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美國隊長3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手工卡片製作大全圖片 2025-02-05 09:11:36
詩情畫意的句子背景圖片 2025-02-05 09:04:11

美國隊長3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4-08-10 19:35:15

1. 為什麼很多人黑美國隊長

電影對漫畫進行的改動,讓人對美國隊長粉轉黑。如果說在漫畫里,美國隊長與鋼鐵俠的核心沖突,是自由與安全孰輕孰重的分歧;那麼到了電影里,美國隊長更像是一個無視別國主權、一心只想著營救自己好哥們的任性之人,鋼鐵俠反而顯得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1、自由與安全之爭變成了私人恩怨。

美國隊長的漫畫誕生於1941年,而共和國電影公司(Republic Pictures)在1944年就拍攝了15集的系列片《美國隊長》,被視為美國隊長這個漫畫人物在大銀幕上的處女秀。時至今日,《美國隊長3:內戰》再次席捲世界,引爆全球觀眾的觀影狂潮。75年時光已經過去,此時的觀眾早已不是彼時的觀眾,美國隊長還能是當年那個「美國隊長」嗎?

如果翻看網上評論,中、美大部分觀眾對於《美國隊長3:內戰》(簡稱《美隊3》)的著眼點,都是美國隊長、冬兵和鋼鐵俠三人之間基情滿滿的三角戀關系。似乎一場浩浩盪盪的英雄內戰,最終演變成了老公攜正房痛揍小三的家庭倫理狗血劇。

在電影最後,當鋼鐵俠看著美國隊長攙扶著冬兵離開時,居然醋意滿滿地大喊:「如果你要跟他走,就把我爸爸送給你的盾牌還給我!」而美國隊長還真的就把盾牌丟還給了鋼鐵俠。在那一瞬間,恐怕很多觀眾都會懷疑自己進錯了影廳,正在看一部瓊瑤阿姨的言情劇。

也不能怪觀眾想太多,事實上,在《美隊3》中,美國隊長之所以堅定地站在鋼鐵俠的對立面,原因不再是為了守護他對美國精神的信仰,而主要是為了保護好哥們兒冬兵不受傷害。於是,原著漫畫里關於自由與安全的理念之爭,在電影里變成了一場私人恩怨。

美國隊長偏袒舊友,鋼鐵俠公報私仇,可憐的蜘蛛俠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摻和打這么一場群架。而觀眾呢?有熱鬧、有基情,這就夠了,至於打架的意義,誰會在乎?

2、超級英雄大混戰,但政治態度無存。

《美隊3》改編自漫威在2006年至2007年連載的漫畫《內戰》(Civil War)。在原著漫畫里,無論是以鋼鐵俠為首的注冊派,還是以美國隊長為首的反注冊派,他們都很清楚自己為何而戰,並且至死不渝。

蜘蛛俠一開始選擇支持鋼鐵俠,但當他意識到注冊派以保護公眾安全為名,開始無限度地干涉個人自由時,他也毅然決然離開了鋼鐵俠,加入到美國隊長的陣營里。在這場內戰中,每個超級英雄都不得不直面自己內心深處的政治立場,並且在兩難選擇中做出自己的回答。

而這一切,在電影里盪然無存,觀眾看不出片中那些超級英雄的政治態度,只知道他們的行動要麼出於私情、要麼出於私憤。黑豹就是為了報父仇、蜘蛛俠受到鋼鐵俠的要挾、鷹眼覺得自己不過是在幫老朋友一個忙、紅女巫稀里糊塗就被鷹眼拉走了、幻視加入戰斗更像是為了追回紅女巫。

由於缺乏政治立場上的碰撞,影片在視覺特效上最為華麗的機場大混戰,便失去了戰斗應有的嚴肅性,反而變成了一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表演賽。黑寡婦和鷹眼一邊戰斗一邊打情罵俏,而紅女巫和幻視乾脆打到一半抱在了一起,開始互訴衷腸。似乎沒人把這場戰斗真的當回事,漫畫里英雄內戰的悲壯感,被電影里輕松幽默的調侃姿態所取代。

3、漫畫批判美國政府 電影卻指向聯合國。

電影里還有一處細節的改動,非常耐人尋味。在原著漫畫中,引發超級英雄們內戰的導火索,是美國國會通過的《超能力者注冊法案》,這個法案直接影射了布希政府在9·11事件發生後頒布的《美國愛國者法案》。

兩個法案,都是以保障國家和公眾安全為名,侵犯公民隱私、限制個人自由。漫畫作者借美國隊長之口,表達了對這個法案以及美國政府的疑慮:當政府可以隨意侵犯公民的隱私和自由時,我們是否真的更安全?

而到了電影《美隊3》中,提出要對超級英雄進行監管的機構,從美國國會變成了聯合國,《超能力者注冊法案》也變成了由全世界多個國家聯合簽署的《索科維亞協議》。按照這個協議,復仇者聯盟不能隨意進入主權國家的領土,他們每一次的行動都必須得到監管機構的認可。

這樣一個細小的改動,立刻消解了原著漫畫對於美國政府的批判,而將矛頭指向了聯合國的杞人憂天。在電影中,「復仇者聯盟」被人們稱為「義務警察」;而在現實中,美國被人們稱為「世界警察」。二者都喜歡在世界各國的領土上行俠仗義,嫌棄聯合國的約束是多管閑事。

正是這些改動,讓很多看完電影的觀眾,對美國隊長粉轉黑,反而對鋼鐵俠黑轉粉。如果說在漫畫里,美國隊長與鋼鐵俠的核心沖突,是自由與安全孰輕孰重的分歧;那麼到了電影里,美國隊長更像是一個無視別國主權、一心只想著營救自己好哥們的任性之人,鋼鐵俠反而顯得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4、這個美國隊長是臉譜化產物。

這並不是真實的美國隊長,至少不是75年前,那個一心堅持正義、信仰著美國精神的美國隊長。由迪士尼所操控著的漫威影業,總是過於追求電影的娛樂性、追求情節的簡單化和人物的臉譜化。

這種工業流水線上的成熟敘事手法,被觀眾們戲稱為「漫威大法」,它舍棄了過分復雜的人物動機、放棄了對於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批判,而只追求情節的流暢性和故事的刺激性。必須承認的是,這套敘事手法很有效,在世界范圍內也很流行,但當觀眾看完這樣一部電影後,卻不會留下任何東西在心裡。

在漫畫《內戰》里,至少提出了自由與安全誰更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在對這個問題進行爭吵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和理解這個問題,並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因此,重要的往往是展示過程,而不是尋求結果。但電影《美隊3》,卻連對過程的展示都逃避了,只剩下一場場無比流暢、卻空無一物的娛樂和打鬥,這難道不是觀眾們的悲哀嗎?



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

初次登場於《美國隊長》第1期,由喬·西蒙和傑克·科比聯合創造,被視為美國精神的象徵。

美國隊長原本是一名身體瘦弱的新兵,接受美國政府的實驗改造後變成超級士兵,擁有由振金製成的盾牌,後與紅骷髏戰斗,掉入大海中被冰封近70年,直到被神盾局發現並解凍後加入復仇者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