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周歲寶寶處於語言爆發期,適合寶寶的繪本有哪些
很早之前,我就有過這樣一個念頭,要把看過的繪本書名都記下來,可惜一直沒執行。
所以每次梳理書單的時候就很郁悶,總覺得還有很多書沒寫進來,可又一下子想不起來了。
自從上次寫了讀書會的故事,很多媽媽來問我,除了父母育兒書單,能不能再發一份給孩子看的書單。我翻了翻文章歷史記錄,距離上次分享書單的時間,好像是有一段日子了。
借假期最後一天,一邊休息一邊給大家梳理了一些,我覺得和女兒看過不錯的繪本,希望你和孩子也喜歡。
小熊不喜歡吃粥,媽媽就對小熊說:“如果不吃的話,就拿去給住在附近的魔鬼熊吃”。然後媽媽把粥放在了門口的老樹樁上。小熊並不相信有什麼魔鬼熊!不過,等小熊跟爸爸媽媽采完蜜蜂回到家時,發現老樹樁上的粥果然被吃光了!小熊開始信了...對於孩子挑食、偏食,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用一些夢幻、魔法的辦法,讓孩子好好吃飯哦。
❷ 體現文化藝術多樣性的繪本有哪些
體現文化藝術多樣性的繪本有哪些
今年的暑期培訓主要圍繞繪本閱讀而展開的。前兩位市語言組的老師已經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相信大家和我一樣有很多的收獲。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討論兩個話題:一是繪本的多元化價值,二是繪本閱讀的多樣化實踐活動。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繪本。繪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圖畫書),繪本則是源自日文的習慣。繪本十七世紀誕生於歐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圖書迎來了黃金時代。五六十年代,繪本開始在韓國、日本興起,七十年,台灣也開始了繪本閱讀,隨後引起繪本閱讀的熱潮。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成了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在我國台灣地區,圖畫書與繪本常常被混用,繪本用於較為嚴格意義的圖畫故事書,而圖畫書的界定有時相當寬泛,甚至包括非虛構的知識類圖畫書、玩具書、歌謠等。
繪本應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繪畫要貼近兒童的世界。
2.繪畫要富有藝術性,即具有審美功能。
3.繪畫要前後呼應,有連貫性和「說」故事的效果。
4.文字具有文學性,即審美功能。
5.文字適合念出來聽,具備朗朗上口、生動、簡練等要素。
6.文字與幼兒的理解力和生活經驗相適應。
7.繪畫與文字配合默契,有一種互動的協調關系,可用公式表達為「文×圖」。
世界繪本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講友情的、講親情的、講勇敢的、講生命尊嚴的、講自然和環境的等等,有細心的老師就將繪本劃分為: 認知類繪本:《小藍和小黃》、勵志類繪本 : 《大腳丫跳芭蕾》、親情類繪本 :《猜猜我有多愛你》、科普類繪本:《兔子先生回家》、 趣味性繪本:《沒毛雞》、生命教育繪本:《小黑點》、品格養成類繪本:《生氣湯》、畫面唯美獨特繪本:《月下看貓頭鷹》等。
一、體驗感受——繪本以及兒童閱讀的特點
l 先播放繪本幻燈《狼大叔的紅燜雞》,沒有文字。
? 請教師說說該繪本說了一本怎樣的故事。分享閱讀後的感受,是否需要幫助?需要怎樣的幫助?
? 作者介紹: 慶子 ·凱薩茲,主要代表作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我的幸運一天》 。
我們剛才看到的這本書的圖畫部分,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懂?覺得看懂困難嗎?我們來看看這本書圖+文,看看圖書的文字部分,找找你是否真正的讀懂這本書了。
大野狼惡行昭彰,早已深植人心,不需多費口舌,孩子就已主動將主角狼大叔歸為壞人,緊張兮兮地看著他如何使壞,想將雞媽媽做成紅燜雞,吃下肚子。為了能吃到肥嫩多汁的雞肉,狼大叔可是費盡心思,一心想養胖雞媽媽。他拿出絕活做了一百個煎餅、一百個甜甜圈及一百磅重的香甜大蛋糕,偷偷地放在雞媽媽的門口,希望將她養得又大又肥。
大野狼偷偷摸到雞媽媽家,想要抓她下鍋的時候,竟然被一群熱情的雞寶寶當做聖誕老公公看待,原來他們認定他就像聖誕老公公一樣熱心,送來那些煎餅、甜甜圈及大蛋糕。雞寶寶一共給他一百個親吻,這些親吻凝聚成一股愛的力量,讓狼大叔暈陶陶的,心中想吃雞的惡念瞬間消失,起而代之的是善念,很想要再去烤一百個小餅干來給這些熱情的雞寶寶吃。
這本《狼大叔的紅燜雞》中,愛的力量可以將大壞蛋變成大好人,故事雖然誇張,卻可以讓孩子從中領悟愛的感化。我想這本書的作畫者慶子期望孩子通過閱讀,在幼小心靈種下愛的種子,日後長成愛心樹,可以去幫助別人。慶子塑造狼大叔這個角色,真是非常成功,雖然畫的是壞蛋大野狼,卻特意將他畫成一個具有拙趣的模樣,表情多樣,動作喜感,淡化了大野狼原來的惡形惡狀,讓孩子不會心生恐懼,進而接受這個角色。之後,隨著狼大叔的各種豐富表情,跟著他的一舉一動,以及看著他做出各種可口的點心(這可是收服兒童的秘密武器),孩子對於狼大叔,由初始認定他是個大壞蛋,慢慢改變了印象,開始期望他改過向善,變成大好人。這樣的期許讓孩子更加迫切想要了解,是什麼使狼大叔變好了呢?竟然是雞寶寶的親吻,改變了狼大叔,他的表情由錯愕轉為喜悅,心中的惡念消失得無影無蹤,孩子們不禁為狼大叔鬆了一口氣,也感受到向善的力量是多麼可愛啊!
