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航天英雄小故事
4年前,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的太空旅行,讓全世界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
一飛沖天,千年夢圓。隨著楊利偉的成功返航,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個成員,中國和平利用太空的舞台從此更加廣闊。楊利偉,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以自己的壯舉和英姿,贏得了國人的尊敬,也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在祖國和人民給予的巨大榮譽面前,楊利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展示了中國航天員的過硬素質和優秀品質。」對於這位出色的「戰斗員」,單位領導和同事稱贊道。而他們評價這位新「指揮員」的話是:「楊利偉考慮問題深刻,工作思路清晰,處理問題果斷。」
在緊張的訓練之餘,作為公眾人物,楊利偉還要經常與公眾「面對面」。「我希望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喚起人們對航天的興趣,讓更多的人關心支持航天事業。」楊利偉說。
「作為黨的十七大代表,我不僅要代表航天員這個集體,還要代表廣大部隊官兵,既感到使命光榮,也感到任務重大。」楊利偉說,「我一定要加強學習,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認真履行好黨代表的神聖使命!」
簡歷:楊利偉,42歲,現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曾榮獲「航天英雄」、「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
⑵ 長安UNI-K實車亮相,全新藍鯨2.0T發動機+愛信8AT,中型SUV
長安UNI-K你怎麼看?歡迎各位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風雨雨,唯車相伴
關注車夥伴
更多的新車資訊和好玩的故事與你分享
圖片素材來自汽車之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關於航天英雄的500字的作文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航天英雄」作為主題,可以用某個飛行計劃作為主線,詳細描述出航天之行的發展經過,最後進行總結,正文;
「三、二、一,點火!」一聲令下「神舟七號」運載火箭婉如巨龍般承載著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世界的東方騰空而起,飛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劉伯明,翟志剛,景海鵬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遠地銘記在我的心中。
這一次飛行,是我國進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們有史以來搭載宇航員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次,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我們炎黃子孫自豪的一次………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帶上了多少個「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們在歡呼、激動、為這次飛行的成功而慶祝的時候,有誰能想到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們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環境下進行艱苦的訓練,而且還要在許多常人無法想像的`環境下經受考驗……不過他們不負重望,每次訓練的成績都相當出色。他們知道,自已肩負著偉大的使命和每一個中國人給予他們的厚望。
除了這些,我們也應該為這次飛行的圓滿成功來感謝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沒有你們夜以斷日、廢寢忘食地工作,那麼誰會去設計火箭,誰來研究火箭的性能呢?
更別提發射火箭了。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講,你們也是航天英雄!是你們,把榮譽給了別人,將勞苦留給了自已。是你們,始終默默無聞,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偉大英雄!
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員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群人,正是因為他們發揚著團結一致,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因為中國有這樣的一群群人,中國才會大步地前進;
國家的事業才會像火箭一樣騰飛,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因為這些,他們的名字不僅會在我心中,還會深深地銘記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中!
⑷ 有沒有哪位大蝦知道航天史的事情!!
1.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采訪手記:中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新華社記者徐壯志曹智田兆運
中國人,從未像今天這般靠近太空。
正如航天專家所指出的,「神舟」四號的意義是里程碑式的——對我國全面掌握和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為實施載人航天飛行,把我國的航天員送上太空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短短3年內,「神舟」連續4次遨遊太空,創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的奇跡。
載人航天,是中華民族攀登現代科技高峰新的標志性工程,是新中國建設成就新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如果說「兩彈一星」向全世界展現我國的科技實力,奠定了我國在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重要地位,那麼,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則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了我國強盛的綜合國力。如果說「兩彈一星」曾經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民族精神,那麼,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則將進一步增強我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心與勇氣,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
