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患難見真情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哪個瀏覽器緩存圖片快 2025-02-16 06:15:41
有趣的開心動態圖片 2025-02-16 06:13:31
筆記本電腦cpu圖片在哪裡 2025-02-16 06:11:11

患難見真情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5-02-14 18:13:57

『壹』 有關母愛的素材

母愛的例子:

一、海獺餵奶

有一次,獵人一出門就抓到一隻大海獺。等剖下珍貴的毛皮後,就把尚未斷氣的海獺藏在草叢里。傍晚時,獵人回到原來的地方,卻遍尋不著這只海獺。再仔細察看,才發現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跡,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獵人探頭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這只海獺忍著脫皮之痛,掙扎回到自己的窩。為什麼這么做呢?

等獵人拖出這只早已氣絕的海獺時,才發覺有兩只尚未睜眼的小海獺,正緊緊吸吮著死去母親干癟的乳頭。當這位獵人看到這一幕時,身心受到極大的震撼,他從來沒有想到動物會有這種與人類完全一樣的母子人倫之情,臨死還想著給自己的孩子餵奶,怕自己的孩子餓了,想到這里,這位獵人不由得悲從中來。

二、血奶

年輕的母親在溫暖的家裡織毛衣,用腳輕輕地搖著搖籃。搖籃里的孩子們甜蜜地睡著了。突然,地震發生了。母子倆一起陷入了廢墟和黑暗之中。幸運的是,母子都沒有受傷。母親緊緊地把孩子抱在懷里,等著這一天過去。

孩子把她母親胸部最後兩滴牛奶吃光了,眼淚也消失了。沒有救援,孩子會在母親面前渴死,絕望會中和母親的手,試圖從鋼筋混凝土中獲得食物。突然,她的手碰到了編織針,她的心興奮得跳了起來:孩子得救了。

一周後,母親和兒子終於又見面了。孩子安然無恙,但母親永遠閉上眼睛,臉色蒼白。人們驚訝地發現,母親的每根手指上都有一個小孔,孩子通過吸吮母親的血液存活下來。

三、母親用鮮血染紅白雪

在東歐,母女之間存在情感裂痕。13歲的女兒一直認為她母親地位低下,這使她無法站在別人面前。媽媽們太忙了,很難讓女兒們開心。

2002年2月,母親邀請女兒去阿爾卑斯山滑雪。由於缺乏經驗,母親和女兒在滑雪道上迷了路,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親和女兒們在雪山上掙扎了兩天兩夜。有幾次他們看到他們的直升機來尋找他們,因為他們穿著銀灰色的滑雪服,沒有被發現。

最後,由於缺乏精力,女兒失去了知覺。當她醒來的時候,她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她媽媽死了。醫生告訴她是她母親救了她的命。原來,是她媽媽割斷了自己的動脈,爬到雪地里,用自己的血染紅了白雪。因此直升機找到了目標。

四、102滴血

一天,主人把廢棄的閣樓重新裝上門窗。半個月後,他去窗檯下找一隻死鳥。從窗檯到地下有102滴血。據估計,那隻鳥撞到了窗戶上。是什麼讓鳥絕望了?主人檢查了閣樓,發現了一窩飢餓的小雞。主人明白,因為他關上了門窗,鳥媽媽就不能進去了。對於她的孩子,她想用她的身體來敲開窗戶。

五、母親為兒沿路留記號

有一個家庭,她的媳婦不喜歡她的老婆婆,眼睛不好,一無是處。讓丈夫送他母親出去。第二天早上,兒子對媽媽說:「媽媽,我帶你出去散步。」兒子把媽媽帶到一個大森林裡,邊走邊走。快中午了。

兒子把媽媽放在一棵大樹旁,說:「媽媽,先坐下,我一會兒就回來。」然後,我們就要走了。母親帶著兒子說:「兒子,我知道你想做什麼。但是你很難走出這片大森林,所以我把路邊的樹枝折斷作為標志,當我回來的時候,我看到我沒有迷路。

