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東北婦女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腿長1米8搞笑圖片 2024-11-21 15:27:57
大黃鴨圖片卡通 2024-11-21 14:58:44

東北婦女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1-21 11:25:07

㈠ 花棉襖綠頭巾卡通圖片誰畫的

花棉襖綠頭巾卡通圖片作品出自插畫師韋禾禾,花棉襖綠頭巾是早先東北一代婦女比較流行的穿著,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成為了歷史,插畫師韋禾禾用生動的畫風把一幅幅鮮艷多彩的人物形象以花棉襖綠頭巾的形式畫出來,真是別具一格。

㈡ 大衣嫂穿貂幹活引熱議,東北農村的女性都是這樣的嗎

大衣哥的媳婦穿貂干農活,引起很多人的爭議,很多人覺得大衣哥的媳婦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就是因為大衣哥變得有名氣,所以他才會變成這樣。其實在東北女性不都是這個樣子的,除非生活條件改變,所以很多人覺得大衣哥的一家子在作秀。

大衣哥又叫朱之文,在娛樂圈中是非常的受歡迎,大衣哥給人的形象就是穿著一個軍大衣,身上有著一股農民的氣息。大衣哥是憑借《星光大道》這檔綜藝節目走進大家的視野中,在之後他的事業是非常的好,資源也是非常的多。大衣哥這么多年來能夠一直在娛樂圈中立足,就是因為他的純朴氣息感動了很多人。成名之後的大衣哥為家鄉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村民們卻不滿足,覺得這些貢獻是理所應當的,這讓很多網友抵制他的村民。

最後衷心的祝願大衣哥的一家子能夠更好,在之後,大衣哥能夠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帶給大家。

㈢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我可以准確的回答你,我是西南民族大學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的。這個是藏族服飾,並且是典型康巴藏族服飾,此服飾出現於甘孜州的理塘縣,所以是理塘風格藏裝。

㈣ 為什麼東北女性地位比較高

東北女人在家裡的地位高,原因很復雜,可以滲透各個方面。

1、財政大權

在東北都能聽過這一句話「老婆當家做主,不敢放肆」。似乎東北女人掌控著家裡的經濟命脈,這並不是因為女人喜歡這樣做,而是不得已這樣做。

都知道東北男人喜歡好客,不管哪來的朋友見面必須按照東北風俗安排。中午飯店,晚上酒店最後還得歌廳大排檔,這一系列下來錢包就所剩無幾了。再加上東北男人很愛面子,不管關系好不好,只要求他借錢辦事,可以說有求必應。

2、話語權

別看東北男人在外面吹噓自己在家裡的地位如何之高,那是因為家裡說話不算數。一般做決定的都是女人,而執行人都是男人。

東北人一般都是人高馬大,誰見到都有些打怵,但是回到家面對自己的老婆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乖巧聽話。

3、決策權

東北女人天生有一種指揮官的才能,能更好的指揮自己的男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去年參加同事的婚禮,在禮堂里新郎為了表達對新娘愛意,說了二十幾條家規,第一條就是服從老婆安排。雖然家中只有兩個人,但是必須要分清誰是大小王。

所以一般東北女人就會奪取決策權,讓自己的家庭地位堅不可摧,男人一般不會因為這個去和自己老婆爭取。



(4)東北婦女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東北人一向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彪悍兇狠說一不二"一個唾沫一個坑",如果說東北男人是這樣,那女人的性格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東北女性這"是龍你得給我盤著,是虎你得給我卧著"!

有人總覺得東北人大男子主義,這絕對是對我們東北男性的誤解,之所以會有這種傳言,還不是因為咱們東北男人,好面兒唄!

在外邊跟兄弟喝酒吹牛皮一個比一個厲害,拽得自己在家喝五吆六的。可實際上呢,回去晚了還得道歉跪搓衣板,媳婦兒生氣了還得哄著。

㈤ 誰知道東北二十怪都是什麼

窗戶紙糊在外
草坯房子籬笆寨
用土打牆牆不倒
煙囪按在山牆外
大姑娘叼煙袋
騾馬馱子馱大載
小伙跳牆狗不咬
大缸小墰漬白菜
養活孩子吊起來
說話滿嘴苣麻菜

媳婦穿錯公公鞋
慢帳掛在炕沿外
歘「嘎拉哈」決勝敗
反穿皮襖毛朝外
索勒桿子戳門外
馬拉爬梨比車快
兩口子睡覺頭朝外
狐狸皮帽子頭上戴
冬包豆包講鬼怪
先擺四個壓桌菜