從遠古時代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到明代萬虎造箭的悲壯實踐,中國人對神秘太空的好奇和探索從不曾止息。但是,只有在共和國建立以後,中華民族向太空的遠航才真正開始。1958年5月,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1970年4月24日,隨著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升空,一曲「東方紅」響徹寂寥的太空;1986年3月,鄧小平親自啟動「863」計劃,載人航天被醒目地寫進了計劃中。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
飛天,這個千百年來遙不可及的目標,第一次被寫進國家科技發展的戰略中。
團結在一個崇高的目標下,我國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開始了又一個更高、更艱苦的攀登:火箭、飛船,甚至宇航服和食品,一個個關鍵技術先後被攻克,一套套令國際同行刮目相看的先進設備被研製出來……10年辛苦鑄輝煌,「神舟」飛船連續4次發射成功,特別是「神舟」三號和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連續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具備了把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能力。
「神舟」四號發射期間,記者在對載人航天所涉及的火箭、飛船、發射場、空間應用、航天醫學工程保障和航天測控、著陸場等七大系統有關負責人和科技人員的采訪中,深切地感到,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在一次次的發射中成熟壯大:規范的協作程序,科學的管理方法,嚴格的質量標准,一支朝氣蓬勃、充滿奉獻精神的航天技術隊伍……
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斗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在載人航天工程中,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的繼承和發揚,看到了中華民族站在世界科技進步前列的勇氣、信心、智慧和力量。(完)
2.發射日紀念封一覽表
序號 發射日期 發射場 衛星
發射日紀念封
種類 數量
1 1987-08-05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9顆返回式衛星 1 15000
2 1988-09-07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風雲1號氣象衛星 1 2000
3 1988-12-22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1 400
4 1990-02-04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1 98
5 1990-04-07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洲1號通信衛星 7 21950
6 1990-07-16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模擬星,巴基斯坦1號 5 30000
7 1990-09-03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風雲1號,大氣1號A、B 2 20000
8 1990-10-05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12顆返回式衛星 1 1500
9 1991-12-2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 5700
10 1992-03-22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澳星B1通信衛星 5 50000
11 1992-08-09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13顆返回式衛星 2 15000
12 1992-08-14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澳星B1再發射 4 31130
13 1992-10-06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瑞星+第14顆返回式衛星 3 20000
14 1992-12-21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澳星B2通信衛星 11 124000
15 1993-10-08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15顆返回式衛星 5 32000
16 1994-02-0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實踐4號 8 44500
17 1994-07-03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16顆返回式衛星 5 77000
18 1994-07-21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太1號通信衛星 10 59000
19 1994-08-2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澳星B3通信衛星 7 58000
20 1994-11-3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10 60500
21 1995-01-26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太2號通信衛星 7 40500
22 1995-11-2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洲2號通信衛星 9 43500
23 1995-12-2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回聲1號通信衛星 9 47500
24 1996-02-15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國際708號通信衛星 9 49000