這樣的主題讓你想到的繪本還有哪些呢?《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龍》、《狐狸爸爸鴨兒子》等,這些繪本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思維中的固有模式,讓孩子從小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周圍的人、事、物。
二、思考探討——繪本對幼兒發展的多元化價值:
透過繪本圖像與文字,使得各種不同的故事主題能以豐富的面貌清楚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大體而言,繪本具有擴充孩子的生活、視野與美感經驗的功能。
(一)增長幼兒的認知學習
繪本的插圖是一種自然世界的縮影,對幼兒各種認知的發展,可提供觀察性的、思考性的、解析性的與感受性的學習經驗。
(二)提供幼兒語言學習的機會
二、三歲的幼兒,常常喜歡自己看圖畫書自言自語。其講話的內容和語氣,有一大部分是「聽媽媽講故事」的模仿和反復練習,部分則是「自編自語」的語言實驗;而四、五歲以上的孩子,不僅會藉圖畫要求別人講故事,也會強迫別人當他的故事聽眾。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的幼兒也自繪本中認識了簡單的數字、文字和詩歌;至於小學低年級的學齡兒童,則自繪本的閱讀中逐漸豐富其詞彙。所以,繪本可以說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助產器」。
(三)促進幼兒心靈的成長
繪本的內容與設計,除了照應兒童心理的發展需求之外,並發展了一套所謂「圖畫書的閱讀診療」之新策略,所以對一般正常孩子可以達到心靈凈化的作用,對於適應欠佳的孩子,則可以發揮診斷與治療的功能。心理成長類的圖畫書,是幼兒成長的「心理醫師」,因為每一本都將孩子成長的問題加以分析,並提出了自我調適的方法。
(四)培養幼兒的審美基礎能力
繪本是牽引幼兒進入閱讀世界的最佳橋梁,看一本優美的繪本,就像逛一家畫廊的展覽一樣的賞心悅目,而且還能一次再一次的重讀回味。讓幼兒從小接觸良好的繪本,對其審美態度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極重要又方便的途徑,讓孩子從小養好眼,為以後進行獨立地自我判斷和鑒賞做好准備。
(五)強化親子教育的功能
學齡前的幼兒繪本,是家長念給子女聽的「親子書」。繪本需要家長來導讀,不只是為了幼兒看不懂文字,其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親子教育功能的達成。透過這種親密的接觸活動,孩子把父母親的言語、情感、思想毫無保留的接受,而父母也對子女的成長做了徹底的體驗和分享。在此閱讀情境下長大的孩子,才會喜歡書,以讀書為樂,終生成為書的朋友。
(六)培養創造想像的能力
以童話或幻想為題材的圖畫書,可以促進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力,不但幽默有趣,更可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創造發明的潛能。
因此,我們的繪本閱讀活動多樣化讓閱讀成為幼兒生活中最愛的事,讓閱讀走進幼兒的生活,通過閱讀讓幼兒會說、會想、會問、會聽。
三、分享交流——了解兒童的閱讀困難。
l 先播放繪本幻燈《獾的美餐》。
? 請教師說說你認為兒童在讀懂這本書中的困難主要是哪些?
? 閱讀前調查後分析與思考:
孩子理解上出現的主要問題
解決策略
1、對自主閱讀中不認字表現出焦慮。
在自主閱讀前和幼兒說說調查中幼兒的困惑,請大家想辦法的方式讓幼兒明白不認字看圖也能把書看懂。
2、對於繪本中的主要人物——獾以及它的食性孩子們不了解,因而對閱讀理解造成了困擾。
閱讀前的知識經驗准備,讓孩子事先調查什麼是獾,它的食性是什麼?
3、不認識繪本中的鼴鼠。
同樣採用知識經驗前置的方法進行。
4、2-3頁理解上出現問題。
(究竟是因為蟲子爬了食物獾不吃,還是因為都是經常吃的食物而獾心生厭倦?)
