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西藏當喇嘛有什麼要求
喇嘛的生活費打哪兒來?/原人
2016-04-26
許多人曾懷抱著夢想…
到遙遠的雪域藏地出家當喇嘛,
過著神隱、超脫的遁世生活。
這是非常不現實的白日夢,
因為藏地出家的習俗與漢地和尚不同,
並不是一出家後,
你的一切、下半輩子所需
都是由寺院提供。
包吃包住的漢傳寺院出家生活
在漢地絕大部分的寺院,只要你通過審核考驗,順利剃度出家後,身上穿的僧服、法衣,宿舍、伙食費等,都是由寺方包吃包住,僧服日用品等一切基本所需品也是,電腦與網路也是免費的,汽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也是登記即可借用。
別看日子過得好,相對要付出的代價與努力也是很艱難的。在此省略一萬字。至於寺院本身是修行的地方,怎麼獲得收入來源的?後面會提到。
難以遵守的「不碰錢」戒律
當然僧人每月會得到的基本生活費也不同,各地寺院條件落差很大,例如台灣一些主要的寺院,每月大約會給出家人生活津貼新台幣1500-2500元不等(300-500元人民幣),也有些高達幾倍的。
也有寺院嚴格按照佛陀規定的十戒戒律,不允許出家人碰錢,所以只能由在家人幫忙打理一切需要金錢的事物,但是能堅持這樣做的寺院,數百年來只有少數中的少數,時代不斷在變化,阻礙持守戒律的難題情況也更多,畢竟任何需要花錢的地方,哪怕是一塊錢,都需要一位在家人幫你去處理,在現實社會與生活而言,這對當今一般人而言都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所以至今就很少有出家人能遵守這條戒律了,估計連收取微信紅包都是犯戒的,只能個人平日多為此不能遵守佛戒而懺悔,在此就不討論這個議題。
藏地出家?剃刀跟喇嘛衣服、還有住房先自己備好!
話說回來,在雪域藏地出家當喇嘛的話,想剃度剃光頭?先想辦法自己准備好刀子 或理發器,喇嘛衣服?除非你師父願意送一套給你,否則也得自己購買一套(而且在進藏路上就得在路邊喇嘛衣服商店試穿備好)。
剃度儀式結束後,住哪兒呢?宗薩寺的僧房主要是家族制的,
家族向寺院住持請求建地後就可以蓋僧舍,當然離鄉背井來出家的喇嘛也可以蓋,前提是建築費用得自費。
除非寺院師父願意臨時借一間僧房給你,否則自己還得去找房子,絕大多數藏地寺院的喇嘛房子基本上都是家族制的,不是寺院公共的僧房,每個當地藏民家族會在寺院跟住持要一塊地,然後蓋房子,讓自己家裡的喇嘛孩子們來住,其他規模比較大型的寺院、佛學院,十來平方米大小的小僧房也需要花費1-3萬人民幣來購買,因此,提供想在藏地出家,先花點預算與時間把僧房給購置、租借好,這還只是第一關。
冬季禦寒的僧服不便宜!
住處有著落了之後,食衣住行都得靠自己了,第二關就是需要購買冬夏兩款式的喇嘛套裝,夏天的還好,全身上下普通布料的也差不多500-1000元預算,冬季因為下雪寒冷,所以布料要求較厚,價格也高,如果需要在寺院常住共修的,規定需要傳統款式套裝,殿堂共修時不能穿外套,只能批較厚的毛內衣、毛內裙、氆氌披肩與大氅,一套下來需要3000-5000元不等,還有藏靴、法帽等其他配飾,光是冬夏兩套是不夠的,需要加購2-3套換洗替換的,因此保守估算下來,光是制裝費就需要人民幣7000-10000元,都還沒算其他伙食費、宗教法器、書本等費用。
看到這里,各位一定滿頭霧水問:那豈不是有錢人才能出家當喇嘛?
