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幼兒刻板畫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水深火熱圖片搞笑圖片 2025-04-23 23:37:02
視力檢測表圖片有多少種 2025-04-23 23:37:01
最火表情包動態圖片動物 2025-04-23 23:36:21

幼兒刻板畫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4-20 11:53:11

1. 如何用photoshop製作出版畫的效果急!!

打開要製作版畫的圖片素材——點「圖象」「調整」「去色」——濾鏡「藝術效果」「木刻」——在對話框里根據需要調整3個滑條的參數,再點「好」就得到了一張黑白參考圖了。

2. 如何培養幼兒學習版畫

怎樣才能將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敏感?想像力?毅力?創作的渴望?
優秀的藝術家優秀的原因是什麼
家長送小孩子去學音樂,學畫,學各種各樣的特長,小孩擁有的哪些特質能稱之為天賦,能讓他在藝術的這條路上走的更深更遠呢?

首先,需要定義一下「藝術家」。狹義上「藝術家」其實就跟小孩子會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個科學家/醫生/飛行員」是一個意思,是指一種以藝術為謀生技能並終身從事的專業職業。

但是這顯然不太正確。藝術家作為一個工種,在過往很長的一段歷史里,主要工作和收入來源就是承接訂單,為買主繪制肖像、為教堂繪制壁畫、裝飾空間等。

現實情況卻是:繪畫在現代的大眾中需求度是非常十分以及很低的。學雕塑可以做城市景觀工程,學版畫可以轉行做書籍印刷插畫,但是學繪畫如果要以本行謀生,能吃上飯的概率是非常十分以及很低的。很多繪畫專業的學生不是繼續留校做老師,就是到外面的教育機構做老師,這固然使他們能夠繼續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有的或許也能成為聲名大振的藝術家,但是嚴格來說給他們發工資的是作為教師的職業,而不是作為藝術家的身份。
藝術家作為一種身份,即他可以是一個教師,也可以是一個商人,但是他可以同時擁有藝術家的身份。換而言之,藝術家不需要靠藝術吃飯。這樣一來,「真正的藝術家」就非常難以定義,因為他不受到職業准則的評判,不因專業水平的高低而影響到吃飯的好壞。

沒有一個藝術家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藝術史里**小小的藝術家,出身、經歷、年代各有不同,塞尚是藝術家,杜尚也是藝術家,你不能硬找出一個共同點,說因為他們名字里都有尚字,所以他們都成功了,這不科學。一切通過事後的宏大敘事去追溯歷史人物成功的必然性的行為,其實都是馬後炮。即使這個世界上人人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也總有某些人先天長得更高或者後天努力踮起了腳尖不是?因為素質和天賦其實是截然相反的,素質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天賦是所謂一個人先天與生俱來的技能點。
有一句家長經常說的話「我覺得我的孩子對藝術有天賦/沒有天賦」說起。一般覺得孩子有藝術天賦的家長,起因就是看到孩子喜歡畫畫,覺得孩子沒有天賦的家長,則是覺得孩子畫的畫亂七八糟什麼都不像。兩種家長都有極端的,覺得有天賦的那種極端往往對孩子要求過高,會脅迫孩子必須堅持畫畫(而且必須往像了畫),孩子很可能在這種逼迫下產生厭惡情緒;而覺得孩子沒有天賦的家長則走向相反的極端,他們會打擊孩子的繪畫熱情,嘲諷孩子畫得不像,不是那塊料,而抹殺孩子學**的機會。

