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仙女的別稱和雅稱
仙女的別稱和雅稱:
別稱:仙姝、仙子、仙姑、仙女、神女、仙娥。
雅稱:董雙成、小玉、青女、嫦娥。
西方的仙女是童話或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女性靈物或精靈,經常被描述為一種超自然或不可思議的靈物。仙女通常被描述為具有人類外表身具神奇力量,其起源出自無法考證的民間傳說。
雖然在現代文化中,盡管她們常常被描繪為年輕、有時具翅、身材矮小的類人生物,但它們與最初人類所表述的完全不同。英文字的「Fairy」有時也能作為對精靈、矮人、地精和哥布林等各種外形接近人或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總稱。在這樣的情況下,「Fairy」就會被翻譯成精靈。
② 「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具體內容是什麼
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
數月後,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
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一雙綉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一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一井河東,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
(2)董仙女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董永,西漢時出生在西溪鎮丹陽里的董家舍。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稍長,下田勞動,贍養父親,因家貧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時,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董永孝賢被列入漢「二十四孝」之一,廣為傳頌。
董永民間故事最初只是漢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歷史卻選擇了董永作為社會孝觀念宣傳的典範,一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董永故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漸漸由孝子故事演變為愛情故事。
兩千年以來,「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的原生結構模型雖無改變,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內涵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
優美動人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主要價值在兩個方面。第一,有關這個故事傳說的歷史資料和文學資料蘊涵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包括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第二,該故事傳說所頌揚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具有現實實踐價值。
「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家喻戶曉,是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著名民間傳說之一,在國外也有一定影響。
③ 道教十二仙女
道教十二仙女:董雙成,許飛瓊,吳小欒,王子登、郭蜜香、紀維容,嫦娥,織女,萼綠華,黃詠冰,女史,瑤姬
④ 七仙女都叫什麼,誰知道七仙女分別都叫什麼名字
1、大公主:玉環,天庭掌管神鳥。
2、二公主:玉紫,天庭掌管紫玉蘭花。
3、三公主:玉蘭,手持藍扇子。
4、四公主:玉琴,手持玉瓶,天庭掌管桃園。
5、五公主:玉娟,手持紅琉璃珠,天庭掌管神杜鵑鳥。
6、六公主:玉霞,手持七綵帶,天庭掌管花草樹木。
7、七公主:玉巧,手持七竅玲瓏梭,天庭掌管神蠶蟲 為神仙織布。
(4)董仙女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一、發展演變:
從漢代起,歷代多有七仙神話的記載。宋代有話本。元代多見於戲曲。
明代仍多見於戲曲,而在明代小說里少見。明 戲曲《織錦記》首次提到董永妻的具體稱呼「七姑」。
明代小說《西遊記》也提到七仙的具體稱呼「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認為七仙身穿七色衣裳,似乎跟七種色彩有關。
但也有民間傳說認為,七仙身穿「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衣裳。
二、七仙女的相關神話故事:
七仙女三國魏曹植《靈芝篇》雲:「董永遭家貧,父老財無遺。舉假以供養,佣作致甘肥。責家填門戶,不知何用歸。天人秉至德,神女為秉機。」即董永與七仙女故事最早之文獻記錄。黃梅戲及川戲等均本之,略雲董永家貧,賣身葬父。
