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句
標題:10首有關兒童的古詩詞鑒賞,賞析,看看古代詩人都是怎樣寫兒童的?
頭條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古詩詞愛好者,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詩人眼中的兒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
小娃撐著小船,偷偷地從池塘里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蹤,浮萍被船兒盪開,水面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水線。
賞析: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令人讀後忍俊不禁、啞然失笑。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
蓮花盛開的夏日裡,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採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採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盪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忽然」發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朴無華,十分本色。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諱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遮映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賞析:
《小兒垂釣》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詩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兒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形神兼備,意趣盎然。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此詩分垂釣和問路兩層,第一、二句重在寫垂釣(形),第三、四句重在問路(傳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側坐,而非穩坐,正與小兒初學此道的心境相吻合。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系──路人之向小兒打問,就因為看得見小兒。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畫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小兒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像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此詩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譯文:
在一個長滿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樂曲。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1、寫景的藝術特色:《村晚》的寫景文字集中在一、二兩句,寫的是山村晚景。詩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描繪了一幅非常幽雅美麗的圖畫,為後兩句寫牧童出場布置了背景。瞧,"草滿池塘水滿陂",兩個"滿"字,寫出仲夏時令的景物特點,寫出了景色的生機一片;"山銜落日浸寒漪",一個"銜",寫日落西山,擬人味很濃,一個"浸",寫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動形象。"橫"字表明牧童不是規矩地騎,而是隨意橫坐在牛背上,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可愛,天真活潑,淳樸無邪。這些景物,色彩和諧,基調清新,有了這樣的環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樂融融的了。同時,也表現出了牧童無憂無慮,悠閑自在的情致……
2、詩歌的意境的創造: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寫村晚的,他十分滿足於這樣一種自然風光優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環境,所以他寫牧童,讓其"橫牛背",吹笛呢,則是"無腔信口",是詩人厭倦了塵世的喧囂,看破了"紅塵滾滾"呢,還是他天性好靜、好無拘無束呢?總之,這首詩描繪的確實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畫面,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背景與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協調,而畫中之景、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譯文: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賞析:
這首詩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原野、綠草、笛聲、牧童、蓑衣和明月。詩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聲音,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詩人的視野里的;寫出了農家田園生活的恬靜,也體現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勞,是一首贊美勞動的短曲。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讀者的心靈感到安寧。
「草鋪橫野六七里「描述了視覺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蔥蘢。一個「鋪」字,表現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給人的那種平緩舒服的感覺。草場的寬闊無垠為牧童的出場鋪墊了一個場景。
「笛弄晚風三四聲。」描述了聽覺上的感受,側耳傾聽,晚風中牧笛聲聲。一「弄」字,更顯出了一種情趣,把風中笛聲的時斷時續、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了。笛聲的悠揚悅耳,反映出晚歸牧童勞作一天後的輕松閑適的心境。未見牧童,先聞其聲,具有無限美好的想像空間。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靜寂。
「歸來飽飯黃昏後」,詩人筆鋒一轉,開始直接描寫牧童,牧童吃飽了飯,已經是黃昏之後了。
「不脫蓑衣卧月明」描寫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詩人沒有描寫牧童躺下做什麼,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賞月色。詩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見如實地寫了下來,卻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牧童》一詩,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該詩反映了詩人心靈世界的一種追求,對遠離喧囂、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一種嚮往。詩中盡道牧童生活的閑逸與舒適。此詩委婉勸說鍾傅趁早離開那爾虞我詐、角名競利的官場,回歸田園,過牧童那樣無欲無求的生活。在此詩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現為迷失在宦途中的鍾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詩語言樸直清新,明白如話,表現出一種「由工入微,不犯痕跡」的精湛功夫。
牧童詞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卧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譯文:
早晨去放牛,趕牛去江灣。
傍晚去放牛,趕牛過村落。
披著蓑衣走在細雨綿綿的樹林里,折支蘆管躺在綠草地上吹著小曲。
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咬牛犢。
賞析:
牧童的生活是游盪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經風雨、涉艱險,又總是從大自然中得到樂趣和慈愛。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趕著牛沿著彎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歸來時就要摸黑走過山村的溝谷。早出晚歸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詩中寫到的「朝」「夜」兩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歸」。四個「牧牛」的重疊,造成了一種歌謠節奏和韻味,同時表現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勞動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現了放牧生活的豐富多彩。
牧童總是在野外度過他的時光。在春天的漾漾細雨中,牧童披著蓑衣走過小樹林;在牧童的蘆笛聲中,莎草一天天地綠起來。牧童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頑皮活潑的牧童還把蓬蒿插在腰間當作箭,想像著自己成了一位威風凜凜的武士,連猛虎也不敢再來欺負小牛犢。
在詩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朧的牧牛景,而是處處顯出詩人對放牧生活的深切體驗。詩中所寫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從旁觀察可得的,似乎詩人有過親身體驗。這樣寫景狀物,描摹生活,才可以達到如王國維所說的「不隔」的境界。
起首二句,襲用民歌的曲調,寫了牧童早晚的行蹤。質朴,淡雅,信手拈來,卻象民間那種形神畢俏的剪影畫。這是遠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開始寫近影:春雨如絲,無聲地滋潤大地。詩人彷彿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覺到空中已經飄起了雨絲。一個「細」字,准確地抓了春雨的特徵。下一句沒有寫人,寫的是笛聲。
「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見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樂的模樣。悠揚的笛聲,又使人體會到山谷中的清幽寧靜。「莎草綠」照應了前面的「春雨細」,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樣和諧、恬淡、清新和充滿生機。最後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寫。憨頑的放牛娃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全副武裝的勇士模樣,「不怕猛虎欺黃犢」更是一語點出山中牧童那種勇敢無畏的強俘性格。詩人用那生動的筆觸,以一種簡潔傳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圖」。那清新、活潑,近乎口語化的語言,更使全詩洋溢著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如果不是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和人民有著較廣泛的接觸,如果不是向民間文學學習,從民歌中吸取營養,是不可能寫出這樣一些較好的作品來的。