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關東人的這一「怪」,實際上講的是他們如何因地制宜生活的情況。
據《柳條邊紀略》載:「寧古塔屋皆南向,立破木為牆覆以苫草厚二尺許,草根當檐際若斬,陶大索牽其上,更壓以木,蔽風雨出瓦 上,開戶多東南,土炕高尺五寸,周南、西、北三面,空其東,就南、北炕頭做灶......
可見.關東天寒地凍,室內全靠火炕取暖。由於屋內火炕〈往往是南北大炕〉都是靠窗子,這就和窗外有較大的溫差,如果把窗戶 紙糊在里邊,就容易緩霜,使窗戶紙經常脫落。
可見,關東人把窗戶紙糊在外,是為了使室內火炕發出的熱氣 得以保持,並與寒冷的外面形成溫差,使屋裡保持暖和而窗紙又不至於損壞。
另外,這種糊窗子用的紙與一般的紙不同,人們稱之為「麻紙」,也有叫「麻布紙"的。《扈從東巡附錄》載:「烏喇無紙,八月即雪。先秋,搗敞衣中敗,入水成毳,瀝以蘆簾為紙,堅如革,紉之以 蔽戶牖。"這里講的是把麻浸泡後做紙。民間還有一條謎語就是講 的麻造紙的情況:
「身穿綠袍頭戴花,
我跳黃河無人拉。
只要有人拉出我,
一身綠袍脫給他。」
用麻造紙前,先要用水泡,當然是「我跳黃河無人拉",泡好後拿出,「一身綠袍脫給他」,就是把麻皮扒下了,用麻皮泡篩、沉澱後,便晾乾成了「麻紙 」。
這種關東民間的麻紙,又粗又厚,上面再用膠油勒上細麻條, 刷好桐油,典型的「窗紙」就做成了。這種紙不怕雨水和潮氣。雨水 打在這樣的窗紙上,能順利地淌下去;潮氣在上面一打,化成水珠, 也無法浸入到里邊,而是滴了下來如果把窗紙糊在里邊,水就會 順窗紙流下,積存在下部的窗框子上,久而久之,窗框便會被浸爛了。
在關東,風大雪硬。將窗紙糊在外,有窗板做窗紙的後支撐,狂風再大,也不易把窗紙吹裂吹壞。春天風起,狂風塵土也不易把窗 紙打碎。這是關東人生存的經驗積累。冬夜,當北風揚起砂雪,「嘩 嘩」地擊打在窗子上,像千軍萬馬在奔騰追逐,像戰鼓在「咚咚"地 擂響,可是屋內卻溫暖寧靜,窗紙抵擋住了寒風冷雪的襲擊,關東 父老暖暖和和地睡在火炕上......
窗戶紙糊在外,除了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抵擋風雪外,這種糊窗 法還給人一種美感,反映了關東人勤勞和潔凈的愛美性格。
在關東,一般人家的窗子都分上下兩部分,靠下邊的部分一般安上玻璃或「亮紙",上邊的部分是「支窗"。糊在外的窗紙是糊在 「支窗」上。支窗在冬日裡關得緊緊的,到春夏天氣轉暖了,晌午前後,人們把「支窗"支起或吊起來,以便通風換氣。這樣,窗戶的下部 透明,上部一排整齊的「支窗",顯得十分和諧美觀。「支窗」窗紙每 年春秋各糊裱→次,刷油綳緊。大風一吹,窗紙像鼓一樣咚咚作響;十分動聽;而用光又能通過下邊的玻璃照射到火炕上,可謂一舉兩得。

