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采訪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內心動搖了圖片素材 2025-01-26 15:34:13
動態圖片雲 2025-01-26 15:33:03
女人性譏渴的圖片 2025-01-26 15:27:56

采訪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1-29 11:21:27

㈠ 新聞采訪報道中如何避免侵權

(一)使用原創或經授權的作品
一般來說,新聞媒體均會有選擇性地與一些較大的新聞機構或圖片社(公司)簽訂供稿、供圖協議,以充實豐富自身媒體版面內容。因此,在刊載他人文字、攝影作品時,可以盡量使用已簽訂供稿、供圖協議的作品,或他人已經明示授權使用的作品,盡量不轉載網上來源不明的作品。為了增加可供使用的作品范圍,媒體亦可從自身條件出發,考慮與其他媒體簽訂資源合作互用協議,互相使用對方的原創作品。有條件的媒體,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圖片庫、「圖片超市」,上傳自身攝影記者的作品,在編輯版面時盡量自身的原創作品。
(二)註明聯系方式以避免訴訟
《著作權法》規定一些時事性新聞可以無償轉用,作者明確不得刊登的除外,但如果新聞里有評論內容,就受《著作權法》保護。若確有必要轉載未經授權使用的作品,又無法與權利人取得聯系,可以在文章後註明稿費領取的聯系方式,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侵權,但可以降低訴訟風險,至少可以降低侵權的主觀惡性。
(三)轉載視頻時也應避免侵權
國內很多網站轉載他人視頻採用了「嵌套」播出模式,即直接鏈接視頻網站播出的電影、電視等視頻節目。根據《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網站鏈接他人錄音錄像作品,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由於網路的特殊性,有些著作權人很難聯系,因此在支付著作權報酬上,網站難以操作,而且對著作權人的認定也有困難。所以視頻內容除自己原創的外,可以考慮嚴格轉載央-視、衛-視的時事類視頻新聞。如果確實需要轉載使用無法聯系權利人的視頻,依據《著作權法》、《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可委託中國版權協會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收轉稿費,以避免侵權。
(四)紙媒轉載作品盡量不上網
媒體轉載他人享有著作財產權的作品,權利人大多可通過網路搜索查詢得知,因此,傳統紙媒轉載他人作品的,應盡量不要向自己的網站傳稿,在電子版傳版時應先考慮對轉載的作品進行技術性處理,如對該稿件或圖片作出刪除或替換等,以免遭至訴訟。
互聯網時代,侵權問題顯得愈發復雜化,作為內容輸出方,如果想要理清關系,我建議是和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合作,比如鯨版權、維權騎士等,從版權登記確權、版權監測、版權保護、版權分發、版權交易到版權風控,有一系列的服務。

㈡ 采訪的特點和內容

第一章 新聞采訪的特點和方式
本章弄清楚4個問題:
新聞采訪的概念
新聞采訪活動有哪些特點?
新聞采訪的雙主體。
新聞采訪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節 新聞采訪的概念及特點
一、新聞采訪
「采訪」一詞始見於東晉史學家干寶的《搜神記序》 :若使采訪近世之事,苟有虛錯,欲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

【網路】:搜集尋訪。也專指新聞采訪,即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的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是一種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

(一)關於新聞采訪定義的討論:
1、素材搜集說
「新聞工作者為搜集新聞素材所進行的活動。」
「記者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和採集新聞素材的活動。」

2、調查研究
「采訪是向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的一種活動。」

3、互動行為說
「具有既定目標的對話。」
「新聞采訪是一種人際間的交流,是被采訪者與采訪者之間面對面的一種思想與個性的交流。」

(二)新聞采訪的定義
有關人員出於大眾傳播的目的,通過觀察和訪談等手段,對可能受到廣泛關注且鮮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動。

二、新聞采訪的一般特點
1、為了傳播的目的而進行的調查研究。
(1)新聞性。
(2)廣泛性。
(3)時間性。
(4)可感性。
(5)公開性。

2、為了了解事實真相進行的社會交往
它是肩負一定使命的交往
它是采訪對象的關系是平等的、自由的
它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事實真相