『貳』 消極面對困境的素材

要正反兩方面的例子,最好是故事,長一點的,謝拉

有一句名言:「時間順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人在生命的歷史長河中,難免不遇到什麼困難,實際上,困難一直是與人為伴的,直到今天,還有人為溫飽問題而掙扎,氣候災害、地質災害和其它災難也不時的發生,無論多麼幸運的人也避免不了和困難打交道,最起碼每個人都要面對生老病死這一規律.另一方面,人們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人士都有不平凡的經歷,他們的成功都是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中走過來的,古今中外,幾乎沒有例外的.所以一個人無論想過平靜、簡單的生活,還是想有所作為干一翻事業,都應該樹立正確的面對困難的態度.
既然困難不可避免,那我們就不該逃避、不該抱怨,就應該以坦然、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困難.面對困難還應該樹立不怕吃苦、不畏艱險的精神,面對長期的困難,耐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就顯得特別重要.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困難,在困難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難本身,而是消極悲觀的態度,是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是沒有堅強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起著很大的作用,人們常聽說這樣的例子,一個沒患癌的人,被搞錯了,以為自己得了癌症,人馬上就不行了,而真正患癌的人,以為自己沒有患癌,反而表現很正常.在困難中,人們通常懷著必勝的信心,而有時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困難,應該是更好的態度,因為有些事情的結果是難以預料的,也是難以左右的,期待著什麼結果也許會使人失望,能做到盡力而為就是了.
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困難使人痛苦,人們不願遇到困難,但是通過困難的磨練的確使人變得成熟,從這個角度講,困難又不是壞事.「沒有吃過苦就不知道什麼是甜」,拜倫的一句名言「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通路」,說的就是這方面的意思.「患難見真情」,「貧窮出孝子」,這兩句話也重點強調了在困難中可以表現出人的良好品質.我曾認為那些對社會有較大貢獻的人往往生活都比較簡單,這是一種悲哀(比如一些傑出的科學家等),我現在真正地理解了,正是由於這些人不為金錢所動的高素質,才能使他們在較為艱苦的條件下安心工作,為社會做出了較大貢獻.我有幸出席過一個學術會議,一位老教授鼓勵我們要耐得住貧窮,要耐得住寂寞,要在科研、學術的道路上堅持下去,經過多少年,我終於認識到了耐得住貧窮,耐得住寂寞是多麼可貴的品質,當別人下海去搞錢了,自己還能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安心於做沒有錢的學問,能做到按兵不動也不容易.
既然困難和逆境可以使人走向成熟,那麼我們就不該白白地吃苦,認真對待,勤於思考,一定會有所收獲.
生活中有很多強者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南京大學有一位湖南籍博士生,他在13歲那年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雙手,在生活都無法自理的情況下,向父母提出要讀書的要求.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學會了用肘關節夾著筆寫字,在讀初中、高中時成績優異,高中畢業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在當教師時,他又學會了寫粉筆字,工作之餘繼續拼搏,又考上了碩士和博士.在讀博士期間又患上了肝癌,已為晚期,醫生斷言,他至多還能活三、四個月,面對這一場更大的災難,他以頑強的毅力同厄運抗爭.堅持到一年半的時候,經檢查腫瘤奇跡般地縮小了.還值得欣慰的是,他如期完成了博士論文,並順利通過了答辯.這里只是簡單地敘述了這位博士生的業績,實際上他還有過人的生活能力.
一個失去雙手的人,成了生活的強者,他不僅戰勝了自身面對的困難,還能從社會對他不接納的一次次挫折中走過來,在人生的舞台上,不斷攀登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台階,特別是面對患癌的絕症,敢於抗爭,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所走過的路,為我們戰勝困難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相關試題【2】
遇到挫折就放棄的事例
寫作文,需要反面例子,希望能舉一些「遇到挫折就放棄」的人的事例.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軍國大事先後全權委任於諸葛亮、蔣琬等人,自己沒有什麼表現.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劉禪無力把持國政,宦官黃皓開始專權,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舉家遷往洛陽,被封為安樂公,幾年後去世.劉禪,被劉備立為太子.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於同年5月繼位,改年號為「建興」.劉禪庸碌無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政.幾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國,均遭失利.自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輔政,他們遵行諸葛亮的既定方針,團結內部,又不輕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國維持著比較穩定的局面.蔣琬、費禕之後,姜維執政,多次對魏用兵無功,消耗了國力.而劉禪自諸葛亮死後,更加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理朝政,宦官黃皓乘機取寵弄權,結黨營私,朝政日非,連姜維也因怕被害,自請到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種麥以避禍.至此,蜀國的基礎已大大動搖.公元263年,魏國分三路進攻蜀漢,魏將鄧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劉禪派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阻擊鄧艾.諸葛瞻在綿竹戰死,魏軍進而逼近成都.這時,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還在劍閣駐守,毫無損傷.後主一聽敵軍逼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有人建議後主逃向南中地區(今四川南部及雲、貴部分地區),但那裡情況復雜,能否站穩沒有把握.有人建議東投孫吳,但孫吳也日益衰弱,自身難保.光祿大夫譙周力主降魏,後主竟採納降魏的建議,反縛自己雙手,出城投降鄧艾,並根據鄧艾的命令,下令蜀軍全部投降.蜀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