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善財童子精美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復古系背景圖片 2025-04-07 06:59:43

善財童子精美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5-04-06 10:14:33

哪裡有2012年春節手抄報

龍的文化
龍又是原始人的圖騰,是一種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的虛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獸腿、鷹爪、馬頭、蛇腹、鹿角、蝦眼、魚鱗。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其他民族原來信奉的圖騰的形象逐漸被吸收、被充實到龍的形象中去,因此龍的特徵愈來愈多,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龍成為了皇帝的代表。 人們還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我們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是英勇善戰的,它什麼強暴也不怕;龍是聰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預見未來;龍的本領高強,它能大能小,變化多端,興雲布雨,鳴雷閃電,開河移山,法力無邊;龍是富裕的,龍宮成了寶藏的集中地;龍又是正直的、能為人民著想的,為了解救人間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在龍的身上集中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也常把世間的傑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諸葛亮號稱卧龍先生就是大家熟識的例子。
影響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衣有龍袍、龍冠;食有龍蝦、龍眼、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傢具有龍椅、龍床。正月十五要舞龍燈,五月端午要賽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風水寶地叫龍穴,抽水的水車叫龍骨水車,大吊車叫龍門吊。天上和龍有關的名詞不下數百。一千年前編輯的《太平廣記》搜集的龍的神話小說,就有八十一則。在中國,龍簡直無所不在。龍的文化,源遠流長。
中國人生活中的龍
龍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許多民族都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但是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各種事物都多少跟龍有點關系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的。在中國,帶有龍名的地方數以千計,其中又有以數字為題的,如吉林省的二龍、江西省的三龍、遼寧省的四龍;有些以龍的身體為題,如江西省的龍頭、四川省的龍角、貴州省的龍額、黑龍江省的龍爪;有些以龍群為題,可以組成龍王、龍母、大龍、小龍、金龍、木龍、水龍、土龍等等。中國含「龍」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個,而我們熟識的黃、青、赤、白、黑龍,就分別在四川省(黃龍河)、河北省(青龍河和赤龍河)、天津(青龍灣河和黑龍港河)、甘肅省(白龍江)、上海(白龍港河)和黑龍江省(黑龍江),有以他們命名的江河。幾乎每一省都有龍江、龍湖、龍山、龍洞、龍泉、龍潭,還有數不清的龍王廟。 日常生活中也有龍的蹤跡。衣有龍袍、龍冠;食有龍蝦、龍眼、龍須面;建築有龍宮、龍亭;行有龍舟、龍車。傢具有龍椅、龍床。正月十五要舞龍燈,五月端午要賽龍船。動物有龍馬、龍蚤;植物有龍葵、龍舌蘭、龍須草、龍須菜、龍柏、龍爪槐。風水寶地叫龍穴,抽水的水車叫龍骨水車,大吊車叫龍門吊。天上有龍星,地下有龍脈。古代的類書中和龍有關的名詞不下數百。一千年前編輯的《太平廣記》搜集的龍的神話小說,就有八十一則。在中國,龍簡直無所不在。龍的文化,源遠流長。
傳說中的龍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靈物,而且變化無常,縮小如蠶蟻,伸展能遮天。有時顯露於雲端,有時隱形入深淵。關於龍的傳說,在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中幾乎每一本書都有,而關於龍的傳說和神話亦不勝枚舉。經典如《易經》,便將龍作了一完整系統的論述,並賦以哲學的含義。八卦中整體用龍來說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經》的第一卦。除這之外,歷朝歷代都不斷有龍的傳說和神話出現,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上至黃帝的時代,便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傳說便有神龍以尾巴畫地成河道,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便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而懷孕出生。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人們常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傳說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當然,傳說里有義龍為善,便自然亦有惡龍為禍。