這首詩寫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側重描寫牧童放牧的辛勤,詩人運用時空的轉換擴大詩歌的內蘊。後四句著重描寫放牧時的情趣:春雨綿綿,牧童穿行於林中草地,稍有閑暇,便吹響悠揚的蘆笛,一會又胡亂地在腰間插滿野蒿,恰似利劍,顯得英武灑脫,這樣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負牛犢了。這種奇思漫想,生動地表現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譯文:
牧童騎著牛遠遠地經過山村,他把短笛橫吹著,我隔著田隴就能聽到。
長安城內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盡心機也不如你這樣清閑自在。
賞析:
這是一首饒有理趣,借題發揮的警世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描寫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畫。牧童騎著牛兒,從前村慢慢走過;吹著笛兒,笛聲在田間隨風飄悠。「騎牛」與「吹笛」,生動地描摹出牧童灑脫的形象、悠閑的心情:同時,詩人把牧童放在「村」與「岸」的背景上,使畫面境界外闊,顯得「野」味濃郁。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即事論理,拉出逐利爭名、機關算盡的「長安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場上爭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不如牧童自在快樂啊!在一貶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污的心態,同時也在贊美牧童。
該《牧童詩》與《紅樓夢》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悠閑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歸,不愁食衣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飄逸而又理想,可惜在黑暗的制度下,只不過是文人學士們的「空想」之一。
觀村童戲溪上
(宋)陸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譯文:
雨後的溪水漫過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閑來觀看村童們感謝老天向晚初晴。
有的騎著竹馬跌跌撞撞沖進了爛泥坑,有的放著風箏,風箏橫沖直撞的迎風飛鳴。
冬季的三個月就跟著塾師學習,農忙時節就回家跟隨父兄耕田種地。
識字勉強能夠應付租稅勞役就好,不需要辛苦讀書羨慕王公貴族。
賞析:
此詩寫閑居時的生活。詩中生動地勾勒出村童們在剛放晴的傍晚種種嬉戲的情態,同時也寫出了農村生活的情趣和農民朴實、知足的思想。
首聯「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寫足詩題中童戲和靜觀的含蘊。
頷聯「竹馬踉蹌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則詳寫童戲的內容。這兩句寫出了村童游戲的原汁原味,若沒有對鄉居生活的沉潛體驗,很難寫出這樣極富生活氣息的語句。
頸聯則宕開一筆由近及遠,由實轉虛,將時空的觀照視角拉伸予以遠觀,讀者眼前出現了另外一幅畫面:村童農忙時節跟隨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種秋收中,體會稼穡的艱辛、人生的至理;冬閑時則入塾學習,粗通文墨。這樣的生活方式正是剛剛經歷宦場炎涼的詩人所欣羨的。
尾聯聯提及當時宋朝實景:農夫冬閑跟著村裡的窮書生學習,但這只是學習極基礎的東西,為的是在立契,作保時不被蒙騙。 。
這首詩是陸游免官閑居後的人生體驗,是其厭惡官場傾軋、追求澄明心境的寫照。不過,詩題中一「觀」字,卻無意識中流露了真實心態,「觀」在這里乃靜觀、旁觀之意,並非完全融入其中與村民渾然一體士大夫的特殊身份決定了陸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視田園生活,卻不一定真能躬行。
風鳶圖詩
(明)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譯文:
孩子們找來柳條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線,搓成長長的線條便開始放風箏。
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將風箏送上天去,也希望長輩的栽培可以帶著孩子們上青雲之端。
賞析:
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將詩與畫有機地結合起來,詩與畫互相補足,饒有生趣。這首詩寫放紙鳶前的准備和紙鳶飛上天時的感想,沒有直接鋪敘放紙鳶的活動,那該是留給畫面去交代了。詩人告訴讀者,一群孩子使勁地搓呀搓,等放紙鳶的線搓得夠長了,大家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然後讀者可從畫面看到,這是一個放紙鳶的好日子,風兒吹著,陽光照耀,孩子們不停地四處奔跑,把紙鳶送上天空。由這個畫面,詩人興起了感想:春風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一個一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長輩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個一個培養成才,送上青雲路呢?