答案揭曉:藏地喇嘛出家時,絕大多數都是由家人出錢供養的,與漢地多數認為出家是消極避世的觀念不同,藏人認為孩子出家當喇嘛是無比光榮的大事,因此孩子一出家後,一生所需的食衣住行費用都是由家人來無償提供,時常會給生活費,需要手機就會給手機,iPhone與電腦都沒問題。
以宗薩佛學院而言,學生來自五省各地藏區,每半年寒暑假放假時,喇嘛學生們回家後,家人會給予大概5000-10000不等的生活費,通常家鄉在藏地縣城都市較為富裕,偏遠牧區與農區相對貧困,只給1000-2000元,其他如糌粑、酥油、鋪蓋,甚至是蓋僧房宿舍的錢都是家人出資的。如果家庭破碎的情況,或是僧人為了專心修行不太願意與家人聯系的,則是由寺院住持或是活佛來提供基本生活費與教育費。
聽說有些地區的年輕喇嘛常常會以此半開玩笑地要挾父母:不給我買摩托車…我就還俗!嚇得父母不得不聽命(雪域版反24孝),可見得藏人出家還是挺有權威的,但是價值觀也正在改變。
宗薩佛學院給的生活費不高,每個月只有30-500元基本零用錢(按照年級班別、講師資歷來算),每學期大約會給人民幣1000-1500左右,各地寺院佛學院要依信徒供養金額多寡而定,如果是富裕的寺院,每個月甚至會給予高達3000-5000元以上的生活費,基本上每年換一部新iPhone與iPad沒問題。
一些時常舉辦大型法會的寺院,信徒供養金額多,喇嘛也會很樂意來參加,一些寺院為了壯大場面,為了讓更多信徒可以累積福德,也會邀請臨近寺院佛學院喇嘛來參加,就好比如台灣時常舉辦的齋僧法會一樣,是出家人獲得一大筆生活費的來源之一。
寺院經濟模式不同,貧富差距大
無論是漢地寺院還是藏地寺院,不是眾人心中啥事都不幹的避世烏托邦,要生活就得吃飯,要吃飯就需要錢,寺院官方就有責任要照顧所有出家人,讓他們免於整日早晚為三餐而煩惱,可以專心修行或是做佛教工作。
因此,全世界的寺院都需要想辦法來增加穩定收入以維持僧人的基本生活費,光是被動地依靠信徒供養是不夠的,大部分寺院會從事不同的寺院經濟,例如出版佛書、素食產品、佛教用品等,工作人員主要都是寺院的出家人,每位出家人出家之前的專長學歷都不同,所以各地寺院經驗的風格也不同。
藏傳佛教寺院在經濟模式的組織管理經驗上並沒有像漢傳寺院這樣豐富多樣,雖然家人會各自供養自家的喇嘛孩子,但是還是需要維持與發展寺院建設與法會的開銷,因此最常見的賺錢方法是「蓋賓館酒店、賣場」,因此你在一些進藏路上都會看到很多以寺院為名的酒店或商場。
聰明有善巧的寺院住持活佛就會與當地政府官員與商人保持良好合作關系,收入驚人,也可能養活不少喇嘛與孤兒、老人,蓋了不少學校,但是一般傳統寺院就只能被動地依賴信徒的不定期供養了,每個地方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同。
一般藏地寺院喇嘛共修的基本生活費,按照大小喇嘛,修行資歷,頭銜地位的不同,念經一天20,50,100、200元不等。
宗薩寺每年有一半時間(150天)有例行共修法會活動,其實仔細算下來,一年的基本工資加上額外的供養收入也只有幾千元,按照目前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來看,這些收入加上家人給的生活費是不夠的。
