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語作文80詞左右 長征
關於長征的作文如下。
The long march is a great miracle in history. The army fought more than 380 battles and captured more than 700 counties. More than 430 cadres were sacrificed in the army, with an average age of less than 30 years.
Hundreds of enemy regiments were defeated. During this period, it traveled about 25000 miles through 14 provinces, 18 mountains, 24 rivers, wasteland and snow mountains, One army arrived in Northern Shaanxi in October 1935 and joined another victory.
中文:長征是歷史上的偉大奇跡,部隊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軍隊裡面犧牲了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敵方數百個團。
在這個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一支軍隊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跟另一支勝利匯合。
❷ 中國紅軍長征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的圖片
湘江戰役,指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從廣西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❸ 紅軍長征線路圖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二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圖片來自網路)
❹ 長征精神圖片
長征精神
編輯
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
❺ 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哦,一些故事。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戰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❻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11個省;紅軍長征的資料、圖片。
中央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
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我覺得答案這么寫有些不妥。就問題而言,我認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還應該把紅軍其他方面軍走過的省份加在一塊,才符合題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新疆。另外,中央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個?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為什麼不算?如果加上寧夏,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5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長途征討(expedition●long march)
2.紅軍長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❼ 紅軍長征路線 (加圖片)(地圖)
箭頭1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箭頭2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紅4方面軍長征路線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紅6軍團西征路線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紅7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紅10軍團北上路線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紅25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黑色箭頭為敵軍進攻方向巴中、毛兒蓋、阿壩、巴西、山陽、柞水、盧氏、臘子口、
黑色鋸齒標記為敵軍封鎖線淳化、會寧、將台堡、延安、永坪鎮、吳起鎮、神木。
主要路線:瑞金→遵義→膠平渡→安順場→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靜寧→吳起鎮→會寧。
❽ 紅軍長征的時候的軍旗是什麼樣的最好來個圖片
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頒布《蘇維埃群眾團體及紅軍旗幟印信式樣》,更改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樣。下發了軍旗圖式,規定旗的右上方為一五角星,旗中間為交叉的「鐮刀錘子」,旗的三邊有旗須,旗桿處有二寸三分的白布書寫部隊番號。同時規定五角星和「鐮刀錘子」一律用金黃色。這種軍旗一般稱為「三三式」軍旗。五星和鐮錘用金黃色布做成。由於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各根據地之間聯系不便,除中央紅軍外,其他蘇區均沒有及時採用這種軍旗。
你網路搜索「長征時紅軍軍旗」就可找到圖片
❾ 小學五年級七律長征的圖片
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
❿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資料和圖片
u=1566069667,289583848&g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