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蘆葦是干什麼用的!!!
蘆葦的各種用途:
製造用途:
蘆葦桿中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在古代就用蘆葦編制「葦席」用作鋪炕、蓋房。另外古代有種樂器叫做蘆笛就是用蘆葦的空莖做的。蘆葦穗可以製作掃帚,蘆葦花的花絮可以用來充填枕頭,用途有很多種。
⑵ 什麼色的蘆葦
綠色的蘆葦,雪白的蘆花
⑶ 南方水裡長的一種菜,葉子在水面,有點像綠色蘆葦葉子,果實部分在水裡,肉是白色,軟軟的,像海綿
茭白,
古人稱茭白為「菰」。
茭白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葉5-8片,葉由葉片和葉鞘兩部分而成。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有三角形的葉枕,稱「茭白眼」。葉鞘自地面向上層層左右互相抱合,形成假莖。莖可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兩種,地上莖是短縮狀,部分埋入土中,其上發生多數分櫱,地下莖為匍匐莖,橫生於土中越冬,其先端數芽次年春萌生新株,新株又能產生新的分櫱。
⑷ 蘆葦給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故鄉的蘆葦讀後感]在作者的故鄉里,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牽動著作者的一起一波的懷鄉之情,文中所講到的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雖是略寫但是足足可以表明作者對他的故鄉的思念和作者對故鄉風景的贊美和喜愛,更讓我感覺到了作者故鄉風景的美麗、迷人,故鄉的蘆葦讀後感。最主要的還是作者故鄉的蘆葦,他利用花花草草們的襯托,更生動的描寫出了蘆葦的朴實、有蓬勃的生命和極其廣泛的作用,贊頌蘆葦樂於獻身的精神,思鄉之情才得以升華。作者在文中這樣描寫蘆葦:對於故鄉的農民來說,他是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常用它搭瓜棚、豆架,打籬笆,編葦席、葦簾子。用蘆葦蓋得房子,冬暖夏涼;每年春節,給孩子做花花綠綠的馬燈、八角燈,少不了要用蘆葦做支架;蘆蔑又可以做風箏,編制各種工藝品,散花著特有清香的蘆葉,可以用來包粽子;雪白的蘆根,又甜又脆,可以食用,還可以治病......蘆葦的用處極其的多,而且它對於人類的生活非常有用,希望大家可以保護蘆葦、不亂折損蘆葦。在大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吃的粽子就是用蘆葉包裹的,如果沒有了蘆葦就沒有了蘆葉,那香甜的粽子少了蘆葉的清香,會不好吃的。蘆葦對於我們大家,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折損它。觀生本課堂《故鄉的蘆葦》有感觀看生本課堂教學實錄這是第二次,在今天的《故鄉的蘆葦》這節課上又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盡情的在課堂的展示的情景,這種自由灑脫給人一種形散神不散 的感覺,你看老師就像是一個主持人,引導著孩子們展示自己,在這節課中從孩子們回答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其中就涉獵的古詩就有六首左右,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等等,出口成章,真是讓人羨慕!我想這有兩點原因:一是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肯定是驚人的,二是孩子們課前的預習是十分認真的。聯系自己的學生想要在課堂上有這樣的表現,那麼如可來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應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語文教學的主方向,像我們一年級,學校為我們准備了幾本繪本,另外我還搜集了很多的電子版的繪本,我想在閱讀課上與孩子們一起來共讀,另外積極的發動我們的家長在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我推薦的書,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得以文學的滋潤,以智慧的洗滌,讀後感《故鄉的蘆葦讀後感》。另外這節課還有一個環節給我的印象很深,在最後的小組展示自己製作的課件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製作課件的水平絕不在我們老師之下,畫面精美,內容豐富,孩子們就是這樣在製作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智慧。我想在四五年級的學生可以放手給孩子們,大膽的給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也許我們的孩子也會給你一個驚喜!生本課堂——學生的課堂,學生展示的舞台,課堂的主人,這我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的是由……說開去、由……引起的聯想、從……得到的啟示、……遐思這樣的文章標題,那麼,這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模式就大有可能是引入深化式。此種寫作模式常常用於一事一議、一事幾議、讀後感、觀後感、雜文、小評論、小小回憶錄、詠物抒情小品、知識小品以及聯想類文章等等。其表達的特點就是從一個點出發,進行拓展,進行延伸,進行深化;全文由此及彼,文中的那個點,只是一個引子,只是一個展開話題的由頭。 《故鄉的蘆葦》就屬於這一類的文章。原文如下: 多年來尤其令我夢牽魂繞、永遠不能忘懷的,是故鄉的蘆葦。是的,就是那些看來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實無華的蘆葦。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綠油油,迎著輕風,搖曳著修長的青玉似的秀枝,遠看猶如一朵朵綠色的輕雲,在地干線上飄拂著,給鄉村平添幾分恬靜和飄逸。幾乎所有的河溝,小湖,池塘,都有綠色的蘆葦掩映著。