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乒乓球的素材
乒乓球運動是由兩名或兩對選手分別站在球台的兩端,在球台中間隔放一個球網的球台上,用手中的球拍,把對方打過來並擊中本方球台的球,還擊到對方,這樣打來打去的一項球類的運動項目。它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運動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參加的運動。
乒乓球運動的起源與網球有著密切的聯系,乒乓球運動英文名為Table Tennis即為桌上網球。乒乓球運動於十九世紀末起源於英國,流行於歐洲。據記載:大約在19世紀後半葉,由於受到網球運動的啟示,在一些英國大學生中,流行著一種極類似現在乒乓球的室內游戲,發球時,可將球直接發到對方檯面,亦可把球先發到本方檯面再跳至對方檯面。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紙貼成,形狀為長柄橢圓形。為了不損壞傢具,在橡膠或軟木實心球外,往往包一層輕而結實的毛線。有時,在飯桌上支起網來打;有時索性就在地板上用兩個椅子當作支柱,中間掛起網來打。雖然打起來不十分激烈,但頗有一番樂趣。這種游戲當初叫做「弗利姆——弗拉姆」( Flim-Flam )又稱為「高西馬」(Goossime)。沒有統一規則,有10 分、20分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為一局的。
自從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 Gibb)的英格蘭人到美國旅行時,偶然發現了一種用賽璐珞製成的空心玩具球,彈性很強。於是,他就將這種球稍加改進後,代替了軟木球和橡膠球,逐步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推廣起來。由於用拍擊球和球碰桌面時發出的是「乒」「乓」的聲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最初乒乓球是一種宮廷游戲,歐洲貴族間的一種娛樂活動。後來逐漸流入民間。
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概況
1.舊中國的乒乓球運動
我國乒乓球運動是在1916年開展起來的,早期只有上海、北京、天津、廣州幾個大城市的教會,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上海分會童子部首先開設乒乓球房,有球台九張,但一般市民無緣入內。1918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的乒乓球聯合會和其它一些組織,不少球隊紛紛建立,並於1923年首次舉辦了比賽。比賽採取對抗方式11人參賽,先勝六盤者為贏。同一年,全國乒乓球聯合會在上海誕生,中國乒乓球運動從此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在1935年、1948年曾舉行過兩次全國性的乒乓球比賽,1935年,中華全國乒乓球協會成立。此前此後舉行過各種規模的、相當數量的國內、國際乒乓球比賽。
2.新中國乒乓球運動的開展
.(1)五十至六十年代開始領先於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乒乓球運動得到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在50年代,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群眾性乒乓球運動,使乒乓球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953年我國首次參加了第20屆世乒賽,到1959年我國優秀運動員容國團第一次奪得世界錦標賽的男子單打冠軍,標志著我國乒乓球運動在世界的崛起。 1961年我國主辦了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這屆比賽中我國運動員力爭上游,一舉奪取了3項冠軍,包括爭奪最激烈的男子團體冠軍獎杯——思韋斯林杯。從此,我國乒乓球運動走到了世界前列,突出的成績,帶動了全國群眾性乒乓球運動的普及,形成全國乒乓球運動熱。1965年男女隊共獲得5項冠軍,我國乒乓球運動水平處於世界前列,震動了世界。
(2)七十年代技術創新、改革與發展
由於文化革命的影響,我國乒乓球運動受到了一定影響,1971年脫離兩屆世錦賽的中國運動員重返賽場,參加了第31屆世錦賽,在此次大賽中, 中國隊奪回了斯韋思林獎杯,同時奪得了女單、女雙和混雙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