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橄欖核雕刻的時候走幾種雕刻的技法
通常的橄欖核雕刻有三種技法。
浮雕,浮雕是在橄欖核上面雕刻,使所有表現的對象凸起的雕刻技法。浮雕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有一個底板表現對象的半立體感,後方為或貼在橄欖核上,或者根據橄欖核層情況簡單雕刻。下面的圖是網上找的浮雕的圖片
這是一條圓雕和鏤雕結合的橄欖核雕。可以看出鏤雕的意思。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2. 桃核雕刻的起源
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藍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間展盡了微雕藝人
的神技。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藝人根據桃核的形態與質地奏刀巧雕巧作,將八仙中藍采和的面容神態、頭上發髻及肩背的花籃和腳下的海浪紋雕鏤得惟妙惟肖。核雕藝人似乎採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圓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種刀法,人物大輪廓形態精準,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細部纖毫人微,連藍采和頭上發髻的一絲絲頭發、背上花籃的藤編條紋和花瓣都絲絲人扣,清晰可見。這枚桃核雕刻作品歷數百年的沉積,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層歲月的包漿卻烏光鋥亮。核上未留名家款識,不過,此枚桃核雕與滬上著名文物鑒賞家蔡國聲先生曾著文介紹過的一枚明代八仙「藍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據蔡國聲先生介紹,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藍采和」杏核雕背後有「喬林」二字小篆款識。史載,喬林系明末清初江蘇如皋人,核雕高手。喬林多才藝,書畫雕刻各臻其妙,雕刻與印章篆刻亦為他之所長。可以想見,喬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藝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
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 明人魏學洢美文《核舟記》,記述天啟年間常熟藝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東坡泛舟赤壁》,令人讀後拍案叫絕。王毅所制桃核舟未見傳世。數年前,《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披露浙江省寧波市發現一枚《蘇東坡泛舟赤壁》桃核舟,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等權威專家鑒定,確定為明代王毅所雕的幾枚桃核舟中倖存於世的一枚,轟動一時。從報載圖片看,此桃核舟雖經數
倍於原物放大,雕刻依然十分精緻,船上人物神態及開合自如的艙窗等都得到極為精湛細致的刻畫,一反明代追崇簡潔的風尚,或許由於桃核的表面較為粗糙,且高低不平,其質地遠不如橄欖核那麼堅實細膩,不易刻畫展示微雕藝術中最細致人微的部分,因而,王毅所制桃核舟顯得尤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