3、一種經常充滿了偶然性、機遇性和艱苦性、危險性的工作。
4、一項政治性與社會性並重的職業活動。

三、新聞采訪的基本任務
迅速了解並正確認識采訪對象;
收集具有典型意義和新聞價值的真實的事實。

小知識點
第一手材料(First hand material)記者親自感知,不經過任何中介轉換而獲取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Secondhand material) 記者從當事人或目擊者那裡獲得的材料。
第三、四手材料 記者從非當事人或非目擊者那裡獲取的材料。
對二、三、四手材料,記者要認真分析、解讀、辯別、驗證。

第二節 采訪的雙主體
一、采訪者:新聞采訪的重要主體
記者的素養:
1、政治素養
2、道德素養
3、科學素養
4、專業素養:專業技能素養、專業理論素養、專業精神。

二、采訪對象;地位被忽視的另一主體
(一)采訪對象的特點
1、復雜性
2、專業性:對自己熟悉領域和親眼目睹的事件有發言權。
3、目的性: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告訴記者,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二)采訪對象的種類
1、當事人。
2、知情人
3、目擊者
4、有關人士

第三節 采訪方式

一、直面采訪
指記者直接面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或稱面對面采訪。
二、視覺采訪
即用眼睛采訪。

三、書面采訪
指記者在同采訪對象不能面對面交談的情況下,通過書面提問的形式進行采訪,得到書面答復。

四、體驗式采訪
即記者參與被報道者的生產實踐和工作實踐,親身體驗他們勞動的酸甜苦辣,並在體驗中進一步采訪。也稱親歷式采訪。

五、隱性采訪
又叫微服采訪。記者采訪時,不公開自己的身份,隱姓埋名,使用權對方不知道你是記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圖 。

六、電話采訪
即記者通過電話這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同采訪對象對話,了解情況,采訪新聞。電話采訪的最大優勢是快捷,美國稱之為「快餐式采訪」。

七、網路采訪
指記者在網上通過「電子郵件」(E-mail)這一信息傳遞載體向特定的對象進行采訪,或者以「郵件列表」(Mailinglist)、「新聞討論組」(Usenet)、QQ等形式向不確定對象群進行采訪,也可以是由記者藉助電腦網路進行資料檢索、數據查詢等「靜態」采訪。

八、精確新聞采訪
追求報道的深入、精確和科學。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調查、量化分析統計、抽樣調查、實地實驗、民意測驗以及橫向定時調查、縱向追蹤調查等。

㈢ 如何寫好新聞采訪的提綱

您好!祝您成功!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用吻舐吸花蜜,采完一朵接著再采另一朵花。蜜蜂每次采蜜,往往要采成百上千朵花才能把蜜囊裝滿。花蜜主要是植物分泌的甜性物質,約含有60%-80%的水分,蜜蜂把花蜜釀成蜂蜜,需要經過蜜蜂反復的醞釀、唾液的轉化、酶的促進,並且排除其中過多水分後方可稱為蜂蜜。寫一篇好的新聞報道也如蜜蜂醞蜜一樣,要經歷「采」、「醞」、「排」三個過程:

采:就是深入采訪,大量掌握第一手資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采訪是以新聞事實為對象、以新聞報道為目的的一種專業性極強的調查研究。寫新聞報道時,要到現場去、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一線,多采訪人、多從不同側面、不同渠道佔有素材;不但要「身入」,還要「心入」,見微知著,順藤摸瓜,用靈敏「新聞鼻」,更深層次去了解新聞背後的新聞,去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新聞眼」。采訪如同挖井,挖得深,清甜井水自然流出。切實不可淺嘗而止,半途而廢。

醞:就是運筆過程,指文章構思。寫新聞報道時要謀篇布局,做到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由於新聞是「緣事而發,淡中有味」。它講求一定的文采,又要以從群眾語言中汲取營養。這就要求我們做到:敘事突出動感、描繪富有美感、修辭強調實感。

「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垃圾」。新聞講求快、講求時效。在「采」和「醞」過程中要做到自然銜接、做到「倚馬可待」。要在采訪技巧上下一番功夫,練就一種邊收集材料、邊整理材料、邊思考寫作主題、邊列出寫作提綱的本領。