天女七仙女愛而憐之,私下凡間,於槐樹下與永結為夫婦,同至傅員外家織錦償債。百日期滿,方擬還家共建未來美好生活。玉帝忽遣天神往敕七仙女返回天廷。七仙女恐董永受害,只得與永別於締婚之槐樹下,灑淚歸天而去。
⑤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發生在哪裡
發生在西溪,為始建於西漢中葉的一個古鎮,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流傳著董永與七仙女的傳奇故事。而與這個傳奇故事有關的地名傳說卻更為當地群眾所津津樂道,久傳不衰。
西溪鎮西北角有一小村莊,叫「董家舍」。傳說,東漢初年董永就出生在這個村子裡。早在南宋時的《方輿勝覽》中就有記載:「海陵西溪鎮,漢孝子董永故居。」
清嘉慶《東台縣志》詳載:「漢董永,西溪鎮人,父亡,貧無以葬,從人貸錢一萬,以身作佣……」。所以說「董家舍」與董永有關是有一定依據的。
西溪鎮北有一水塘,叫「鳳凰池」,昔日池水碧波盪漾,清澈見底。傳說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常來此沐浴。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一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乘鶴下凡之處,得名「鶴土侖,即今台南鎮社東村,東庄叫「鶴東」,西庄叫「鶴西」。
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天長日久,十八里河口旁邊的村莊也成了「河口」村(今屬台南鎮)。
西溪西廣福寺後院內有一口古井,叫「繅絲井」,大旱之年不涸,傳說是七仙女當年為幫助董永贖身而替曹長者家織300匹雲錦時汲水繅絲的一口井。清嘉慶《東台縣志》載:「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極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長丈余,人以為仙跡雲」。
(5)董仙女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人物文獻選自《搜神記》。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
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人謂永曰:「以錢與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
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詩文翻譯
漢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時就死了母親,和父親住在一起。(父子一起)盡力種地,(董永)用小車載著父親,自己跟在後面。父親死了,沒有什麼東西埋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身的錢)供辦喪事用。主人知道他賢能,給了他一萬錢而且打發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喪之禮,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僕。在道上碰見一個女子對他說:「(我)願意做你的妻子。」於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對董永說:「(我)把錢給了你了。」
董永說:「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雖然是貧窮無知的人,一定要勤勞服侍盡心盡力,來報答您的大德。」主人說:「(這)婦女會做什麼?」董永說:「會織。」主人說:「一定要這樣的話,只讓你的妻子替我織一百匹細絹(就行)。」
於是,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十天織完了。女子出了門,對董永說:「我是天上的負責紡織的仙女。因為你最孝順,天帝讓我幫助你償還債務罷了。」說完升上高空而離去,不知到哪兒去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永
⑥ 古代仙女的圖~~
神話人物圖說明:
玉帝為中線,上面的依次為:後羿嫦娥、牛郎織女、壽祿福三星、(王母神眾)、岳飛、戚繼光、林則徐、鄭成功、豬八戒、唐僧、沙僧。
中線:花木蘭、張僧繇(畫龍者)、梁紅玉、(略偏下)穆桂英、佘太君、娥皇女英/奇女李香君/蔡文姬/大小喬、四大美人:貂禪(舞妓)、西施(用排除法確定的)、楊貴妃(京劇名段貴妃醉酒)、王昭君,九天玄女(有明版畫流傳)、孫悟空、財神(是文財神的造像,不過也有以之稱趙公明的,即通俗所指的財神爺)、王母、玉帝、閻王、觀音、彌勒、麻姑、展昭(京劇典型武生打扮,最接近武松)、包公、關羽、諸葛亮、張飛、劉備、孫權、曹操[劉備最靠近蜀漢陣營、紅合昭烈;東南紫蓋黃旗且權碧眼紫髯,色合紫;右邊那個衣天子之黃而未王冠,為曹操;三人的格局也暗合劉孫抗曹/或者劉備、曹操、孫權,按照魏蜀吳三國地理分布]、蘇武(持節雲中)、他周圍倆霍去病、班超(鬍子,根據兩漢的背景)、張衡、(偏下)華佗(像以前歷史書裡面的畫像,但顴骨陰影/鬍子?影響辨認)、李時珍(有畫像傳世)、魯班、愚公、菩提達摩(有大象,「西來龍象」指西方來的高僧,後面那個小和尚只是少林武術的一個代表罷了)