為什麼人類天生就有塗鴉這個技能點?因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表達慾望,在沒有**得語言之前,我們用身體表達,用塗鴉表達。而這種表達能力到了語言**得之後就會被干擾,被詞語的聲音、意義、文字敘事的方式逐漸取代,如果不加以發展的話就基本會喪失這個表達能力。在當今的圖像爆炸環境下,人這種用塗鴉來表達的能力會遭受更嚴重的打擊:孩子可以由各種媒體接觸到社會既定的程式化圖像符號,人臉就是emoji的臉譜,太陽就是一個圓加幾根線,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家長會塞給他簡筆畫教程、填色書,小貓就是一個大圓兩個小圓,心形一定是紅色或者粉紅色的。哪個家長看到孩子把心形塗成黑色的會高興?但是誰規定了心形不能是黑色的?
然後孩子繼續長大,隨著生活范圍和知識的增長,需要通過塗鴉表達的內容也日漸增多,觀察能力也變強了,畫人可以畫出五個手指頭了,這時那種覺得孩子有天賦的家長就會開始張羅給孩子送去學美術,開始對孩子的繪畫有寫實要求了。

一個媽媽呵斥6歲的孩子畫出來的小人沒有肩膀,並責怪老師沒有教孩子正確的繪畫技巧。媽媽看到男孩子畫打架啊、打仗啊、流血啊之類的畫面,一定、確定、以及肯定會給予孩子否定。當今的男孩子對這些題材的圖像選擇主要來自於電視和游戲,於是他們畫的東西不再是主觀想像的產物,而是對游戲和電視節目場景的再現和再創造,而這種畫就會被媽媽解讀為孩子玩游戲玩多了。
女孩子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很多媽媽會把(刻板印象的)女性的社會符號強塞給女兒而不自覺,比如粉紅色和紅色系的衣服和傢具,各種小首飾製作玩具,柔和色調的各種裝飾品等。
這樣就培養出兩類女孩學生:
一類極度強調自己身為女孩的特質,畫畫的內容一定是漂亮的女孩子塗上各種化妝品和換裝,並且不願意畫任何「男孩子」的題材,比如老虎、卡車等;
另一類則極為柔弱,性格內向,畫畫線條軟弱輕飄,塗顏色不敢用力,生怕弄壞了什麼似的。
男孩和女孩的畫很多時候會被媽媽分別對待,男孩的題材和塗色突出邊緣的方式被認為是破壞性的,需要管教的;而女孩的題材和塗色的小心翼翼會被同樣身為女性的媽媽認為是符合規矩的,受到良好教育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家長送小孩子學**藝術,到底要學什麼?學塗顏色不要塗出界,要順著一個方向塗嗎?學畫各種小動物嗎?學畫小人要畫出肩膀嗎?
美術教育之所以被社會公認為是素質教育,實際上就跟畫畫這個事情沒什麼關系,而是因為畫畫是一種觀察(眼睛)理解(腦)表達(手)的綜合行為。
美術教育的正確目的不是要大家都畫得正確,而是要培養以上的三種能力,這就叫做素質。而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家教是基本很難辦到的,但是,藝術教育機構也不一定就可以。因為藝術教育機構的老師也要吃飯,為了吃飯,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去指責那些苛求兒女畫人要畫肩膀的家長,沒有辦法告訴家長其實塗色塗出界是一件很偉大的成年人都很難辦到的事情,沒有辦法在課堂的短時間內教孩子觀察方法,而家長帶回家之後就讓孩子把蘋果塗成紅色。。。一句話,個人是無法反抗以吃飯為目的的藝術教育套路,而且也無權干涉短暫課時之外的家庭教育。

回到「真正的藝術家」這個事情上來,真正的藝術家就是掌握了觀察、理解、表達這三樣能力(素質),並且對這三樣素質有一定天賦的人。為什麼很多事情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被成為藝術?
比如說,普通人煮的食物叫做飯,很厲害的廚師煮的東西卻可以叫做烹飪藝術,就是因為他觀察到了煮飯這件事情的全局和細節,他理解了每一個烹飪因素的前因後果,並且他能夠把上面兩點綜合起來通過自己的手呈現給吃的人。他還需要去了解各個國家文化的飲食風格,各種菜式的歷史,各種食材的生長條件和烹飪方式,他還要知道自己做的菜前人是否有做過,怎麼做的,是不是有別的做法,是不是有改進的可能,能不能創出新的口味,食客買不買賬……
藝術家也一樣,可惜人是天天要吃飯,不看藝術也不會死,死的卻是藝術家。