25 1996-07-03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太1A通信衛星 9 47000
26 1996-08-1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中星1號通信衛星 9 45000
27 1996-10-20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第17顆返回式衛星 9 34873
28 1997-05-12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11 48000
29 1997-06-1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風雲2號氣象衛星 9 40500
30 1997-08-2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馬步海通信衛星 8 43000
31 1997-09-01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模擬星 6 19585
32 1997-10-17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太2R通信衛星 8 46500
33 1997-12-08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6 46800
34 1998-03-26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8 49000
35 1998-05-02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12 42450
36 1998-05-30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中衛1號通信衛星 6 35600
37 1998-07-1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鑫諾1號通信衛星 9 66100
38 1998-08-20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11 34550
39 1998-12-19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7 30050
40 1999-05-10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風雲1號+實踐5號衛星 15 98300
41 1999-06-12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銥星(雙星) 11 105000
42 1999-10-14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中巴1號資源衛星 9 93500
43 1999-11-20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舟號飛船 7 90900
⑸ 航空航天的故事
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委員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孫家棟委員,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他曾在全國兩會上多次為北斗系統應用推廣和產業化發展大聲呼籲,也積極關注著科技創新改革、基礎研究發展和提升「中國製造」等熱點話題。
孫家棟是我國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勛、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主持完成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顆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的總體設計,擔任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等3個我國二代應用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擔任北斗一代、二代導航工程總設計師和探月一期工程總設計師。
在孫家棟指揮發射的經歷中,有兩次驚心動魄的「拍板」。1974年11月5日,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在即,離點火還剩十幾秒時,衛星卻沒有收到「成功轉內電」的信號,這意味著火箭送上太空的只是一個毫無用途的鐵疙瘩。在這千鈞一發時刻,孫家棟冒著違反紀律的風險,大喊一聲「停止發射!」發射程序戛然而止,現場人員檢查並排除了故障原因,孫家棟卻由於神經高度緊張昏厥過去。1984年,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並進入靜止軌道,卻發生了星上蓄電池熱失控現象,衛星危在旦夕。孫家棟提出對衛星姿態調整5度,最終化險為夷。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這是孫家棟的人生信條。本該頤養天年的孫家棟沒有停歇。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75歲高齡的孫家棟再次披掛上陣,擔任總設計師。2007年是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升空的關鍵性一年,年近80歲的孫家棟多次進入發射場,在發射現場指導了多次衛星發射任務。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的那一刻,電視里有一個鏡頭: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人們歡呼擁抱。孫家棟卻走到一個僻靜角落,背過身子,偷偷擦眼淚。
如今,耄耋之年的孫家棟仍堅守在航天一線,書寫著自己的航天傳奇。
⑹ 求推薦好的素材網站,本人美工,千圖網我圖網昵圖網這種常見的就不要發了,謝謝大家了
同是美工。都不容易啊!!素材中國,,你應該知道的吧。就不發鏈接了
http://www.ps123.net/vector/Index.html 圖片素材比較全
http://www.psjia.com/photoshop/這是比較喜歡的一個PS工具(濾鏡、筆刷之類的)網站了。
http://www.16xx8.com/ 這個,,,就是一些教程了
這幾天又找了一些,就當作是備份吧:
1、Psiu Puxa
網站地址:http://psiupuxa.com/
Psiu Puxa是一個分享太空和空間壁紙的站點,提供PC桌面和移動設備上的高清壁紙,例如美國航天局、歐空局等航天機構進行的空間探索的科學項目,探索我們的宇宙,期間有大量的高清圖片發布,該網站匯集了大量的空間圖片作為壁紙分享給喜歡太空的愛好者。
2、HD Wall Source
網站地址:http://hdwallsource.com/
