及鐵錢,錢文為篆、隸對。
另有政和元寶鐵錢,為陝西所鑄,極罕見。
重和通寶:重和年間(公元 1118 年)鑄。
小平對錢,流傳較少。
宣和通寶、宣和元寶:徽宗宣和年間(公元 1119 —— 1125 年)鑄。
均篆、隸對錢,傳為御書。
通寶有小平、折二。
元寶僅有小平。
自聖宋錢始至宣和錢,皆徽宗時所鑄,為中國方孔圓錢中之最精美者,尤以聖宋、政和、大觀、宣和等錢冠絕群錢。
靖康元寶、靖康通寶:宋欽宗公元1126—— 1127年鑄。
時值金人南侵,所鑄錢極少,傳世不多。
元寶、通寶都有小平及折二錢,近發現有折三錢,通寶兼有鐵錢。
建炎通寶、建炎元寶、建炎重寶:高宗建炎年間(公元 1127—— 1130 年)鑄。
都有小平、折二、折三錢,皆對錢。
通寶背有些有「川」字的。
紹興元寶、紹興通寶:高宗紹興年間(公元 1131—— 1162 年)鑄。
均有小平、折二錢。
通寶尚有折三錢。
均篆、真對錢。
元寶折二背有星月紋。
通寶背有利字的鐵錢,為利州所鑄。
隆興元寶、乾道元寶:孝宗隆興、乾道年間(公元 1163 —— 1173 年)鑄。
兩錢均篆、真對錢,僅有折二錢,兼有鐵錢。
有些錢背有松、正、同等錢監名。
淳熙元寶、淳熙通寶:孝宗淳熙年間(公元 1174 —— 1189 年)鑄。
元寶錢有小平及折二錢,錢文有篆、真二體。
真書錢背有紀年,自柒至十六,這是世界上錢幣紀年最早的。
背文有星月紋或錢監名,如正、泉等。
通寶為折二錢;鐵錢紀監名兼紀年。
紹熙元寶、紹熙通寶:光宗紹熙年間(公元 1190 —— 1194 年)鑄。
元寶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銅、鐵均有。
銅錢背紀年,自元年至五年。
鐵錢紀地及紀年,背面錢監名,如「同」即同安,「春」即蘄春,「漢」即漢陽。
慶元通寶、慶元元寶:寧宗慶元年間(公元 1195 —— 1200 年)鑄。
銅、鐵錢均有小平、折二、折三。
背紀年,小平、折二自元至六,折三自四至六。
嘉泰通寶、嘉泰元寶:寧宗嘉泰年間(公元 1201 —— 1204 年)鑄。
通寶有小平、折二、當五三種。
另有鐵錢,背紀地紀年。
元寶鐵錢同。
開禧通寶、開禧元寶:寧宗開禧年間(公元 1205 —— 1207 年)鑄。
銅、鐵錢均有小平、折二兩種,錢背紀年自元至三。
鐵錢並紀地。
嘉定通寶、嘉定元寶:寧宗嘉定年間(公元 1208 —— 1224 年)鑄。
通寶銅、鐵錢均有小平、折二錢。
鐵錢並有折五。
元寶有當十大銅錢,背有折十字樣。
鐵錢則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種。
銅錢紀年自元至十四。
嘉定折二、折三、折五鐵錢:嘉定鐵錢較為復雜,不但年號多,而且幣值多,錢名更多。
如有:元寶、永寶、之寶、全寶、興安、安寶、新寶、萬寶、真寶、崇寶、泉寶、洪寶、封寶、寶至、珍寶、隆寶等。
甚至有人說究竟有多少種「寶」還不十分清楚。
除此以外,嘉定錢尚有紀錢監名,紀年、紀值、紀范。
錢文又有多種,其中又分直讀、旋讀,形式之多,為宋錢之冠。
大宋元寶、大宋通寶:理宗寶慶年間(公元 1225 —— 1227 年)鑄。
非年號錢。
元寶銅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及小平、折二、折三鐵錢,均紀年,自元至三。
通寶有當十大戰。
聖宋重寶:亦為理宗寶慶年間所鑄,非年號錢,只有鐵錢。
寶慶完寶:理宗寶慶年間所鑄的唯一年號錢。
僅小平、折三兩種鐵錢。
背有紀值及紀監文。
紹定通寶:理宗紹定年間(公元 1228 —— 1233 年)鑄。
通寶銅、鐵錢有小平、折二,鐵錢另有折三。
背均紀年自元至六。
端平元寶、端平通寶、端平重寶:理宗年間(公元 1234 —— 1236 年)鑄。
元寶銅錢僅得小平,鐵錢有折三、折五、折十三種,紀年僅「元」字。
通寶銅錢有折三、折五。
另有鐵錢,有大至折十二者。
重寶僅折五銅錢。
嘉熙通寶、嘉熙重寶:理宗嘉熙年間(公元 1237 —— 1240 年)鑄。
通寶有小平、折二銅錢,背文紀年至元四。
重寶僅有折三銅錢及折五、折十鐵錢。
淳祐元寶、淳祐通寶:理宗淳祐年間(公元 1241 —— 1252 年)鑄。
元寶有小平、折二銅錢;通寶則多折三。