1、 關於獾的食性前置能輔助孩子理解。
2、 引發幼兒觀察討論: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情,它告訴我們什麼呢?
5、沒有關注到本書缺少第一頁的頁碼。
教師採用請幼兒集體翻開到第一頁的方式引發尋找,讓幼兒在思考、尋找中獲得一種新的經驗——推演算法。
6、對第6、第11、第15頁右上角中的小圖關注較少;對獾的心理活動關注較少。
引導幼兒在獾的表情、動作,小動物的表情、動作觀察中猜測、體會各自的心理,了解右上角小圖的表達意思。
7、「滑、扭、蹦」這些表達小動物逃脫方式的不同動詞形象而生動,幼兒能觀察到但語言描述不生動。
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模仿、表演等方式體會這些動詞的不同以及生動性。
8、馬為什麼會很生氣地踢獾呢?幼兒理解上出現了困難。
教師採用讀書18頁和20頁上的文字給孩子聽的方法讓幼兒了解真正的原因。
9、25頁中獾被馬踢得由遠及近的畫面表達方式上有少數幼兒不明白意思。
可以詢問幼兒:這幅圖告訴我們什麼?可以一起來模仿一下獾的動作。
10、究竟小動物掉進的洞和獾的洞有什麼關系?極個別幼兒不太明白。
教師可以引發幼兒思考:獾掉進了哪裡?哪些頁上還有這個洞?小動物掉的洞是誰的家?
11、對獾的表情、動作關注缺少連貫性,對獾的心理變化缺乏體會和感受。
教師採用先讓幼兒觀察獾的動作、表情並用語言說說、用身體動作模仿模仿等讓幼兒體會獾的心理活動。在和幼兒不斷地觀察、模仿、猜測、表達等中逐步體會獾的心理變化。
12、封底上的殘渣以及文字沒有引起幼兒的關注。
封底上的語言其實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深刻思想,幼兒沒有關注到,教師採用讓幼兒翻到封底後集體觀察、思考,並讓成人參與和幼兒一起分享讀後感受的方式讓幼兒在其中初步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
四、研究拓展——多樣化的繪本閱讀實踐活動。
(一)多樣化的的繪本培訓活動
圍繞繪本,我們可以開展多樣的專題培訓活動:
「閱讀中我成長」教師讀書沙龍。
在讀書沙龍中學習繪本閱讀相關教育理論,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參與式讀書活動,如好書推薦會、好讀書、讀好書——教師讀書交流會、故事姐姐評選、新教師專題讀書沙龍等等。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和理論水平。
「繪本教學案例」教師講座交流。
繪本閱讀教學設計及實施工作講座交流活動,進一步探索和總結了開展不同年齡段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的主要策略和方法,並逐步形成教學活動實施的模式。嘗試原創繪本教學實踐,活動前對幼兒情況摸底了解、對繪本價值的分析、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教學實踐活動的實施、活動實踐後的反思調整等,有效地提升課題組教師對閱讀活動的再反思與完善,促使新教師加入與融入,促進課題組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
「繪本主題研究」教師觀摩研討。
教師們深入挖掘和利用繪本自身蘊含的價值,探索嘗試與其他領域的相互整合與運用,開展了由繪本引發的主題活動的研究。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實施繪本主題的教學,從活動的設計、整體的構思、環境的布置、實施反思進行交流,並形成園本課程內容。如:小班的主題活動《為什麼我不能》、《拔蘿卜》、《聚寶盆》,中班的主題活動《白羊村的美容院》、《螞蟻和西瓜》、《收集東 收集西》等等活動都是由閱讀繪本後自然而然產生的。
「個人課題研究」教師實踐總結。
繪本的教學研究中,個人課題很多也可是圍繞著繪本進行相關的研究。如《影響中班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調查研究》、《小班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在區角活動中指導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實驗研究》、《融入式繪本閱讀與中班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研究》等大家一聽題目就。
我個人覺得在圍繞繪本開展的研討活動當中,同課異構的研討模式可能對各位參與教研的老師幫助最大。有句話說的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的繪本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由於教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的教學活動。聽課的教師通過對這幾節課的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結合授課教師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然後反思自己上過這節課所經歷的過程或沒上過的為自己准備上這堂課進行第二次備課。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二、多樣化的繪本呈現方式
