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這是什麼樹(有圖片)
很難確認,估計是楸樹,枝條和葉片都比較像泡桐樹的
如果是泡桐樹,現在應該有花苞。沒有花苞的應該是楸樹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❷ 請問這是什麼樹
應該是楸樹,再拍一張葉片細節圖。
楸(學名:Catalpa bungei C. A. Mey.)紫葳科小喬木,高8-12米。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寬達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厘米。頂生傘房狀總狀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時圓球形,頂端有尖齒。花冠淡紅色,內面具有2黃色條紋及暗紫色斑點。蒴果線形。種子狹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2厘米,兩端生長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產中國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湖南。在廣西、貴州、雲南栽培。該種性喜肥土,生長迅速,樹干通直,木材堅硬,為良好的建築用材,可栽培作觀賞樹、行道樹,用根蘗繁殖。花可炒食,葉可喂豬。莖皮、葉、種子入葯,果實味苦性涼,清熱利尿,主治尿路結石、尿路感染、熱毒瘡廊,孕婦忌用。[1]
(概述圖片來源:[2])
中文學名
楸
拉丁學名
Catalpa bungei C. A. Mey.
別稱
楸樹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物種學史
楸樹原產中國,為紫葳科梓樹屬喬木。楸樹的歷史久遠,據研究,上溯至地質年代四季冰川前的始新世華北及其它地區就有楸樹分布,是經歷中國史前地質地貌結構變遷得以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樹種之一。
古代關於楸樹的名稱,歷代史書叫法不一。春秋《詩經》稱楸樹為「椅」。《左傳》記楸為「萩」。戰國時期《孟子》謂楸樹「賈」。到了西漢,《史記》始稱楸。東漢時期《說文》注雲:「賈」,楸也。宋《埤雅》又名楸為「木王」。該書還解釋:「椅即梓,梓即是楸。」又因楸與梓外形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稱。《漢書》說:「楸也,亦有誤稱為梓者。」
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從事楸樹栽培的生產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因為楸樹多花而不實,所以《齊民要術》中說:「楸既無子,可與大樹四面,掘坑取栽之。方兩步一根。」明《農政全書》論述埋根繁殖楸樹的方法:「春月斷其根、莖於土,遂能發條,取以分種。」清《三農記》記述種楸之法:「實熟收種熟土中,成條,移栽易生。」
形態特性
小喬木,高8-12米。葉三角狀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5厘米,寬達8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闊楔形或心形,有時基部具有1-2牙齒,葉面深綠色,葉背無毛;葉柄長2-8厘米。頂生傘房狀總狀花序,有花2-12朵。花萼蕾時圓球形,2唇開裂,頂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