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黃河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ps圖片放大不模糊了 2025-01-23 10:23:12

黃河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1-24 19:08:37

㈠ 黃河的資料

第一個資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圖文黃河資料)

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貿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辟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周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采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大盤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采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里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高官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沖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綠色還是這里的主色調, 那時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沖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污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國的17.3%。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毫米。

參考資料:http://..com/q?word=%BB%C6%BA%D3%B5%C4%D7%CA%C1%CF&ct=17&pn=0&tn=ikaslist&rn=10

㈡ 誰有黃河風景內蒙古段和大青山的高清視頻素材,還有要無字幕和logo的,網上搜索怎麼也搜不到

什麼用呢?我過完清明准備進大青山拍攝一些關於生態和風景的片子和視頻。

㈢ 黃河大合唱具體點的介紹

-- 黃河大合唱簡介
《黃河船夫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一樂章。它採用了民歌中勞動號子的音調素材,運用動機(樂匯)式的主題貫穿發展手法和領合呼應的演唱形式,經過獨具匠心的音樂創作手法,寫出了動力性很強,短促有力的音樂主導動機。主導動機貫穿於第一樂章全曲之中,它經過發展和變化形成整個樂章。《黃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單純的勞動號子,而是一首展示中華民族英勇搏鬥的戰歌。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男中音獨唱),全歌有三個樂段組成。樂章的開始是一個音域寬廣、情緒飽滿而又深切的音樂主題。他先有大提琴深情地奏出,然後由深厚的男中音以敘述性的方式唱出,該主題旋律跌宕起伏、氣勢雄偉,抒發了作者「站在高山之巔」鳥瞰黃河,感慨萬千的情懷,也顯示出黃河一瀉千里的雄偉氣勢。

《黃水謠》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四樂章,全曲為三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子。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婉轉、秀麗、流暢,他描繪出黃河兩岸沃土千里,人民世世代代在這里勞動生活,自得其樂的景象。

中段音樂轉入悲痛的情緒,歌曲的首句由男聲開始,旋律緩慢低沉,由悲痛的呻吟逐步推向憤怒的控訴,與第一樂段行成鮮明對比。本段末句「家鄉」的「鄉」字以連續四度下行,造成了悲憤的高潮,在悲痛的音調里,使人感到蘊藏著力量,交織著仇恨。

第三段音樂是第一段的縮減再現,速度加快了,在痛苦呻吟的音調中,充滿著復仇的情緒,滿懷著勝利的希望。

《河邊對口曲》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五樂章,這是一首朴實的對唱、合唱歌曲。它汲取了山西民間音調,在樂曲中採用了民間鑼鼓伴奏的一些手法,突出了作品的民族風格。音樂旋律由兩個樂句構成,它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反復五次敘述了兩位老鄉的悲慘遭遇。

《怒吼吧 ! 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的第八樂章,也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它是大合唱主題思想集中、典型的概括,全曲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前奏和序唱氣勢磅礴。主旋律的音調層層向上,它像出征的號角深深緊吹,又似陣陣波濤滾滾而來。

第二部分開始的片斷用自由復調的手法及多層次的聲部呼應處理,表現了洶涌澎湃的黃河後浪推前浪,億萬人民在發出「狂叫」的情景。

㈣ 真正龍的圖片

沒有真正的龍,龍是虛構的。

龍是中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神話傳說生活於海中的神異生物,為鱗蟲之長,司掌行雲布雨,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常用來象徵祥瑞。龍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4)黃河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龍圖騰形成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時代。史書記載,華夏始祖伏羲曾在黃河一帶目睹了一隻龍首馬身的異獸,有感而發,於是發明了八卦,並且從此以龍作為部落標記,號稱龍師。伏羲部落中的官員,均以龍命名。有昊英潛龍氏、大庭居龍氏、渾沌降龍氏、陰康土龍氏、栗陸水龍氏。整個伏羲部落就是一個龍氏的國度。

㈤ 黃河的文學素材積累,急啊!快一點,謝謝!

