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老子畫像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悲秋色彩的ppt背景圖片 2025-02-14 06:33:22
無論走到哪裡肖戰圖片 2025-02-14 06:25:51
卡通小狗大嘴巴圖片 2025-02-14 06:24:59

老子畫像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10-02 02:35:37

㈠ 老子神像,他手裡捏了什麼

元始天尊
「天尊」,是道教對該教最高貴天神的尊稱。道教稱「天尊」之神者不多,其中以「三清」為最高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神所居的天外仙境亦稱玉清、上清、太清,合稱為三清境。
三清之中,元始天尊地位最高,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一詞,本是道家敘述宇宙起源的用語,是本源、起始的意思,後來道教將它神話為最高 天神。道書上說,元始天尊住在三十六天的最上一重天上,在宇宙萬物產生之前就已存在,常存不滅,每當新的天地形成,他就下降人間,向世人傳授奧秘之道。
元始天尊一般奉在三清的中央,多為載冠著袍,頭罩神秘圓光,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時混沌狀態。【圖片】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是三清中居第二的尊神,又稱太上道君。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 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靈寶天尊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邊,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
三清之中,對道德天尊的信仰最為普遍。道德天尊始稱為太上老君,老子曾於周朝化身為老子。道經說,道之源出於老子,先天地而生,上為神王之宗,下為飛仙之主。他以無上智慧寫下五千字的《道德經》。歷史上無論兵家、法家、縱橫家,還 是武俠擊技家、星相卜筮家,都在《道德經》里尋根探源,找到了自己的理論根基和行為准則。道教在這方面走向了極致,把《道德經》奉為聖典,對「道」與 「德」的概念范疇從宗教角度加以闡揚,形成了自己的神學原理,並在此基礎上派生、演繹出教理教義。
道德天尊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右邊,滿頭白發,面露笑容,手持三清扇。

㈡ 道教 李老爺是誰 是什麼樣的 有圖沒

老子簡介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從漢代起,歷代帝王就開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道德經》的國外版本有一千多種,是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中國,書籍。

㈢ 聖賢老子圖

< 聖賢老子圖 >是東晉畫家鍾鰩所畫的一幅關於老子的畫像,由於所創年代比較久遠,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日本鬼子很想得到。

㈣ 老子傳道圖片

一幅《老子傳道》圖,我們從這幅圖裡面可以看出很多很多東西來。畫這幅畫的人,他本身也是道家修養很高的人。他就這么一畫。什麼都不說,看大家能夠悟到多少
畫中的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為什麼要跟老虎坐在一起?他在和老虎說什麼?這幅畫又有著怎樣的寓意呢?首先我們知道老虎是兇猛的動物,代表剛。而老子的身體和神態是柔和的,代表柔。老子的哲學裡面,很明確的告訴我們,柔弱勝剛強。老子如果是龍,這幅圖也可以知道它在講中國社會,叫什麼?「卧虎藏龍」。老子為什麼是龍呢?因為是孔子說的。孔子見過老子以後,回去人家問他,老子怎麼樣?孔子說我看人家都看得懂。我看老子看不懂,因為他跟龍一樣。
那麼老子頭上的圈圈代表什麼呢?這個圈圈就是『道』。因為『道』老虎才聽得懂。那老子為什麼要跟老虎說話呢?這個才是我們最大的啟發。他告訴我們,《道德經》要講的是真話,而講真話是高度危險的東西,就像跟老虎講話一樣,老虎它也代表諸子百家。老子說你們諸子百家都非常有學問,但是,各有不同的立場,就那個立場,你們講出妥當的話,就成一家之言。但是你們這樣子也造成很多紛爭。各說各話,每個人都說自己是對的。說到這里,我們會想一下我們現在的時代,其實跟老子那個時代相差不遠,多元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誰都不知道。那個時代的老子很著急,他就想要講真話,可是講真話那時是很危險的。所以他就說;那我乾脆出關去吧。寫下五千言《道德經》就莫知其所蹤。
當時的老子其實可以優哉游哉過生活,他幹嘛寫完以後,就莫知其所蹤?這是玄機。就是要提醒我們,人應該說真話,可是第一,你有沒有能力說真話?第二,你說了真話人家會不會相信。第三,講了真話會不會帶來不良反應。
老子跟老虎是靠什麼溝通呢?它跟我們很多聯想的空間。靠語言?當然不是,因為道是不是用來講的,道用來講是永遠講不清楚的,永遠有偏失的,永遠會找麻煩的,道是用來行的。他們是靠易經裡面所講的那個「應」,應不是應該不應該的應,而是有沒有感應的問題。我們人與人之間互動也是靠感應的,不是靠嘴巴,不是靠言詞,說得再多,不如把你的信息,透過無形的管道去傳達。這個就叫做心連心。心跟心連在一起的時候,你不說他也知道。現在的人太相信嘴巴,非講不可,比如兩個人相愛,愛要大膽說出來,我就不認同。「我愛你」這句話中國人是不說的,愛不愛你要用你的心去感受,不要把這種形式的東西看得太重。當然如果你能跟外國人一樣,一輩子每天對愛人說「我愛你」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