中線偏下:(左)孟獲夫婦(右)山鬼(乘赤豹兮從文狸)、屈原(乾瘦,又和山鬼相合)、孔子(和故宮倆手交疊的畫像相象,不過以此尊位,舍大成至聖文宣王何誰?)、蘇軾(大鬍子、酒)、曹雪芹(辮子)、李白(酒、劍)[畫面這一圈都是文化名人,布局是現實主義的偏內,浪漫主義的偏外]、老子、張騫鑒真鄭和(三個喜歡旅遊的)[前倆為沈括僧一行不妥,左不是宋朝服侍]
下線:賈寶玉林黛玉、史湘雲、王母近衛樂隊(見下)、三舞妓(和另外五仙女衣著不是一個類型,左邊倆有佛教飛天風格,右邊那個可能是公孫大娘)、七仙女之五(華林、媚嫻、青娥、瑤姬、王扈,無序的)、哪吒、八仙、濟公、鍾馗嫁妹。
王母近衛樂隊如下:
王母乃命諸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和之笙,石公子擊昆庭之金,許飛瓊鼓震靈之簧,婉凌華拊五靈之石,范成君擊湘陰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於是眾聲澈朗,靈音駭空。又命法嬰歌玄靈之曲。(《太平廣記》)/侍女領命,董雙成乃吹雲和之笛,王子登彈八琅之璈,許飛瓊鼓太虛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這個王子登本是清虛真人王褒,後誤作王母侍女)(《東游記》)
⑦ 描寫仙女下凡的唯美古文詩句有
1、《桂殿秋·仙女下》 ——唐代李白
仙女下,董雙成,漢殿夜涼吹玉笙。
曲終卻從仙宮去,萬戶千門惟月明。
譯文:仙女從天而下,在漢朝的宮殿,明月高懸的夜晚吹起了玉笙。一曲吹完,卻飛往天宮而去,只留下明月照耀下的千家萬戶。
2、《長恨歌》——唐代白居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譯文:華美精巧的樓台閣被五彩雲霞托起,那裡面體態輕盈柔美的仙女數之不盡。當中有一個人字太真,肌膚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楊玉環。
3、《清平調·其一》——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盪,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4、《雜曲歌辭·妾薄命》——唐代武平
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
譯文:輕羅小扇就像一朵優雅的白蘭花,她的纖腰上裹著用玉裝飾的錦帶舞動著來自天上的輕紗。讓人覺得她是來自天上的仙女,而她回眸一笑時的燦爛更勝過繁星的光華。
5、《月中仙女驂鸞圖》——元代葉顒
雲邊仙女夜驂鸞,月下霓裳舞袖寬。
吹徹紫簫風露下,玉容玄發不勝寒。
譯文:雲邊的仙女在夜晚駕馭鸞鳥雲游,月下長袖款款,跳著《霓裳曲》。吹動紫簫,金風玉露相逢。如玉的面容漆黑的頭發,也禁不住這樣的寒冷。
⑧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是悲劇還是喜劇?《天仙配》的神話故事古今傳頌,家喻戶曉,七仙女和董永成為神話故事中堅貞愛情的象徵。據傳,董永十二歲就到傅村傅員外家當了童工,董永長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實。傅員外有一女兒,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歲,聰明調皮,潑辣大方,長得眉眼亂動,也很耐看。剛開始,傅金花一直找機會戲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門屋檐下,豈敢不低頭,也就不和傅金花計較。時間長了,傅金花對董永逐漸產生了感情。轉眼間六年過去了,十八歲的董永長成了人見人愛的漂亮小夥子,憨厚實誠,禮貌勤快,誰見了誰誇。

張七姐的頑強斗爭終於獲得了回到人間的勝利。夫妻倆久別重逢,喜極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擁,慶幸全家團圓,從此過上了夫妻恩愛、婚姻美滿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張七姐飲水思源,為了感謝大槐樹這個媒人,於是就從大槐樹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小董,千百年來,長成古槐,幾枯幾榮,至今仍存,歷經滄桑,生機盎然,可供遊人觀賞。董永墓看護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樹到董永墓前,此槐樹長出了渾然天成的連理枝,使人看了都會嘖嘖稱奇,形象地印證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鴛鴦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忠貞愛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並肩端坐的塑像,後代人贊美頌揚他倆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民間到處流傳著「董永像前拜兩拜,白頭到老不分開」的古話。許多熱戀的情侶和恩愛的夫妻都會專程來參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倆那樣的忠貞愛情和美滿婚姻。綜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故事結局還是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