排:就是排除水分和化繁為簡。真實是新聞的第一生命。用事實說話,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可誇張或隨意涅造;簡煉,是新聞語言一個特徵。法國《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說,「我認為寫作只有一個規則:思路清晰,文字簡練。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個字表達,不用兩個字;能刪除的字,一定要刪除;在寫作時要說短話,寫短句。不用過剩的抒情句,不用過多的形容詞,不用不恰當的比喻和警句;在結構上,要強調簡捷直敘,少曲折迂迴,尤其忌諱語言雜質,不要讓復雜的結構和修辭手段、表情語言淹沒事實。

㈣ 采訪有什麼特點應如何采訪

采訪是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對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集采、編、播於一體的節目主持人來說,采訪同樣應該是他的看家本領。然而,同是采訪,由於傳播媒介的不同,必然形成差異,作為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話筒前的采訪,除具備一般新聞采訪的共性外,還具有自身的個性特徵。
一、節目主持人話筒前采訪的特點和要求
節目主持人采訪與一般的新聞采訪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擁有新聞采訪的共性特徵:新聞性、時效性、廣泛性、生動性。但是廣播電視傳媒的特性,將作為采訪者的主持人與采訪對象直接推到了受眾面前,使受眾能夠耳聞目睹采訪的現場過程,由此也就形成了節目主持人采訪的個性及相應的要求。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在話筒前的采訪往往與被采訪對象同步真實地出現在受眾面前,現場感極強,真實性很高。即使經過剪接、編輯,他們還是以自己的聲音、圖像出現。這也是廣播電視媒介得天獨厚的優勢。主持人采訪的現場性、直觀性和信息量大的特點,要求主持人在話筒前的采訪活動中加強現場意識,在構思和設計采訪活動中,不能忽略現場采訪的邏輯因素、情緒因素、聲像因素;善於控制和把握自身與被采訪者的情緒和情感變化;能夠盡快與被采訪者溝通,平等、融洽地展開交流;熟練地掌握提問技巧,有的放矢,觀點鮮明。現場的特點,還決定了主持人能隨機應變,沉穩敏捷地應付隨時出的「不測風雲」。
眾所周知,藝術個性是藝術家的靈魂,沒有個性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記者的采訪活動,受個人的思想、立場、觀點支配,在報道或評論新聞事實時,都會有記者個人的傾向,只是這種個性是蘊含在文字中的,人們看到的是文筆的個性,觀點的個性。而廣播電視主持人在話筒前的采訪幾乎是直面受眾的,主持人的素質、個性風格是直接展現在人們面前的,這種個性表露是豐富多彩的、立體直觀的,因而也往往很鮮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同類型的主持人節目,漸漸形成欄目獨具的采訪風格;每一個主持人以自身的修養、閱歷、性格、氣質、語言、舉止、服飾構成了各自的風景線,與在幕後采訪的記者相比,顯然,主持人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平等交流是主持人節目傳播形式的重要特徵。主持人不僅與受眾溝通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與自己的采訪對象也要採取平視、平等、平和的態度。
主持人雖然和記者一樣,采訪對象無所不至,上至政界要員,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天南地北的人都可能成為被采訪者。但與記者不同的是,主持人是媒介與受眾的直接聯系者、代言人,既要表現節目宗旨,又要傳達受眾心聲。這樣的角色決定了主持人無論對什麼樣的采訪對象都要不卑不亢,既不能仰而望之,也不能俯而視之;既不是教師單向地我