每年,當春風剛剛吹謝雪花,故鄉的蘆葦就迫不及待地從還未褪盡寒意的泥土裡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腦袋。它長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長到幾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狹長的葉子。一到這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最喜歡摘一片蘆葉,熟練地捲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邊,吹出各種悅耳的樂音,孩子們為這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邊,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樂地奔跑著,忘情地呼喚著。我們還喜歡用蘆葉折成綠色的蘆葉船。手巧的夥伴,還會從舊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當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還用香煙匣里的錫紙做成小小的銀色的帆葉。我們一個個光著小腳丫,蹲伏在河灘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開船羅!開船羅!於是,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綠色的船隊便滿載著我們純真的幻想之花,順流而去……在那星月交輝的夏夜,我最喜歡帶著弟弟到蘆葦叢中抓紡織娘。紡織娘通體透明,頭上長著兩根細長的觸須,身上襄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紙似的羽翼。我們把捉到的紡織娘小心地放進小竹籠子里,怕它們餓,就寒進幾朵金紅色的南瓜花。然後將籠子掛在蚊帳架上,任紡織娘用好聽的歌聲伴我們進.入蜜的夢鄉……啊,故鄉的蘆葦!因為你給過我不少童年的歡樂,所以我一直對你懷有一種特殊的親切之感。每每想起你,我就會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憶之中……〔故鄉的蘆葦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⑸ 假如你凝望著綠色的蘆葦有何感悟
我凝望著這青青的蘆葦,沉思遐想:任何一個人必有所長,只要各盡其才,對人類就有貢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為人民而獻身,發出自己的光和熱,就應受到贊揚
⑹ 蘆葦開花之前是綠色的還是黃色的
是綠色的。
蘆葦為圓錐花序大型,長20-40厘米,寬約10厘米。
⑺ 蘆葦是什麼顏色
蘆葦是白綠色和褐色。
蘆葦作為一種多年水生的高大禾草,植株體型高大。蘆葦的根莖粗大直立生長,葉片繁密,花瓣呈現穗狀。蘆葦多生長在水邊,繁殖能力迅速,一般是成片生長,適宜生長在有水源的空曠地帶。
⑻ 蘆葦什麼時候開花,花是什麼顏色的
蘆葦的花期在每年的8-12月,蘆葦花的顏色為白綠色或褐色。
蘆葦的花序為圓錐花序大型,長度約為20-40厘米,小穗柄長2-4毫米,蘆葦花的兩側密生等長於外稃的絲狀柔毛,蘆葦花象徵著堅韌,自尊而又卑微的愛情,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有著很大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蘆葦是禾本科蘆葦屬的一種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蘆葦的果實為黃色的穎果,披針形,頂端有宿存花柱,蘆葦的葉、葉鞘、莖、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所以它在凈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生長於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
(8)綠色蘆葦圖片素材網擴展閱讀
蘆葦和蒲葦的區別:
1、類型不同
蘆葦是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蒲葦則是在陸地上生的植物。有一大多數的蘆葦會開花,而則有一小半的蘆葦則會長棒,蘆葦棒可以用來進行驅蚊。
2、花期不同
蒲葦的花期是9到10月的,而蘆葦的花期則是8到12月份,蘆葦花具有很好的提高土壤的價值,而蒲偉則是有著很高的觀賞性價值,這也是兩種植物的不同所在。
3、生長環境不同
蘆葦是在水中進行生長的,而蒲葦則是在陸地生長,蘆葦大多數都是在河堤沼澤周圍進行生長,現在它在我國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而普蕾則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⑼ 蘆葦的品種及照片
1、白毛葦,產河北白洋淀一帶。葉中型,淡綠色,葉面有白色臘腺,高達5米,早春能生長於1米以上深水層,生命力很強,生長速度亦快,但對養分要求較高,皮厚、性脆,為造紙的良好材料。
2、白皮葦,產河北白洋淀一帶。葉中型,葉舌有短絨毛,葉鞘綠色,邊緣紫色,穗小型,紫色。莖稈較粗,高約4米,色純白,莖壁堅韌,宜於編織。
3、河柴(也稱白葦),產江蘇里下河地區。莖稈白色較矮,高僅1.5~2.5米,花白色,花穗長,紡錘形,花穗分散,排列較為鬆散,材質較松,耐瘠薄土質。
4、紫金花,產江蘇里下河地區。莖稈高大,高2.5~3米,白色,稈壁較厚,較堅實,花紫色,花穗橢圓形,排列較密,品質較好。
5、黃蘆子,產江蘇里下河及沿江地區。莖稈高大,高2.5~3米,黃白色,稈壁堅厚,花白色,花穗近圓形,品質好,要求土壤肥沃。
⑽ 哪裡有蘆葦可以看
孤 獨 之 旅
曹文軒
油麻地家底最厚實的一戶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獨生子杜小康失學了,只好跟著父親去放鴨。
一
小木船趕著鴨子,不知行駛了多久,當杜小康回頭一看,已經不見油麻地時,他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後眺望,除了朦朦朧朧的樹煙,就什麼也沒有了。
杜雍和沉著臉,絕不回頭去看一眼。他對杜小康帶了哭腔的請求,置之不理,只是不停地撐著船,將鴨子一個勁趕向前方。