隨著民智開啟,佛教信仰開始傳入等因素,民間對龍王的形象有了改變,作為道教傳統之一的龍王,亦開始出現反派的角色。在中國不少以「龍」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龍的傳說,其中亦不乏惡龍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龍江,傳說以前便有白龍為禍,後來江邊的一個村中,有一家人臨產,並誕下了一黑龍。原來黑龍是來幫助除掉白龍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後白龍被除,人們為紀念黑龍而將江取名黑龍江。四川省的九寨溝有一卧龍湖,湖底有一奶黃色石樑,傳說是白龍的化身。九寨溝附近有兩條大河,一條叫黑水河,傳說以前住著一條大黑龍;一條白龍江,住著一條小白龍。傳說黑龍因妒忌九寨溝的風光而將那裡的水吸乾,小白龍知道後,便將白龍江的水噴灑到九寨溝,回復其美景。黑龍知道後便跟白龍展開惡斗,黑龍在不敵時使計放毒,小白龍被逼逃到九寨溝其中一個湖泊中。黑龍為查白龍的下落而驚動了藏族的萬山之神,最後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惡。萬山之神為表彰白龍而給它一套金黃色的鎧甲,這就是卧龍湖的傳說由來。
編輯本段龍王形象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四海龍王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龍並不是中國特有的,許多民族都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但是像中國這樣,以龍為榮、為尊,而且各種事物都多少跟龍有點關系的國家卻是絕無僅有的。
龍的河流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編輯本段龍帝與天帝
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在《史記.天官單點說,就是說黃帝就是黃龍的化身。黃龍即是龍帝,五行屬土,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於池沼。」,說明了黃龍的形象。
編輯本段傳說故事
龍女拜觀音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一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觀看。龍王捋捋龍須搖搖頭說:「那裡地荒人雜,可不是你龍公主去的地方呵!」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總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心裡想道:你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不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了一個十分好看的漁家少女,踏著蒙隴月色,來到鬧魚燈的地方。 這是一個小漁鎮,街上的魚燈多極啦!有黃魚燈、鰲角燈、章魚燈、墨魚燈、鯊魚燈,還有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興,有時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擠。不一會來到十字路口,這里更有趣哩!魚燈疊魚燈,燈山接燈山,五顏六色,光華璀璨。龍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燈山前,看得出了神。 誰知這時候從閣樓上潑下半杯冷茶來,不偏不倚正潑在龍女頭上。龍女猛吃一驚,叫苦不已。原來變成少女的龍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樣了。龍女焦急萬分,怕在大街上現出龍形,招來風雨沖塌燈會,於是不顧一切地擠出人群,狠命地向海邊奔去。剛剛跑到海灘,突然「忽喇喇」一聲,龍女變成一條很大很大的魚,躺在海灘上動彈不得。 正巧,海灘土來了一瘦一胖的兩個捕魚小子,看到這條光燦燦大魚,一下子愣住了。 「這是什麼魚呀!怎麼會擱在沙灘上呢?」胖小子膽子小,站得遠遠的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魚,怕是不吉利,快走吧!」瘦小子膽子大,不肯離去,邊撥弄著魚邊說:「不管它是什麼魚,扛到街上去賣,准能賺筆外快來用用?」兩人嘀咕了一陣,然後扛著魚,上街叫賣去了。 那天晚上,觀音菩薩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將剛才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覺動了慈悲之心,對站在身後的善財童子說:「你快到漁鎮去,將一條大魚買下來,送到海里放生。」 善財稽首道:「「菩薩哎,弟子哪有銀兩去買魚呀?」 觀音菩薩笑著說:「你從香爐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財點頭稱是,急忙到觀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著一朵蓮花,飛也似地直奔漁鎮。這時,兩個小子已將魚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觀魚燈的人圍住了。稱奇的、贊嘆的人問價的,磯磯喳喳,議論村紛,可是誰也不敢貿然買這么一條大魚。 有個白鬍子老頭說:「小子,這條魚太大了,你們把它斬開來零賣吧?」胖小子一想,覺得老頭說得有理,於是向人借來一把肉斧,舉起來就要斬魚。突然,一個小孩子叫開了:「快看呀?大魚流眼淚了。」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魚果然流著兩串晶瑩的眼淚,嚇得丟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鑽。瘦小子怕外快泡湯,趕緊拾起肉斧要斬,卻被一個氣喘吁吁趕來的小沙彌阻止住了:「莫斬!莫斬!