HD Wall Source是一個匯集了互聯網海量的高清電腦桌面壁紙資源,讓喜歡電腦壁紙的用戶發現和下載世界上最好的高清壁紙,主要類別有3D、抽象、動漫、海灘、汽車、名人、意境、電影音樂等40多個分類。
3、Tpotd
網站地址:http://tpotd.ohme.ga/
Tpotd是一個匯集了Instagram、500PX、Flickr等知名圖片網站上最佳的圖片展示排行而創建的網站,目的是讓用戶每天都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如果你喜歡唯美系的圖片,不妨收藏該網站。
4、PopKey
網站地址:http://popkey.co/
PopKey是一個匯集了海量搞笑的Gif動畫圖片的站點,並且發布了移動手機版應用,讓用戶可以輕松的製作各種有趣的Gif動畫圖片,並在自己的社交網路發布,社交聊天的時候,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所有PopKey每天都會更新最新和最好玩的有趣Gif圖片。
5、Artleo
網站地址:http://www.artleo.com/
Artleo是一個來自於俄羅斯的電腦桌面壁紙分享網站,提供台式機、筆記本和手機端的壁紙、支持多種解析度壁紙,更新速度快,想要個性化的壁紙就需要從此類的壁紙站點淘金了。
6、BadFon
網站地址:https://www.badfon.ru/
BadFon是一個提供免費高清,多分類的電腦壁紙分享網站,擁有豐富的壁紙分類和頻繁的更新速度,自動獲取用戶屏幕解析度並提供下載,用戶體驗極佳,該網站由眾多壁紙愛好者共同維護,想要找高清個性化的壁紙不妨來這個網站。
7、Raumrot
網站地址:http://www.raumrot.com/
Raumrot是一個由馬庫斯創辦的致力於分享免費高清解析度圖片並可以用於個人和商業項目的圖片素材資源,出色的高分辨照片全部免費,可直接下載使用,該網站已加入CC授權。
8、Resplashed
網站地址:http://www.resplashed.com/
Resplashed是一個提供Web設計項目的免費高清晰、高分辨的圖片資源集合網站,匯集了互聯網各大優秀圖片站點的圖片資源,一站式查找優質的圖片內容。
9、Viintage
網站地址:http://viintage.com/
Viintage是一個致力於分享公眾領域的古老畫冊書籍全本,在這里你可以獲得海量的復古類的茶壺圖集資源,很多設計師都喜歡尋找一些復古類的設計作品,該網站收集的資源絕對是你想要的。
10、Markeric
網站地址:http://www.markeric.com/
Markeri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有關於結婚、婚紗攝影的圖片站點,你可以欣賞到很多高清的攝影作品,絕度讓你的吸引你的眼球。
11、PhotoWS
網站地址:http://photows.com/
PhotoWS是一個為攝影愛好者提供的攝影作品分享平台,不管你是專業或者非專業者都可以自由上傳和分享你的作品。
參考來源:http://www.digitaling.com/articles/24095.html
⑺ 求20年閱兵式的素材
給你列個提綱~~ 國慶60周年閱兵觀後感
備受關注中外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大典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今年的閱兵式看什麼?怎麼看?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裝備研究所副所長崔向華說,閱兵可展現一支軍隊的軍威、一個國家的國威和一個民族的浩然正氣,今年國慶閱兵至少有十大看點。
寫發展歷程:素質大幅提高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13次國慶大閱兵,刻下解放軍發展壯大和共和國成長的每一步足跡。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高技術軍兵種已成為主戰力量。經過10年的高速建設與發展,可以預期,今年的國慶閱兵,解放軍武器裝備水平、整體作戰能力和官兵素質都將有大幅提高。
寫國力軍威:展現中國力量
閱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力、揚軍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國慶閱兵,既可以展示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又可以展示中國軍隊維護國家安全與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力量」。
寫力量體系:參閱要素更全
國慶60周年大閱兵,將是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體現,不僅涉及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部隊,而且有武警部隊以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還將展示一些新型武器裝備。
寫武器裝備:「高精尖」亮相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發展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裝備。根據慣例,各軍兵種先進的武器裝備都將會有所展現。屆時,除坦克、戰車、火炮、各種導彈以及空軍的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直升機等武器裝備外,一批高精尖的常規武器和小型化非常規武器有望精彩亮相。
寫軍容軍姿:體現陽剛俊美
解放軍新式軍服是2007年開始更換的,這套軍服是解放軍軍服史上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適應軍服向識別、象徵、調節、防護等綜合性、多功能、系列化方向發展的潮流。今年國慶閱兵將是解放軍最新式軍服的全景展示。
寫特殊方陣:航天人受檢閱
新中國成立後的13次閱兵,每一次閱兵都出現了一些新的或特殊的閱兵方陣。今年,為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航天人可能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接受檢閱;特種武裝力量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值得關注;由「80後」甚至「90後」擔綱的女民兵方陣可能是特殊的一景。
寫改革創新:內容形式創新
今年國慶閱兵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非常注重創新,無論是閱兵式、還是分列式,與以往國慶閱兵相比,將集中從內容上、形式上、編排上、組織上進行創新。
寫製造工藝:用紅旗車閱兵
中國製造工藝水平逐年提高,武器裝備不僅有優越的防護性能,隱身性、抗毀性及威猛的外觀都有大幅度提高。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紅旗轎車將一如既往作為閱兵用車。據悉,紅旗的HQE車型已經被定位於「元首級」座駕。
寫協同能力:協調諸軍兵種