最後總結一下觀點,藝術家的成功很大程度為偶發,沒有公式可以套,但是他一定具有觀察、理解、表達這三樣能力。
孩子的天賦需要家長的觀察及正確解讀,切忌誤讀與過度解讀,切忌讓孩子過多接觸填色塗本和照著程式圖像畫(比如簡筆畫、可愛的Q版動物、日式卡通造型),盡量鼓勵白紙讓他自己畫、自己組織敘事情節和繪畫形式,一句話,隨他去。
孩子的素質教育也需要家長的正確心態,切忌過度信任美術培訓機構教育,但如果家長沒有鑒別能力,則需結合多方面考慮,如果是低齡兒童,可以看看跟孩子同班的小朋友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很像?老師是不是讓孩子照著一個圖式臨摹?如果開始學**素描等造型藝術,看看老師是不是大幅修改過讓畫看起來更專業?如果有可能,盡量多跟老師溝通,理解老師的理念,甚至可以用給孩子送水送零食等借口突擊一下課堂,觀察一下老師的教學和同學的畫面等。
最重要的一點,永遠不要用「像」和「不像」去評價孩子的畫,以及一切繪畫作品。

3. 孩子的記憶力有何特點

朱磊在還沒有上學以前,特別喜歡玩汽車玩具。有一次,媽媽給他買了一組十隻裝的小汽車玩具,朱磊在玩這組汽車的游戲中,很快就識別了小轎車、吉普車、麵包車、大客車、消防車、救護車、灑水車、起重車、水泥攪拌車、大貨車等,並學會了數1~10這10個數字。朱磊的爸爸媽媽對此十分自豪,每碰到熟人都要「炫耀」一番,而每個人聽後都很贊嘆,說朱磊記憶力好,以後一定有出息。每每此時,朱磊的爸爸媽媽都樂開了花。

轉眼到了朱磊上學的年齡,在學校里,朱磊的表現很好,上課認真聽,從不開小差。他也不是個貪玩的孩子,平時一放學,就回家做功課,每天的學習時間不可謂不長。然而,如此認真的學習態度,卻沒有換來好成績。對此,朱磊的解釋是:「無論怎麼努力,就是記不住老師講的內容,記得快,忘得也快,特別是考試時,絞盡腦汁也回憶不起來。」對此,朱磊的爸爸媽媽很著急,他們為了幫助朱磊提高記憶力,想盡了各種辦法,可一點成效都沒有。這讓他們十分不解,孩子小時候記憶力可是超強的,怎麼越大越退步了呢?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像故事中朱磊的家長所遇到的難題——「孩子越大記憶力越差」。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孩子記憶力的好壞,往往與家長是否科學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孩子上學前與上學後記憶力的特點都不一樣,這就要求家長在培養孩子記憶力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誠然,孩子的記憶力與成年人不一樣。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記憶力特點,有助於家長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幼兒時期孩子的記憶力以無意記憶為主,形象記憶佔主導地位,其記憶力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容易遺忘。因此,大部分人都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心理學稱之為「人類幼年健忘」。這個時期的孩子,對鮮明、生動、有趣的事物非常感興趣,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緒反映,如果重復多次後,他們能夠不費力地記住。如喜愛的玩具、動物、道路、詞彙等等,但此時還是無意記憶、形象記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孩子整個幼兒時期的記憶特點都是形象性,他們識記形象直觀的材料,要比識記抽象的原理和詞彙容易得多。而在識記詞彙的過程中,生動形象化的描述又比抽象的概念容易接受。

孩子學齡前期的記憶特點有所改變。4歲以後,孩子的記憶力就有可能終生難忘,但是,由於思維的具體形象性,這時的記憶基本上還是屬於形象記憶。4歲以後,孩子記憶的有意性就有了明顯的發展,他們不僅能識記和回憶需要的材料,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加強記憶。這個時期,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有意記憶,它是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因為靠無意記憶所獲得的知識是零碎片斷的、不完善的。

