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孩起名字用詩經還是楚辭藏在詩經楚辭中的女孩名字
藉助古詩詞來給女孩起名,是比較常見的起名方法了,不過從古至今流傳了許多的詩歌典籍,許多家長不確定要從哪一本中查找,比如女孩起名字用詩經還是楚辭?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女孩起名字用詩經還是楚辭的文章內容,可供有需要的家長了解參考。
有一種說法叫「女詩經,男楚辭」,許多人因為楚辭給人的感覺比較霸氣,其內容比較豪邁大氣,因此認為楚辭更適合男孩起名,而詩經浪漫,詞藻優美,能夠體現出女孩的柔美氣質,所以給女孩取名字大多參考詩經。
不過,楚辭的代表人物屈原,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楚辭也被稱之為中國首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其中的詩句內容看似大氣豪邁,又藏有浪漫柔美,因此,楚辭也是適合用作女孩取名字的,取的名字還增添了一份大氣的印象。
綜上所述:女孩起名字詩經楚辭都可以,此二者都能夠給女孩提取出寓意美好、讀音好聽、字形美觀的好名字,大家給女孩取名的時候可以多方位去思考。
藏在《詩經》的女孩名字分享
【鹿笙】
—— 名字取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其中「笙」是一種樂器,在詩句中又指樂器之聲,歡樂之聲,「鹿笙」二字指小鹿發出的快樂的聲音,令人喜悅,名字讓人感到幾分輕快,突顯女孩性格活潑開朗,同時寓意女孩的生活快樂幸福。
【婉兮】
——名字取自《詩經·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婉兮」二字提取作為女孩的名字,延續了溫婉清麗的詩意唯美氛圍,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亭亭玉立的感覺,暗喻女孩才思敏捷、蕙心蘭質。「兮」是文言虛詞,用作女孩名顯得別致有詩意,蘊含了溫婉賢淑的氣質。
【楚楚】
——名字取自《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結合詩句意思,「楚楚」二字指色彩鮮,服裝整潔,現在多用來形容女子穿戴整齊,漂亮。用其作為女孩名字又表有楚楚動人之義,體現女孩嬌小可人的特點,賦予女孩獨特的柔弱氣質,疊字名又給人可愛之感。
藏在《楚辭》的女孩名字分享
【芷兮】
——「芷兮」取自屈原《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延伸其寓意內涵同時,「芷」指香草,形容文人的雅正之氣,搭配「兮」顯大氣且讀音十分好聽,與姓氏百搭,和諧美好,突出了女性陰柔之美,非常適合女孩取名用。
【嘉玉】
——「嘉玉」二字取自王褒《楚辭·九懷·危俊》「陶嘉月兮總駕,搴玉英兮自修」,古有言「嘉玉,無暇之玉也」,一般指美玉,玉石一直給人文雅的印象,搭配在一起既大氣高端又不失文雅,給人華麗端莊的感覺,用作女孩取名,突顯女孩的形象氣質美。
【泠泠】
——名字取自東方朔《楚辭·七諫·怨世》「清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而日多」,其中「泠」指清涼,古同「零」,化整為零,有大氣之義,字形別致文雅,此二字搭配用作女孩名字,不僅寓意美好,其讀音旋律婉轉清脆,空靈悅耳,朗朗上口,字形結構簡單,可助運女孩未來的發展。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2. 《詩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詩經》成書至今2500多年。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前11世紀至前6世紀)。
《詩經》在漢代以前通稱為《詩》,稱「經」則是自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之後。在前漢初,《詩》有四家,即齊(齊人轅固)、魯(魯人申培公)、韓(韓嬰)、毛(魯人毛亨)。
在漢代,經學家將用漢隸寫成的經書稱為「今文經」,而將用六國文字寫成的經書稱為「古文經」,其中齊、魯、韓三家由於是漢隸寫成,故而是今文經;用古文寫成的的「毛詩」為古文經。
漢代,今文經學占據學術統治地位,故而齊、魯、韓三家一直是官學,但隨著後漢古文經學的興盛,齊、魯、韓三家逐漸式微,其中《齊詩》亡於曹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亡於北宋,只有《毛詩》一家獨存,成為《詩經》正統。
《毛詩》開頭有序,稱為「大序」,每一篇又有單獨的「小序」,「大序」和「小序」的作者歷來眾所紛紜,《四庫提要總目》考訂詳實,可以參看。在經學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詩》序一直是理解《詩經》的重要依據,也是今人進入經學的重要途徑。
(2)詩經多少個字圖片擴展閱讀:
《詩經》的主要文學成就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1、抒情與寫實的統一。
開創了抒情詩的傳統。《詩經》開辟了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在內容上,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詩經》從各個方面描寫了我國西周數百年的社會歷史生活,真實、深刻、廣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直接坦率,真實地反映了下層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喜愛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大、小雅開創了政治詩的傳統。《詩經》中表現出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如屈原的《離騷》中兼具了國風、「二雅」的傳統。也繼承了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及漢樂府詩緣事而發的特點。
《詩經》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歷代的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過向民間文學學習,豐富自己的創作。
2、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開啟了我國是個創作的基本手法。
賦,敘述白描法。指的是一種鋪陳直敘事物的方法。在賦、比、興三者之中,賦是基礎。
比,比喻象徵法。比喻或者比擬,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以此物言彼物。如《衛風·碩人》中運用一連串的比,描繪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發端聯想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先用他物起頭,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詩經》中的許多優秀作品,藉助於「比興」的手段,表達詩人的主觀情志,達到象徵寄託或情景交融的目的,描繪楚楚動人的藝術境界。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後世文學提供了成功的藝術借鑒,以及形成了我國文學韻味悠長,含蓄蘊藉的民族特色。
3、復沓的章法和以四言為主的句式。
復沓的章法是《詩經》的顯著特點。《詩經》中常出現的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的重沓結構,即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的幾個字,反復吟唱,讀起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捲徐緩。
從句式來看,《詩經》中的詩,90%以上是四言句式,也有一些突破此定格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在整齊中顯出參差錯落之美。
《詩經》的句式特點是由音樂性決定的,因為《詩經》中大部分作品是由樂官搜集而來並加以整理修改的民歌或是由周朝留存下來的祭祀饗宴的樂歌。
《詩經》對我國後世詩歌體裁結構、語言藝術等方面也有深遠的影響。曹操的《短歌行》《觀滄海》、陶淵明的《歸鳥》《勸農》等人的四言詩創作直接繼承《詩經》的四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