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用來照明的油燈、省油燈、蠟燭,各有什麼不同
說起中國古代的照明工具,第一想到的就是油燈。《楚辭》中有「蘭膏明燭,華容備些」之句,說明戰國時代就有油燈。當時油燈的燃料是動物油脂,原材料有限註定只能是少數人享用。奢侈一些的,還可以在油脂中加入香料,燃燒時伴有裊裊清香,遮住油脂燃燒散發出的難聞氣味兒。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剪燭」在詩人筆下成了富有情調的妙事。蠟燭的使用從西漢著名文物長信宮燈可見一斑,所以有「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之說。
長信宮燈是盞青銅製作的藝術燈,造型是一個雙膝跪地的宮女,皇室成員使用,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燈盤中心有插蠟燭的釺,最獨特的是有防污染的環保設計,說明古人的理念很先進:宮女膝下的水盤用來過濾燈煙中的塵埃和異味,從而達到減輕室內污染、避免熏黑牆壁和器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