二怪:草坯房子籬笆寨
人的衣、食、住、行,是人的文化及思想形態的反映,關東民間的這一居住習俗也是這里的民眾生活及環境的文化紀實。
房子是關東文化的標志。
關東是亞太地區的一個重要部分,地理學家習慣稱這里為東北亞區域,即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和內蒙古五個省區,還有 原蘇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均屬這一 區域。在這一地區之
中,關東的吉林住房有自己的特色,主要體現 在房屋的設計、材料的運用上,民間百姓的概括就是「土坯房子籬 笆寨」。
土坯是什麼呢?
關東百姓把草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塊塊一尺長短的土磚,叫「坯"。在陽光下晾乾,然後用來壘屋。
吉林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天又溫熱。一年之內有將近五個月的寒冷天氣。用土坯蓋房,既冬暖夏涼,又經濟實惠。
土坯的種類分黑土坯、黃土坯、砂性土坯和木棒土坯四種。吉林民間把「脫大坯」算做「四大累」之一的一項繁重勞作。脫坯時,先 將坯土堆積在平地上,把土中的疙瘩和雜物挑出,把「羊角」(草的 民間俗稱)層層放置於土中,澆上冷水,經過一天或半天時間的 「悶」,使革和水都泡軟浸透,再用一種名叫「二尺鉤子」的攪合,這 樣,水、草、土完全粘合在一起了。再用木製的坯模子為輪廓,把泥 填進去抹平,然後將模子拿掉,一塊土坯就做成了。
還有一種坯,民間叫岱子。
據《松漠紀聞》載:「冷山去寧江州百七十里,地苦寒,多草木, 至八月則倒置地中,封土數尺,復其枝幹。」在這兒,草很多。為防寒,這些草將根扎入地下很深,盤結如絲,使土板結成整塊兒。把這 樣的草連根帶土切方塊取出,用它來砌牆蓋房也非常好,而且還美 觀呢!
遠遠望去,那用土坯砌成的屋房,牆縫整齊,給人一種堅實和溫暖的感覺.由於土坯中有草,所以屋牆之中常有黃鼠狼和老鼠來 做窩。它們在牆中間或牆根處掏了許多洞,在陽光暖和的日子裡, 它們常常伸出小腦袋東張西望,引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籬笆寨又指的是什麼呢?
籬笆在關東十分普遍,民間有「窮夾樟子富打牆」之說,其實夾樟子和打牆作用相同,只是材料不同而已。
平原地帶盛產柳條、秫秸,籬笆牆往往用這一類枝條為材料。山裡產木頭,木樟子居多,有的人家乾脆以圓木為樟子。《欽定滿州源流考》載:「夫余有官室,倉庫,牢獄,作城柵皆圓。"日本人小越平 隆的《滿州旅行記》則說「其城周以圓形木做為城柵」。人們在用樟子圈起來的院子里打上一口水井,有的人家還要在院子里建一座 糧食樓子,放擺上醬缸什麼的,還可以種些青菜。院子給農家帶來 了生活的歡樂。
關東人家的屋子都比較窄小,院子卻很大。因此院子就成為辦 重大事情的「道場」,這里所說的大事,指的是紅白喜事。
辦紅事,來客多了,喜桌子往往擺到院子里去,前村後屯的人 都來。各種儀式如拜天地一般也在院子里舉行。
辦白喜,更要在院子里搭席棚、設靈棚、請喇叭匠和鼓樂班,分坐在院子一邊,棺木停在中間,供小輩和親友們祭拜。
一般人家夾樟、修籬笆往往是為了安全和取暖。過去人煙稀 少,地方荒涼,常有狼狐出沒咬人吃家禽。籬笆寨可以防止野獸進入,也便於家狗看家望門。
另外,有的籬笆寨子修得離窗子很近,這樣就起到了遮擋風雪的作用。北方的風大雪猛,籬笆寨可以使大風雪減速,不直接撲打在窗子上.保住了屋子裡的熱氣。

