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圖猜古詩答案及圖片大全
詞目
強詞奪理
發音 qiǎng cí ó lǐ
釋義 強詞:強辯;奪:爭。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示例 他的話簡直就是強詞奪理,你不要信他。
近義詞 蠻不講理 蠻橫無理
反義詞 理直氣壯 不言而喻
⑵ 帶圖片的古詩詞有哪些
1、離思五首·其四
唐代: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譯文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2、夜箏
唐代: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譯文
月夜撫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隨著手指在琴弦上拂動,得心應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產生無窮的想像。如泣如訴的琴聲達到頂點時戛然而止,真是在這無聲之中蘊含著綿綿的深情。
3、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4、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5、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⑶ 春天古詩的圖片
十分詳細的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5044.html?wtp=tt
⑷ 關於古詩的圖片
1、http://imgsrc..com/ke/pic/item/86d5bac2f4afe60f0ff47762.jpg
2、是《江南春》還是《江南逢李龜年》或《憶江南》
3、http://imgsrc..com/ke/pic/item/2cb4fefec5ab94225c600886.jpg
4、http://imgsrc..com/ke/pic/item/f35ea0098da3bd376a60fb71.jpg
5、客中初夏
作者: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不好意思,這個沒找到圖
⑸ 古詩圖片!
江城子,給您參考!請問要什麼類型的?
⑹ 有哪些關於古詩的圖片
⑺ 古詩要有圖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主題詞:宋詞
體裁:詞
年代:南宋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於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鬱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並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餘首。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注釋】
黃沙:黃沙嶺,在江西上繞西。
「明月」句: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西江月:詞牌名。
見:同:現。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今譯】江亭(譯)·夜晚走在鄉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西江月》原題是《夜行黃沙道中》,記作者深夜在鄉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明月別枝驚鵲」句的「別」字是動詞,就是說月亮落了,離別了樹枝,把枝上的烏鵲驚動起來。這句話是一種很細致的寫實,只有在深夜裡見過這種景象的人才懂得這句詩的妙處。烏鵲對光線的感覺是極靈敏的,日蝕時它們就驚動起來,亂飛亂啼,月落時也是這樣。這句話實際上就是「月落烏啼」(唐張繼《楓橋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烏啼」說得更生動,關鍵全在「別」字,它暗示鵲和枝對明月有依依不捨的意味。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見,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與「鳴蟬」造成堆砌呆板的結果。「稻花」二句說明季節是在夏天。在全首詞中這兩句產生的印象最為鮮明深刻,它把農村夏夜裡熱鬧氣氛和歡樂心情都寫活了。這可以說就是典型環境。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鵲聲、蟬聲、人聲、蛙聲),卻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對夜行人卻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這一波瀾,便把收尾兩句襯托得更有力。「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是個倒裝句,倒裝便把「忽見」的驚喜表現出來。正在愁雨,走過溪頭,路轉了方向,就忽然見到社林邊從前歇過的那所茅店。這時的快樂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那兩句詩所說的。詞題原為《夜行黃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後兩句才見出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寫夜行了。先藏鋒不露,到最後才一針見血,收尾便有畫龍點睛之妙。這種技巧是值得學習的。
這首詞,有一個生動具體的氣氛(通常叫做景),表達出一種親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簡稱情)。這種情景交融的整體就是一個藝術的形象。藝術的形象的有力無力,並不在採用的情節多寡,而在那些情節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為觸類旁通的據點,四面伸張,伸入現實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它就會是言有盡而意無窮了。我們說中國的詩詞運用語言精練,指的就是這種廣博的代表性和豐富的暗示性。
註: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原選自《稼軒長短歌》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選自《唐宋詞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⑻ 古詩圖片~!
詞可以嗎?這是納蘭容若的詞,我還有一些這樣的圖片,要嗎?
⑼ 唐詩300首圖片的有哪些
唐詩是中國文學的卓越代表。唐詩卷帙浩繁,一般人自然無法也無必要全部覽閱。編選唐詩者自唐人元結《篋中集》始,歷來已逾百家,著名的如王漁洋《唐賢三昧集》、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等。但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無疑還是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300首》。
選詩是最需學識、見識和膽識的學問。沒有高明的鑒賞眼光和鑒識水平的選本,必然不會為人所接受,更不會廣泛流傳。那麼,《唐詩300首》之所以成功,原因何在呢?