(一)繪本與其他學科
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僅僅局限於自身的早期閱讀活動,也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最大程度發揮繪本自身的價值。根據繪本自身的教育價值不同,以及教師對繪本教育價值的取向不同,這就讓繪本不僅僅局限於繪本閱讀單一的活動,如南京師范大學《幸福的種子》中《昆蟲躲貓貓》一書,有的教師作為閱讀教學運用的,有的教師作為美術活動《我設計的隱身衣》的導入部分,有的教師作為科學活動《動物隱身術》的材料邊談邊講。眾多的繪本中也有一些具有美術教學點的繪本,如《母雞蘿絲去散步》可以和美術的裝飾畫教學結合、《老鼠過年》可以刻剪紙教學結合等等。
(二)繪本與游戲活動
與棋類游戲的融合
棋類游戲中棋譜的內容的設置影響著幼兒參與的興趣點,我們根據繪本的特點,將繪本內容與棋譜內容有機結合,誕生出:
故事類棋譜:它以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引起幼兒的關注和喜愛,如《十一隻小貓做苦工》、《逃家小兔》、《母雞蘿絲去散步》等。而當這些內容在棋譜中出現時,幼兒的興趣在玩棋游戲中得以延續,因而使他們更為積極的投入於游戲之中。
科學類棋譜:將書中的科學知識內容融入於棋藝規則之中,利用棋類游戲的規則性、規律性幫助幼兒掌握知識點:如《米歇爾與小萊尼》、《胡椒生長在哪裡?》、《眼鏡公主》、《換一換》等,這些內容的出現為幼兒的棋類游戲增添了游戲的挑戰性和成就感,引起了幼兒對決的樂趣。
益智娛樂類棋譜:我們從尊重和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願望出發,如《小老鼠忙碌的一天》、《克里克塔》等。這些內容與孩子們生活經驗相關,能激起他們的共鳴,當他們在對圖書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後,更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不僅提高了參與游戲的興趣;同時為他們設計棋譜、開展游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幼兒在活動中,游戲性和知識性有機聯系和融合。
棋譜內容的選擇後,棋譜呈現與活動方式的變化也在影響著幼兒對繪本的進一步理解。教師大多採取師幼共讀-自由閱讀-分享閱讀-親子閱讀等形式,讓幼兒對繪本內容了解、喜歡,然後根據內容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在對棋類游戲熟悉的基礎上,藉助現有棋書的形式特點,師生共同設計、製作棋譜和棋子,制定玩法規則進行游戲。我們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中班以師帶幼的方式共同設計和製作,而大班則是以孩子為主,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運用繪畫、粘貼、建構等多種表現形式,大家一起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棋書游戲。我們嘗試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圖譜棋、書棋、壁棋、立體背景棋、連線棋等。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多樣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幼兒對棋類游戲的興趣。
與表演游戲的融合
繪本閱讀後,有很多都作為表演游戲的劇本來源。如《國王生病了》繪本中角色較多、情節不太復雜,很適合作為幼兒表演游戲的素材。《國王生病了》是南師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班早期閱讀系列讀本中的一個故事,在給幼兒閱讀的過程中,幼兒就模仿著表演,為了支持幼兒的興趣,《國王生病了》的表演游戲自然而然地誕生了。教師在「國王生病了」表演游戲開展過程中,主要充當「觀察者」的角色,真實的記錄孩子的游戲行為,引領孩子對自己的游戲活動做評價,對每次表演游戲活動做整體性的分析與思考。
(三)繪本與環境創設
繪本閱讀環境的創設是培養幼兒繪本閱讀興趣的一種重要途徑,我們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室、大走廊、樓梯間的牆飾布置上都呈現與閱讀相關的環境,我們以《愛上圖畫書》為環境創設主線,創設了我們一起看看書吧、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的書、親子閱讀推薦、在圖畫書里我們快樂著、閱讀主題活動- 成長足跡、說說我們的看書故事-親子體會交流分享、我們也試試畫一畫-閱讀與美術結合-圖畫類(繪本、照片、作品、孩子創作)等等。這些閱讀環境的創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環境創設中感受繪本、喜愛與繪本有關的閱讀活動。
