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樹蔭有兩種寫法
是的。
樹陰和樹蔭,這兩種寫法都是存在的,「樹陰」的「陰」字沒有「草」字頭,說明不是實指樹木。而「陰」字在詞典中又解釋為:光線被東西遮住所形成的影。「樹」則解釋為本意:樹木。於是,兩字連起來便可理解為:光線被樹木遮住所形成的影。
「樹蔭」的「蔭」字有「草」字頭,即指與實物樹有關。下面為「陰」字,則說明「蔭」和「陰」字相關連。「樹」仍意為:樹木。如此,「樹蔭」有蔭蔽的意思,就是有大樹罩著,而「樹陰」純粹指太陽下面,大樹投在地上的陰影。
⑵ 樹上一隻鳥門前一棵樹散文
在我小屋門前有一棵高大的老楊樹,當初來到這間小屋也是因為旁邊有一棵高大的老樹,那時正直夏天,炎熱的太陽曬得我口乾舌燥,加上路途行走的疲憊,雖然小屋不大,但卻獨立一角,很符合我的心意。
站在小屋前,承接茂密的樹冠投下的濃蔭,樹葉隨風擺動傳來沙沙聲,在耳畔縈繞,我下意識抬頭看見了這棵老楊樹。
房東是個熱情的老太太,談妥了價錢,接過一把鑰匙,便留下我一人在這個小屋前。
小屋不大,打掃干凈,簡潔,通風,掛上喜愛的窗布,鋪上自己喜歡的床單,裝扮成我想要的樣子。在無數個風吹雨打,寒風凜冽,疲累不堪,焦灼不安的時光,這里是身和心的避風塘,也是再次起航的碼頭港灣。
時常在清早聽見清脆的鳥叫。最常見的'要屬麻雀。唧唧啾啾在枝頭已成為一種平常到人們不太關注的聲音。除非某個清早剛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頭腦不去思維,這時雀兒的叫聲便自然傳進耳朵。
偶爾會有一種黑白相間的大鳥飛到這棵樹上,發出喳喳喳粗獷有力的叫聲,比起麻雀唧唧啾啾細聲細語,聲音洪亮多了。這棵樹頂還有一個特別大的鳥窩,那應該就是大鳥的家吧。後來才知這種鳥就是大名鼎鼎的喜鵲。
今天坐在小屋內,敞開屋門,不斷涌進清新的空氣,昨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雪,空氣雖有些微寒,陽光卻明眼,想著這會兒是上午,空氣的濕度重,等到下午空氣乾燥了,也就暖和多了。
一種不知名的鳥叫聲從老樹上傳來。和以往聽見的鳥叫都不同,很快分辨出不是麻雀也不是喜鵲。叫聲打破了平日的熟悉適應,在這個閑適的上午形成一個新奇,喉嚨里發出有節律地一頓一續的鳴啼。不知道它的具體樣貌什麼樣?
這後面不遠處有座大山,這個季節山上的一片光禿暗沉,但我知道半山腰長著一片櫻花樹,在櫻花盛放的日子,會出現一團一團的淡粉,錯落地散布在半山腰,像極了一群放養的粉色綿羊。
煮完一頓早飯,再去細尋那聲鳥叫,已然不在了。大樹顯得寂寞了許多,靜靜地矗立在小屋前,剛剛下過一場雨,清洗了樹皮紋路上的灰塵,平日有些灰濛蒙的樹干,今日看起來顯得格外清晰精神。
這只鳥是遠離市區的野鳥,帶著陌生,好奇,探秘又匆匆飛離了。躲進大山才是它最終的歸宿,但在這初春的日子,它有了四處閑逛探知的新奇。
春天總叫人有所期待,不知什麼時候貓了一冬的枝丫上掛了許多小穗,想到北方春日漫天飄絮的到底是這楊花還是柳絮?
⑶ 樹屋的造型一般是多少種
現在長大了,雖然也沒能擁有自己的樹屋,但能去心儀的樹屋民宿住一晚也別有一番樂趣。今天小惠就給大家盤點下全球那些最令人驚嘆的樹屋民宿,一起來看看吧!
1、三層樹屋,加拿大哥倫比亞
三層樹屋宛如身處在一片「魔幻森林」中,主體高約14米,一共有64級台階環繞而上。造型奇特的裝飾和屋頂,如果說有一位女巫居住其中也不足為奇。
2、鏡面樹屋,瑞典
樹屋主體結構由一個正方體輕鋁建造而成,最令人拍手稱奇的是,它的各個面都是由鏡子玻璃組成,反射著天空和叢林的美,與周邊的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身處屋內你能夠360°享受到周邊的美景。
3、鳥巢樹屋,瑞典
這是瑞典的另一個神奇樹屋,它的主體宛若一個巨型鳥巢,內部也全由木板拼接而成,估計鳥兒看到了也會情不自禁的駐留其中。此外,為了更加貼合鳥巢的設計理念,樹屋的四周是沒有窗戶的,其內能同時居住4個人。
4、黃色樹屋餐廳,紐西蘭奧克蘭
從外面看來它好像是一個繭,又像是一個燈籠。而其實它是一個樹屋餐廳,遊客在通過一條長60米的人行道後可進入其中用餐。
5、自由精神球樹屋,加拿大溫哥華
木質的樹屋好似一個眼球,它由三根垂直的繩索固定在三棵樹幹上,保證穩固牢靠。除了能通過旋轉樓梯和吊橋進入,還可以通過繩索攀爬上去。
6、高級中心樹屋,比利時根特
雖然它是一個樹屋,但遺憾的是你並不能住進去,應該它沒給人們提供進去的方式。這座雕塑性質的樹屋由本傑明·弗頓克創作,門面上鋪著人造磚、一扇大的前窗、玻璃門,甚至還有一個郵槽,活脫脫的就是一個地面上的房屋。樹屋代表了青年(兒童樹屋)和老齡化(盤邊老年中心)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