閱兵部隊陣容龐大,涉及面廣,組織協調困難,閱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諸軍兵種的協同作戰能力。
寫經濟效益:少花錢多辦事
今年恰逢金融危機,國慶閱兵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勤儉節約,少花錢多辦事。
近年來,中國軍隊走「節約型」道路,無論是閱兵整體的組織,還是相關建設,都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實現節約。 給我分啊 ╭(╯^╰)╮ O(∩_∩)O~
__------__
/~ ~\
| //^\\//^\|
/~~\ || o| |o|:~\
| |6 ||___|_|_||:|
\__. / o \/'
| ( O )
/~~~~\ `\ \ /
| |~~\ | ) ~------~`\
/' | | | / ____ /~~~)\
(_/'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 |\___|
\ | \____/ | |
/^~> \ _/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 好看不?
⑻ 中國航天手抄報資料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中國從此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後,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遙感所獲得的遙感信息,在國土普查、資源勘測、地形繪制、災害預報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氫氧發動機以及在失重條件下兩次點火的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製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國際搭載和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步入國際市場。自1990年4月7日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之後,至2000年,中國共將26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在氣象觀測,海洋捕撈,農業估產,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美國休斯公司研製的澳大利亞「澳賽特BI」通信衛星。長二捆運載火箭在大推力發動機、大型衛星整流罩、火箭捆綁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國航天已具備發射各種大載荷商用衛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中國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長征三號乙採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使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也開創發展了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範。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十四圈,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七十六圈,歷時四天十九小時三十三分,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7號發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⑼ 航天事業
1中國航天未來規劃
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5日披露的有關戰略規劃顯示:到2015年,將在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這一規劃,到2015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整星出口將占國際商業衛星市場10%左右,商業發射服務占國際市場15%左右。
這是新華社記者從25日召開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四次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悉,目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積極實施戰略轉型,預計將在2015年構建完成創新型、開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屆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進入世界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前5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透露,根據已經制定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戰略轉型指導意見》,今後,將從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航天民用產業「三大主業」轉向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
同時,將著力建設產業結構體系、組織管理體系、產業能力體系、技術創新體系、人力資源體系、航天文化體系6個子體系;建設八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建設壯大衛星運營服務、金融服務、國際化服務、信息與軟體服務等航天服務專業公司;發展壯大境內外上市公司。
三是實行從以航天型號為主的任務型,向軍民融合發展的任務能力型轉型。
四是實現以單一產權為主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元產權轉型。
五是從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轉型。
六是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重。在運載火箭發射服務,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產品的設計、製造和試驗等技術輸出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規模。