這條魚我買下了。」眾人一看,十分詫異:「小沙彌怎麼買魚來了?」那個老頭停了一聲,翹著山羊鬍子說:「和尚買魚,怕是要開葷還俗了吧?」 小沙彌見眾人冷語譏笑,不覺臉紅了,趕緊說:「我買這條魚是去放生的!」說著,掏出一撮碎銀,遞給瘦小子,並要他們將魚扛到海邊。瘦小子暗自高興:「外快賺進了!扛到海邊,說不定等小沙彌一走,依舊能把這條大魚扛回來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魚,跟著小沙彌向海邊走去。 三人來到海邊,小沙彌叫他們將大魚放到海里。那魚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個水花,游出老遠老遠,然後掉轉身來,同小沙彌點了點頭,倏忽不見了。瘦小子見魚遊走了,這才斷了再撈外快的念頭,摸出碎銀,要分給胖小子。不料攤開手心一看,碎銀變作了一把香灰,被一陣風吹得無影無蹤。轉眼再找小沙彌,也不知去向了。 再說東海龍宮里,自從不見了小公主,宮里宮外亂成一窩蜂。龍王氣得龍須直翹,海龜丞相急得頭頸伸出老長,守門官蟹將軍嚇得亂吐白沫,玉蝦宮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顫。一直鬧到天亮,龍女回到水晶宮,大家才鬆了口氣。.龍王瞪起眼睛,怒氣沖沖地呵斥道:「你膽敢犯宮規,私自外出!說!到哪裡去了?」龍女一看龍王動了怒,知道撒嬌也沒有用了,便照實說:「父王,女兒觀魚燈去了,要不是觀音菩薩派善財童子來救我,女兒差點沒命!」 接著將自己的遭遇講了一遍。龍王聽了,臉上黯然失色。他怕觀音將此事講了出去,讓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下罪名。他越想越氣龍女,一怒之下,竟將她逐出水晶宮。 龍女傷心極了,茫茫東海,到哪裡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來到蓮花洋。哭聲傳到紫竹林,觀音菩薩一聽就知道是龍女來了,她吩咐善財去接龍女上來。善財蹦蹦跳跳來到龍女面前,笑著問道:「龍女妹妹,你還記得我這個小沙彌嗎?」 龍女連忙揩掉眼淚,紅著臉說:「你是善財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說著就要叩拜。善財一把拉住了她:「走,觀音菩薩叫我來接你呢!」善財和龍女手拉手走進紫竹林。龍女一見觀音菩薩端坐在蓮台上,俯身便拜。觀音菩薩很喜歡龍女,讓她和善財像兄妹一樣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個岩洞里,這個岩洞後來稱為「善財龍女洞」。可是龍王反悔了,常常叫龍女回去。龍女依戀著普陀山的風光,再也不願回到禁錮它的水晶宮去了。 從此,龍女就跟了觀音菩薩。
岑港白老龍
舟山島西岸有個海灣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傾瀉下來,猶如百尺白布懸掛在峭壁上,煞是壯觀。年復一年,在嶺腳邊沖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龍潭」。 相傳很久以前,潭裡有一條白龍。每當乾旱之年,那白龍使吸來東海之水,化作甘霖噴降下來,使方圓數十里的村莊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感念白龍,都稱他為「岑港白老龍」。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龍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聽一信了東海龍王的饞言,降下旨意,不許他再到東海吸水。白老龍只得忍氣吞聲回到龍潭。一路上,只見禾菽枯焦,遍地生姻,心中好不愴然。一行走之間,忽然耳邊響起一陣哭聲,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輕婦人渾身披麻,正跪在滾燙的沙灘上,面對著大海嚎哭。白老龍聽了不免心酸,便上前問道:「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婦人抹淚一看,見是一位白須白發、面目慈祥的老人,正關切地看著自己,心裡一暖,便哭訴起來。原來那婦人名叫青蓮,從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給一個孤身小子,夫妻十分恩愛。誰知好景不長,兩人成親不到半年,就碰上這大旱季節。田裡沒指望了,丈夫便邀集鄉親們下海捕魚。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橫禍,船被風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她一個年輕寡婦,無依無靠,好不凄苦。 白老龍聽了非常同情,嘆了口氣說:「大嫂不要過份傷心,自古人死不能復生。若不嫌棄,我願幫你捕三年魚。」 青蓮一怔,慌忙收淚道:「這……這如何使得!俗話說『海上無風三尺浪』,你這樣大年紀怎麼受得起!」 白老龍捋著白須說:「大嫂盡管放心,老漢自有道理。」 青蓮見他說得誠懇,心裡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樣,八成也是個落荒遭災的。我何不積點陰德,將他收留下來。」於是說道:「我從小沒爹沒娘的,就讓我認你作爹吧!」.說著就要叩頭。 白老龍心裡好不喜歡,忙伸手將她扶起,笑著說:「青兒不必多禮,老漢當之有愧了!」 當天夜裡,白老龍借著星光叮叮當當動手修起船來。青蓮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白老龍的囑咐,做了滿滿一籃糯米塊。第二天天亮,青蓮提著籃子來到海邊,左看右看,卻找不見那條破船,心裡正著急,忽聽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見白老龍汗水淋漓地從一條嶄新的船里爬出來,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經修好了,心裡又高興又感激,忙迎上去說:「爹爹辛苦啦!快吃飯吧!」 白老龍吃過糯米塊,帶了幾名漁工,當天就出海捕魚了。漁船像箭一樣駛離港灣,不一刻就來到東海大洋。白老龍吩咐漁工撒網,自己卻枕著艙板「呼嚕呼嚕」打起瞌睡來。