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同時,造成了一個扇面形水流。每隻鴨子本身,又有著自己用身體分開的小扇面形水流。它們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織成了似乎很有規律性的花紋。無論是小扇面形水流,還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恆的水聲。
杜雍和現在只是要求它們向前游去,不停頓地游去,不肯給他們一點覓食或嬉鬧的機會。彷彿只要稍微慢下一點來,他也會像他的兒子一樣突然地對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懼,從而也會打消離開油麻地的主意。
前行是純粹的。
熟悉的樹木、村莊、橋梁……都在不停地後退,成為杜小康眼中的遙遠之物。
終於已經不可能再有回頭的念頭了。杜雍和這才將船慢慢停下。
已經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過去一隻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從未見過的面孔了。
鴨們不管,它們只要有水就行,水就是它們永遠的故鄉。它們開始覓食。覓食之後,忽然有了興致,就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沒有其他聲音,天地又如此空曠,因此,這叫聲既顯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奮。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現在,占據他心靈的全部是前方:還要走多遠? 前方是什麼樣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東西,似乎更能撩逗一個少年的心思。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四周只是草灘或凹地,已無一戶人家。
黃昏,船艙里的小泥爐,飄起第一縷炊煙,它是這里的惟一的炊煙。它們在晚風中向水面飄去,然後又貼著水面,慢慢飄去。當鍋中的飯已經煮熟時,河水因曬了一天太陽而開始飄起炊煙一樣的熱氣。此時,熱氣與炊煙,就再也無法分得清楚了。
月亮從河的東頭升上空中時,杜雍和父子倆已經開始吃飯。
鴨們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們才忽然覺得自己已成了無家的漂游者了。它們將主人的船團團圍住,惟恐自己與這只惟一的使它們感到還有依託的小船分開。它們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覺絕不讓主人操心的樣子。有時,它們會將頭從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插回翅膀里。
父子倆都不想很快地去睡覺。
杜小康想聽到聲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這不可能。
等杜小康終於有了倦意,躺到船艙里的席子上。
以後的幾天,都是這一天的重復。
這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這才是真正的蘆盪,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盪。到達這里時,已是傍晚。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蘆盪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他望著父親,眼中露出了一個孩子的膽怯。
父親顯然也是有所慌張的。但他在兒子面前,必須顯得鎮靜。他告訴杜小康,蘆葦叢里有蘆雁的窩,明天,可以去撿蘆雁的蛋;有兔子,這里的兔子,毛色與蘆葦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著,你也未必能一眼發現它……
吃完飯,杜小康才稍稍從恐慌中靜定下來。
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萬頃蘆葦,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時,空氣里滿是清香。蘆葦叢中還有一種知名的香草,一縷一縷地摻雜在蘆葉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時地去用勁嗅著。
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隻幾百隻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隻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裡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並且遲遲不能入睡。
第二天,父子倆登上蘆葦灘,找了一個合適的地方,用鐮刀割倒一大片蘆葦,然後將它們紮成把。忙了整整一天,給鴨們圍了一個鴨欄,也為他們自己搭了一個小窩棚。從此,他們將以這里為家,在這一帶蘆盪放鴨,直到明年春天。
二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父子倆也一天一天地感覺到,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們逼近:它就是孤獨。
與這種孤獨相比,杜小康退學後將自己關在紅門裡面產生的那點孤獨,簡直就算不得什麼了。他們一連十多天遇不到一個人。杜小康只能與父親說說話。奇怪的是,他和父親之間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單調,越來越乾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對話,他們幾乎不知道再說些什麼,而且,原先看來是必要的對話,現在也可以通過眼神或者乾脆連眼神都不必給予,雙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語被大量地省略了。這種省略,只能進一步強化似乎滿世界都注滿了的孤獨。