另在四川鑄行當百銅、鐵錢。
皇宋元寶:理宗寶祐年間(公元 1253 —— 1258 年)鑄的非年號錢。
有小平、折二兩種。
背紀年自元至六。
開慶通寶:理宗開慶元年(公元 1259 年)鑄。
有小平、折二兩種,背紀年,僅「元」一字。
景定元寶:理宗於景定年間(公元 1260 —— 1264 年)鑄。
有小平及折二兩種,背紀年自元至五。
咸淳元寶:南宋最後一種錢幣。
度宗咸淳年間(公元 1265 —— 1274 年)鑄。
有小平、折二兩種,並有鐵錢。
紀年自元至八。
錢牌:高宗建炎年間(公元 1127 —— 1130 年)鑄。
有三種,牌面有「臨安府行用」字,背文則為「准弍百文省」、「准叄百文省」、「准五百文省」三種。
(「省」是「省陌」的意思)錢牌作長方形,或上圓下方,或上方下圓。
㈡ 北宋時期的銅幣有哪些和圖片
宋代通寶銅錢:
崇寧通寶、淳佑通寶、大定通寶(正背)、大觀通寶、大康通寶、皇宋通寶、嘉定通寶、嘉泰通寶、嘉熙通寶、建炎通寶、靖康通寶、開慶通寶、開禧通寶鐵錢、清寧通寶、慶歷重寶、慶元通寶、紹定通寶、宋元通寶、太平通寶、天禧通寶、天顯通寶、宣和通寶、元符通寶、咸雍通寶、元佑通寶、治平通寶和重和通寶對錢等等。
宋代元寶銅錢:
淳化元寶、淳熙元寶、淳佑元寶、大安元寶、大宋元寶、光定元寶、端平元寶、阜昌元寶、光定元寶、皇建元寶、皇宋元寶、皇佑元寶、嘉佑元寶、景德元寶、景定元寶、景佑元寶、明道元寶、乾道元寶、乾統元寶。
乾佑元寶、紹聖元寶、紹熙元寶、紹興元寶、聖宋元寶對錢、壽昌元寶、天慶元寶、天聖元寶、天盛元寶、熙寧元寶、咸淳元寶、咸平元寶、祥符元寶、宣和元寶、應運元寶、正隆元寶、政和元寶和至道元寶等等。
(2)宋朝幣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宋幣發展歷程
宋朝幣文變化可歸納為六種。
1、宋幣寶文之變。僅以南宋嘉定鐵錢為例,有元寶、重寶,還有之、至、興、新、安、全、正、崇、萬、洪、真寶等寶文錢。
2、宋幣之對讀、旋讀之分。對讀即上下右左讀,旋讀即上右下左讀。如慶歷錢是宋折二錢鑄行開端,並形成南宋以折二錢為主的幣制,開折二錢銅鐵並用,對讀旋讀並存之先河。
3、宋幣之書體之變。書體變化有隸、行、草、楷(包括徽宗御書瘦金錢文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篆體(包括九疊篆錢文皇宋通寶)等,到了南宋,錢文書法開始以楷書為主,沿至元、明、清,歷代鑄幣多以楷書為錢文。
4、 宋幣之錢背字、紋變化。指紀監、紀地、紀年、紀值變化等。如紹熙元寶背紀監、紀年錢。紀年錢自南宋淳熙七年始,整個南宋相沿不變。
5、 宋幣之書風變化。如錢文四字整體風格為遒勁、容弱、大小字等,單字書風為長通、短寶、狹元等,單字局部特徵為縮水淳、總建等。
6、宋幣之字位變化。如四字位置為隔輪,三字為三寄廓,單字為升、降、進、退、仰、俯等變化。錢文版別眾多的兩宋錢,可謂一部實物漢字書法大全,在悠久的幣史進程中空前絕後,獨領風騷。
㈢ 宋朝的錢幣都什麼樣子求圖
1. 宋朝幣制以錢為主要形式,特別是通寶錢,其種類繁多,每隔幾年就有新的錢種出現。除了銅錢,還有鐵錢,兩者同時流通。
2. 貨幣的流通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有的地區主要使用銅錢,有的地區主要使用鐵錢,還有的地區兩者同時使用。這些錢幣僅在其所在地區流通,不允許將其運出境外。
3. 宋朝的貨幣流通十分混亂。銅錢和鐵錢各有大小之分,而且銅錢和鐵錢之間,以及大小錢之間的兌換比率不統一,導致流通無序。
以下是一些宋朝的錢幣圖片供參考:
【圖片】
㈣ 宋朝的錢幣都什麼樣子求圖
宋朝的貨幣:
第一,宋朝的幣制以錢為主,即以通寶錢為主,通寶錢哪肢十分復雜,種類繁多,每隔幾年就有一種新錢種面世。除銅錢外,還有鐵錢,二者並行。李段世
第二,貨幣流通的區域性,有的地方專用銅錢,有的地方專用鐵錢,有的地方二者兼用。這些錢幣在一個地區流通,不準運錢出境。
第三,流通混亂。銅鐵錢各分大燃皮小,銅鐵錢之間、大小錢之間作價不一,致使流通無序。
以下為宋朝錢幣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