對於這個問題,論者往往從《唐詩300首·蘅塘退士原序》考察,認為《唐詩300首》的成功主要在於其通俗性。誠然,通俗是該選本特色之一,也是為廣大群眾接受而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之一。但僅此一點,顯然有失偏頗,也低估了孫洙對唐詩的鑒識水平。我們不妨從《唐詩300首》中選一些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列一個簡表,從中我們便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孫洙的選編原則和標准,體會他對唐詩的精到見識和深刻認識。
《唐詩300首》共選詩人77家、詩作313首。從詩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看,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子布衣乃至僧侶娼妓,都有一席之位,反映出編選者比較博大而公正的心胸。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孫洙在此表現出他獨到的見識,所選的都是藝術性比較高的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是他編選的最重要的尺度,並不因詩人的身份和名氣而決定其是否入選。王之渙在《全唐詩》中僅存詩6首,而《登鸛雀樓》、《涼州詞》兩首入選《唐詩300首》;金昌緒在《全唐詩》中僅一首《春怨》,也入選《唐詩300首》;杜秋娘《金縷衣》亦入選《唐詩300首》。
《唐詩300首》最突出的特點在於詩體完備。編選者就是從詩體角度對詩進行抉擇的。我們已經發現,各種詩體本身有內在的規律,對內容的表達很有影響。詩人的精神氣質、由精神氣質而形成和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詩的內容、題材,都與詩體有很大的關系。在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孫洙特別注重選詩的多少與詩人所擅長的詩體的最高成就相契合。
各詩體均擅長的詩人有孟浩然、王維、岑參、李白、杜甫、韋應物、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隱諸人。他們都是大家、大手筆,所以各體均擅長。
律詩寫得最好的是杜甫,在所選39首詩中,律詩佔了23首。另一擅長律詩的詩人是李商隱。而李白則擅長古風,其古風所選數目在編選總數中佔一半強。另外,陳子昂只選七古一首,韓愈只選七古4首。
這三人的性格中都有豪俠、慷慨激昂、正氣浩然的特徵,他們需要自由地悲歌和高歌,而古風這種詩體便較能表現這種性格,所以他們的創作以古風的成就較高。
而杜甫詩風沉鬱頓挫,故長律詩。他是戴腳鐐跳舞的人,尊儒崇王,在這一基礎上可以發揮,所以在有較大束縛的律詩上用功最深,在束縛下推陳出新、精益求精,故律詩最契合其性格和精神。這種詩體和風格的關系孫洙已經注意到了。
從語言形式上看,王維的29首詩中五言詩佔了19首,反映出他較擅長五言詩;而孟浩然入選的15首詩中僅一首非五言詩,說明他對五言詩的造詣特別精深。而李頎則相反,所選7首詩均為七言詩,反映他特別擅長七言詩體。這些都是為他們的創作成就所證明的了。
再說樂府詩。《唐詩300首》中樂府詩最多的是李白,成就也很高。而白居易雖然倡導「新樂府」運動,並親身實踐創作了大量樂府詩,但成就並不很高,所以白居易的樂府詩沒有一首入選。
而白居易聲譽最巨的兩首七言古詩《長恨歌》、《琵琶行》全都入選,從而使他成為77位入選詩人中字數最多的一位。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孫洙對唐詩確有精到見解。
從時代看,盛唐詩人個個擅古風,中唐漸漸減少;而到晚唐,古風已極為衰微、幾近無存。相反的是絕句的命運:盛唐較少,中唐漸漸增加,到晚唐則蔚為大觀了。這和時代的特徵是暗相契合的。盛唐氣象宏大,人人都希望建功立業,個個慷慨激昂、壯懷激烈,自由地表達胸襟,所以詩人們自覺地選擇了古風這一詩體,因為只有古風最能順暢地表達他們的精神和氣概。而到了晚唐,情況大為改觀,生活日趨庸俗、追求逸樂,所以精緻的絕句便大派用場,成為時尚所趨。
從縱的方面看,古詩入選最多的是李白、杜甫,次為王維、韋應物;五律以杜甫為最,次則王維、孟浩然;七律除杜甫外,則以李商隱獨占鰲頭;五絕王維最好,七律則以杜牧、李商隱為佳。這些在上表中均一目瞭然。可以說孫洙對詩人擅長的詩體有很深體會,他的編選基本上是和詩人的實際情況相符的。
孫洙的編選原則是從純藝術的角度,注重詩歌的形式和音律特徵,再聯系於此相關的內容,精選其「膾灸人口之作」中「其尤要者」,都是些晶瑩圓潤的珠玉匯錄而成。從內容和風格上看,300餘首唐詩題材多樣、情感殊異、風格不一。有詩畫交融、恬美靜謐的田園山水詩;有氣象雄闊、浪漫瑰奇的邊塞詩;有像《長恨歌》、《琵琶行》之類的宏篇巨構;也有「紅豆生南國」之類的精緻婉轉的小詩;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的沉鬱雄渾的慷慨悲歌;亦有「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輕快有趣的喃喃情語……如此等等,各種題材、各種情感的詩作都匯入其中。
當然,《唐詩300首》不選排律,而排律中並非無佳構,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便是;而不選李賀詩,亦頗令人費解,至少李賀在唐詩人中亦自成一家。這些問題是可以商榷的。 《辛卯年思嘉興粽子作》是站長拙作,請勿混淆。
孫洙生活的時代(清乾隆年間,《唐詩300首》於1764年編定),正是神韻說、格調說、性靈說等詩論一統文壇的時候。而孫洙能打破各家之說,不拘一格、博採眾長、薈萃菁華,不能不令人佩服。或許這也正是《唐詩300首》在此後200餘年深受歡迎的生命力之所在吧。
《唐詩300首》原序: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通,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於三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其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兒飛翔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300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