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僧人背影圖片大全唯美
擴展閱讀
算計的搞笑圖片 2025-04-16 17:03:16
落日水粉畫圖片大全 2025-04-16 16:54:28
紋身圖片女生霸氣高清 2025-04-16 16:48:46

僧人背影圖片大全唯美

發布時間: 2025-02-15 17:46:35

A. 母愛唯美詩詞大全(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提到母親這兩個字總是眼含淚花,因為這兩個字里飽含太多的深情,又歷經無數的滄桑,它帶著說不完的甜蜜,又有數不盡的溫柔,想起她的時候,心頭總是閃過莫名的憂傷,看到她的時候又是滿滿的心安。
母親你是紅顏,母親也是白發,母親你是歡樂,母親也是眼淚,世上最柔弱的人是母親,世上最堅強的人也是母親。「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在櫻桃與芭蕉偷換的流年裡,對母親的思念總是突然間爬上心頭。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們的一生都在遠行的路上,一次又一次目送著母親送別時的背影,從滿頭青絲到雲鬢霜華,那記憶中模糊的背影,總是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一溪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我們走在回歸的路上,向我們招手的是母親一道美味的家常菜,是家中一杯溫潤飄香的茶,是對一樹梨花的眷戀,也是一輪明月的深情。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多麼想和小時候一樣賴在你的身旁與你一起細數年華,那些曾經嫌棄的碎碎念,如今也成了我耳旁最優美的樂章,多麼想回到故鄉,我要牽著你的手,走過街頭,走過小巷,看著你在搖椅上打盹,看著你的銀發在風中飄揚。
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
孟郊早年窮困潦倒,直到50歲時才喜登進士科,寫下他生平第一首輕快詩《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人逢喜氣精神爽,孟郊認為自己此時春風浩盪,駿馬四蹄生風,以後的人生也該是大道朝天。
但實際上他卻在幾年之後才等到一個小小的溧陽縣尉,獲得官職後,他把自己的老母親接來與自己同住,以報答老人的養育之恩,面對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想到每次遠行之時,生怕自己在外挨凍,把衣服縫制的結結實實,如今已白發蒼蒼的老母親。
半生流離,半生風霜,自己已至天命之年,還依然讓母親憂心、牽掛,孟郊寫下這首感人肺腑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把如春天般的愛都給予了我,我又如何能報答得清呢?
2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唐代李商隱《送母回鄉》
李商隱10歲的時候父親就離世,自己與母親相依為命,會昌二年(842),李商隱第二次進入秘書省,但就在此時他的母親卻得了重病,李商隱到處尋醫訪葯,剛把母親送到前去送醫的車上,母親就與世長辭。
他站在車子旁邊,心下一片茫然,悲從心來,哽咽得不能自已,自己輾轉飄零,好不容易有個官職,可以在長安站住腳跟,可是老天卻不肯眷顧,讓母親跟著自己享幾天清福。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面對生他養生辛苦一生的母親,李商隱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愧疚,母親的愛一點一滴把我澆灌長大,我卻無以為報,人生還有什麼值得我追求的呢?只恨蒼天無情!
3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元王冕 《墨萱圖·其一》
萱草花就相當於現代的康乃馨,遊子離家遠游之前,都要在北堂種下萱草花,祝福自己的母親,在家一切安好,不要太過牽掛,那南風吹著萱草,萱草隨風起舞,到底是為了誰在吐露芬芳,又是為誰忍受思念的煎熬呢?