杜小康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變得迫切,直至夜裡做夢看到母親,哇哇大哭起來,將父親驚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亂發脾氣。他覺得自己將這么小小年紀的一個孩子,就拉進他這樣一個計劃里,未免有點殘酷了。他覺得對不住兒子。但他現在除了用大手去撫慰兒子,也別無他法。他對杜小康說:「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樹還沒有發芽時就回家……」他甚至向兒子保證,「我要讓你讀書,無憂無慮地讀書……」
後來,父子倆心裡都清楚了這一點:他們已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這樣反而好了。時間一久,再面對天空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盪盪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來。
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鴨子的樣子。當它們全部浮在水面上時,居然已經是一大片了。杜小康註定了要在這里接受磨難。而磨難他的,正是這些由他和父親精心照料而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
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天黑,河水也黑,蘆葦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覺得風也是黑的。臨近中午時,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過不一會,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頓時,天昏地暗,彷彿世紀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
鴨欄忽然被風吹開了,等父子倆一起撲上去,企圖修復它時,一陣旋風,幾乎將鴨欄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聲「我的鴨子」,幾乎暈倒在地上。因為他看到,鴨群被分成了無數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杜小康忘記了父親,朝一股鴨子追去。這股鴨子大概有六七十隻。它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倉皇逃竄著。他緊緊地跟隨著它們。他不停地用手撥著眼前的蘆葦。即使這樣,臉還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蘆葦葉割破了。他感到腳鑽心地疼痛。他顧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這是頭年的蘆葦舊茬兒戳破了他的腳。他一邊追,一邊呼喚著他的鴨子。然而這群平時很溫順的小東西,今天卻都瘋了一樣,只顧沒頭沒腦地亂竄。
到暴風雨將歇時,還有十幾只鴨沒被找回來。
杜雍和望著兒子一臉的傷痕和烏得發紫的雙唇,說:「你進窩棚里歇一會,我去找。」
杜小康搖搖頭:「還是分頭去找吧。」說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窩棚的杜雍和沒有見到杜小康,他就大聲叫起來。但除了雨後的寂靜之外,沒有任何回應。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尋找過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幾只鴨,但在蘆盪里迷路了。一樣的蘆葦,一樣重重疊疊無邊無際。鴨們東鑽西鑽,不一會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見著天黑了。他停住了,大聲地呼喊著父親。就像父親聽不到他的回應一樣,他也沒有聽到父親的回應。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極了,將一些蘆葦踩倒,躺了下來。
那十幾只受了驚的鴨,居然寸步不離地挨著主人蹲了下來。
杜小康聞到了一股鴨身上的羽絨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隻鴨的蓬鬆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並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想哭。
雨後天晴,天空比任何一個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藍成這樣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麼明亮。
杜小康順手摳了幾根白嫩的蘆葦根,在嘴裡嚼著,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親,想起桑桑和許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當時杜小康正在蘆葦上靜靜地躺著。不知是因為太困了,還是因為他又餓又累堅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沒有能夠將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軟的兒子,朝窩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隻腳板底,還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親的腳印里,也滴在跟在他們身後的那群鴨的羽毛上……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並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開鴨欄,讓鴨們走到水中時,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顆白色的東西。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後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
杜雍和從兒子手中接過還有點溫熱的蛋,嘴裡不住地說:「下蛋了,下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