學齡初期,孩子的思維會由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是思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這種質變是一個較長的演變過程,開始時常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及不自覺性。在整個學齡期,孩子的抽象思維水平不斷提高,理解能力也不斷發展,中、高年級的孩子隨著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經驗的增長,間接理解逐步佔主導地位,並能理解一定的抽象內容。隨著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個時期的孩子掌握了概括和推理能力,由於這些思維技術的掌握,這個時候孩子獲得的記憶力也在迅猛地提高。孩子或許強記不住幾首唐詩,但卻能夠有技巧地記住地圖上繁多的城市名稱。

當孩子上學後,有意記憶開始佔主導地位,而且,從記憶方法來說,由於孩子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孩子會越來越傾向於意義識記,逐漸地從機械記憶過渡到意義記憶。他們對於需要識記的材料會努力去理解,然後進行一定的信息加工,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記憶力的培養更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需要加入一些專業的記憶力的訓練,以保證孩子的記憶力適應學習的需要。

孩子在6歲時,大腦已經接近成人的發育水平了。所以,進入童年期,孩子的記憶力不像學齡前期發展得那麼迅速,但在11歲以前仍有顯著的提高,其記憶的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記憶儲存時間也延長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均在發展,但有意記憶發展更快,此時已佔主導地位。隨著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的提高和改進,有意記憶不斷得到改造和發展,其中抽象記憶快速發展,逐漸佔主導地位。

10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復述、歸類和系列化這樣的記憶策略了。實驗表明,孩子掌握背誦策略是隨著年齡增長而提高的,5歲的兒童只有10%有復述的行為,7歲有60%,10歲達到85%。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自己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能夠自己分類一些詞語,將相同意思的詞歸為一類,並將不同意義的詞挑出來。

總之,家長要想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不能盲目,不能迷信,要因勢利導,從了解孩子的記憶力特點開始。

4. 怎樣用photoshop處理刻板畫用的圖片稿

1、打開要製作版畫的圖片素材ctrl+shift+"U"去色

5. 優美的作文怎麼寫

好作文怎麼寫 http://www.hdzxw.com/ 海都資訊網 作者:海都資訊網 文章來源:海峽都市報社 更新時間:2007-8-20 0:17:00 N本報記者 葉琦 實習生 沈瑞芳

「前段時間,媽媽去杭州學習,去了好長時間,可能有一個月吧。今天,媽媽終於從杭州回來了,我非常高興!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暖和,因為媽媽回來了,爸爸的生日就能過得更好,因為媽媽在家裡會給我讀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篇僅107字的短文,榮獲首屆冰心作文獎小學組一等獎。這篇題為《媽媽回來了》的作文,是浙江省諸暨市三年級小學生酈思哲兩年前寫的。此文在海內外5萬多篇作品中脫穎而出,以純真的感情和寶貴的童趣,打動了評委們。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兒童文學研究室主任鄭偉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願意給這篇作文滿分。「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這一句極為精彩,極富童心,成人都未必能表達得如此真切而又獨特。

暑假快結束了吧,要交作文作業了吧,不少小同學可能又要頭疼了,有的同學為了讓作文能順利「過關」,竟然「不擇手段」,寫的不是自己的事,說的不是孩子的話:一位同學為了表現出「生活應該堅強」的主題,竟然編出自己是個父母雙亡舉目無親的孤兒……讓我們瞠目結舌,究竟是孩子的錯還是成人的錯?怎麼才能引導孩子在作文里說心裡話,寫自己的童年?本報記者采訪了幾位對作文教學頗有見地的老師。

□觀點

避免「新八股」

孩子上小學二年級,能寫上好幾百字的日記,但總在記流水賬,沒中心沒重點,這樣有錯嗎?