(四)繪本與課程建構
繪本課程的建構,教師們每學期從眾多的繪本中挑選一本自己最喜愛、同時又能拓展成主題活動的繪本進行繪本閱讀主題的建構與實施。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調整、有反思。尤其是在與繪本有關的主題活動實施後,教師們做到資源共享。
精心挑選的每一本書,精心准備的每一個活動,都像花兒一樣朵朵綻放,孩子駐足欣賞,盡聞花香,沒有負擔,沒有壓力,邊走邊看,邊走邊賞,慢慢地讓花香沁人肺腑,成為一個愛花之人。
(五)繪本與家園互動
因為優秀的繪本價格相對就比較貴,要孩子購買很多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就需要在幼兒園、班級里開展「繪本漂流」活動,大家把自己購買到的認為好的繪本互相傳閱,用有限的資金看更多的繪本。
❸ 繪本會在哪些方面幫助兒童成長
娃娃出生後,我開始給她讀繪本。我個人體會,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經典的繪本,是孩子語言積累的好素材。每天讀繪本,等於給孩子做了大量的優質語言輸入,多次重復、並達到一定量後,孩子就能記住繪本的語言。我女兒語言發展,得益於繪本,1歲5個月開始唱歌;1歲九個月能完整的唱好多歌,如小星星、生日快樂、小白兔等…1歲10個月,爸爸給娃娃洗澡,念了一首《七步詩》,第二天晚上,娃娃竟然能把詩讀出來了……
我是懶豬媽咪早教,關注孩子早期教育,媽咪自我成長。微信公眾號:lazyMpig
❹ 幼兒繪本《有個性的羊》素材、題材、主題各是什麼
可如果你以為,這個故事說的僅僅是這么一隻淘氣的小綿羊,那你就只讀懂了故事的一半。其實,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會看到在這《有個性的羊》里出現的羊不是一隻,而是四十多隻!從第一頁畫面開始,這一大群羊就一直陪伴在赫爾伯特身邊。不管是捉迷藏、滾草垛、做旋轉游戲,還是玩炸彈式跳水,如果沒有這些夥伴和她一起在廣...闊的大草原上又跳又笑又鬧,赫爾伯特又怎麼能感覺到長長的羊毛給自己帶來的那些好處?所以,當她終於決定和大家一起去剪羊毛時,我們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因為長長的羊毛已經讓她不能再和朋友們一起玩了。在有個性的外表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之間,赫爾伯特最終選擇了後者。正是因為赫爾伯特獻出了她溫暖的長毛,給夥伴們帶來了一件令人驚喜的禮物——一羊毛圍巾,她爽朗大方的個性才算是發揮到了極致。而我們也會發覺,只有和夥伴們在一起的赫爾伯特,才是最可愛、最動人的。 00我們總以為,有個性就是不合群,與眾不同就意味著孤獨。然而,赫爾伯特卻讓我們明白了,即使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也一樣可以成為群體中的一分子,甚至她最後剪下的羊毛,那代表著她不羈個性的標志物,也成了把她和大家連在一起的紐帶。再仔細看看《有個性的羊》的環襯,你就會明白那根長長的白線原來是一條通向羊群的路標。而在最後一頁,你還會發現,每一隻羊身上的羊毛圍巾都有著不一樣的顏色。作者正是用這繽紛的色彩,向我們透露了一個秘密:每__只羊都是不一樣的,也都是有個性的。 00每個孩子都是在學會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的同時,學會了接受與眾不同的他人。我想,也只有懂得這一點的孩子,才會懂得如何快樂地和整個世界一同成長。
❺ 繪本故事大全帶圖片的,誰有
可以在網路閱讀上看。
在閱讀的時候,也不妨用英文問孩子一些問題。如果孩子的英文沒有達到能跟你進行對話的程度,可以用中文來問。最簡單的就是指著這個書的封面問他:「你猜猜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呢?」
(5)寶寶繪本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閱讀繪本的寶寶,上小學後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成績都比同齡人優秀;美國圖書館學會倡議從出生就閱讀」(born to read);
日本提倡」親子閱讀「運動,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伴孩子看書20分鍾;國內調查顯示:愛聽故事、讀故事的小學生,其理解力和表達力是不常閱讀的孩子的2倍以上。
在孩子語言發展敏感期,通過原版繪本,給孩子輸入原汁原味,韻律節奏較強的英語語音信號,是語感啟蒙的第一步。而英文繪本裡面沒有特別華麗的詞藻和復雜的句型,基本句型在故事裡的復現率很高,句型也基本遵循押韻的方式展開,這給孩子們掌握運用句型提供了良好的支架。
❻ 如何自製幼兒繪本
工具材料:
硬紙
彩色畫筆
剪刀
雙面膠
繪本製作方法
01
首先我們准備一張白紙,我們將它對折。