黃河大合唱歌詞

歌手名
:
張真

黃河大合唱
-
保衛黃河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崗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呈英豪

端起了長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Music......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崗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呈英豪

端起了長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風在吼

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崗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里游擊健兒呈英豪

㈥ 那些電影,電視劇里有黃河或者類似黃河波濤洶涌的景象( 作為黃河大合唱的素材 )

黃河絕戀

㈦ 「我心中的黃河」作文素材

我心中的黃河
「黃河」,這條中國第二大河,她擁有了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是她,哺育了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她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從小伴著我們長大的搖籃。從小,在我的心目中,黃河是偉大的,在電視上看到黃河奔騰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長嘆「嘩……」。從父親的口中,我得知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從老師的口中,我得知中國五千年文化是從黃河發源的,得知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
像《黃河頌》一詩里說的一樣:「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原野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黃河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這個樣子的。
但近幾年來,誰也沒有想到,黃河竟然會變成現今的這般模樣。黃河曾經上千次地決堤,給黃河附近的人們造成了多少傷害?黃河長期以來,存在著洪水威脅、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等嚴重問題。近年來,又出現了卻水斷流加劇和水污染嚴重等新問題。黃河斷流使沿黃河地區水資源出現供需失衡,工農業生產,城市生活、生態環境用水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對沿黃河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並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隱患。黃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斷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農業經濟損失累計約268億元,年均損失約11億元。90年代,由於斷流日趨嚴重,年均損失已達36億元。農田受旱面積累計470萬公頃,減產糧食986億公斤。勝利油田因減少注水,減產原油數十萬噸。我心目中的黃河難道是這樣子的嗎?這難道是天災人禍嗎?不是的,這都是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造成的,人類這是在傷害自己的母親。經過多少年後,人類才會覺醒,才能把黃河變成我心目中的黃河呢?答案我仍然無法知道。

我心中的黃河 福建省泉州 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五年三班 沈煌盛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黃河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訪過母親,民族的母親——黃河,對於一個華夏子孫來說,這是一種不孝,一種莫大的不孝。
人們都說母親是寬宏的,母親是無邊的,雖然我未曾領略過母親的魅力,但在夢中,在心中,母親用她的驚濤駭浪濁流宛轉,激勵著我,關懷著我。
一聲聲浪聲,讓我的心飄進了母親的懷中,母親用她的氣吞山河之勢領著我前進領著我奔騰,領著我感受母親的豪邁。人們盡情的吮吸著黃河,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他們渴望母親的愛撫,他們需要母親的滋潤。
文人墨客用精妙絕倫,豪邁壯觀的語句來形容黃河,望著日夜奔騰的黃河,望著我心中的黃河,我太過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動,母親累嗎?母親微笑著告訴我,為了這個民族,為了愛她的兒女,這是一種必須,一種必須的付出,為了華夏子孫能夠騰飛,為了民族精神能夠延續,她必須不停的流動,不停地提醒華夏子孫能夠騰飛,必須滋養這個民族。
騰飛,子孫……我眼睛濕潤了,為了她愛的人們,她甘願受到風吹日曬,甘願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夠騰飛,為了子孫能夠過的比她好,她甘願隨這一切,「只要你過的比我好。」從風中,從浪中傳來一陣陣吶喊。
淚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泛濫,母親啊!母親你目睹這你的子女為了自我而自相殘殺,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將魔爪伸向了您,可您卻甘願隨,甘願忍受,甘願不辭辛苦的傳揚著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啊!我偉大的母親我心愛的母親,你讓我敬佩,你讓我感動,你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責任,你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騰飛,帶著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流向輝煌,我懂了,我懂了,我深愛的母親,我心中的黃河。
擦乾眼淚,將對心中黃河的愛化作一種永恆,帶著母親給予我的責任,我該起程了,我該付出了,我該道別了。
「母親,請好好珍重,您的兒女不會讓您失望,帶著我的祝福,繼續滋養您的兒女們吧,一路保重,保重。」
別了,心中的母親河——黃河,帶著希望,帶著祝福,帶著必須騰飛的信念,我開始奔騰,全華夏子孫們開始了輝煌的征程。

㈧ 關於黃河的知識,十萬火急,辦手抄報的!!!!