福州鼓山苑小學語文教師林術欽認為,小學二年級能寫流水賬已經不錯了,這時強調中心、重點可能是揠苗助長。三年級才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段落,四年級才構篇……從量變到質變,每個階段孩子都有頓悟的過程。中低年級,引導孩子把句子寫完整,把意思寫准確、寫真實,這是最重要的。往往家長老師強求中心、重點,讓孩子的作文刻板起來,成了「新八股」。

林老師說,當孩子對寫作有了興趣,可以引入「仿寫」,並介紹大量的課外書籍給學生看,幫助他們感受文章還可以怎麼寫,哪些東西也可以成為素材。因為不愛閱讀的孩子,寫起日記是很費時又無功效的,習作好的孩子必然有很大的閱讀量。所以她會推薦許多書給學生,文學類的可以看曹文軒、秦文君;歷史類的看資治通鑒、三國;還有很多外國名著中有關淘氣孩子的、探險的書。把寫作的任務變成閱讀的興趣,然後是一種精神享受和娛樂。隨著孩子閱讀深入,他們認識加深,寫出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開展看新聞寫新聞是行之有效的活動。讓孩子看電視新聞,然後用自己的話記錄下來,抓要素。之後引導寫校園新聞,把自己在校內外所見所聞寫下來,長短均可。每周開一次校園新聞聯播,展示他們的優秀作品,然後選擇其中有特色的教他們怎麼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林老師告訴記者,看、寫新聞是幫助學生訓練聽的能力和語言內化的能力。新聞事件千變萬化,也可以幫助孩子關心、觀察身邊的大小事,培養對生活的感受和觀察力。寫身邊的新聞,是幫他們捕捉寫作素材。

□訪談

寫不好作文緣於缺乏文字敏感

嘉賓: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兒童文學研究室主任鄭偉老師

問:能否介紹一下您是如何引導您的孩子學習寫作,包括收集了那麼多有童趣的詩集?
鄭:從根本上說,孩子寫不好作文,就是對文字作品缺乏應有的敏感度。電視、網路、卡通對孩子的吸引力要遠大於文字作品,但一個人寫作能力(包括整體的語文素養)的形成主要得益於文字作品。
上幼兒園時我就讓我的孩子接觸了大量的童話、故事、詩歌,那時她還不識字,主要是父母朗讀或圖畫書的閱讀。雖然識字不多,但完全可以跳過不認識的字,大致掌握故事的內容。大量的閱讀體驗是寫作的基礎。寫作行為可以從一年級開始,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關鍵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作品」不要有什麼苛求,內容不拘,字數不限,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對孩子提什麼「內容要有意義」、「分段要清楚」之類的要求,兒童願意表達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就像看似毫無章法的塗鴉里,包含著孩子對美的獨特理解。
另外,多讀詩歌是很有好處的。古時就有「詩教」的傳統。孩子的思維本身就是一種「詩意思維」———充滿幻想、色彩豐富、富有跳躍性。除了唐詩、宋詞,我還讓女兒接觸了大量的兒童詩。在此影響下,女兒二年級時就創作了幾十首兒童詩,是班上的「小詩人」。詩歌的語言對女兒的作文也有很大的幫助。

問:您覺得是讓孩子每天堅持不懈寫日記,還是有感覺了想寫了再寫?
鄭:鼓勵孩子多寫日記當然很好,但不必天天寫。一周兩三篇、一兩篇都可以。日記未必都要記錄當天發生的事情(更不可要求所謂「有意義」的事),回憶過去,想像未來,記錄爸爸媽媽聊天的內容都行。別讓孩子「坐———想———寫」,最好是「做———想———寫」。

問:有個孩子二三年級作文時還充滿想像和童趣,但包括老師不太恰當的引導,到了五六年級,開始熱衷於寫一些虛假編造的文字,讓家長非常苦惱。有什麼方式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嗎?
鄭:中低年級是培養寫作想像的最佳時期,真正的想像並不會導致虛假編造。高年級的學生之所以要去編造虛假的內容,是因為他們寫作能力沒有發展好。我遇到一個三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寫童話故事,當時他的家長提意見,這樣下去以後會不會寫不好現實題材的作文,我告訴他們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還是很擔心,因為當時老師布置的寫實類的作文他確實寫不精彩。但這個孩子到了五年級,想像類和寫實類的作文都寫得很好了,還代表學校獲得了不少作文比賽的獎項。