當然如果你想當一位清貧出家人的話是最好的,但是絕大多數喇嘛都是凡人,朝著成佛路上修行的普通人,因此一開始要過著乞丐的日子是很難的,這也是高僧大德與成功人士在比例上都是極為稀少的原因。
所以多數喇嘛也需要在寺院共修時間之前到其他地方去念經,做超度,俗稱「趕經懺」,或是幫忙其他喇嘛或個人做一些佛教活動、物品,還有彩繪藏房、畫唐卡、製作佛像,甚至成為微博網紅,參加慈善、政治活動、來賺取額外的募款收入,進而照顧寺院其他僧人與建設發展。
漢喇嘛的高目標與生存難題
外地人來當喇嘛通常都會懷抱比較高遠的目標(當然也是出家應該具備的正確動機與發心),不像藏地一樣好像出家就是像上學念書一樣習以為常(比較平常心),所以外地喇嘛通常不喜歡到處念經來賺取生活費,當然你的藏語念誦能力不足與修行資歷不夠,一般藏人家庭也不會邀請你,家族朋友圈子都是固定的,互相拉關系,互相幫忙。
宗薩寺這十幾年來,我陸續遇過幾位漢喇嘛,他們都說宗薩寺這里的條件不好,我好幾次都覺得很納悶,宗薩這里有電有網路,房子也不錯,街上啥都賣著,氣候也不冷,哪裡差了?後來才了解是法會的供養金額太少,半年才一兩千元,日子難過。
除此之外,由於漢地對於出家態度和藏族大不同,他們多數認為出家是很丟臉、對不起列祖列宗的醜事,因此在二胎未開放之前,據說有不少法師都是瞞著父母出家,中國各省各縣市地理位置距離差異大,早期交通時程長,父母一年就春節見到兒女一面,因此不但要想辦法得到生活費、還需要寄錢回家鄉給父母,但是如果受戒燒了很多戒疤的估計就瞞不住、沒戲了…。所以沒事還是好好祈禱一下下輩子投胎到雪域藏地吧!
不同文化圈子,漢喇嘛只能群聚
綜觀總總因素,這也是為何藏地多數漢族或是外地出家人都會選擇群居一起,例如全藏區里,漢喇嘛人數最多的色達五明佛學院與亞青寺,漢藏翻譯的佛經課本資源多,比較好互相照應,而且因為許多漢族喇嘛半路出家前都是有專科專長的,例如電腦、建築、管理、經濟等狀元360行,所以藏地寺院現代化過程也需要這些人才的幫忙,互相得利,漢喇嘛也可得到額外的工資。
當然,如果你沒有幾年的修行基礎,天天做這些事情工作會很煩心的,本末倒置,這也是為何佛陀規定說出家時要放棄幾年自己的專長,木匠出家就得幾年不碰木頭工具。
但是如果堅持走修行與學習的道路,例如就讀佛學院,需要念10幾年的時間,就必須要有放下的決心,但是人在異鄉,生活需自理的雪域里沒錢生活咋辦呢?
佛陀曾經說過:不會讓修行人餓死。這是佛陀親自發誓過的誓言與加持。
宗薩這里的長者老師們也都這樣說過,只要你專心修行、學習佛經,冥冥之中都會有人陸續來幫忙你,盡管費用不多,但是基本上不會餓死或沒錢看病,但是,實際上做起來很困難,因為還沒成佛前,我們心裡盡是滿滿的煩惱七情六慾。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出家人全部閉關不出門也不行,信徒還是需要時常有人講解分享佛法的,宗薩寺前主任洛熱老師在2012年左右曾經跟我說過:出家喇嘛要是終年終日都在寺院房子里修行不出門,那佛法就沒辦法傳播出去,因此佛法需要喇嘛們帶進人民群眾生活里,食衣住行都可以是佛法。
這也是漢傳佛教許多高僧大德傳播的「人間佛教」理念,因此在修行與佛法事業之間,就必須看個人的情況,能趁年輕時多念書、修行,基礎夠了在做一些與社會大眾有接觸的工作。
藏地寺院逐漸現代化過程、印度尼泊爾寺院情況的不同。
