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銀溫度計怎麼看刻度
水銀溫度計看刻度的方法如下:
1、溫度計有三個面,一個標有生產日期和品牌,一個標有度數,另一個標有刻度。如下圖所示:
⑵ 溫度計水銀柱在哪
溫度計水銀柱在溫度計下端。
人體溫度計為一種水銀溫度計。它的上部為一根玻璃管,下端是一個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裝有純凈的水銀,管上標有刻度。由於人體溫度最高不超過42℃,最低不低於35℃,所以體溫表的刻度是35℃到42℃,每個小格代表0.1℃。
試表時,體溫表下端的玻璃泡和人體接觸,因為人體溫度比體溫表溫度高,玻璃泡中的水銀受到從身體傳來的熱的作用,體積膨脹,就沿著玻璃細管上升,直對水銀溫度和人體溫度相同為止。
(2)體溫計最高刻度是多少圖片擴展閱讀
第一個體溫計是伽利略在16世紀時發明的。但直到300年後才設計出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體溫計。水銀儲存在末端的水銀球內。當水銀被加熱時,它會發生膨脹,沿著非常狹窄的玻璃管上升。所以,體溫的小小變化就會導致玻璃管內水銀的大幅度上升。量完體溫後,得用力甩動體溫計,使水銀回到水銀球內。
1714年,加布里埃爾·華倫海特研製了在水的冰點和人的體溫范圍內設定刻度的水銀體溫計。一位荷蘭醫生用它來給發熱病人量體溫,但體溫計仍然太大了,大多數醫生未能很快使用它。
1868年,文德利希這位德國教授出版了《疾病與體溫》一書,書中記載了2.5萬例病人的體溫變化,而他所使用的體溫計的大小是奧爾伯特體溫計的兩倍,每次要花20分鍾的時間來記錄體溫。
後來,奧爾伯特在1867年設計了一個能快速而准確測量體溫、長度只有約15厘米的體溫計。遺憾的是奧爾伯特的體溫計問世太晚,未能給卡爾·文德利希提供幫助。
1980年前後,發明了會說話的體溫計。膜狀液晶體溫計在體溫正常時呈現綠色,低燒呈現黃色,高燒呈現紅色。 1988年,出現了電子呼吸脈搏體溫計,可以進行遙測。
⑶ 高燒39 40℃的溫度計圖片
圖片如下:
使用溫度計時,要看清它的量程,然後看清它的最小分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值。要選擇適當的溫度計測量被測物體的溫度。
測量時溫度計的液泡應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且玻璃泡不能碰到被測物體的側壁或底部;讀數時,溫度計不要離開被測物體,且眼睛的視線應與溫度計內的液面相平。
(3)體溫計最高刻度是多少圖片擴展閱讀
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如果腋下溫度超過38.5℃或口腔溫度39℃,即為高燒。發高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提醒人們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
高燒的表現症狀為: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有時還有冷的感覺。若持續發生超高燒,體溫超過41.0℃,會使人體各組織系統及器官發生功能障礙,特別是對腦、肝、腎等重要臟器造成損害,可導致心力衰竭、譫妄、昏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