說你聽,也不是法官單一地我問你答。而是要有溝通有交流,與被采訪者有一種情緒的互動。主持人平等交流的特點,要求主持人不僅要在心態上准確把握,而且體現在具體的細節上也要處理得適宜、得體。
如果說直接性、現場性是廣播電視主持人采訪與報刊記者采訪的形式上的區別,那麼控制性、主持性則是他們之間本質的不同。記者采訪重點在於努力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拓展信息、捕捉信息、挖掘內涵;主持人除要做到這些之外,還要始終注意調整氣氛、把握節目節奏、控制節目進程、時間。
二、節目主持人在話筒前采訪的技巧
廣播電視主持人的采訪不同於一般報刊記者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整個采訪過程的聲音是直接傳達給受眾的,采訪的效果與節目播出的效果幾乎直接相關,即使是錄播,經過後期剪輯製作,它的基本格調也是無法調整的,因此,主持人在采訪實踐中,一定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
節目主持人是代表媒介向受眾進行傳播活動的第一人,在采訪中必定要體現出一定的權威性,無論面對什麼身份的采訪對象,都要充滿自信,情緒穩定。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清醒敏捷的思維狀態,迅速與采訪對象溝通。主持人的采訪導語應有主持感,簡潔、明了或直接點題,或概括總體,應有一定的指向性,語氣要肯定。
營造氣氛,溝通雙方心理是首要的。主持人要善於尋找共同點、近似點,比如同鄉、熟人,興趣愛好,家庭子女,相近的閱歷等,使雙方產生親切感、認同感,也可幫助對方消除話筒前的緊張感,使采訪很快能在輕松、友好的氛圍中進行。
節目主持人在話筒前的采訪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提問的水平,提問也最能展示主持人的分析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成功的問題來自於精心設計、巧妙構思。在掌握了大量背景資料之後,主持人必須精心構思、巧妙提問。設計提問時,首先要明了所談人、事的焦點是什麼?采訪對象素材中具備什麼?受眾想知道什麼?主持人要說什麼?要用恰當、獨特的問題挖掘主題,通過設問把握采訪方向.

㈤ 新聞策劃案怎麼寫。。。包括采訪提綱,采訪中可能發生的事怎樣解決。。采訪素材。。如何製作播出等。。。

采訪主題 采訪目的 背景資料 采訪方向 采訪對象 采訪形式 采訪問題 總結 這就是采訪提綱的寫法
策劃主要從新聞選題和新聞角度下手 選題包括正面選題 反面選題 和中性選題 角度包括現階段特徵 透析背景分析現實 以小見大或以大見小,抑或通過對比的角度反映主題

㈥ 我是小記者,求采訪素材!好心人幫幫忙吧……

小學生就實際點的貝,小點題材,現在正好過年,什麼小孩隨意燃放煙花爆竹.
首先家長對小孩子安全燃放是否有教育,小孩對於要安全燃放是否有認識,再來就是舉些反例小孩防過隨意丟棄污染環境,你還可以提升到所謂的國家教育人民素質高度,最後再呼籲下裝裝氣勢就成了么

㈦ 在養老院做采編工作,采訪搜集素材有什麼快速竅門

采訪很簡單的方法是:你找養老院的人聊天,把你要談的問題寫成大綱,一個一個談,同時,你要會觀察,看他們平時的習慣,與眾不同的特點,所有內容編輯起來,找出感人的閃光點,這就是正能量

㈧ 如何搜集新聞素材

采訪,是記者挖掘、捕捉新聞素材,觸發新聞靈感的必要途徑,也是新聞記者最基本的社會活動之一。而要想拿出價值較高、不同凡響的新聞作品,除記者自身必須具備高超的寫作技巧外,關鍵還在於采訪必須深入。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試圖將采訪實踐中的體會和實踐作一番探討,願以淺見請教同仁。

新聞是新近發生、正在發生或將要發生的事實報道。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記者必須深入客觀地進行采訪,完整准確地反映新聞事實。深入采訪有它獨特的優點。

一、 靈活性

所謂靈活性,是指不拘一格、自由靈活、深入采訪方式的多元化。在深入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可根據采訪內容和需要,自由選擇采訪角度和方法,或先聽、或先問、或先看,多途徑、多方式獲得特殊新聞材料。

二、 真實性

只有深入現場、深入一線、深入基層,進行深層采訪,才有可能獲取原汁原味、真實可信的新聞素材,有效避免和克服失實報道。

三、 典型性

深入采訪可以使記者廣交朋友,擴大新聞信息渠道,達到開闊視野,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發現鮮活生動典型的重要新聞。

四、 及時性

直接深入實際進行采訪,可以以快取勝,從中及時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東西,克服「繞彎子、兜圈子」的弊端,從而通過快速高效的途徑,及時將新聞事件傳播給媒體受眾讀者。綜合上述幾點,深入采訪確有著一般采訪無可比擬的優點。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采訪深入呢?

