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欣賞
草書 形成於漢代,在章草名稱出現之前,人們多用“草書”一詞指稱漢代草書。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毛筆字草書 書法字體 ,希望你們喜歡。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欣賞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1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2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3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4
毛筆字草書書法字體圖片5
草書已去,今人何從
當下書壇,熱鬧非凡:不僅學書者趨之若鶩,多如牛毛;號稱“書大家”者亦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各種書法展覽更是目不暇接,層出不窮。如今書壇,多種書體竟相媲美,各展其姿,各臻其妙。比較而言,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包括行楷和行草)等,均不乏登堂入室、出類拔萃者;而在狂草書領域,涉足者雖眾,真正成功者卻寥若晨星。
先學楷書再學草書這種學習程序,雖然對把握字體結構有一定的幫助和道理,卻與書法的演進歷程相悖謬,甚至可說顛倒了書法的歷史。
當下書壇,書家為種種世俗的慾望和羈絆所束縛,很少能夠真正“散懷抱”、“超鴻蒙”,進入“淡然無欲,翛然無為,心 手相 忘,縱意所知”的境界,因而很難創作出“無意於佳乃佳”的出神入化的狂草佳作。這里所談的草書,不是通常所說的行草、小草,而是狂草、大草。
說到當代草書(主要指狂草書),我們當然不能繞過於右任、林散之、沈鵬三位大家。客觀地說,於右任的功績主要在於倡導標准草書,並在實踐中以碑入草,熔章草、今草於一爐,創造性地開拓了“碑草”這一新的草書范型。他的草書重在單字結體,造形蒼勁灑脫,雄放渾厚,用筆圓熟中見生辣,結字古樸中見巧妙,雖然字勢飛動、神清意朗,但缺乏整體連綿奔騰之勢,多半屬“獨草”連篇的草書之作,離狂草之境界尚有不小距離。
林散之被譽為“當代草聖”,他以畫入書,融隸入草,作品洋溢書卷氣和俊逸風韻,尤其在墨法和筆法上多有獨到探索,開草書未有之新境界,然就字法和整體氣勢論,似未臻狂草書縱橫奔放、盤旋飛舞之高境。沈鵬是仍健在的公認草書成就最高的大師,他的草書以奇崛蒼茫、拗折鬱勃勝,處處行筆,又處處留筆,起落含蓄,跌宕多姿,在汪洋恣肆、奇詭變幻中,避免了一般草書家易犯的浮滑流弊。但從書史高度看,如何處理好整體氣象雄渾與局部筆法精妙的矛盾,仍是他邁向狂草書佳境需要跨過的溝坎。作為近百年來出類拔萃的草書及狂草書大家,於右任、林散之、沈鵬尚有如此遺憾和不足,其他涉獵狂草書而可觀者,自然更是難覓蹤影。
㈡ 精美的行楷字體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也蘊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閑適,還往往以一種不求豐富變化,在運筆中省去塵世浮華以求空遠真味的意味。下面是我整理的行楷字體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ps://iknow-pic.cdn.bcebos.com/ae51f3deb48f8c541ed907bb28292df5e0fe7f1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優秀的行楷字體毛筆書法圖片
書體名。介於楷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金石林·緒論》:「行楷如二王諸帖之稍真者,十當八九。僧 懷仁 等所集《聖教》、《興福》、《孔廟碑》之類是也。」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三·趙松雪書杜集》:「 趙松雪 手書 杜詩一部,用朱絲欄,字作行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老爺把那名帖揭過去,見底下那篇信是張虛白齋寸箋,上面寫著絕小的蠅頭行楷。
行楷的寫字方法
學習行楷字諸多因素交互影響,既有筆順錯別字問題,又有橫平豎直極端僵化寫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既可借鑒楷書基礎(快速過渡),又可直接進入行楷學習(立足本體);還有書寫者學習態度等等,都需要適時綜合考慮,從而達到書寫規范美觀、便利流暢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平時落實科學的教學計劃(進度、教法等)、合理的書寫學習和有效的訓練。事實上也如此,正因其隨意和靈動的特點,行楷字體的學習難度,不亞於楷書等字體。由楷而行,應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楷書筆畫的疾書。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
還應看到,過分強調楷化,容易造成書寫僵化呆板,缺少實用意識,影響書寫結構的靈活以及速寫的節律等。而過度強調行意忽略楷書基礎,又容易造成字形結構的零亂鬆散,甚至草化,產生閱讀困難識認分歧。只有楷行兼顧,直曲方圓收放有度,勻稱呼應,連帶適當,穩扎穩進,才可能學好行楷手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