近年來,中國藏地各區寺院都在走向現代化管理模式,會新建寺院公有宿舍與食堂,而不再是家族認養制,例如青海玉樹歷經大地震事件後,各寺院由各界募資重建的僧舍與食堂多半都是公有的,以減少僧人的負擔,但是後續所需衣物、日用品開銷仍然是大部分自費的。
另外,印度、尼泊爾體系的藏傳佛教寺院與中國藏地的情況不同,同時也有歷史政治因素,喇嘛的家人可能相隔印藏兩地或是沒有辦法同住一個地區,或者家人也不富裕,因此寺院的生活就比照漢傳佛教寺院一樣,喇嘛的食衣住行都是寺院提供的,方便管理與解決僧人生活所需問題。同時因為網路宣傳便利,海外信徒與基金會也多。
如果你沒那麼多預算,在印度尼泊爾出家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高額的機票與高門檻的簽證條件與費用也是一大難關,否則就選擇在漢地寺院出家吧!一樣可以學佛修行,但是一樣會有挑戰與難題的,因為生命的難題如影隨形。
剃頭很容易,修行很困難
因此總歸而言,無論是出世修行或是入世上班生活,你的所有一切煩惱並不會像剃度模式一樣一刀兩斷,總是幻想著有其他的烏托邦來讓自己遠離目前厭惡的加班狗生活,生命是一連串的歷練,哪怕是一夜致富,也是生生世世時時刻刻累積至今的因果。
出家需要有福報,也別以為到了高收入的寺院出家,或是跟隨知名的活佛就會少奮斗三十年,心態不對,一廂情願地我行我素,很容易處處碰壁,因此不要因為做白日夢、心血來潮地跑去出家,應該要量力而為,先老實地學習佛法基礎,多與家人溝通,了解與面對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等因緣條件適宜了再決定。
——文字原著為「原人」。
Ⅱ 喇嘛是西藏有,怎麼蒙古也有
看地圖的話,你大概就明白了。
拿現代地圖湊活事吧,首先是地理優勢,西藏與當時的蒙古很接近,大量的喇嘛可以從西藏下來進入蒙古傳播宗教,其次是蒙古本身並沒有產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多為原始的巫術活動。蒙古環境相對中原而言是惡劣的,並不適合在花瓶中的中原佛教以及道教生長,而在高原上的喇嘛教則沒有這些顧慮。
由此喇嘛教成為了蒙古第一個宗教。
Ⅲ 西藏的喇嘛為什麼要戴帽子
天太冷、身體不好、頭有病,可以戴帽子,西藏喇嘛全戴帽子,冷啊!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出家人不要戴帽子,出家為了解脫啊!光頭上什麼都沒有,戴了一頂帽子,變有了嘛。「光頭」應該解說為「光榮的頭」(眾笑)。在家人一看見出家人光頭,馬上起恭敬心,光榮啊!戴了帽子就把光榮壓住了。即無貪戀。
Ⅳ 西藏喇嘛的僧衣(僧袍)是如何穿戴的
先穿背心、然後穿裙子、裙子要打八個褶、前面三個褶、後面三個褶、左右各二個褶。然後扎腰帶、穿袈衣、在穿袈裟、袈裟穿時右肩在外、左肩披上斜達身上。就是這樣穿法、沒有圖片
Ⅳ 西藏的喇嘛 見面念什麼
宏八米百米哄。比較接近的讀音是嗡瑪尼貝美轟。為六字真言。藏人經常念。為觀世音菩薩心咒。經常在一些石頭有刻,那些石頭堆砌一起被叫做瑪尼堆。
《可可西里》這個電影里的主角就有念,用於超度之用,起到提醒亡者靈魂的作用。引導他前往善道。
Ⅵ 想找一張西藏喇嘛圖片,表情虔誠雙手合十
這個?