中國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瑪曲 ,又稱約古宗列渠,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雅拉達澤山東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西南緣;中源卡日曲,又稱喀喇渠,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於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這3條源流中,瑪曲為黃河正源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若依據「河源唯遠」的原則 , 在3條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長(190.1千米),它比瑪曲(171.5千米)長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張以卡日曲作為黃河正源。中國水利部及黃河水利委員會仍以瑪曲為黃河正源。從青海省的瑪曲為源頭,東流經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黃河源頭之一——青海巴顏喀拉山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

黃河因含泥沙多,水渾而色黃得名。幹流可分三段:從河源至內蒙古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河口鎮至河南省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
上游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流域面積38.6萬平方千米,河長3472千米。河源段的「約古宗列」(藏語為炒青稞的鍋子之意),是一個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60千米的橢圓形盆地,在盆地西南緣,有數股泉水在地表匯集成涓涓細流,並串連了盆地中星羅棋布的湖泊,逐漸匯集成一條寬約2~3米的小河,這就是約古宗列渠。約古宗列渠流經星宿海湖沼區和穿扎陵湖、鄂陵湖兩個高原淡水湖泊後 ,折向東南,流行在阿尼瑪卿山和西傾山之間,受岷山山脈阻擋,河道呈大「S」形轉折 ,形成著名的黃河第一曲 。從瑪多到青銅峽,穿行在峽谷和盆地相間的串珠狀地形中,其中從龍羊峽到青銅峽近918千米的河段中 ,峽谷最為集中 ,較大的峽谷有龍羊峽、松巴峽、積石峽、劉家峽、李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桑園峽、紅山峽、黑山峽、青銅峽等。有白河、黑河、洮河和湟水匯入。流域植被條件比較好,因此這一段水多沙少,是黃河水量的主要源地。青銅峽以下,黃河向東北沿鄂爾多斯高原西緣流動,進入銀川平原和河套平原。這里氣候乾旱,幾乎無支流注入,蒸發旺盛、引黃灌溉消耗水量多,河流水量沿途減少。
中游從河口鎮至河南桃花峪。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河長1206千米。流經黃土高原。水系發育,溝谷縱橫。主要支流有渭河、窟野河、無定河、延水、汾河、伊洛河和沁河等。在河口鎮受呂梁山所阻,轉向南行,穿行於晉陝峽谷之中,河流切割強烈,河谷兩岸陡峻,高出水面數十米到百多米,水流湍急,著名的壺口瀑布和龍門就在這段。龍門到潼關,進入汾渭谷地,河谷開闊,潼關以下,東折進入三門峽,東流至孟津進入華北平原。中游流經的黃土高原,不僅是黃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源地,而且也是下游洪水的主要來源。

黃河壺口瀑布

下游從桃花峪到河口 。流域面積2萬多平方千米 ,河長786千米。東流進入華北平原。河道展寬 ,水流變緩 ,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逐年淤高,一般高出岸邊地面3~5米,有的地方高達10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下游兩岸除東平湖的陳山口到濟南的玉符河口,南岸依傍山麓外,其餘南北河岸,全靠長1340千米的人工大堤為屏障,約束黃河免於改道。南北大堤也成了南北河流的分水嶺,堤北為海河水系 ,堤南為淮河水系。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37.6千克/立方米,年輸沙量平均16億噸 ,其中4億噸泥沙淤積在下遊河床內,其餘隨水入海,在黃河口形成三角洲 ,其頂點在寧海,北起徒駭河口,南至支脈溝口。面積5450平方千米。自1947年黃河回歸現行河道至 1985 年底 ,共計填海造陸1220平方千米 ,平均每年造陸 31.3平方千米 ,河口一帶海岸線平均向海內推進390米。
黃河流域大部分屬於乾旱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 ,降水年內分配不均 ,大約6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徑流的補給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內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幹流最大年徑流量與最小年徑流量的比值為2~3倍。天然河川徑流量658億立方米 , 實測年徑流量431億立方米 。干支流水力資源蘊藏量4054.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約2800萬千瓦,佔中國可能開發水電裝機的6.1% ,主要集中在上中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黃河進行治理與開發,在干支流上興建了3000多座水庫,下游加固大堤和興建滯洪區 。1949~1992年 ,下游沒有發生決堤 , 扭轉了黃河歷史上三年兩決口的局面,開始了由害河向利河的轉變。