三怪:用土打牆牆不倒

清嘉靖年間,滿清的烏拉部建都於烏喇河岸紅尼羅城,並修築了城牆。由於當地土質特殊,曾流傳「土打牆牆不倒」之說,因此城牆全部是用土堆砌而成的。

四怪:煙囪放在山牆邊
在關東,煙囪安在山牆邊,這是這里的百姓生活的發明與創造。關東是多民族居住地區,無論是蒙族、滿族、漢族和朝鮮族,他們的住房都是「煙囪安在山牆邊」。首先,這是和關東的氣候和人們居室設置分不開的。
關東很冷,室內全靠火炕來取暖。據《北盟會編>載:關東民眾「其俗依山谷而居,聯木為棚屋,高數尺、無瓦,覆以木板或樺樹皮或以草綢繆之,牆垣籬壁率皆以木,門皆東南向……」這里的人們, 把「土炕」視為戰勝嚴寒,度過隆冬的重要設備,因而便不能不考慮它的性能。而火從灶燃起至變為煙飛出,以柴或草的燃燒力,均為8一10米內(指平均溫熱度)。一般土屋中的火炕,大致6一10米,有的小一些,但做成「連二」火炕;滿族的炕為「萬字火炕」,其長度也在10米之內。可見,煙囪安在山牆邊,是為了延長煙火的走向,讓柴或草的熱度均保留於炕內。
關東民間,在沒有使用煤之前,山區以雜木為燃料,素有「滿山小雜樹、燒柴不用愁」之說;而烏拉的平原地帶則燒「羊草」。這種草又粗又硬,干後很耐燒。無論是山裡或平原地帶,煙囪安在山牆邊都是為了保持炕內溫度的絕妙之法,又是節省燃料的精密打算。
據東北著名的民俗剪紙學家王純信介紹,煙囪安在山牆邊,煙囪橋子處常常是農家安放雞窩的地方。就是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在里做窩孵小雞,而且可以使母雞多下蛋。
另外,煙囪安在山牆邊,還可以減小煙囪安在房頂對房頂的壓力。同時,房上如果修了煙囪,煙囪底部往往最易漏水、滲水;春天雪化的水也往往易從煙囪底下流入房裡,易爛房木。所以,煙囪安在山牆邊就減去了這些麻煩。
朝鮮族的住房,也是煙囪安在山牆外邊,他們往往用木板做成長條形方筒煙囪,口徑每邊約25厘米,位置在房屋的左側或右側,直立於地面,煙脖(煙道)卧於地下。關東地方的各民族先民均在煙囪上動腦筋,有的人家乾脆取一段枯死大木,掏空其心做煙囪,這在關東山區至今仍然隨處可見。這種煙囪製做簡便,由於屋內火炕面積大,火洞長又多,煙火在炕內洞里循環時間長,當火煙走到煙囪口時,已無火焰存在,所以也很少發生火災。
另外,關東民居將煙囪安在山牆外邊還可以節省煙囪所佔的室內面積。同時,煙囪整齊地坐在房山頭,遠遠望去十分美觀。這些獨立式的煙囪,當地稱「坐地煙囪」,它們使房屋顯得整齊,像一座座小塔,點綴在關東民屯之中。

五怪:大姑娘叼煙袋

外人到了關東地區,看到大姑娘嘴上叼個大煙袋時,都會感到 很驚奇。在關東,大姑娘一般指沒過門的女孩。大姑娘為什麼會叼 上了大煙袋呢?
還是讓我們看一看關東人的生活吧。
每到春夏時節,關東的黑土地上一片翠綠,那就是家家種的「關東煙」的煙苗。每到深秋,關東農家小院里一片金黃,那是家家 在曬煙葉。這時,風中飄盪著陣陣煙草的奇香。到了嚴冬,溫暖的 關東人家的炕頭上,
老人們笑咪咪地坐在一起,抽著關東煙兒。
身穿綠袍頭戴花,
到老被人捆又扎;
勒的小臉黃又紫,
專和炭火結親家。
在關東民間,這是大人小孩都熟悉的一條謎語(民間叫「猜悶」),而謎底就是「煙」。
煙有防蛇、防蚊蟲的作用。早期的長白山區,為開發而來的各族先民及在大山裡淘金、放排、挖參、狩獵的人們,勞作歇息時抽煙,吐出的煙霧能使毒蛇懼怕,不敢靠近人。同時,煙袋油子一一 一種積存在煙桿和煙鍋里的「膏」,也能放出強烈的氣味,使毒蛇聞而生畏。這就大大幫了山裡人的忙,無形中要求入山的人必須會抽 煙。在「入草」前(進入老林子里作業),人們還要在腿布帶子上抹點兒煙袋油子,以防蛇咬。
同時,煙灰還是一種民間常用的止血葯。在老林子里作業,萬一受了外傷,人們就順手捏一點兒煙灰抹上,既殺菌又止血。
挖參的人,更離不開煙。每當發現了人參,把頭就喊「打火堆」、「點蚊煙」。這時,小打(小伙計)要給把頭點上一支煙,讓把頭叼著 邊挖邊抽。小打在一旁給把頭扇扇子。風把煙一刮,煙味飄散在把頭的周圍,蚊子就不敢來叮咬,把頭就會專心地去「抬參(挖人參)了。大山裡的花腳蚊子很多又很厲害,用手哄趕都哄不過來,只有用煙來驅趕。
在東北,冬天的雪很大,天氣很冷。行幫之人常常呆在大車店、把頭屋、工棚大房子、地子、地窖子、花子房、跑腿子窩棚等地方「貓冬」。冬夜寒冷又漫長.人們干什麼呢?抽煙。
抽煙是一種「營生」。大夥邊抽邊嘮,消磨那漫漫的長夜、寂寞的光陰……這樣,煙和關東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行幫外出,狩獵鑽山,趕大車的在外,抽煙又可以解除一點寒冷,順便烤烤手、暖暖嘴。
煙在關東,已遍布家家戶戶。
每年給朝廷的貢品中,包括上等的「黃煙」,這是促使關東黃煙大量種植的原因。關東早年的特產,主要是大豆、木材、煙葉和麻。據《吉林地誌》載:在關東,煙是僅次於木材、大豆的重要物產,在俗稱「南山溝」的樺甸和敦化、蛟河、敦化北、額穆等地,出產的煙最多。關東煙葉有獨特的香味,很受內地老百姓的喜愛。明清時關東煙葉就運銷內地,年運量有百萬斤左右。

