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宇宙里到底有多少個行星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好多圖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個牙膏最好圖片 2025-02-02 09:46:41

宇宙里到底有多少個行星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29 08:40:46

『壹』 宇宙有多少星球

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結果,宇宙共有2萬億個星系,但是哈勃望遠鏡所觀測到的並非整個宇宙。

宇宙星系:

小的星系有幾十億顆恆星,大的星系約有近4000億顆恆星,平均每個星系有2000億顆恆星。這樣全宇宙總共有4千萬億億顆恆星,全是球體星球。下面我們再來看行星的情況。

在宇宙中,大約有1/4的恆星是像太陽這樣的單顆恆星系統,約3/4的恆星是雙星、三星、四星系統,按照目前的恆星形成理論,單顆恆星周圍都可能存在行星,數量在3――8顆,在雙星、三星或四星周圍存在行星雖然較少,但也有發現。如此算來,宇宙中的行星數量不會少於恆星數量,咱們也照4千萬億億顆算。下面再來看看球體衛星的大體數量。

拿太陽系為例,目前共發現幾大行星有185顆以上的衛星,最大的木衛三直徑5262公里,比一些行星都大。

最小的幾十公里,比如說火星的兩顆衛星,形狀還不是規則的球體。

只有直徑數百公里以上衛星的形狀才有可能成為球體。咱們就從直徑420公里的海衛八算起,則太陽系也有二十個球體衛星,即衛星數至少是恆星數量的20倍。

以20倍計算,全宇宙單顆恆星系統佔全宇宙恆星數目的1/4,因此全宇宙球體衛星數量為1千萬億億x20=2億億億顆衛星。

綜上,把恆星、行星、衛星的數量加起來,則全宇宙的球體星球約為2.8億億億顆。

『貳』 宇宙中幾大行星

太陽系有幾大行星呢

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他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大系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的范疇;木星、土星都是氣體巨星(大部分都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巨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則是冰巨星(所含的元素大部分都比氫氣和氦氣重)。

圖解:我們的太陽系是由一些繞太陽軌道有序運行的行星組成的。
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它最開始被CLyde Tombaugh發現時被認為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員。但是,它現在已經被重新認定為柯伊伯帶(太陽系外圍的一群冰凍星體)中最大的得天體之一。2006年,當一群天文學家決定給行星下一個正式的定義時,冥王星被從行星的地位上降格了。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行星是「一個具有以下特質的天體:(a)圍繞太陽有軌道運轉的 (b)質量必須足夠大到能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於球體) (c)清除軌道的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他更大的天體。」由於冥王星是柯伊伯帶的一部分,因此不符合第三條標准,所以沒有被納入行星范疇,而被認定成為矮行星。其他矮行星還有穀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以及,鬩神星。

冥王星擁有大氣層、鮮明的表面特徵以及至少五顆衛星,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復雜的矮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令人驚訝的行星之一。2015年7月,新地平線號飛過這顆我們最喜歡的矮行星時,科學家們任然在這個遙遠的世界裡發現新的驚人細節。

太陽系是太陽和圍繞太陽運動的物體組成的行星系統,這些物體直接或間接地受引力約束。在直接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最大的是八大行星,其餘的則是一些稍小的天體,例如五大矮行星和小型太陽系天體。間接繞太陽運行的天梯是那些衛星們,有兩個比最小的行星水星還要大。

太陽系在46億年前通過一個巨大的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形成。太陽佔了星系中絕大部分的質量,剩下的質量中大部分由木星佔領。四個小一點的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類地行星,四個外行星是比類地行星大得多的巨型行星。其中最大的兩顆,木星和土星,是由氫氣和氦氣組成的氣體行星;最外層的兩顆,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主要由被稱為揮發物的熔點相對高於氫和氦的物質組成,例如水、氨和甲烷。所有八顆行星的軌道幾乎都是圓形的,位於一個近乎平坦的圓盤內,這個圓盤被稱為黃道。