《黃河大合唱》

中國合唱曲。光未然詞,冼星海曲 。1939年3月31日完成於延安 ,4月13日由抗敵演劇隊第三隊首演於延安 ,鄔析零指揮。演出獲得成功,並迅速傳遍全國。其中許多歌曲在群眾中廣為傳唱。1941年冼星海在蘇聯對作品作了進一步加工整理。作品以黃河為象徵,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展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的抗日斗爭,塑造了偉大的民族形象 ,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全曲共分《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等9個樂章 。作品 的內容敘述和音樂發展上有著高度的藝術統一。吸取了民間音樂素材,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該作品是冼星海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近代音樂發展中的經典性作品。

黃河三角洲

廣義的指北至中國天津市、南至廢黃河口、西起河南省鞏義市以東黃河沖積泛濫地區;狹義的指1855年以後,黃河在山東省利津縣以下沖積成的三角洲�以利津為頂點,北到徒駭河口,南到小清河,呈扇狀三角形(半圓形)。扇形半徑近80千米 ,面積5450平方千米 。地面平坦 ,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頂部和中部土壤脫鹽較好,已發展為農作區。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 ,土壤鹽漬化嚴重 ,大部仍為荒地。入海的泥沙約有40%在河口附近淤積,形成攔門沙、沙嘴及其兩側的爛泥灣。海岸線平緩。爛泥灣內水深1~2米,浮沉受潮水沖淤影響,漂游不定,魚餌特別豐富 ,是魚類產卵的良好場所。黃河尾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變高,排洪不暢,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為原因,入海水道經常改變,自1855年 ,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 ,北半部有10次 ,平均約8年改道一次。現在的黃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於地殼長期下沉區,第三紀即有石油形成。

黃河水利委員會

中國黃河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治理開發、統一調度和工程管理的專職機構。為水利部派出機構,駐地河南鄭州市。1933年成立黃河水利委員會,「掌握黃河干支流興利防患事務」。1949年經機構調整,重新組建黃河水利委員會,下設山東和河南黃河河務局,以後又陸續增設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局、規劃設計院、黃河中游治理局、水利科學研究所和引黃灌溉試驗站等單位。
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編制黃河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規劃,負責中下游重點樞紐和堤防河道的管理、維修、加固 、負責防洪調度和防汛搶險,協調流域內省際和部門間的水事糾紛,調配下游引黃灌區的引水量,開展水土保持和負責水質監測工作等。

㈨ PS 製作一以黃河風景為素材的激情旅遊廣告(動感)

可以到一些素材下載一些差不多的素材 然後改改吧 幫你設計的可能性比較少

可以到一些優秀的素材站點下載即可,比如大圖網和愛圖網。
可以網路搜索"大圖網"就可以找到了網站了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希望可以採納我的答案
祝您今後的學習道路一帆風順,工作愉快

㈩ 欣賞黃河大合唱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這是一首驚心動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氣勢、緊張的情緒、近似呼喊的音調,描繪了黃河船夫迎著驚濤駭浪頑強地駛向彼岸的動人畫面。音樂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號子的某些音調和節奏,經過獨具匠心的藝術加工,提煉出了動作性很強、短促有力的主導動機。這個動機貫穿全曲,經過發展、變化,使音樂具有堅毅、勇敢、奮進的特徵。

在演唱上採用了領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應,銳不可擋的氣勢。中間部分將此動機的節奏展寬,改為拍子,速度放慢,和聲進行也很平穩; 著意刻畫了英勇的船夫們戰勝風浪,終於登上了彼岸的勝利心情和自豪感。與前段的情緒上形成鮮明的對比,也為下段音樂的出現作了准備。下一段音樂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靜的音樂之後展開的,它以雄健的氣勢、飽滿的感情、斬釘截鐵的力度和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緊接著,緊張的劃船音調再次出現,並加進了喘氣的聲音,力度也逐漸減弱,給人以船夫們駕船破浪,沖向遠方的聯想。這段尾聲「象徵著斗爭的不斷性」(冼星海語),預示著經過艱苦的奮斗,一定會到達勝利彼岸的前景。