詩的前半部著力於對小孩子放紙鳶前准備活動的描述。詩人並沒有全面描繪各項准備活動,只是從其中的一個細節入手,寫他們如何努力地編織紙鳶引線。連續三個「搓」字把小孩子們認真而急切的形態表露無遺。缺乏耐心的兒童對這樣的單調而費力的勞動不覺乏味,可見他們對放紙鳶是多麼的期待。緊接 的「夠」字,寫出他們搓的引線一達到足夠的長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種按捺不住的喜悅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躍然紙上,彷佛一個個立刻就要跳將起來,把自己的紙鳶放上天去。詩人對兒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確而又刻畫得細致入微。最後兩句點明詩人思緒的飛揚,畫面上的無憂無慮的兒童彷佛是他年少時的身影,他牽著紙鳶,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時起,嚴酷的現實擊碎了他一個又一個夢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飽經人世滄桑,但他依然對未來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願小孩子憑藉春風的助力,飛上青雲。對紙鳶而言,「春風」是指把它帶上天空的和風;對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師長的栽培,可以「帶」著小孩子上青雲之端。全詩虛實相生,既有濃厚的現實生活的氣息,又不乏想像世界的瑰麗色彩。
好的題畫詩,有助於理解畫的內涵;讀者讀詩品畫,可充分發揮想像。這首詩是詩畫相生的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艘小小的漁船上有兩個小孩,他們把撐船的長竹篙收起來,坐在船里。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賞析:
此詩寫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所見到的情景。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這里有作者的所見:一葉小漁船上,有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槳。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這里省略了詩人看到的兩個孩子撐傘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產生的疑問,而直接把疑竇頓解的愉悅寫了出來。怎麼解開的呢?可能是詩人看到孩童異常的行為,就開始更認真地觀察、思考,結果當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沒下雨他們也張開了傘呢,原來不是為了遮雨,而是舞動傘柄使風吹動小船使船前進啊!也可能是直接就問兩個孩子,孩子把原因講給他聽的。不管怎樣,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啞然失笑,為小童子的聰明,也為他們的童真和稚氣,於是欣然提筆,記錄下這充滿童趣的一幕。
楊萬里寫田園詩,非常善於利用兒童稚態,起到點化詩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②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可以參閱。不同的是,《舟過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兒童身上,全詩都是寫兒童的稚氣行為。楊萬里對兒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對兩個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聰明伶俐贊賞有加。當然,從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童心不泯。表達了作者對天真、可愛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B. 處暑的「處」讀幾聲精選15首經典詩詞,21張唯美圖片.gif
處暑一過,秋意漸濃。至此,暑氣消退,涼風襲來,標志著炎夏的終結。讓我們深入了解「處」字讀音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在古代,「處」字本義為隱、止,引申出退隱、消隱、居止、潛伏等含義。在《周易·系辭上》中,「處」與「出」相對,「默」與「語」相對,充分展示了「處」字的隱義。此外,西晉名士周處字子隱,也佐證了「處」與「隱」同義。
處暑時節,天氣由炎熱向寒冷過渡,標志著夏季的結束。在「處」字讀音上,作為動詞,其讀音為第三聲,如「處暑」、「處女」、「處士」。其中,「處女」原指未婚女子,而「處士」則指未任官職的士人。
在處暑節氣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高氣爽的季節,雲彩變得疏散舒捲,不同於夏日的濃雲成塊成團。這種變化被人們稱作「巧雲」。宋代詩人張耒的詩句「秋高孤月靜,天末巧雲長」描繪了巧雲的美景,民間也有「七月八月看巧雲」的說法。此時,也是人們迎接秋天、賞景的絕佳時機。
北方地區稱農歷七月間的小蜻蜓為「處暑」,這一習俗反映了處暑與蜻蜓活動之間的聯系。明人謝肇制在《五雜姐天部二》中提到:「今俗指麥間小蟲為麥秋,可笑也,亦猶北人指七月間小蜻蜓為處暑耳。」
接下來,精選15首經典古詩,帶你領略處暑的韻味和秋日的詩意。
1. 《長江二首》(宋·蘇泂):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2. 《七夕處暑》(清·胤禛):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3. 《憫農》(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 《馬》(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5. 《菊花》(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6. 《早秋曲江感懷》(唐·白居易):離離暑雲散,裊裊涼風起。池上秋又來,荷花半成子。朱顏易銷歇,白日無窮已。人壽不如山,年光急於水。青蕪與紅蓼,歲歲秋相似。去歲此悲秋,今秋復來此。