Ⅶ 什麼是喇嘛
喇嘛,藏傳佛教術語,意為上師、上人,為對藏傳佛教僧侶之尊稱,長老、上座、高僧之號。「嘛」是對待一切眾生猶如母親呵護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是慈悲至高無上的意思,有這樣至高無上慈愛的人,叫做「喇嘛」。
藏傳佛教的僧職,在教內已形成一整套既嚴格又分門別類的選拔制度,它是維系藏傳佛教寺院及僧團秩序、開展各類宗教活動的重要組織保障。其稱謂眾多。
喇嘛也是「上師」與「和尚」的意思。喇嘛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姓氏的喇嘛」,一個是「恩德的喇嘛」。姓氏的喇嘛就是氏族的喇嘛,比如父親是喇嘛,他的兒子也是喇嘛。恩德的喇嘛是「師」與「上師」。
(7)西藏喇嘛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喇嘛又叫活佛,是藏傳佛教發展到一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是青藏高原這塊神奇的雪域之地培育出的一種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在世界宗教舞台上獨樹一幟。
時至今日,各宗派的"活佛"依然是藏傳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職人員,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廣大信教群眾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宗教地位。
至於其稱謂,漢族人習稱"活佛",其實是不大准確的,應譯稱"轉世尊者"。在藏語中,"活佛"則有多種不同的尊稱,其中最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Ⅷ 西藏喇嘛的眉心骨做的佛像是什麼樣子
眉心骨做的佛像,那真的是有夠小的,我沒見過這種迷你的東西
但念珠有見過和摸過,那色澤跟牛骨的不一樣,但並沒有特別的感覺,當然是否真的人骨我也無法判斷,人家說是我也沒那必要去考證
但大腿骨令號(更正,應該是小腿骨做成的「岡林」,感謝bhardo的提醒)那吹出來的聲音真的讓我有點毛,同樣是沒甚特別的手感可言
Ⅸ 為什麼喇嘛的衣服是紅色的
悉達多太子是穿著白衣半夜出城的,後來用印度的樹汁將衣服染成黃色,開始了出家修行 .佛教的修行目的是解脫,為了解脫必須去掉"財色名食睡",但是出家比丘也需要吃飯,穿衣,睡覺.所以佛就為比丘制定了嚴格的制度. 在印度,乞食是最下賤的吃食,所以比丘都以乞食為生. 在印度,白色的是最高貴的顏色,黃色是最下賤的顏色,所以比丘只能穿黃色的衣服. 後來佛教傳入西藏和中國漢地. 西藏的風俗與印度不同,在西藏,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紅色是最下賤的顏色.喇嘛選擇了最下賤的紅色袈裟,完全符合佛陀的戒律. 衣服的戒條是根據當地風俗而定的,西藏的喇嘛根據當地風俗,選擇最下賤的紅色來當袈裟,是符合佛陀的教法的.
Ⅹ 西藏喇嘛以什麼為生
德高望重的僧人才會被稱為喇嘛,
正規寺院的僧人,不會整天在街上逛盪,他們要做功課,要幹活,當然閑暇時間他們也會上街去吃飯去買東西,和正常人一樣,只是因為他們的紅色僧衣比較突出,讓你覺得滿街都是僧人。真正整天在街上逛盪要錢的不是騙子就是其他地區來拉薩朝拜的僧人。
另外要說明一點,對於僧人個人,國家沒有給任何補助,給寺院的撥款是有,一般都是對寺院作為文物單位進行維修的撥款,而且一般都不夠,還需要寺院自己解決一部分。當然一些有名的寺院香火很旺,錢就相對充足。
僧人的生活來源有比較大的一部分是念經所得,一般藏族老百姓有事都會去寺院朝拜祈禱,還要請人算需要念什麼經,然後給寺院錢物,寺院會組織僧人念誦,念經的僧人會得到相應的酬勞。有名的寺院去的人多,需要念經的人也多,僧人的收入就多。一般的小寺院香火不旺,念經的收入少,就靠那個地區的老百姓的一些供養,生活就比較清貧。
如果感興趣,可以找《靜靜的嘛呢石》來看看,挺朴實的片子,看完相信你會對藏族僧人的生活更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