只見他一邊打鼾,一邊流汗,巨大的汗珠從他額上不斷地湧出來,沾濕了艙面。漁工心裡好不奇怪,卻又不敢叫醒他。不一會,鼾聲止了,又聽他夢嘆般地喊道:「快起網!快起網!」漁工聞聲,慌忙趕到船沿拉起網來。 說也奇怪,幾個人拉著偌大一頂漁網,卻像扯著一條絲線那般輕巧。拉呀拉呀,拉出海面,竟是滿滿一網大黃魚,條條金光閃亮,尾尾活蹦亂跳。漁工驚喜萬分,忙把黃魚倒進艙里。誰知倒啊倒啊,三個船艙都裝滿了,網里的魚還不見倒完。漁工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楞住了。 傍晚,漁船歸航。青蓮見捕了這許多大黃魚,心裡高興極了!大夥聽說這個白須白發老人捕魚的本事這么大,都紛紛趕來,求他作大夥的帶頭老大。白老龍捋著白須哈哈笑著,滿口答應了。 從此,白老龍使領著大夥起早摸黑地捕起魚來。每次出海都是滿載而歸,捕上來的魚又大又肥,鄉親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 轉眼半年過去了。一天,白老龍又領著大夥出海去了。青蓮在家准備好白老龍愛吃的糯米塊,照例到海邊去等船回來。等啊等啊,直到太陽落山,月亮升起,還不見漁船歸航。青蓮又餓又累,就倚著礁石打起盹來…… 突然,她望見面容憔樵悴的義父匆匆走來,滿懷悲憤地對她說:「青兒,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嶺下來找,我的屋前掛著九丈六尺白布。」說罷飄然而去。」 青蓮上前去拉,卻撲了個空。頓時驚醒,才知是夢,心生疑惑。突然,只見海面上呼嘯的狂風推著小山似的大浪鋪天蓋地涌來。這風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樁都吹跑了把最堅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連怔怔地望著洶涌的大海,想到自己丈夫的悲慘遭遇,立時臉孔發自,渾身發抖,對著茫茫海天失聲痛哭起來。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風平浪息,可是好心腸的白老龍卻再也沒回來。青蓮想起夢里白老龍跟她說的話,就決定要到岑港嶺下去尋找義父。她做了一籃白老龍愛吃的糯米塊,告別了鄉親們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村又一村,終於來到岑港嶺下,舉目一看,只見四野茫茫,哪有一戶人家?心裡不免有點害怕。正在焦慮,猛見嶺腳邊有一個石潭,上面懸著百尺飛瀑,就像飄著一塊白布。青蓮趕緊放下籃子,取出糯米塊往潭裡丟。丟一塊糯米塊,叫一聲爹。 丟了一陣,叫了一陣,潭中突然泛起一陣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對龍角來。青蓮嚇了一跳,卻聽潭中傳出聲音道:「青兒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蓮聽了,傷心地哭道:「爹爹,你為啥變成這副樣子?」 白老龍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條白老龍,想不到此番幫助百姓捕魚,又得罪了東海龍王,在玉帝面前參了一本,說我殘害水族,擾亂龍宮,玉帝降罪下來,把我禁銅在這龍潭之中,不得自由。」 青蓮聞言:心裡氣極啦!頓時揩乾眼淚,忿忿地嘆道:「唉!為什勤勞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獲罪呢?這樣不公平的世間,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說完,她把糯米塊全倒進潭裡,自己也跟著跳下去。青蓮跳進龍潭,就變成一條青龍,跟著白老龍隱沒在清清的潭水中。 後來,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們,設立了兩個會社:一個叫白龍會,一個叫青龍會。每隔三年一小會,十二年一大會。出會時,人們敲鑼打鼓,抬著造型美觀的青、白二龍,穿村游鄉,好不熱鬧。
蠻龍歸正的神話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友誼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龍泉鄉的傳說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是在青海省某處地方,事實上青海省又有沒有龍泉鄉呢?前段已有說過,差不多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而以龍泉為名的地方亦有好幾個。那龍泉在什麼地方?一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的龍泉縣,在唐朝以前,此地稱為龍泉鄉,唐朝開始在此建縣。龍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龍泉寶劍」而來。據春秋時代越國的史書《越絕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個干將,越國有個歐冶子,都是鑄劍名家。於是派人用重金請兩位名家為楚國鑄幾把鐵劍。二人應聘之後,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鐵礦精華,鑄成三柄寶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龍淵劍便改稱為龍泉劍。剛才說到的浙江省龍泉縣,縣城以南有一劍池湖,相傳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也稱為龍淵,因此此地才稱為龍泉。 但是還有幾處地方也叫龍泉。浙江省除了剛才的龍泉縣外,亦有一處龍泉在永嘉縣。據《水經注》說,泉眼之中水紋成為蛟龍的形狀,牲畜都不敢在這里飲水。河南省西平縣也有個龍泉。古書上說此泉水可以砥礪刀劍,使刀鋒堅利。江西有一龍泉場,南唐時曾立為龍泉縣,現在叫遂州。貴州有一龍泉坪,明清時也稱為龍泉縣,後來改為鳳泉縣、鳳崗縣。那麼,青海省有沒有龍泉鄉?在可考的數據中,沒有。也許有小村小鄉是這樣叫也說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侖就不得而知了