據新華社北京7月25日電 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5日披露的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建設規劃,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陝西、航天四川4大科研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我國新增航天天津、航天內蒙古、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4大基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負責人表示,這樣的新布局,將更具輻射帶動作用,更有利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與環渤海、珠三角、西部大開發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緊密結合。
2世界大國未來的航天計劃 將來的太空爭奪戰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標志著中國將向宇航大國再邁進一步。面對這一勢頭,各國都給予了「神六」極大關注,特別是那些已經或即將在太空中爭得一席之位的國家地區。那麼未來的航天爭奪戰將是什麼樣子?中國將在未來的航天戰場中如何維持突飛猛進之勢?這就需要我們來關注一下各國的未來航天計劃。
★美國:登月——登陸火星計劃 美國在航天事業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實現了宇航員登月似乎遠遠不夠,美國航空航天局前不久還雄心勃勃地重申了自己的再次登月計劃。而登月只不過是美國未來航天計劃的前奏,好戲還在後面。
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總部宣布了新的太空計劃: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並以月球為中繼站登陸火星。而在今年9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親自上陣印證布希總統的太空計劃,揭開了美國計劃在2018年送4名宇航員再次登月的神秘面紗,並展望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廣闊前景。美國正在以太空探索前20年征程中的領軍人物布朗提出的 「循序漸進」方式,從發射環繞地球衛星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太空,再以月球為跳板進軍火星。
按照美國的計劃,登月實現以後,美國航空航天局將在2020年左右開始細化火星登陸計劃。目前美宇航局對此的初步構想是先用4到5枚大型運載火箭把火星飛船和其它硬體設備送向火星表面,在火星表面上建立一個宇航員基地,再把6名宇航員送上火星,進行為期500天的科學考察和研究,美國的太空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俄羅斯:空間站——商業航天計劃 雖然在太空戰場上,美國表現得很英勇,但是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上,美國卻當了「逃兵」。由於太空梭接連出事,美國暫停了對國際空間站的貨物供給和宇航員輸送。相對於美國的「逃兵」行徑,同為國際空間站發起國和建設國的俄羅斯就頗顯責任感。在今年7月份的俄2006至2015年聯邦航天計劃草案中,俄羅斯方面就明確提及,未來十年內,建設國際空間站仍然是俄羅斯主要航天計劃之一。
按照當初的計劃,國際空間站應該在2010年建成。對此,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安納托利-佩爾米諾夫在7月份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在2007年向國際空間站發射多用途試驗艙、2009年發射能源艙,爭取在2010年時完成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建設。除此之外,俄羅斯還將在2011年前製造出「快帆」多次往返式載人飛船,保證為國際空間站服務並用於將來的星際探索任務。
與美國更加不同的是,俄羅斯將更注重地球上的發展。據佩爾米諾夫介紹,俄羅斯將在今後10年內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包括通信衛星、地球遠距探測衛星、氣象衛星等,建立更加堅實的商業航天服務基礎,鞏固俄羅斯在全球航天服務市場上的地位,尤其是亞太和拉美地區。
★歐洲:探測器——星際探索計劃 和其它航天勢力不同的是,歐洲空間局太空探索重點不在載人航天上,而是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作為太空中一支越來越惹人注目的奇葩,歐洲空間局向深空邁進的腳步正在把同行們甩得越來越遠。
2003年6月,「火星快車」出發飛向遙遠的火星,順利進入火星軌道並展開了一系列探測活動;2003年9月, 「智慧一號」起飛了,沖向了月球,進入月球軌道,並開展了各項探月工作;2005年,「惠更斯」在「卡西尼」的搭載下順利著陸,在「土衛六」上觸地得分;如今,「羅塞塔」也在飛往彗星的路上;不久,「金星快車」也要上路;期待中,水星探測器將要在2009年啟航……歐空局的一系列太空活動使人們看到的是更多的科學探索精神,而不是太空競爭色彩。
未來十年裡,歐洲航天局還將於2009年至2012年間發射兩顆GAIA衛星,用於精確測量太空中十多億顆恆星的位置,了解銀河系的起源和歷史;於2013年左右發射埃丁頓衛星,尋找遙遠星系的小行星;於2010年後啟動達爾文計劃,在距地球幾光年之遙的太空尋找生命存在的蹤跡;並於2010年啟動「莉薩」計劃。發射3顆衛星,組成一個邊長為500萬公里的巨大三角形,它們之間將以激光束相連,獲得引力理論的事實證據;歐空局還將開展太陽探索計劃,獲得太陽極地變化活動的清晰圖像,了解太陽兩極的有關情況。歐空局的深空探索步伐將越走越遠。
★印度:探月——載人航天計劃 在發展中國家裡,印度的航天腳步算是比較快的。單就衛星發射而言,雖然發射衛星數量不是很多,但是發射成功率卻極高,這使得印度成功擠入衛星發射市場。而印度未來最大的航天夢想就是趕超中國,在中國之前登上月球,不論是探測器還是宇航員。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2003年曾經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載人登月計劃,批准耗資8300萬美元的無人探月計劃,計劃於2008年向月球發射登月探測器,並在2015年前向月球送去宇航員。而如今,印度更是宣稱,當其它大多數國家的月球計劃都處於紙上談兵階段時,印度的探月計劃「月球飛船1號」已經正式起步,計劃在2007年到2008年間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圍繞月球兩極而不是赤道運行,給月球拍照、繪制地圖和探測礦產資源。據悉這艘登月飛船將重590公斤,攜帶重20公斤的「沖擊者」登月艙。