第二樂章:黃河頌 這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歌曲。歌曲以熱情、自豪、悲壯的感情,抒發了「站在高山之巔」鳥瞰黃河時,感慨萬千的情懷。全曲由三個樂段構成。開始部分是一個音域寬廣、氣息深長、旋律線起伏較大的音樂主題。它顯示出黃河的雄偉,飽含著熱烈贊頌的感情:然後,以流暢的旋律,近似喧敘的陳述方法進入了

第一樂段,形象地為我們展現了濁浪滾滾的黃河,曲折宛轉、奔騰不息、源遠流長的自然風貌。這段音樂的素材來自主題,是根據歌詞的內容,用模仿、簡縮、伸展等比較自由的手法發展的:

第二樂段以稍快的速度,更加親切、熱情的音調,謳歌了五千年古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贊頌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巨人般的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性格。在這一樂段中「啊!黃河」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具有感嘆、贊美的情緒; 音調挺拔激越,表達了自信、豪放的感情。其中的小甩腔吸收了我國戲曲音樂中的表現手法,對感情的表達是細膩入微的。通過兩次「啊!黃河」的不同處理,把這段音樂很有層次地推向了高潮。

第三樂段曲調的節拍又回到了拍子。速度稍慢,句與句的銜接很連貫。這段音樂,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浩浩盪盪的黃灌和具有黃河一樣堅強性格的英雄兒女交織在一起,相互映襯,深刻生動地表達了對黃河和對祖國英雄兒女的贊頌這情。展示出其不意們偉大民族像黃河一樣,不畏強暴,不怕困難,永遠向著勝利前進的形象。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 這是一首長詩,以三弦作伴奏朗誦。它由遠及近的敘述了歷史上黃河泛濫給兩岸人民帶來的災難;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東方海盜日本侵略者在黃河兩岸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慘景。後段著重描繪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動員起來,在黃河兩岸,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里,游擊戰士、野戰兵團星羅棋布,誓與日本侵略者決一死戰的英雄氣慨和必勝信念。全詩洋溢著真切的情感、悲壯的氣氛和凜凜正氣。氣魄雄傳,感人至深。伴奏部分的曲調,具有波濤翻滾的形象,並蘊藏著《滿江紅》、《義勇軍進行曲》的音主財,它既是詩的背景的描繪,也是根據詩的內容在情緒上的渲染和補充,可謂兩相交映,相得益彰,形象地展現了抗日烽火遍地起的雄偉畫面。

第四樂章黃水謠 這是一首女聲齊唱《後改為女聲二部合唱》歌曲。它以今昔對比的手法,揭露、控訴了日本侵略者入侵華北以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記述了黃河兩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災難。歌曲吸取了民謠的形式,經過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使它成為一首新型的民謠體歌曲。 全曲由三個樂段構成。

第一樂段可以看成為兩部分。前部分具有徵調式的色彩,後半部分則有羽調式的色彩(前八小節),這兩個不同色彩的段落是通過徵調式的屬音和羽調式的下屬音「2"起著橋梁的作用。最後十小節才使曲子調落在主音上。這種曲調潤色方法,在民歌中是屢見不鮮的:以上這段曲調,委婉、秀麗、優美、親切,描繪了黃河兩岸沃土千里,兩岸人民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的和平生活景象。緊接著由一個四小節的間奏,過渡到第二樂段。

第二樂段以緩慢的速度,低沉、悲憤的情緒,描繪了由敵寇的侵略、國土的淪喪,黃河兩岸人民妻離子散、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慘景。在樂段結束句中,作者巧妙地把悲憤、痛苦的情緒推到了新的高度,聽來催人淚下,被看作為點睛之筆:

第三樂段可以看作是第一樂段的變化再現,更為徐緩的速度,如泣如訴的歌腔,使無限痛苦、悲憤的情緒更充分地表現出來,在人們心中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在高音區模仿歌腔的尾奏,使人回味無窮。