Ⅱ 西遊記 試卷,答案,謝謝



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科,需要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大量閱讀的積累。一直以來,語文考試不僅僅會涉及到課本知識,文學常識更是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所以,大家在語文學習中,一定要在平時多多積累。四大名著作為每年的必考點,更是要孩子多讀多練,今日起小達老師陸續為您分享四大名著常考習題,帶孩子練起來吧~

四大名著:《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



《西遊記》練習題

1、下面的對聯各是哪部章回小說的目錄?請在括弧里寫出這部小說的名稱。

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_______》

參考答案:《西遊記》

2、《西遊記》全書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寫_______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孫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寫_______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第13回-100回寫_________。

參考答案:大鬧天宮、唐僧、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

3、《西遊記》主要記敘唐僧師徒四人______戰勝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參考答案:去西天取經,答「取經」也可

4、《西遊記》中「大鬧五庄觀、推倒人參果樹」的是______。

參考答案:孫悟空

5、《西遊記》中,師徒一行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得正果,最後唐僧被如來佛封為______、孫悟空被封為_____ 、豬八戒封為_____、沙僧封為_____、白龍馬封為_____ 。

參考答案:旃檀功德佛斗戰聖佛 凈壇使者 金身羅漢 八部天龍馬

6、有人對《西遊記》道:「陽光燦爛______,百變猴頭_____,憨厚老成_____,阿彌陀佛是_____。漫漫西天取經路,除妖斗魔顯真功。若問是誰普此畫,淮安才子吳承恩。」

參考答案:豬八戒、孫悟空、沙和尚、唐僧

7、「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華,遂有靈通之意。內遇仙胎,一日迸裂,……」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本書中你最喜歡的一個情節是:_________。

參考答案:《西遊記》、大鬧天宮等

8、《西遊記》的作者運用了________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浪漫主義、「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9、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又喚______,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_____。後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_______。

參考答案:菩提祖師、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孫行者

10、分別簡述沙僧、豬八戒的性格特點。

沙僧: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謹守佛門戒律。

八戒:性情憨直,奸懶讒滑,常懷退縮之心,善奉承謅媚。

11、列舉《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磨難,舉四個即可。

參考答案:黑松林遇黃袍老怪;黃風嶺遭黃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紅孩兒搶走唐僧;平頂山蓮花洞太上老君煉丹童變成妖精等。

12、《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參考答案:昏庸無能,不辨忠愚。 對封建統治者的嘲諷蔑視,對黑暗社會的尖銳諷刺、嘲笑和批判。

13、《西遊記》,長篇神話小說,是古典神話小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愛的小說。但這部作品並非全無依傍,它有歷史真實的影子,即唐貞觀年間玄奘西行取經的事件,《大唐西域記》和《大唐慈恩寺法師傳》對此事有詳細的記載。玄奘取經的故事經民間文藝演出,成為以 後小說的素材來源。

14、《西遊記》全書100回,基本由兩個故事組成,第1至7回,寫孫悟空出世至大鬧天宮,表現的是孫悟空對自由的無限追求和斗爭最終失敗的悲劇,體現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質與現實生活的約束的矛盾處境。第8至12回寫的來歷、魏徵 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經的緣起;第13回至l00回寫唐僧師徒歷經81難,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終於修成正果。

15、《西遊記》中所寫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別是: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16、《西遊記》的作者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個奇妙的神話世界,花果山水簾洞洞口的對聯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

17、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菩提老祖,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又喚如意金箍棒,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後皈依佛門,唐僧為他取名行者。為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18、豬八戒又叫悟能,原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獲罪下凡,誤投豬胎,曾占雲棧洞為妖,後經菩薩點化,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凈壇使者

19、沙僧也叫悟凈,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被貶下界,在流沙河為妖,後保唐僧取經,得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20、白龍馬原是西海龍王之三太子小白龍,因違逆父命被囚鷹愁澗,後化作白馬馱負唐僧取經,被封為八部天龍。後在化龍池中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21、《西遊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後受觀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 給唐僧做了大徒弟。

22、在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機智靈活、嫉惡如仇的是孫悟空;憨態可掬、好耍小聰明的是豬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誠老實、勤勤懇懇的是沙和尚 。

23、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轉世投胎作狀元陳光蕊之子,出家後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24、《西遊記》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鬧天宮、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25、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章節是: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26、班上准備開展題為「話說英雄」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寫一段簡短的話,向同學們介紹《西遊記》中令你感動的英雄人物。要求簡潔流暢,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跡,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參考答案:人物姓名:(示例:孫悟空) 作品名稱: (示例:西遊記) 寫一段簡短的話: (示例:孫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取經路上,他是師傅的好幫手:「三打白骨精」,他窮追猛打,決不手軟;「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謀,化險為夷……他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本領高強。他是藝高膽大的神仙傳奇,更是血肉豐滿的英雄好漢!――從以下幾個方面達標:概述人物主要事跡;反映人物的性格;語言通順、生動;恰當運用修辭方法。)

27、從下面《西遊記》人物中任選一個,寫一則近200字的人物簡介。

孫悟空 豬八戒 白骨精 紅孩兒

示例一: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偽裝的伎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降魔斗妖,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示例二: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到人間,錯投豬胎。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後被孫悟空收服,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示例三: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經途中遇見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雙劍,武藝出色,善於變化,詭計多端。她想吃唐僧肉,先變成十六七歲的漂亮少女,再變成一個八十歲的老婆婆,後變成年邁力衰的老翁,均被孫悟空識破,於是使出離間計,迫使唐僧逼走孫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險遭殺身之禍時,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多番變化,幾經爭斗,白骨精終於被打得露出原形。

