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魔方的種類及其圖片
1、二階魔方
二階魔方的英文名字叫做Pocket Rubik's Cube或Mini Cube,中文直譯叫做「口袋魔方」。它每個邊有兩個方塊,官方版本之一魔方邊長為40毫米,另外一個由東賢開發的軸型二階魔方則為50毫米。二階魔方的總變化數為 3,674,160 或者大約 3.67×10^6。
2、三階魔方
三階魔方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Rubik's Cube,也就是用魯比克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是當前最普遍的魔方種類。三階魔方由一個連接著六個中心塊的中心軸以及8個角塊,12個棱塊構成,當它們連接在一起的時候會形成一個整體,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3、四階魔方
四階魔方的英文名字叫做Rubik's Revenge,直譯過來是「魔方的復仇」。相對於三階來說就要復雜的多,它的構成分為兩類,一類中心是一個球體,每個外圍的小塊連接著中心球的滑軌,在運動時候會沿著用力方向在滑軌上滑動。
第二類是以軸為核心的四階魔方,其實這類四階魔方就是隱藏中層的五階魔方,內部的小零件即為五階的側心塊和中棱塊,中軸上有防止鎖死的突起裝置。
4、鏡面魔方
叫做「Rubik Cube Mirror」,是三階魔方的衍生與變形。特色在於外型不對稱與鏡面塗布,打亂後可以變換形狀。特點在於每個棱塊和角塊大小都不一樣。仔細研究一下,會玩普通三階魔方的,基本上能還原。
5、魔錶
魔錶魔方名稱為 Clock,圓型結構,現已絕版,網上能買到的不是國外的二手貨就是國內的山寨產品。魔錶是一個兩面都需要進行復原的「魔方」,每個面上面有九個鍾表盤。
魔錶有四個齒輪控製表針的轉動。每面都有四個按鈕,在兩面上形成此進彼出的關系。按鈕的狀態影響到相應的齒輪的轉動。
㈡ 魔方種類有哪些
1、二階魔方(英文:Pocket Cube)又稱口袋魔方、迷你魔方、小魔方、冰塊魔方,為2×2×2的立方體結構。本身只有8個角塊,沒有其他結構的方塊。結構與三階魔方相近,可以利用復原三階魔方的公式進行復原。
㈢ 十大異形魔方分別是什麼
十大異能魔方分別是:
1、鑽石魔方
異型魔方圖鑒原名Skewb Diamond,是一種具有八面體結構的魔方。所有的塊都可以和相鄰塊一起移動。它總共有十四個可移動的塊,形成138240種變化狀態。
2、六色五魔方
五魔方,原名為Megaminx。是一種十二面體魔方,總共有12個中心片,20個角片和30個邊片,所以總共有50塊可以移動的部分。每個中心都有一種顏色。邊片則有兩種顏色,角片則有三種。
每個面上都有一個中心片,角片邊片各五個。同時也是世界魔方協會承認和指定的比賽項目之一。
3、金字塔魔方
金字塔魔方(Pyraminx)一種四面體魔方。它是由Uwe Meffert發明的,在他自己的魔方網站Mefferts商店進行銷售。有四個外角塊、四個內角塊和六個邊塊。通過旋轉可以改變其顏色排列。
軸旋轉塊可以旋轉後而狀態不改變。6個邊塊則可以自由旋轉。而四個頂塊可以獨立於其他塊進行自我旋轉。
4、粽子魔方
粽子魔方(英文名稱:Mastermorphix)是由普通三階改裝而來,是六軸的結構。
5、蛇形魔方
為長型的魔方,又稱長條魔方。
6、鏡面魔方
鏡面的意思是,表面的銀色貼紙可以反光,看起來像是鏡子,由此得名。看著鏡面魔方雖然形狀怪異,但是只要會還原三階魔方的,自己只要觀察幾分鍾,你就會得到要領,很快就可以搞定啦。而在還原的過程中,Mirror魔方會呈現千變萬化的炫酷形狀,也可做擺設!