02
然後,將對折後的白紙再對折。
03
將白紙再對折,折三次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更多的頁數,可以再次進行對折。
04
我們將白紙剪開,從中間用刀子劃開。
05
沿著刀口我們向內用力,將紙張折成這樣,如圖所示。
06
用力壓一下,一個手繪本的模板就出來了。
07
接下來,我們用彩色的畫筆將手繪本塗上顏色,再剪一些小紙片,用雙面膠粘到小本子上。
08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繪制不同的顏色素材。
09
這樣,一個手繪本就算是完成了。
繪本的意義
01
【幫助幼兒學習語言】
好的繪本,圖畫發揮著強大的功能,文字部分的創作比較詩歌化,有的像奇幻的童話詩,有的像敘事散文詩。經常為幼兒讀著富有詩意與想像力的語言,可以幫助幼兒學習母語。特別是對於3歲~6歲之間的幼兒很有幫助。
02
【陶冶幼兒藝術情操】
繪本是美麗的,展示著不同藝術家的風格及藝術追求。雖然簡單,卻堪稱「完美」。有人也許會說,那幼兒們能看「懂」嗎?其實,只要幼兒喜歡、著迷,對美好藝術發自內心地喜愛,這就足夠了。
03
【促進幼兒多元化發展】
幼兒的智能發展是多元化的,不僅限於語言和數學邏輯,還包括空間、音樂、肢體、人際交往、內省、自然觀察。研究證明,通過與幼兒分享繪本,也可以促進多元化智能的開發。比如在音樂智能方面就有著促進功能。
04
【健全人格幸福人生】
和幼兒分享繪本,還能幫助他建立健全的人格,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礎。從豐富生動的故事中,幼兒可以學會積極、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所謂「缺陷」,學會用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學會充分享受溫暖的親情和友情,學習團隊合作與分享的精神……,閱讀繪本還有助於幼兒「多元讀寫能力」的發展。
05
【讓幼兒從此愛上閱讀】
繪本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幫幼兒愛上閱讀。通過小小的繪本,幼兒已經在破萬卷書、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豐富、也更加美麗起來。
繪本推薦
01
《粗心的野鴨》
等了好久,寶寶終於出殼了!可是,野鴨竟孵出了鱷魚寶寶,鱷魚孵出了烏龜寶寶,烏龜孵出了天鵝寶寶,天鵝孵出了大雁寶寶......哎呀呀,怎麼全都亂了套!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那就從野鴨生下它的第一個蛋開始講起。這個妙趣橫生的故事會讓你知道,粗心大意的後果有多可怕。
02
《快樂的冬日》
喲嗬,下雪了!整個田野都蓋著厚厚的雪毛毯,就像睡著了。小田鼠們在哥哥的帶領下到處探險,讓安靜的田野變得熱鬧起來。這期間,它們還經歷了一次不小的危險呢!不過沒多久,歡樂的笑聲又開始在田野上飄盪。這可真是一段快樂的多日時光啊!田鼠們發現,冬天原來這么美,這么有趣!
03
《媽媽在哪裡》
第一次出門,小刺蝟和媽媽走散了。它一路追趕,一路尋找,每次都以為找到了媽媽。可是,在大樹下找到的是沒脫殼的板栗,在草叢里找到的是帶刺的野草種子......哦,它們和刺蝟媽媽實在是太像了。接下來,小刺蝟又會遇到什麼?小刺蝟能找到自己的媽媽嗎?小朋友,如果你和媽媽走散了,會怎麼做呢?
04
《去公園》
天氣真好,去公園吧!可是,公園的大門被恐龍擋住了,誰都進不去。呼嚕嚕,呼嚕嚕......恐龍睡得可真香。獅子大吼讓恐龍走開,恐龍一動不動,刺蝟用刺扎恐龍,恐龍還是一動不動。它們這樣做可真不禮貌。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恐龍離開公園大門呢?
05
《誰在廁所里》
隊伍越排越長,真著急。呀,是誰在廁所里?是烏龜嗎?它一直慢吞吞。還是蝸牛?它好像也快不到哪兒去。究竟是誰在廁所里?我們快去看一看吧!
06
《我要走前面》
這是一個發生在森林裡的故事。「爸爸,我要走前面!」小兔子這樣說。「爸爸,我要走前面!」小野豬也這樣說。同樣這么說的還有小狼、小老虎和小男孩。這個時候,爸爸們是怎麼回答的?看了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爸爸有多愛你。
07
《小驚喜》
噓,大華和小花趁媽媽午休悄悄溜進了廚房。他們要干什麼?哦,原來是午餐後的碗盤還沒洗。大華和小花挽起袖子,認真地干起活來。可是,就在他們快要完成的時候,「啪!」刺耳的聲音驚醒了午睡的媽媽......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的媽媽又會是什麼反應呢?
08
《小熊散步》
天氣不錯的時候適合做什麼?當然是出門走走啦!小熊就是這樣做的。它走出家門,開心地朝前走。咦,前面有塊藍色的圓牌,上面畫的箭頭是什麼意思?後面的路上,小熊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牌子,還發生了很多讓人想不到的事情。比如,它差點被惡狗咬到......快來看看這個故事吧,看完後,你會知道安全標志有多重要!
