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明月高懸照中秋唯美圖片
擴展閱讀
駐車系統故障是哪個圖片 2025-01-19 03:10:14
男人有夢想的圖片 2025-01-19 03:09:21
四個圖片拼圖軟體 2025-01-19 02:47:47

明月高懸照中秋唯美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1-18 19:43:36

㈠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要如何解讀這句詩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句話可以這樣解讀:雖然我們不是同一時間見到的月亮,但是月亮都沒有變過。有些東西是永恆的,一直存在的,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人的一生都是很短暫的,我們都不能讓自己的生命永恆存在,這是不會改變的規律。

人要珍惜現在擁有的。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不可能一直存在,只有面對現實好好珍惜當下,才是真理。


全文: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出自:唐代·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罩宏令予問之》


譯文: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麼時候升起的?我現在停下酒杯想問一問。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明月皎潔,如明鏡飛上天空,映照著宮殿。遮蔽月亮的雲霧消散殆盡,幽幽月光盡情揮灑出清冷的光輝。

人們知道這月亮晚上從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從這雲間消失?月亮里白兔搗葯自秋而春,嫦娥孤單地在月宮住著又有誰與她相伴?

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的月亮,現在的月卻曾經照耀過古人。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過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梁碧只希望對著酒杯放歌之時,月光能長久地照在金杯里。


注釋:

題下作者自註: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丹闕:朱紅色的宮殿。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雲霧。

但見:只看到。寧知:怎知。沒(mò):隱沒。

白兔搗葯:神話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葯。

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傳說她原是後羿的妻子,吃了後羿的仙葯,成為仙人,奔入月中。見《淮南子·覽冥訓》。

當歌對酒時:在唱歌飲酒的時候。

金樽:精美的酒具。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根據《把酒問月》題下自注,此詩是作者應友人之請而作的。有人認為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


賞析: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雲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對於人間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青天有月來幾時」的劈頭一問,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

這情態從把酒「停杯」的動作見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人停杯凝思,帶著些許醉意,仰望萬里蒼穹,提出疑問:這亘古如斯的一輪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有史以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宮中,以求長生不老,但都沒能實現;而明月卻依舊用萬里清輝普照人間,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是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闕,雲翳(「綠煙」)散盡,清光煥發。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

此處寫出了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面,那種光彩照人的美麗。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只見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於西天雲海隱沒,如此循環往復,蹤跡實難推測。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月中白兔年復一年不辭辛勞地搗葯,為的是什麼?碧海青天夜夜獨處的嫦娥,又該是多麼寂寞?到底誰來陪伴她呢?

今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語備極重復、物渣冊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後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並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盪氣。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對酒當歌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人世間的美好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