示例四: 紅孩兒——紅孩兒號聖嬰大王,住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紅孩兒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兒子,鐵扇公主養的小妖怪,使用一桿八丈火尖槍,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練三百年,練成三昧真火,口裡吐火,鼻子噴煙,十分了得,經常與人赤腳打鬥。紅孩兒聽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用狂風捲走唐僧,用計騙擒八戒。孫悟空戰之不勝,請來觀音菩薩,收服了紅孩兒。後來他做了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終成正果。

28、《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藝術形象。請根據你的閱讀體會,寫出他身上令人贊賞的一種精神,並舉例證明。(4分)

精神: 舉例:

答案示例:

精神: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舉例:孫悟空大鬧天宮。他被騙到天庭,屢遭羞辱,大攪蟠桃會,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雖敗猶榮。

29、那怪一聞此言,丟了釘耙,唱個大喏道:「那取經人在哪裡?累煩你引見引見。」行者道:「你要見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觀音菩薩勸善,受了他的戒行,這里持齋把素,教我跟隨那取經人往西天拜佛求經,將功折罪,還得正果……今日既是人與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說取經之事?」

選文中「那怪」指:_________,請寫出以他為主角的一個故事名稱: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豬八戒,示例:八戒大戰流沙河,高老莊取親

30、A舉扇,徑至火邊,盡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騰起,再一扇,更著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漸漸燒著身體。

上面文段節選自一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文段中的A指的是孫悟空(人物),請再寫一個與A相關的故事情三打白骨精

31、名著閱讀學習小組在閱讀《西遊記》後,有位同學對書中主要人物這樣評價:「悟空可頌,悟凈可敬,悟能可氣,唐僧可憎。」針對這一評價,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假設你也參加了討論,請你在「悟能」和「唐僧」中任選一人,結合原著內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開頭,談談你的看法。(4分)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觀點。作為取經集體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著常人難以容忍的缺點。他膽小懦弱。走到窮山惡水時,常常「大驚失色」,「流下淚來」。他人妖顛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當仍是執迷不悟,對忠心耿耿的孫恬空動不動就念緊箍咒。可見,唐僧還真足可憎可惡。

②我不同意「唐僧可憎」的觀點。唐僧為了從西天取回真經,不畏千難萬險,不為財色迷惑,寓有獻身精神。他對徒弟要求嚴格,對自己從不懈怠。處處以「慈悲為懷」,一路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他那普度眾生的崇高信念、堅韌不拔的意志、執著追求的精神,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③我同意「悟能可氣」的觀點。豬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懶做,每當遇到困難。總愛嚷嚷著散夥。他還特別好進讒言,搬弄是非。在「三打白骨精」這一節中,他挑唆不明真相的唐僧念緊箍咒,趕走了孫悟空。這種損人不利已的行為,真是可氣可恨。

④我不同意「悟能可氣」的觀點。在西天取經的曲折道路上,豬八戒雖然投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不少戰功。在智取芭蕉扇、大戰盤絲洞等戰斗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作戰,足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他憨厚老實、肯賣力氣、富有人情味,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32、請概述《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受的最後一難。

參考答案: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33、選出對名著《西遊記》相關內容的表述錯誤的一項。( )

A.孫悟空在龍宮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掛,惹惱了龍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為「弼馬溫」。

B.悟空得知「弼馬溫」真相,氣憤之極,打傷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敗天兵天將,直到玉帝封他做「齊天大聖」才暫時作罷。

C.豬悟能被高太公招為上門女婿,雖然他勤謹能幹,不傷害百姓,但因相貌醜陋、食量驚人,又經常飛沙走石、來去無影,所以被眾人當成妖怪。

D.朱紫國的王後被妖怪賽太歲擄去,妖怪的三個金鈴厲害無比,讓悟空費盡周折。酣戰之際,觀音菩薩趕來帶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後娘娘。

參考答案:B(2分。「打傷太白星」是後話,應是「打出南天門」。玉帝派去擒拿孫悟空的是托塔李天王和哪吒。二郎神出場是孫悟空蟠桃宴上二次大鬧天宮之後的事情)

34、《西遊記》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 (A.托塔天王B.卷簾大將C.天蓬元帥),後因 (A、偷吃人參果 B、調戲嫦娥C、打碎玻璃盞)被玉帝貶下凡間,在流沙河做水怪。

35、請從下面兩個故事情節中任選一個簡述。(簡述故事情節的起因、經過、結果,100字以內)(5分)

A.豹子頭誤人白虎堂 B.五行山三藏收悟空

示例:

A.高俅為讓其子高衙內達到霸佔林沖妻子的目的,設計陷害林沖,以看寶刀為借口,騙林沖進入軍機要地白虎堂,並以林沖帶刀私闖白虎堂行刺為由治他的罪,把林沖刺配滄州。

B.孫悟空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經五行山下,得知悟空經觀音點化在此等候取經人。就為他揭去符咒,救下了孫悟空,收他為徒,一同到西天取經。

36、「金蟬脫殼」是中國古代戰爭經常用到的一種計謀。《西遊記》中有一妖怪與孫悟空、豬八戒打鬥時就使用了這一計謀。你能簡要地把這故事寫出來嗎?