問: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在很難改變教學方式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什麼樣的引導?
鄭:最大的問題是太早實行「規矩」教育,孩子們一接觸作文就要面對一大堆的作文規矩。也許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培養好習慣,但人的內在書面語言能力的發展與一般的外在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有著很大區別。古人早就有先寫「放膽文」再寫「小心文」的教誨,值得借鑒。你無法改變整個教育體系,但你可以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充滿愛意的寫作環境。不論你孩子現有的作文水平在學校里得到怎樣的評價,你都可以用充滿關愛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在寫作上已經取得的進步,哪怕這種進步看上去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人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水準是不平衡的,原來落後的孩子,有後來居上的可能。「積極鼓勵,適當引導,等待開竅」是最好的策略。

6. 如何教孩子畫畫

寶寶學畫畫

鏈接:https://pan..com/s/1w1X3hoPNJrU72qQAVjBMMw

提取碼:2n3v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有問題歡迎追問

7. 小學生學刻板畫好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喜歡,就應該讓他(她)去學。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慾望,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繪畫對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認為孩子在幼兒時期有一定的繪畫才能,將來長大了就一定能成為畫家。其實小畫家和大畫家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幼兒時期畫得相當出色的孩子,長大後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為數並不多。但是,許多醫生、科學家、建築師和畫家的成才之路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系。
兒童繪畫有助於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有助於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繪畫可以使兒童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獲得內心平衡和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兒童繪畫教學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完善他們美的情操和人格。兒童學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當然一部分有繪畫天賦的兒童經過科學的教育引導後,會成為藝術家。
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術天份,也不管孩子長大後當不當畫家,都應該鼓勵孩子學習繪畫,這對孩子的今天還是明天都有好處。總結來說: 1、學畫畫鍛煉孩子的感知能力。 繪畫課每天都有新的內容,繪畫應該是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畫畫的孩子每天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並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如此日積月累,孩子就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感。換句話說,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越來越強,也就是越來越聰明。
2、學畫畫增長孩子各方面的知識。 每畫一張畫,每涉及到一個新的繪畫內容,孩子不僅僅要准確觀察對象的形狀與顏色,更要認真了解每一事物的構造與特徵,分析其外在特徵的形成原因,並大膽設想其可能出現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成功的作品來。美術課堂的講解范圍廣泛涉及藝術、文學、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常識。所以,美術課堂真的可以當作一本趣味性極強的網路全書。
3、學畫畫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實踐證明,用雙手製作一件東西對於發掘孩子潛在的天資與無限的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繪畫、手工的教學中,孩子會用自己的雙手接觸到不同的筆、顏色、紙……等各種各樣的工具材料,並在繪畫與製作練習中熟練掌握這些材料各自的特點與不同的用法,也許只有在美術客堂中,孩子才能真的利用他們的雙手獨立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
4、學畫畫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也許是唯一一個永遠都沒有枯燥的重復、永遠都不會出現固定法則的學科。美術永遠有新的課題、新的內容、新的方法、永遠需要不斷去嘗試、不斷去感受、不斷尋求自己的觀念與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這種創造性的思維習慣,應該從小養成。讓一種優秀思維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意識,才算真的具有創造性。
5、學畫畫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能力。 孩子繪畫時需要自己准備繪畫工具、尋找繪畫素材,繪畫過程中的構思、構圖、造型、塗色、修整……從始至終所有的全過程,(無論是動手還是動腦)都是完完全全獨立完成而且永遠不能和其他人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孩子的童年時代,在獨立思考與獨立工作的訓練上,沒有任何一種活動能與畫畫相比。

8. 我想給孩子報個的美術培訓班,不知道蘇州新區哪裡有好點的培訓機構,不要那種刻板的美術教學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繪畫/美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13r-140899424929695445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13r-140899424929695445

在「繪畫/美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