母親終日倚門長望,盼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歸家,因為她惦記出門在外的人風餐露宿,生活太苦,而我離家千里之外,不能在雙親跟前侍奉,也無法及時把我的音訊傳遞給母親,抬頭看著一片雲林,惠鳥在我的耳旁鳴叫,對母親的思念又在心頭縈繞,讓我感到萬分慚愧。
兒行千里母擔憂,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走向征程,不得不背井離鄉,而你就是母親最難割捨的牽掛,那一聲「母親」成為你一生的枷鎖,為我擔憂為我愁,為我毫無保留地付出一切。
4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宋與恭《思母》
我看著寒霜把蘆花摧殘,想起已故的母親,忍不住淚濕了衣裳,家門口再也看到母親白發蒼蒼倚靠著柴扉,翹首以盼等候我回家的模樣,還記得去年五月黃梅雨時節,我把袈裟典當了,給母親換回一些米拿著回家。
與恭,也作允恭,字行己,浙江上虞人,是宋末元初的僧人,這首《思母》是他的代表名作,他在年輕時就出家為僧,後來沒過多久父親就去世,留下母親在家一人獨自生活。
父母之恩大於天,都說出家人四大皆空,應當親情如何能斬斷,親恩又怎能辜負?與恭在寺廟生活,自己本就清寒貧困,但他還是經常帶著衣食回家侍奉母親。
這首詩非常打動人心,那個站在門口盼著兒子歸來的娘親,如同一張飄落在風中的發黃的照片,永遠紮根在孩子的心中。
5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清代蔣士銓《歲暮到家》
這一年蔣士銓終於趕在新年前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自己身上還穿著出門時母親親手縫制的衣服,一行一行針腳密密麻麻,手中的家信一封又一封,墨跡猶未乾。
一進家門,蔣士銓的母親拉著他的手,把兒子左看右看,心疼的說道,兒啊,你看你又瘦了,是不是外面太辛苦啊?看著母親那慈祥又蒼老的容顏,詩人又哪裡忍心對母親訴說自己漂泊在外的艱辛呢?讓母親再添心中的憂愁呢?
這首詩我認為是最貼近生活的一首詩,母子久別重逢的那一刻,這樣的情景比比皆是,朴實又真摯,非常的打動人心,把母親對兒子的愛憐之心,和兒子對母親的感恩和愧疚之心,描寫的淋漓盡致。
6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黃景仁在一個風雪彌漫之夜,要出外謀生,來到母親跟前跪拜辭行,看著母親那滿頭銀發,淚眼婆娑,還在對自己左叮嚀,右囑咐,為自己的一路憂愁,不禁眼淚縱橫,心下無限哀傷,只恨不能讓母親跟著自己高枕無憂,此時此刻,真的有我這個兒子,還不如沒有我這個兒子。
「此時有子不如無」,這句詩寫出大多數人的無奈和心酸,直擊心靈,催人心肝,如果生活安穩,衣食無憂,誰又會趕在風雪夜出門呢,不能讓父母親跟著自己享福,是無數子女們心中的傷痛。
7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紵陰。
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宋王安石《將母》
在一個月圓之夜,母親突然聽到杜鵑的聲音,想起自己在外漂泊的兒子,母子之間雖然天南地北,相隔萬里,卻也隔不斷彼此之間那濃濃的牽掛。
短短20個字,寥寥數語就把月圓之夜思念兒子的場景勾勒出來。
8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唐白居易《望驛台》
我在靖安宅里,常常對著窗戶前的柳樹,凝望著遠方,我看著望驛台前的落花一片一片飄落,柳變綠了,花又落了,我何時才能回到我的家鄉?兩地美好的春光,都在一夕之間同時消散,我在外思念著家人,家人也在思念著我。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在時,你每一次回家,都還能高興的大喊一聲,「媽,我回來了。」還能看到母親臉上笑開的花,父母去時,除了滿屋空寂,和心裡深深的寂寞,這世界再無其它。
母親是我們人生的避風港,是每一次暴風雨後心靈棲息的地方,因為這一聲媽,我們從此有了依靠,有了一個家。
母親是每一個孩子心中的藍天,那裡陽光燦爛,那裡清風和煦,她的愛意似清涼的泉水,滋潤著我的心田,她的愛意如同美麗的鮮花,溫馨又芬芳。
別把思念悄然藏,愛就一定要說出來,像父母對自己的碎碎念一樣,把你對他的愛和思念都告訴他,在一個晨起的電話里,在一個黃昏的視頻里,在余暉中手挽著手散步的時光里,在廚房一起炒菜的熱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