太陽系同樣含有更小一些的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主要包含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類地行星類天體。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是柯伊伯帶和散射盤,他們是海王星外的天體群,主要由冰組成,在他們之外的是新發現的小型靜止天體群。在這些天體中,有幾十甚至上萬個大到足以在引力的影響下進行自轉的物體。這些天體被歸類為矮行星。已確定的矮行星包括小行星穀神星和海王星外天體冥王星和鬩神星。除了這兩個區域,其他各種各樣的小體種群,包括彗星、人馬和行星際塵埃雲,也可以在各個區域之間自由旅行。六顆行星,至少四顆矮行星,以及很多更小的天體都有天然衛星繞著他們旋轉,這些衛星通常被稱作月球。每個外行星都被由塵埃和其他小天體組成的行星環所環繞。

太陽風,一股由太陽向外釋放的帶電粒子束,在星際物質間形成一個類似氣泡的的區域,被稱作日球層。日球層是太陽風的壓力與星際物質的壓力相等的點,它延伸到散射盤的邊緣。奧爾特雲,被認為是長周期彗星的來源,也可能存在於比日球層遠1000倍的地方。太陽系位於獵戶臂內,距離銀河系中心26000光年。

『叄』 宇宙中八大行星的圖片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天王星則是與公轉軌道呈97°角的「躺著」旋轉。

與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3)宇宙里到底有多少個行星圖片擴展閱讀

大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這些冥王星都相符。但是冥王星沒有能夠清空其軌道上的其它物體,因此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從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

水星在許多方面與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許多隕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沒有板塊運動。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

事實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於萬有引力的壓縮;若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將大於地球,這表明水星的鐵質核心比地球的相對要大些,很有可能構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對而言,水星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鹽地幔和地殼。

巨大的鐵質核心半徑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內部的支配者。而硅酸鹽外殼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狀。

『肆』 太空中一共有幾個行星

截至2013年,太陽系內有8顆行星,分別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1、水星Mercury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比冥王星小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稱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2、金星Venus

金星(Venus)是太陽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二顆,距離太陽0.725天文單位。它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時候會更近)。古羅馬人稱作維納斯,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特。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

夜空中亮度僅次於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後才能達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現在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傍晚處於天空的西側,被稱為「長庚」。

2018年9月2日,天宇上演行星金星「合」恆星角宿一的美麗天象,這兩顆亮星將近距離接觸,為公眾上演一幕浪漫的「星星相吸」。

3、地球Earth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4、火星Mars

火星(Mar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

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

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西方古代(古羅馬)稱為「神話瑪爾斯星」是十二星座白羊座的獨一守護星,並非天蠍座的守護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2015年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

據法新社2018年7月25日報道,歐洲航天局(ESA)的研究員稱,火星上發現了第一個液態地下水湖)。

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

5、木星Jupiter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由於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占所有太陽系行星質量的70%,主要由氫組成,占其總質量的75%,其次為氦,占總質量的25%,岩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6、土星Saturn

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由近到遠)第6位。質量、直徑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同屬氣態巨行星。

歐洲古代(古希臘)稱土星為農神克洛諾斯(古希臘語:Κρόνος;英語:Chronos),在古代中國也叫鎮星或福星。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量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可以看出發亮的土星光環,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現象。

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木星之間,空氣流非常快。

7、天王星Uranus

天王星(Uranus),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18.37~20.08天文單位),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於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氦和甲烷。據推測,其內部可能含有豐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組成,可能含有水。內核由冰和岩石組成。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

8、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遠日行星。按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排列,海王星是第八顆行星,直徑上是第四大行星,質量上是第三大行星。

海王星的亮度僅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遠鏡里才能看到它。由於它那熒熒的淡藍色光,所以西方人用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的名字來稱呼它。在中文裡,把它譯為海王星。

海王星在直徑和體積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卻大於天王星,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它的姊妹行星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