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舞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形式?起源於哪裡?
儺舞流源悠久,安陽殷墟甲骨文字卜辭中已經有儺祭的記述。周朝稱儺舞為"國儺"、"大儺",鄉村也叫"鄉人儺";據《論語·鄉黨》記述,那時候孔子看到儺舞演出團隊來臨時,曾衣著晚禮服立在階梯上恭恭敬敬地迎來(鄉人儺,朝服而阼立身階)。從而歷史典故延伸而成,清朝之後的很多文人墨客,多把春節出會中的各種各樣民俗歌舞團演出,也泛稱為"鄉人儺",並且為一些地區和寺院墓碑中引入。儺祭風習,自西漢至唐代一直承襲出來,並飛速發展,至明、清2代,儺舞雖詩書氣猶在,但己進步變成趣味性的習俗活動內容,並向中國戲曲發展趨勢,變成一些地方的"儺堂戲"、"地戲"。
迄今,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廣西省等地鄉村,仍儲存著非常悠久的儺舞方式,並增添了一些一個新的具體內容。比如:江西省的婺源縣、南豐縣、樂安等縣的"儺舞",有主要表現盤古開天地的"開神靈"、傳說中的"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戲劇表演精彩片段的"孟江女"、"白娘子傳奇"及其體現工作日常生活的"績麻舞"等。儺舞的表演形式與面膜的製做,對很多少數民族的民族舞蹈產生影響,如藏族人的"羌姆",壯、瑤、毛南、仫佬等少數民族的"師公舞",便是吸收了儺舞的很多文化因素和演出技巧,而發展壯大變成本中華民族獨有的民族舞蹈方式。
ps://iknow-pic.cdn.bcebos.com/6a600c338744ebf8c2a730abcbf9d72a6159a754?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Ⅱ 藏族舞蹈男生的舞蹈服裝有沒有水袖
應該是沒有,有靴子,袖子就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