不過就載人登月而言,印度國內卻批評連連。不少專家認為這項工程高投入低回報、花大錢卻效果不明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科學家甚至承認,載人航天有其獨特的魅力,但花費太大。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人將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於月球軌道飛行和遙感探測砂鍋內,印度科學家認為,印度今後也應該按這條路子走,所以印度目前還有載人航天計劃。但是這不排除印度將來派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可能,因為一旦「月球飛船1號」發射成功,印度很可能將在2015年前進行更多的登月活動。
★日本:登月——月球基地計劃 日本的野心,不僅體現在軍事政治上,在太空競技場上也一樣。雖然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不像其經濟技術一樣惹人注目,但是其在航天事業里做出的種種舉動宣言卻令人不得不關注。今年2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布了其航天發展長期計劃的制定,其中甚至包括開發載人航天飛行和2025年建立月球研究基地的構想。
按照日本這項雄心勃勃的未來航天計劃,日本將在未來5年內研製出能夠在月球進行探險的機器人,並在10年內,開發出能夠使人類在月球長期停留的一整套技術。日本還計劃在20年內,即在2025年,開始在月球上建造進行科學研究的基地。為了建設這個基地,日本航天部門計劃在2025年之前開發出類似美國太空梭、能夠反復使用的太空飛行工具,並打算在此之前開發出太陽能發電衛星為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同時,日本航天部門還打算將距離地球150萬公里以外的太空定位為「深太空港」,計劃在那裡安裝光學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為人類探測木星和土星提供方便。如果上述計劃獲得政府批准,日本宇宙航天研究開發機構的預算就將增加6倍,達到6萬億日元(約合570億美元)。
★韓國:飛天——航天「十強」計劃 看著東亞和南亞諸國都在航天事業上邁大腳步,經濟發達的韓國自然也不能落後。為了縮短與亞洲航天國家的距離,韓國科學技術部在2004年10月宣布,該國將在俄羅斯有關方面的幫助下,於2005年挑選兩名宇航員前往俄羅斯接受為期18個月的培訓,並於三年後的2007年前往太空,進駐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10天,進行各種實驗。兩名韓國宇航員的太空之旅將花費2273萬美元。
目前,韓國正在與俄羅斯積極展開太空領域的合作。合作協議是2004年兩國總統親自會談後雙方簽署的,根據這份協議,俄羅斯還將為韓國太空計劃提供幫助,主要幫助韓國發射衛星。而韓國本國也在加強自身航天素質,科技部官員今年9月宣稱,韓國今後十年將投巨資發展航天事業,力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十強」。從2006年至2010年,韓國計劃投資1.3958萬億韓元,用於開發衛星、研發運載工具、建立航天中心、進行航天技術開發和開展國際合作等航天項目。
3美科學家稱人類可通過光速飛船飛到未來
日前,一些美國科學家宣稱,如同科幻作品描述的那樣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
暢銷書《優雅的宇宙》的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布賴恩·格林介紹說:「我們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那些人類可以重返過去的理論,幾乎都是無法實現的。」
目前,有少數理論認為時間旅行是可行的。其中最著名的方法引用了「蟲洞」理論。科學家認為,「蟲洞」是連接兩個時空的假想隧道。這兩個時空區域可能分別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當中,也可能是同一個宇宙里的兩個地方。物質能夠通過這個「蟲洞」來回穿梭。
紐約城市大學的物理學家、《超空間》和《平行世界》的作者加來道雄表示:「『蟲洞』既能通向未來,也能通向過去。但是我們必須小心行事。以我們目前的技術來說,還生產不出一台時間機器加速所需的燃料。」對此,加來道雄博士解釋說,如果想在時空這片「彈性纖維」上戳出一個洞,需要一整顆恆星的能量或負能量——這顯然都不是人類可以辦到的事情。
加來道雄表示,這世界上或許存在著一條還未被人們發現的萬物定律,能夠解決所有愛因斯坦關於穿過「蟲洞」的方程式,而且能夠解答時間穿越可行與否的問題。「但是,那要求的技術要遠遠超越我們所掌握的技術。」
目前來說,關於在四維時空內旅行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人類無時無刻不在向前進。
「如果你希望知道地球距今一百萬年後的樣子,我可以告訴你方法。」格林說:「先建好一艘太空船,然後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度開始飛行。當你在高速飛行的飛船上過了一年返回地球時,走出飛船後你會發現地球上已經過了100萬年——你已經到了地球上的未來。」
科學家稱人類無法通過時光機器回到過去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宇宙間重力的來源,是因為物質的存在,造成該物質附近的時間—空間結構彎曲凹陷的關系。物質的質量越大,所造成的時空彎曲凹陷就越厲害。
據美國有關媒體3月9日報道,在各種科幻小說中,時光旅行是最令人激動的設想之一。人們設想在登上時光機器後,可以在瞬間回到他所希望前往的那個時代。那麼,人類是否真的進行時空旅行?是否真的可以通過機器回到過去?美國科學家近日表示,時光旅行只是一種美好的想法,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暢銷書作者布萊恩-格林說,很多人都有過進行時光旅行的想法,他們或者是為了與故去的親密愛人重逢,或者是希望能制止慘絕人寰的殺戮等。時光旅行不失為一種美好的願望,它為各種科幻小說提供了絕妙的素材。關於如何回到過去,人們曾進行了無數的設想。「這些設想,如果仔細推敲,都是在跟物理學打擦邊球。我們認為,所有這些設想,幾乎無一成立。」
第四度空間
在物理學上,時間被認為是除了長、寬、高之外的第四度空間。當你從家裡走到零售店時,你在空間的三個維度都作了位移:長度、寬度、高度。其實,你也在第四維度--時間維度--進行了運動。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空間:我們在宇宙中的家》一書的作者查爾斯說,「時間和空間在時空四維構造中密不可分」。查爾斯進一步解釋說,時空可以看作是一塊四維的彈性纖維。「當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你、我、以至一顆行星或其它星星--落到這塊纖維上時,它就會激起一片漣漪。這個漣漪,相當於由帶質量的物體引起的時空彎曲」。時空彎曲使物體沿著一條彎曲的路線運動,空間的曲率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重力加速度。
查爾斯還表示,根據天體物理學理論進行的推測表明,對於空間上的三個維度,人們可以來去自如。但對於時間維度,人們就無法如此自由了。在四維時空中,對於時間維,人們只能向前,不可能向後倒退。
「蟲洞」模型。科學家認為蟲洞是宇宙中的隧道,它能扭曲空間,可以讓原本相隔億萬公里的地方近在咫尺。
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