參考答案:黃風嶺唐僧有難

37、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後問題。(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過山,就送還你。我是個志誠有餘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還的小人。」

羅剎又罵道:「潑猢猻!好沒道理,沒分曉!奪子之仇,尚未報得;借扇之意,豈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劍」

這段文字出自《西遊記》 哪一個情節?孫悟空為什麼稱羅剎為「嫂嫂」?羅剎說的「奪子之仇」是指什麼?

參考答案:「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羅剎(即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曾經與孫悟空結拜過兄弟,所以稱她為「嫂嫂」;她的兒子是聖嬰大王紅孩兒,曾與孫悟空幾次交戰,後來被觀音菩薩降服,收為善財童子,所以稱「奪子之仇」。(3分。每問1分,意思對即可)

38、⑴ 西遊記》中孫悟空偷吃蟠桃、盜飲御酒、竊走仙丹被捉住之後,又發生了哪些事他才被降伏的?

參考答案:太上老君把孫悟空放入煉丹爐內燒了四十九日,以為他已化為灰燼。老君開爐取丹時,孫悟空竟跳出丹爐往外就跑。眾神打他不過,請如來佛祖幫忙,最後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

39、某校初三(9)班同學在閱讀《西遊記》時,對豬八戒這個人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正方,針對反方辯詞該怎麼說?

反方:我方認為,豬八戒好吃懶做,見識短淺,在取經的路上,意志不堅定,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夥。而且還經常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又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是一個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示例:正方:我方認為,豬八戒能吃苦耐勞,對師傅忠心耿耿。在與妖魔的斗爭中,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頭,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錯能改,樂於助人,是一個忠勇善良、淳樸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點,表意清楚即可。)

40、某校初三(2)班同學在閱讀《西遊記》時,對唐僧這個人物有兩種不同看法,為此語文老師組織了一場辯論。假如你是反方,針對正方辯詞該怎麼說?(3分)

正方:我方認為,唐僧能歷盡千辛萬苦去西天取經。他意志堅定,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來沒有動搖取經的決心;他心地善良,有仁愛之心,即使誤放妖魔,也不願傷及無辜;他不求名,不貪財,是一個可親可敬的人。

反方:我方認為,唐僧的仁愛之心是虛偽的,在懲罰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時,毫不手軟;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人妖不辨,經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個毫無原則、是非不分、固執己見的人。(3分,答案不惟一,反駁有針對性,扣住「固執己見」、「人妖不辨」,言之有理即可)

41、《西遊記》講述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描寫了孫悟空歷盡曲折終於找到寶物,順利通過了火焰山。這個故事的名稱叫做 。

參考答案:(孫悟空)三借芭蕉扇

42、請說出下面名著選段所寫的人物。

A、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

參考答案:人物:孫悟空

43、下面的一段話節選自《西遊記》第五十九回,讀後回答問題。(4分)

裙釵本是修成怪,為子懷仇恨潑猴。行者雖然生狠怒,因師路阻讓娥流。……羅剎無知 輪劍砍,猴王有意說親由。女流怎與男兒斗,到底男剛壓女流。這個金箍鐵棒多兇猛,那個 霜刃青鋒甚緊稠。劈面打,照頭丟,恨苦相持不罷體。

「裙釵」指的是__________。她因何「為子懷仇恨潑猴」?請簡述緣由(30字左右)

參考答案:羅剎女(鐵扇公主)

因她的兒子紅孩兒在火雲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孫悟空請觀音菩薩幫忙,紅孩兒被觀音菩薩收作善財童子,母子分離。

44、魯迅評論吳承恩《西遊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認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個最富有人情味?請聯系小說內容談談你的理由(4分)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為他有菩薩心腸,富於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時,因不忍孫悟空濫殺無辜而逼走孫悟空,雖好壞不分,顯得軟弱,但也凸顯其富有人情味……

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當他懲戒孫悟空,對著孫悟空念緊箍咒時,不時因孫悟空的求饒,而不忍心往下念……

例三:孫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孫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驅趕,走前那聲聲「師父」,體現了他的人情味他為了拜一下師父,「即變了三個行者,連本身四個,四面圍住師父下拜」對師父的留戀和無奈,顯露無疑……

例四:豬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莊時,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現得很勤快取經路上,與孫悟空協力合作,雖不時偷懶,有時立場不堅定,但仍是孫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後負責挑擔,老實本份,任勞任怨……

45、《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各有優缺點,請從中挑選一人,寫出他的法名,並客觀說明你對他的看法。

人物法名: 看法:

參考答案:孫悟空 桀驁不馴、敢作敢當、敢於反抗壓迫、機智勇敢、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正直無私、行俠仗義、無所畏懼、幽默;喜歡「戴高帽」、好勝心強、喜歡搞點惡作劇等。 /豬悟能 一方面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耍小聰明、說謊,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戰斗勇猛、能知錯改錯、淳樸憨厚。 /唐玄奘 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 /沙悟凈 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忠於職守等;但缺少自己的見解。