7、魔球魔方
data-layout="right"名稱為Magic Ball,為球形,但是基本上是2階的結構。球型魔方的泛稱,最常見的包括球形3階,球形2階(如魯比克地球儀魔方)等。
迪士尼四軸球,Orbix,Meffert's 3-D Creative Puzzle Ball,Meffert's 12Color Impossiball Special等也屬於球型魔方的范疇。另外,一些球型滑塊智力玩具如凡太奇球,Rubik's brain racker等也被稱之為魔球。
8、斜轉魔方
斜轉魔方也叫做斜轉方塊,是一種魔方風格的機械智力玩具。由托尼·達勒姆發明,由烏韋·梅弗特(Uwe Meffert)銷售。雖然它是一個立方體,它不同於魔方的架構,它的旋轉軸穿過立方體的每個角落,而不是每個面的中心。
斜轉方塊一共有四個軸,每一個軸是一個立體對角線。因此,每個動作都會影響所有六個面。 梅弗特原本稱這個玩具作「金字塔立方」,強調這是金字塔魔方系列的一部分。 他也發明了高階斜轉方塊,例如大師斜方和優秀斜方。
9、Square 1
Square 1,原稱Back to Square One,是魯比克魔方系列之一,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的。它與其他魔方很大的不同點就是在轉動的時候會改變形狀,這也是它擁有非凡難度和魅力的原因之一。
10、亞歷山大之星
亞歷山大之星(Alexander's Star),亞當·亞歷山大於1982年發明的益智玩具,並於1985年獲得了專利。是一個有30塊可移動部分的正十二面體形狀的魔方。可以讓五塊一組的星型環繞最外側頂點旋轉。這個玩具的挑戰是讓它達到每個星形五個相同顏色的面環繞,對面的星形也被同一顏色環繞的狀態。
(3)所有魔方種類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異形魔方原來叫做「十二面體魔方」(Magic dodecahedron),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
六色異形魔方
異形魔方是十二面體結構,總共有12個中心片,20個角片和30個邊片。每個中心都有一種顏色。邊片則有兩種顏色,角片則有三種。每個面上都有一個中心片,角片邊片各五個。
異形魔方總共有兩個版本,一種為6色,一種為12色。異形魔方的玩法是通過旋轉將顏色打亂再進行復原。 異形魔方同時也是世界魔方協會承認和指定的比賽項目之一。
異形魔方原來叫做「十二面體魔方」(Magic dodecahedron),是由一些魔方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發明的。Uwe Mefferts最終取得了五魔方的發明權和製作權,並且在他的魔方網站Mefferts商店進行銷售。
異形魔方
盡管五魔方的外表看起來非常的復雜,並且有比三階魔方多得多的可移動部分,其實它的解法並不比普通魔方要難多少。因為它並不是一個擁有復雜結構的魔方。它可以旋轉的中間層可以類比與三階魔方的中間層。很多五魔方的解法都是從三階魔方總結和升華出來的。
6色的五魔方其實比12色的還要難,因為它有很多對顏色相同但是並不等價的可移動部分。作為邊片的這些可移動部分都不能隨意替換,所以在復原的時候要進行大量的邊片替換行為。12色五魔方的邊片都不相同,所以沒有這個問題。
貼紙
魔方六個面貼紙通常由紅,黃,藍,綠,白,橙六種顏色組成。各個時期和地方的版本貼紙方法會有區別,但基本上是前紅、後橙、上黃、下白、左藍、右綠。
如果沒有這些限制魔方貼紙一共有多少種貼法呢?答案是30種。因為由於魔方立方體的對稱性,不失一般性的,我們貼紙時不妨就指定藍色為頂面。他的對面就有5種貼法,剩下的4個面組成一個環。這個環的4種顏色去除旋轉後相同的情況有3*2種貼法。這是因為,對於這個環,我們也可以不失一般性的就指定4種顏色中的一種顏色做為前面,他的對面有3種貼法,剩下的兩面對應2種貼法,所以魔方貼紙的貼法有5*3*2=30種。
配色
其實魔方並不只有一種配色方案,現今所流行的是並非最初的版本,最初的魔方配色方案是現今的日本方案,而現今的配色方案是將一對相似色系的顏色安排在相對兩邊,而日本則維持原來的配色,事實上也還有其他多個版本的配色方案。
第一種是由香港生產的最初的配色,最早在80年代就有銷售,現今大多數銷售的和它不同的是將茶色換成了橙色。
第二種也是香港生產的,是和第一種同一系列的魔方,但是配色稍有不同。
第三種是由美國生產的,配色完全改動,由白對黃,藍對綠,紅對橙(現今最常見的配色方案)。
第四種是由匈牙利原產的,配色接近於美國產的魔方。
第五種是由日本生產的,與現今「標准配色」僅藍白色互換。這原本是rubik教授最初研發出魔術方塊時的配色,而在傳到日本流行後,rubik公司 聽取色彩研究者的意見,將一對相似色系的顏色安排在相對兩邊,而日本則維持原來的配色。
魔方結構
中心塊(6個):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的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棱塊(12個):
棱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棱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棱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棱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角塊(8個):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棱塊之間。與棱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中心軸(1個):
用來支撐方塊與轉動方塊所需要的支撐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