關於時光旅行,人們有過很多美麗的遐想,最成熟的一個設想是通過蟲洞。人們設想,通過蟲洞,可以將兩個不同的時空連接在一起。相連的兩個時空,可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可以是同一宇宙的兩個不同地方。任何物體都可以通過蟲洞,從一個時空自由出入另一個時空。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學家、《多維空間》和《平行世界》兩本書的作者米奇奧-卡庫說,「蟲洞連接著將來,也連接著過去。但我們別太樂觀了,因為供應時間機器的燃料絕不是人類目前的技術所能達到的」。卡庫說,在時空這個物體上「鑽孔」,需要一顆星星那麼大的能量,或者相反,需要來自比「無」還要少的其它星體上的「負能量」。
超弦理論專家格林對上述設想提出質疑。超弦理論主張宇宙萬物都是由一連串緊密排列的微細能量組成,隨著它們不同的震動模式而衍生出不同的狀態和現象。
格林說,「很多人對這種做法是否管用持懷疑態度。最樂觀的估計是,如果你能打開這樣一個孔,你就能從一個地點快速到達另一個地點,或者從一個時刻迅速趕往另一個時刻。」
宇宙弦理論
另外一個時空旅行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理論是宇宙弦理論。宇宙弦理論說的是,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有貫穿整個宇宙的能量管。這些細細的管子,是早期宇宙的殘留,據說質量非常之大,可以造成周圍時空的巨大彎曲。
里查德-格特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家,曾著有《在愛因斯坦的宇宙中作時空旅行》一書。里查德-格特說,「宇宙弦或者是無限長,或者是成環形,它們沒有起始點。它們就像義大利面條那樣,或者是圍成圓形的義大利面條。兩種弦理論是互不幹涉的。由於它們都能給時空帶來巨大彎曲,因此它們在理論上都給時光旅行提供了可能性。這是一個只有超級文明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這遠不是目前的我們所能做到的。我們甚至連自己星球上的能源都控制不了。」
但是,仍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回到過去在理論上是可能的,雖然這不大符合實際。里查德-格特同時也認為,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某些短暫的宇宙粒子。對於人類來說,這些粒子的行程大約有數千年,但粒子感覺其穿越太空、到達地球的過程僅僅用了幾分鍾時間。實際上,這些宇宙粒子已經進入了未來。基於愛因斯坦的理論,可以將空間充分扭曲來製造一個局部的重力場,就如同一個能夠以任意大小呈現的炸麵包圈一樣。重力場繞著這一炸麵包圈圍成一個圓圈,這樣就使得空間和時間都能緊緊地「彎曲」到過去。盡管很難描述這一「炸麵包圈」在現實生活中的樣子,但數學公式顯示,時光機器中每一階段的時間都將在「炸麵包圈」內的某一個空間內產生。
理論上說,在時光機器製成後回到過去的任一時間都是可能的。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有一個小小的障礙還未得到解決,那就是如何產生重力「炸麵包圈」。科學家們進行過大量研究和思考,發現可能需要推動一個高質量物體做高速圓周運動。
時光旅行難成現實
查爾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數學上講,你當然可以說某種東西正沿著時間軸往後退。但在實際上,無論是你還是我,都無法回到過去。
卡庫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說,如果存在一個萬能理論的話,人類就可以通過時間隧道解決所有的上述難題,看時間旅行是否真的可行。「但這需要比我們目前的科技能力要先進得多得多的技術。不要幻想明天就有一個年輕天才在報紙上發表聲明,說自己已經發明出了什麼時間機器。」
格特目前正在擔任一部關於時光旅行的電影《超時空效應》的科學顧問。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關於在時間維度進行旅行,唯一確定的是每過去一分鍾,我們就向未來邁出了一步。所以,對於那些想知道地球在一百萬年之後是什麼樣子的人,科學家們有好消息等著他們。「如果你想知道地球在一百萬年以後是什麼樣子,我可以告訴你怎麼做」。格特給出的方法是:建造一艘宇宙飛船。以光速行駛一定的時間,然後再回到地球。當你走出飛船的那一刻,你可能就在一百萬年之後的地球上了,而你本人,可能才只長了一歲。這樣,你去未來地球旅行的願望就實現了。
⑽ 關於《我的航天夢》的作文素材或例文
我把文章給你吧!自己寫的!
「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呀習也飛不高……」我哼著趙傳的《我是一隻小小鳥》,走在路上,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就像歌中的那隻小小鳥,我是人,人怎麼能飛呢?一想到這兒,我就十分沮喪。不過我有時還是想入非非:我的夢想就是也能乘坐飛船火箭,飛到太空去遨遊一番,去尋找新的有生命的星球或其他任務,呵呵,那就太爽了!不過好像不太現實,神舟五號也才載了楊利偉一個人,那能輪得上我呢?唉!
我邁進家門,按例打開了電視機,只見中央台新聞聯播的播音員正報道說:「今天上午九時,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在酒泉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宇航員為費俊龍和聶海勝。」我幾乎每天都認真地觀看有關神六的新聞報道,了解了神六的基本情況、宇航員的衣食住行以及神六與神五的區別等等。我心情十分激動,同時也感到不可思議。我的天哪,才兩年的時間,我國就成功發射了兩艘航天飛船!你看,這神六可比神五先進多了,光宇航員就增加了一倍,同時,神六的飛行時間達到了115小時32分鍾,比神五的21小時多了好幾倍,這是多麼大的差距啊!另外還有食物,原來神五就簡簡單單幾種,神六卻有50多種,在太空中,連魚香肉絲、宮爆雞丁都能吃到!這下子可激活了我的腦細胞:對了!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每2年有一架航天飛船上天,每次增加一名宇航員,到2020年就應該做到一艘航天飛船一次可以乘載9名航天員了嗎?我不禁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了。我心裡暗想道,我 要計劃一下,爭取當一名宇航員,到太空去遨遊一番! 做宇航員所必備的條件是:高超的飛行技術、扎實的理論知識、強健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高超的飛行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反應能力以後可以慢慢培養,現在我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練,增強體質,同時更要抓緊學習,積累知識,希望長大以後成為一名航天員。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的飛天夢想將成為現實,我一定會圓了這個夢!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