7.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宋·王之道):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8. 《處暑後風雨》(宋·仇遠):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9.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宋·張嵲):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10. 《次韻畢叔文苦旱嘆》(宋·趙蕃):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江東數月不得書,憶弟看雲在何許。舊傳重湖北之北,米賤真成等泥土。如何比歲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貧家一飯有並日,遠市朝炊或亭午。朱門但知粱可厭,我輩翻嫌字難煮。晚且禾秀早向實,舂箕不須逾處暑。胡為旱勢復如此,坐致詩人形苦語。如聞巫覡有通靈,肸蠻似逢人問嫗。前朝一雨苦不難,況今磨神無不舉。會當勞以三日霖,綠浪黃雲看掀舞。
11. 《閑適》(宋·陸游):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12. 《滿庭芳·又黃邑於公乞修行》(元·王哲):論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瓊漿。清火赫,顛倒吉還昌。顯金烏甚朗。中現、玉兔精詳。談正,處暑氣變成霜。當內寶,珍珠璧,一一收藏。尤良善善,性燭施張。現靈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冥點,煙散盡,堪慶滿庭芳。
13. 《元宮詞》(明·朱有燉):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14. 《處暑》(當代·吳藕汀):南湖無角小青菱。藕節蓮房感廢興。處暑涼蛩鳴砌下,鵲橋已斷更愁增。
C. 關於秋天的唯美傷感句子表達愛情帶有圖片
1、走進秋天,太陽更紅更嬌,空氣更甜更好。路邊,向日葵向我招手示意,陣陣秋風掠過我的臉龐。綿綿秋雨像一位姑娘傾吐著自己的心事。我並沒有躲避,而是讓秋雨盡情地在我身上跳躍狂歡……抬頭仰望,天空瓦藍瓦藍的,好像剛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潔凈。不時有幾群鳥兒在空中盤旋……
2、仔細品味著秋雨,讓我們走進秋天的街道吧!街道兩旁,原先枝葉茂盛的大樹,彷彿都失去了它應有的色彩。天空透著淡淡的銀白,下著細如牛毛的綿綿秋雨。綿綿秋雨慢慢的下著,流進了大地;流進了小河;流進了長江;流進了人的心中。
3、在我的眼裡,秋天是一個不錯的季節,雖然它比不得春天萬物復甦和夏天活力充沛,但是它也有它的獨特。秋天有著春天沒有的秋景,有著夏天沒有的涼爽。秋天啊,秋天。你的腳步現在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4、雨中漫步,我看到了白色的菊花,它們熱情的怒放著,帶著露珠的芳香,帶著嬌嫩的身姿,在雨中美麗的開放。哦,秋天是白色的。
5、我嚮往秋天,鍾情於秋天,也熱愛秋天。秋天的風溫柔、清涼,它是大地母親的清潔工,把無數枯枝敗葉無情地拋下深淵。但秋天的風也是冷酷無情的,它扼殺了一切生靈,使草兒枯黃,樹葉凋零。但秋風卻是一位最偉大的法官,它為來年的豐收做好了准備,自己卻躲到一個岩洞里去忍受萬物的辱罵。
6、雖然萬物好像逝去了,但是,你瞧!那火紅的楓葉在樹枝上搖擺著,就像是一大群頑皮的孩子在手拉手一起跳著歡快的舞蹈呢。有些楓葉因跳舞不慎,從樹枝上跌了下來,瞬間化作了一隻只飛舞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
7、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它不同於夏季的炎熱;冬天的苦寒,它和春是孿生姐妹,有著相同的閃光點。秋天是一個瓜果飄香的季節;秋天是一個播種希望的季節。成筐的柑桔、成堆的荔枝,都很新鮮,令你垂涎欲滴。
8、秋天是一多彩的季節。秋她和春一樣是一個充滿豐富色彩思想的小姑娘,可她不像春那樣把樹葉的顏色變成單一的綠色而是把樹葉的顏色變成了五顏六色。她把火紅色送給了楓樹,讓他照紅了一片天邊;把黃色送給了梧桐樹,讓他的落葉像蝴蝶般飛舞;把紅色給了蘋果,蘋果你擠我碰,爭著人們采購;她把橙色給了柑子,讓人們看到流口水;她把黃色給了稻田,金黃色的大地等待人們收割;她把綠色給了河流,裝飾了祖國美好河山。那菊花仙子的顏色就更多了,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還有紅白相間的,秋菊花香深深的陶醉了我,她那千資百態的外貌吸引了我,
9、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秋天是個瓜果飄香、帶著豐收喜悅的季節;秋天是個充滿童趣的季節;孩子們可以去捉蛐蛐、摘果子,還可以去金黃的田野放風箏、去樹林里撿落葉;當把收集的落葉拼成一幅幅圖案時,就會是世上最漂亮的圖畫。
10、秋天的意境是詩人無法用語言所描繪的;也是畫家無法用畫筆描繪的;秋天的意境只能用心去體味;用眼去感受;我對秋天的竟境有一番獨到的見解。秋天豐富的文化歷史底蘊,使秋天充滿靈秀之氣。無論是岳飛、辛棄疾、文天祥、屈原,還是龔自清、夏完淳他們都盛贊秋天的美景,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陶醉於其中,輕掩門扉、與秋為友、與秋為伴、與秋同行,是我由衷的願望!
11、秋天的草略顯枯黃,但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它百折不撓,與外界環境做著激烈地抗爭;秋天的草是成熟的,它們用自己的胸膛遮住母親,藉以抵禦可怕的寒冷!啊!這些小草的精神是多麼質朴、寶貴的呀!