首先要一竿子插到底。一般講,采訪形式不外乎以下幾種:指派式;邀請式;由頭式。除此之外一般以記者自行選擇采訪對象為主。采訪就好比到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尋找寶藏一樣,只有沉下去「抓」,沉下去「找」,才有可能挖掘到新鮮感人和有價值的東西。有句話說得好,新聞采訪就象拿筷挑面條,沉到底,靠邊擠,慢慢提。不論廣播記者也好,還是電視、報刊記者也好,一個最終目的都是要拿到好新聞,獲取好素材,讓聽眾、觀眾、讀者從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發,從而明白事理。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多途徑介入,多形式深入,多層次挖掘,去發現生活中最新鮮、最感人、最生動、最有趣的新聞事件。搜集新聞素材就像奸商一樣貪得無厭,角度選擇就像稅吏百般挑剔,獨辟蹊徑,洞幽顯微,溯本求源,力爭做到采訪面廣,選擇性強,搜集到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筆下皆無的新聞素材,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鮮活有趣、生動感人,吸引受眾讀者。

其次,要學會觀察。善於觀察,正確運用觀察是采訪中深挖新聞內涵的有效途徑。有時我們要采訪一件事、一個人、一個單位,或者幾件事、幾個人、幾個單位的基本材料已經很具體了,這是不是就算深入了呢?我看也未必。觀眾、聽眾、讀者要全面准確地了解事物真相,觀察則是記者采訪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感性實踐到理性認識,從量變到質變,從片面到全面,從膚淺到深入,認識深化要有一個過程,而問題的發生發展卻常常帶有偶然性。記者通過對被采訪對象的語言、行動及周圍環境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僅可以充實記者的采訪內容,促使記者去思考,而且還可以透過某一現象,發現挖掘深層次最本質的東西,從而寫出更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新聞。如果不深入觀察了解,偏聽偏信,可能就會出現虛假新聞,誤導聽眾、觀眾和讀者。記者要敢於沖破表面現象,學會多角度、全方位觀察,細心研究,反復思考,力求看得真切,聽得仔細,虛心傾聽多方面的不同意見,自覺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要人雲亦雲、道聽途說,以免發生失實報道。

第三,要做到宏觀采訪與微觀采訪相結合。要達到宏觀和微觀有機統一,就要正確掌握「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采訪方法。「由此及彼」是通過事物外部聯系,在比較中探尋事物內部規律,這里是指聯想性;「由表及裡」是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在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徵,這里是指思考的深入性。有人說,采訪在問、聽、看、訪的基礎上,進行整體全面的宏觀采訪,就算深入了。依筆者之見,這只能算進行了一半的采訪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在宏觀采訪的基礎上,還必須有意識、多側面、多角度進行微觀采訪,進一步增強采訪工作的徹底性和完整性。從而使采訪到的素材更具體、更完善、更典型、更生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樹立求真務實的態度,注重全方位進行調查研究,不當「采訪長官」,不當「天外來客」,勇於同被采訪對象交朋友,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宏觀看微觀,從宏觀中著手,在微觀中探尋,最終使采訪活動達到宏觀與微觀相得益彰、辨證統一。

第四,要勤於動腦,注重思考。「新」是新聞最本質的特徵,深層思考,則是獲取好新聞的前提條件。深層采訪時,搜集新聞要抓住一個「新」字,著眼一個「深」字,既要廣泛收集了解各種新聞素材,又要勤於動腦,在思考中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閃光點。同時還要有吃苦奉獻精神。有人說,記者采訪就像蜜蜂釀蜜般辛勤繁忙。職業特點決定了記者必須經常不斷地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吃得萬般苦,方得甘甜果。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克服呆板教條的采訪模式,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琢磨,勤於思考,有分析、有思考。手頭采訪的素材多了,家底厚實,用時信手拈來,好中選優,優中選最,從而使采訪到的新聞擲地有聲,呼之欲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要想拿出好新聞,好作品,就要有求實的態度,吃苦的精神,辨證的觀點,正確了解現象和本質的關系,力求看得仔細,聽得認真,採得准確,謹慎認真地對待每一次采訪

㈨ 如果我采訪的素材不能用我該咋辦

摘要 您好,我是你的答主小新很高興為您服務,您的問題已收到,正在整理回答,約1分鍾內回復您,請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