九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其實,此俗說怪也不怪,養活孩子吊起來,是指把孩子放在「悠車子」里.讓孩子好好地睡覺。悠車子·也叫郵車子、腰車子,還有的地區叫炕車子、晃車子的,其實就是「搖籃」。過去,關東人家一般都是砌南北炕,媳婦或婆 婆往往坐在炕沿上,手裡一邊納著鞋底子,一邊推著悠車,嘴裡還 哼著風趣的《搖籃曲》:
「悠啊悠啊,
快點睡覺別哭啦。
狼來啦,虎來啦,
黑瞎子背著鼓來啦;
老虎媽子跳牆啦,
舌頭伸出老長啦;
正在窗外望你哪。
咬羊啦,咬豬啦,
寶寶你可別哭啦。」
邊悠邊唱,真是一幅關東的農家樂圖畫。
這種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聰明的關東婦女發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東北的婦女勞動量很大,她們往往是手裡干著活,嘴裡哼著搖籃曲或嘮著喀。為把自己解放出來,琢磨著創造一種工具,既能讓孩子睡覺又能幹活,悠車子應運而生了。這里還有一個有關悠 車子的故事呢。
據說,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有一個媳婦,丈夫常年在外,她帶著孩子過日子。每天還要下地幹活,沒辦法,就把孩子裝在一隻筐里背著下地。地邊上有一棵樹,到了地頭.她把裝孩子的筐掛在樹上,然後才開始幹活。
一天,她正在幹活,聽到有動靜,循聲望去只見樹下有一隻小鳥在打滾。她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小烏鴉從樹上掉下來,把腿摔斷了。媳婦是個好心人,就扯塊破布把小烏鴉的傷腿包紮好,又送到樹上的烏鴉窩里。
轉眼到了夏天。這一日,她照樣到地里幹活,把孩子睡覺的筐掛在樹上就忙開了。突然,草叢里跳出一隻大兔子。媳婦想,要能抓住它,給婆婆做一頓兔肉吃,那該多好啊!想到這兒,她扔下手裡的工具就在後邊攆開了。
兔子走走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覺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沒抓住,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
離老遠她就聽孩子哇哇的哭聲。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 只見一條花脖大蛇盤在樹上,伸著長長的脖子,吐著紅紅的信子, 直往筐里撲。只見裝孩子的筐沿上,站著一隻大鳥,蛇一撲,那鳥就用尖嘴啄蛇,護著孩子。
媳婦急壞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鋤頭就撲了上去,一下子把 蛇打跑了。她哭著背著孩子回了家,把這事對婆婆說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動孩子了,媳婦決心不再帶孩子到地里去了,於是就想出了個主意:把裝孩子的筐掛在屋裡的房樑上,讓婆婆坐在家裡悠著.這樣既安全還省力,孩子也舒服。
一來二去,人們見這個法子好,就都這么學,於是關東地區就有了「悠筐」。後來,婦女們又發現,孩子放在筐里只能坐不能躺,於是就做個長形的筐,使孩子能在里邊睡了。
有了悠車子,婦女們真是方便多了。有的婦女悠一下悠車子, 還要跑到外屋去燒火貼大餅子,或是到院子里給豬雞添食。悠車子 悠一下,到車子自己停下來,大約需要十幾個來回。麻利的女人還 可以乘機去挑一趟水呢.當然,傳說是傳說,但悠車子的產生和關東的游牧民族有關。
實際上,悠車子的產生,最早出自關東的少數民族。我國北方 少數民族是勤勞勇敢的狩獵民族。據《東蒙風俗志》載:這些狩獵的民族,如蒙族、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的婦女, 外出狩獵時,把獸皮吊在樹杈上做成籃讓孩子睡覺。目前尚能見到 的資料是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其卷一雲:「帖木真九歲,拙赤合撒兒七歲,合赤溫額勒赤五歲,帖木格斡惕赤斤三歲,帖木倫 女方在搖車中也。"這里所說的『搖車"已是比「搖籃」進步了的育兒 工具。這是因為蒙古等游牧民族走出森林,來到草原,他們便把吊 起來的搖籃改為左右搖晃的「晃車」(即搖車),掛在勒勒車上,開始 了草原上游牧育兒的時代。