12、秋天。山谷里到處是黃黃的顏色,黃的穀子,黃的樹葉。天高高的,遠遠的,雲淡淡的,輕輕的,田野里彌漫著熟了的穀粒的甜味。農人忙著收割,一塊一塊的田野空盪下來,一擔一擔的穀子挑回來。這個美麗的秋天就是一位穿著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裳擋著風寒,卻捧起沉甸甸的果實奉獻人間。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秋天使大家的笑容格外燦爛。
13、秋天,天不是那麼藍了,太陽變得有些白白的了,風吹在身上,讓人陡然起一種蕭瑟之意,天涼得早了,半下午之後,來不及看太陽,不知怎麼天就黑了。人心裡就會莫名地有一種悲涼,就越發想著要驅走這份寂寥,就會溫習一些舊日的情致,舊日的人,舊日的景,舊日的自己……
14、秋天,金子般的天地,譜寫出一首美妙動人的歌曲。我愛秋天!愛這瓜果飄香的秋天,愛這秋雨綿綿的秋天,愛這詩情畫意的秋天,愛這童話般的秋天!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的童話……
15、秋天,充滿希望,但比春天更富有燦爛絢麗的色彩;秋天,沒有夏天那樣熱烈,但比夏天更富有情趣;秋天,沒有冬天那樣安靜,但比冬天更愜意。秋天,秋姑娘秀出了她那獨特的風格,讓人陶醉……
16、秋姑娘在不知不覺中來到人間,她漫步在麥地,麥子熟了;漫步果園,果實熟了;她又飛到樹林里,樹葉就猶如千萬只蝴蝶在林中漫舞。吸引著我和一群夥伴的到來,我們來到林中,望著一棵棵挺拔的樹木,樹又變成了我們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在林中盡情玩耍,盡情嬉戲,盡情的吶喊,忘掉了一切,我們隨著風與樹葉盡情的舞蹈歌唱,彷彿自己也變成了一片普通的樹葉與秋姑娘一樣歡呼著—秋的到來!
17、秋姑娘給大地換上了秋裝。看!河岸邊的樹木,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裳,隨著陣陣微風悄然無息的撒落下葉片,似蝴蝶飛舞,遍地鋪金。火紅的楓樹林,一簇簇,看上去那麼可愛,那麼惹人喜歡,充滿了勃勃生機。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好像是黃金鑲嵌的珍珠,一陣風吹過,掀起一層層起伏的波浪。一朵朵棉花嘟真嘴兒綻開了,被秋風吹得蓬蓬鬆鬆,遠遠望去好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向你調皮地眨著眼睛。
18、秋風,送來了涼爽;秋風,送來了沉甸甸的果實;秋風,使樹葉翩翩起舞。而秋天的樹林,更是美不勝收,令人陶醉!
19、哦,秋天!秋,把豐碩的果實留給人間,把美好的祝福留給人間,秋呢,便拂袖而去,樹皮搖曳,葉兒欲追隨秋天的足跡,乘風而去,在空中打了幾個旋轉,又飄然落下,留下了一個美好的思念和靜靜的沉思。我愛秋天那黃澄澄的稻穀、晶瑩的露珠、紛飛的落葉、可愛的星星、朦朧的月亮。
20、古時候的詩人,看到秋天悲涼凄慘的景象,於是觸景生情,來了靈感,立馬提筆寫下了許多秋天的詩,不過大多數都太悲涼,太凄慘了。因為詩人大多數都是多愁善感的,寫出了秋天的悲涼,也寫出了自己心中的嚮往或者是眷戀吧。只有寥寥數人,比較積極樂觀,寫出了秋天不同於往常的一面。
21、初秋時節,夏中早已結束,即將迎來的便是秋收。田地里的稻子金黃金黃的,那秋風吹動著稻地,陣陣夾雜著稻香的秋風迎面的吹來,讓我感受到稻香的淳厚,朴實,自然。人們在田地里揮動著鐮刀,揮著汗水,收獲著一年的成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讀懂了秋天的喜悅。
22、步入公園,看到一片火紅的楓林,每一簇都那麼可愛,那麼充滿活力,就象早晨剛初升的太陽,散發著光和熱,讓我不禁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哦,秋天是紅色的。一片一片的落葉落在地上,鋪成了一條金色的“黃金路”。踩在上面不時發出“咯嘎”的聲音,讓人感到那麼舒服,好象踩在棉毯上,沒有多餘的一片樹葉,每一片都是黃金葉,另人回味無窮。哦,秋天是金色的。
23、伴著秋風,讓我們走進秋天的農家小院吧!瞧院子里那一棵高大的柿子樹,紅得多麼好看呀!簡直像一片火似的。摘下那黃里透紅的柿子,軟軟的,像一個易碎的雞蛋似的。它是秋天的果實,瞧,它彷彿咧開了嘴,對著我笑呢!秋風正正襲來,風里帶著些果實的香味,還混著些秋花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