46、(1) 讀到《西遊記》第60回,我們知道孫悟空向鐵扇公主二調芭蕉扇採用了假冒牛魔王方法。

47、大聖卻有算計:爬上樹,一隻手使擊子,一隻手將錦布直裰的襟兒扯起來,做個兜子等住,他卻串枝分葉,敲了三個果,兜在襟中,跳下樹,一直前來,徑到廚房裡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這不是?老孫的手到擒來。這個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聲。」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凈,你來。」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進廚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開衣兜道:「兄弟,你看這個是甚的東西?」沙僧見了道:「是人參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認得,你曾在那裡吃過的?」沙僧道:「小弟雖不曾吃,但舊時做卷簾大將,扶侍鸞輿赴蟠桃宴,嘗見海外諸仙將此果與王母上壽。見便曾見,卻未曾吃。哥哥,可與我些兒嘗嘗?」行者道:「不消講,兄弟們一家一個。」他三人將三個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腸大,口又大,一則是聽見童子吃時,便覺饞蟲拱動,卻才見了果子,拿過來,張開口,轂轆的囫圇吞咽下肚,卻白著眼胡賴,向行者、沙僧道:「你兩個吃的是甚麼?」沙僧道:「人參果。」八戒道:「甚麼味道?」行者道:「悟凈,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來問誰?」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們細嚼細咽,嘗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無核,就吞下去了。哥啊,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弄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這個東西,比不得那米食麵食,撞著盡飽。象這一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我們吃他這一個,也是大有緣法,不等小可。罷罷罷!彀了!」

他欠起身來,把一個金擊子,瞞窗眼兒,丟進他道房裡,竟不睬他。

本文段節選自《西遊記》,作者是朝的吳承恩(人名)。(2分)

請為選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2分)

選文表現了豬八戒怎樣的性格特點?(2分)

參考答案:孫悟空偷吃人參果(只寫「偷吃人參果」得1分) 表現了豬八戒貪吃、急躁的性格特點。

48、名著導讀(4分)

《兩游記》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說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聖嬰大王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廣大。他聽說只要吃唐僧一塊肉,就會延生長壽,與天地同休。號山是唐僧西天取經必經之路,於是他變成一個被人用麻繩捆住手腳高吊在松樹梢頭的七歲頑童,騙取唐僧解救,趁機擒拿唐僧。於是發生了「孫悟空大戰紅菝兒」的故事。

(1)概述「孫悟空大戰紅孩兒」故事中的任一情節(不得使用導讀材料中「紅孩兒用計劫持唐僧」情節答題)。

(1)參考答案:(2分)示例:紅孩兒用三昧真火打敗孫悟空;紅孩兒用三昧真火打敗孫悟空及四海龍王;紅孩兒假變觀音菩薩誘擒豬八戒;紅孩兒識破假變牛魔王的孫悟空;紅孩兒被觀音菩薩用計擒獲收為善財童子。說明: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均給2分。直接抄錄導讀材料不給分。

(2)概括故事中紅孩兒的性格特徵。

(2)參考答案:(2分)示例:聰明狡黠;狂妄任性;野性難馴;膽大心細。

49、《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屍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戲唐三藏」的?

參考答案:首先變成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來山上送飯還願;接著變成一個老婦人前來尋找女兒;最後變成一個老公公前來尋看女兒和妻子。

50、閱讀下面文字,完成題目。(8分)

悟空打死小妖,變作它的模樣,來到妖怪母親門前,叫開了門,道:「我是平頂山蓮花洞差來請老奶奶的。」到了二層門下,閃著頭往裡觀看,見那正當中高坐著一個老媽媽。

悟空見了,在二門外捂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年曾下九鼎油鍋,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心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道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即五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了肝肺,用盡了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到此際也沒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給奶奶磕頭。」老怪問道:「你是那裡來的?」悟空道:「平頂山蓮花洞,二位大王差來請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順的兒子!」就叫抬出轎來。 (節選自《西遊記》第三十四回,有改動)

(1)選文中孫悟空說「兩界山(即五行山)師父救了我」,請聯系選文之前的情節,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孫悟空被壓兩界山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孫悟空大鬧天宮(2分),如來佛制服悟空並壓他在五行山(兩界山)下(2分)。

(2)選文中,一向堅強勇敢的孫悟空卻「哭」了,並「跪」在老妖怪面前,這反映了他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1分),「跪」又表現他忍辱負重(或機智靈活、隨機應變、能曲能伸、重情重義等任一點)的性格(3分)。

51、根據下面提供的信息,結合名著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A.他,禁軍教頭,誤入節堂,平添復仇怨。

B.他,斗戰勝佛, 斬妖除魔,美名永流傳。

(1)A是____(人物),人物性格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

(2)B是____(人物),與人物相關的一個故事情節是__________。

(1)林沖 安分守己 循規蹈矩 武藝高強 有勇有謀

(2)孫悟空 大鬧天宮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