09
《有你真好》
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肚子餓了她會給我做好吃的,下雨了她會為我撐傘,難過的時候她會逗我開心,遇到危險她會勇敢地保護我......我愛我的媽媽,你知道嗎,媽媽也愛我,而且會永遠愛我。我想對她說:「有你真好!」
10
《重陽節的傳說》
帶茱萸葉、喝菊花酒、登高望遠......重陽節的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你知道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嗎?一個流傳已久的傳統故事,不僅能告訴你答案,讓你了解重陽節,還能讓你感受到主人翁那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頑強精神。
❼ 適合一歲寶寶的繪本推薦
25本經典繪本推薦——1歲前1、小熊寶寶繪本這本書很適合作為孩子的第一本書,裡面的小動物們形象可愛,畫風簡單,語言簡潔且朗朗上口,內容貼近寶寶的日常生活,很容易引起孩子共鳴,同時對寶寶的好習慣養成也有很大幫助。這套書一共15本,其中「你好」、「尿床了」適合此階段讀;隨著孩子長大,再讀其他書,如「拉巴巴」,我是等曉清到1歲半左右的如廁敏感期時再讀的。
2、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這本書的組織形式是一種動物引導出另一種動物的循環式,每頁的中文和英文都句式短小而整飭上口,如兒歌一般。而且每頁的動物顏色都不同,對寶寶的視覺也是很好的刺激。
3、我爸爸、我媽媽「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會愛上它」,所言不虛。這本書色彩濃郁、形象有趣,是對父母的頌揚,是對孩子愛的熱烈表達。當我每次讀到最後「我愛她,而且你知道嗎?她也愛我!永遠愛我。」,我都會抱起曉清並親親她,告訴她「媽媽永遠愛曉清」。
4、猜猜我是誰小寶寶們都熱愛的一個游戲就是捉迷藏,曉清8個月時,就把被子蓋在頭上跟我玩起來了。所以,這本讓寶寶們自己去翻頁發現事物的、如同玩捉迷藏的書,不容錯過。
5、 Dear zoo這本書和《猜猜我是誰》一樣,也是一本可以讓寶寶自己翻頁的立體紙板書,也不怕孩子撕書,但比它內容更豐富一些。因為買的是英文原版書,就需要自己先做功課,翻譯出來給孩子讀。
6、 I am a bunny這本書太美了,四季的美景盡情呈現,我自己是愛不釋手,所以很早就給曉清看了。曉清現在也依然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裡面有一個撿落葉的場景,讀到這里時,想必曉清肯定也能會想起我們一起撿落葉的開心時光。而且,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是小兔子蓋著被子睡覺,這無疑是很好的睡前讀物!
7、 蹦這本書就像一張張活動的動物圖卡,很適合翻閱;書中不斷重復的「蹦」,很吸引曉清的注意力。曉清1歲多之後,就總學著書中的樣子,開心地蹦起來。
8、 Where Is Baby's Belly Button?這依然是本捉迷藏的書,但依然深受曉清喜愛,這本書還可以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
——1歲~1歲半9、 大衛不可以曉清太喜歡這個調皮搗蛋的大衛了,跟著他一起挖鼻孔、光著身子亂跑。這本書廣受大眾歡迎,應該也是迎合了孩子自由的天性吧!這書榮獲凱迪克大獎,其作者是著名的大衛•香濃。
10、 Pat the Bunny這是一本極有創意的小書,有著讓寶寶去摸的毛茸茸的兔子,讓寶寶去聞的花香,去戴的戒指,去照的鏡子,去翻的小書,去說的拜拜。真是機關重重,很有意思。
11、晚安,大猩猩這本在曉清喜歡的書里絕對名列前茅,真是本百讀不厭的經典睡前故事。故事耐人回味,還有許多小細節等著去發現。
12、好臟的哈利曉清好愛哈利,剛1歲的時候就愛看這個給3歲孩子推薦的書。當時,我覺得這本書對她來說,故事長、文字多、情節復雜,然而曉清就是百看不厭。誰讓這裡面的配圖如此充滿動感,故事情節那麼有趣呢?也許哈利就像小孩子一樣,每每玩到又累又餓又臟,可就是不想回家呢!這本書還被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盛贊「繪=文×圖」的典範。13、菲菲生氣了我感慨小小的曉清,好愛生氣啊,那憤怒的小火苗一點就著啊!昨天噘著嘴對我說「生~~氣!」。然後,生氣了怎麼辦呢?書中的菲菲,通過奔跑、聽風、看鳥,最終不生氣了,是「這個廣袤的世界安慰了她」。
14、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本書是我為了教育1歲的曉清刷牙而買的,沒想到她超喜歡這本書,雖然那時對刷牙依然拒絕。書裡面的鱷魚和牙醫重復著同樣的話,它們充分表達著自己害怕的情緒,我想這些都是曉清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吧。昨天,曉清第一次跟我說「害怕」;啊,小姑娘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了呢。我很少對曉清說「不怕不怕」,全然接納曉清各種各樣的情緒。15、皮特貓:我的無敵大紐扣皮特貓是包含6本書的一套書,買這本書是希望曉清擁有樂觀豁達的性格,我很喜歡裡面一句話「不管怎樣,高興就好」。曉清超愛這套書,最開始看的是《我愛我的臟鞋子》和《我的無敵大紐扣》。她剛開始看《我的無敵大紐扣》時,看到最後一課紐扣掉了,她傷心的哭了,好幾次之後,她才不再難過;但接著看到皮特貓的肚臍眼,她又哈哈大笑。這套書就是年齡跨度有些大,所以最近開始才給她看《我實在吃不完了》和《我拯救了聖誕節!》,她依然好愛。