北方的漢族先民,看到兄弟民族這個育兒方式很好,也就採用 了,還有定居下來的其他少數民族家庭。
做悠車子,要由家裡的「能人」動手,能人指手巧的男人或婦 女。材料是用薄木片,先用鍋的汽水熏軟或用開水煮軟,「彎"成一 個案子面大小的長方形,接頭處用皮繩或鉚釘對死,拼扎牢靠,再上好底,悠車子就成形了。
這時,外面還要塗上色彩。有的是紅地畫黃花,有的是黃地畫 紅花,還有的是黃地畫雜花。不管畫什麼花,在上下邊緣要畫上「雲卷」表示孩子長大了能陞官,能「飛黃騰達"。還有的畫的是民間 故事中的人物,如「四郎探母"、「王小捕魚"什麼的。也有畫上松竹 鳳鶴的,圖個吉慶。繩的上方往往掛個玩物,如彩色的雞毛鵝毛、紙 糊的小葫蘆、小風輪等,這些是孩子臨睡前逗孩子玩的民間玩具。
悠車子因它高高地懸掛在屋裡的大梁之上,狗貓鼠之類不易 上去抓撓孩子。悠車子一晃動,蒼蠅、蚊蟲就會飛開,嬰兒睡著了, 也少受或不受它們的叮咬。另外,當悠車子一動,還能生出一股小 涼風,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熱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於悠車的四 周大約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動時雖然有風,但不會直接吹到孩子臉 上身上,孩子不會感冒。
另外.由於悠車子前後一動〈吊在樑上,就是人不推動,它也會 自然地微微擺動),使睡在裡面的孩子不至於總躺在一個位置上, 這就不會使孩子「睡偏了頭」。關東地區的女人常說:「睡悠車的孩子,長大了漂亮,好看!容易找人家。"
做悠車子,選什麼木料很講究。最好選用結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也有專門選用柳木的。這因為「柳"和「留',音相近,取其「留」意,是希望把這個孩子很平安地「留」在世上,不至於被災禍奪走。
還有的專門用雷擊木來做悠車子。據說,遭雷擊過的東西,惡魔已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用它來做悠車子,便可保孩子平安健康。
悠車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說道。一般的人家不願意自己做悠車子,往往是向一些日子過的「紅火」的人家去借。據說這樣,孩子也能像這家人一樣,長大了能光宗 耀祖。
借悠車子時,一定要選對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沒病沒災的;特別是誰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車子中了狀元,當了秀才舉人的。這樣人家的悠車子,便十分的金貴。
誰家子女多,長得都挺俊俏、好看,這樣人家的悠車子也常常被別家借去。這樣人家的悠車子,往往也成了這家主人的驕傲。和誰家關系「靠」(特別的好〉,那家一生了孩子,這家主人就會主動找上門去,說:「把我家的『那個』拿去吧!」
「真心哪?」
「咱倆誰跟誰!」
「啊呀,叫我咋謝你呢!好吧,等我們『寶兒』懂事了,過年去給你們祖上磕頭......」
於是,借到悠車子的人家十分感謝,並且記一輩子對方的好處。甚至這個孩子長大了,當老人的也會常常叮嚀孩子:「別忘了×××的恩情。你小時,人家借給咱們『車子』!」
上述情況是人們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種心理表現;是人類對疾病和死亡的懼怕而產生的一種對平安幸福的追求心態。「悠車子」 體現的是關東民間一種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是北方民族朴實善良、憨厚大度的品格和心緒的再現。

暫時只找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