16、Where's Spot?這依然是本捉迷藏的立體書,曉清依然喜歡。她在書里找小狗,動手掀開床單卻看到鱷魚、打開衣櫃卻看到大猩猩……,找了好久,最終在籃子裡面找到小狗,此時她笑得好開心。
17、小金魚逃走了曉清看這本書時,有滿滿的成就感,當她在窗簾里、花叢中找到小金魚時,她特別開心。這本書還能夠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呢,值得推薦。
18、Papa,please getthe moon for me中文名叫《爸爸,我要月亮》,是本如手掌一般大的書,也是曉清超愛的一本書。書裡面元素不多,但故事很富有想像力,又採用了折頁的創意,再加之濃濃的父愛,讓這本書有趣又有愛。
19、 噗噗噗這本書名氣挺大,但最初我卻完全看不懂。後經網路後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個多麼單純又感性的故事!曉清很喜歡這本書,有次連著給她讀了2遍,其他書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松居直稱贊這本書「不僅有益於培養孩子特有的感性,還可以喚醒他們內在的潛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無窮的力量。」——1歲半~至今20、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曉清超愛這本書!然而,在我看來,這本書又長、動物也不大可愛、文字也多。後來,我才明白原來這是一本充滿愛的書,不僅僅是霸王龍爸爸對甲龍寶寶的愛,更是甲龍寶寶對爸爸的愛,因為每每讀到甲龍寶寶背著紅果子回來的時候,曉清都開心的笑出聲來,這個笑里肯定是承載著能夠為爸爸服務的那種驕傲感吧。
21、和甘伯伯去遊河1歲半之前曾拿出這本書,曉清並不感興趣。後來的某一天,她自己拿出這本書,然後就愛上了。這本書榮獲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無聲地訴說著「接納與寬容」的相處之道。我希望自己也能學會像甘伯伯那樣,雖知那些動物們的諸多缺點,卻依然和氣地讓它們上船;而當它們調皮搗蛋導致船翻了之後,卻沒有任何的責備和抱怨,依然請它們到家裡喝茶,還邀請它們下次再來遊河。每次我讀到最後說「我們下次再來遊河吧」,曉清就回答「好」。
22、好餓的毛毛蟲曉清喜歡用手指戳戳裡面的洞洞,喜歡跟著我說「繭」,喜歡那麼多能吃的東西,也喜歡那隻破繭而出的蝴蝶。作者說這是「一本充滿希望的書」,嗯,我相信希望的種子已經在曉清心中落地生根了呢!
23、猜猜我有多愛你很溫暖很感動的一本書,至少感動到我了。曉清在這本書中學到了「大、小」之別,並將之運用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4、有個老婆婆吞了一隻蒼蠅初看這本書,我覺得是一本故事荒誕、毫無道理可言的書。但是,這本具有誇張想像力的洞洞書,卻深得曉清喜愛。曉清喜歡用手摳著洞洞翻書,看著誇張的老婆婆哈哈大笑。看來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的書還真是有很大魅力的。
25、誰的自行車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次讀到「這是誰的自行車」,無論是鱷魚的、袋鼠的還是小鼴鼠的,她都指著自己說「寶寶」。原來這個階段的她,認為所有東西都屬她所有。但是現在,她知道自行車是別人的了。
如何給孩子讀書在家長如何給孩子讀書方面,松居直給了很好的建議:1、大人應順著孩子的思緒去讀書,不要企圖左右他或者對他說教,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去發現樂趣。2、由大人讀圖畫書給孩子聽,對孩子的心理和智能的成長都非常重要,而且大人對書的了解愈深、共鳴愈強烈,孩子愈能深入書中,豐富自己的經驗。3、不要剝奪孩子的閱讀樂趣:讀圖畫書時,讓孩子沉浸在故事中,在幻想的世界裡天馬行空,而不要不停地向孩子問問題,去踐踏孩子幻想的美田。4、教孩子看圖畫書,不應該只看文字,而應該從封面、封二、扉頁、正文到封底,仔細閱讀每一幅插畫。生命最質朴的感受寫到這里,我突然好感動!我感謝曉清帶給我和她一起閱讀的時光,這讓我看到更多姿多彩的世界,擁有更敏感柔軟的心,讓我學著更加包容、善良和堅強。我也不無感慨,孩子有一顆赤子之心,她不像我們成人戴著思維桎梏去看待這個世界,她遠比我們有洞察力、想像力和藝術性。因為,在與曉清共讀的書里,她喜歡的好幾本書,我最初都不看好,但經細細品味之後才懂得其中真諦,而這幾本書都是大師之作。此外,她也更善於感受單純的快樂。有一句名言說「生命最質朴的感受,就是從心底最深處湧出強烈的、悅動的、無法壓抑的喜悅。」就讓我們一起感受書帶給我們的喜悅吧!我在選書,還會參考一些繪本選擇原則,這來自於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盛的《幸福的種子》中所寫。包括:圖畫書中的插畫本身會講故事;只用耳朵去聽,故事情節便能浮現在腦海;文字和插畫表達意思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