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 這首歌曲原為男聲對唱,後改為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這首歌曲的曲調是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調寫成的。它以問答的形式,採用不同的調式對比,通過兩位流亡在黃河邊上的老鄉共抒胸臆,反映了千百萬流亡群眾共同的悲慘遭遇,表現了他們決心拿起武器參加游擊隊與侵略者決一死戰的情景。歌曲為單樂段反復的分節歌形式。旋律質朴、風趣,特別注重與歌詞聲韻的幅度,塑造了黃河勃然 結合,唱來親切上口,鄉土氣息濃郁。最後是樂段上句和下句相疊置的重唱和合唱,很有氣勢。寓意流亡群眾在奔騰叫嘯的黃河的啟示下,不再憂郁,拿定注意,奮然到太行山參加游擊隊,堅決打回老家去的決心。合唱部分速度逐漸加快,使感情熱烈豪放,猶如千百萬群眾絕處逢生,結伴同行,浩浩盪盪地踏上了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光明道路。

第六樂章黃河怨 這是一首女高音獨唱歌曲。音調悲憤纏綿,感情深沉強烈。它通過淪陷區一個婦女的悲慘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訴,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哭訴了我們民族的深重災難,是用血和淚在喚起人們拿起武器,投入神聖的抗日救亡戰爭。全曲由多樂段組成。運用大小調交替的手法、多變的節奏很有層次地表達了一位受迫害受污辱的婦女極為痛苦和悲憤的情感。曲調吸取了陝北民間哭腔的某些特點,委婉悲涼,痛切感人。

第一樂段尾部有所擴充,以徐緩的速度、級進為主的旋律、悠長的氣息,表達了面對黃河滾滾波濤,痛苦泣訴的感情。

第二樂段節奏有所緊縮,五小節相同節奏型的短句,使控訴的感情步步加深,恨不得要把滿腔悲憤一口氣說完。緊接著速度轉慢,給人以肝膽皆裂的痛楚,表達了痛不欲生的強烈悲憤情緒。

第三樂段力度加強,把狂風、烏雲、黃河的波濤和痛苦的心情緊緊交織在一起,使樂曲的情感進一步加深。

最後一段在節奏上基本重復了第二樂段的節奏型,音區有所提高。並以漸強的力度、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了高潮,表達了「替我把這筆血債清還」的主題。

第七樂章保衛黃河 齊唱、輪唱。是這部大型聲樂作品的主題歌。它以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的節奏,振奮人心的旋律,剛毅、自信,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中國而戰斗的壯麗場景。全曲採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有力的樂句,多分解和弦進行等方法,使歌曲明憶你觀、雄偉、豪放、音樂形象分外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

齊唱之後的二、三、四部分輪唱,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恰似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巧妙地隱喻了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於匯成了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將壓倒一切敵人,顯示了英雄民族的偉大氣魄。輪唱時「龍格龍格」的人聲伴唱,聽來變化無窮,情趣橫生,增強了生動、活躍、樂觀的氣氛。這首歌曲音域只有十度,是用六聲音階寫成的。曲調吸取了廣東民間獅子舞的某些音調和民間打擊樂的節奏特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是抗日軍民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

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 混聲合唱,是大合唱的終曲。它是整個大合唱主題思想的高難度度概括,歌曲以主調和復調並用的手法、多變的節奏型、非常寬廣的怒吼的形象。它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顯示出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巨大的車量,召喚著全中國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破曉而戰斗。

歌曲開始部分以主調的寫法,逐漸展寬的域,將「怒吼吧,黃河」重復了三遍。形成了極磅礴的氣勢,給人以緊迫感。接著用復調的手法、多層次地聲部節奏處理,描繪了洶涌澎湃的黃河後浪推前浪,象巨人般地發出了怒吼和狂嘯,召喚著全中國人民起來戰斗:

在氣勢磅礴的第二段音樂之後,經過四小節間奏的過渡,使曲調速度轉入了慢板,以復調的手法,悠長深沉的音調,通過「啊」的感嘆,把人們帶到了痛苦的回憶中去。接著女低音和男高音聲部次第陳述了歷史上我們民族的災難,男低音和女高音聲部也參加起來,交織成一段色彩豐富、感情真摯、哀聲四起的悲歌。彷彿神州大地到處都在呻吟,都在控訴。這是一段絕妙的音樂,感人至深。通過情緒的大幅度跌宕,和前段音樂形成鮮明對比,為下樂段高潮的出現作了准備,並為高度地概括整個大合唱作了精巧的安排,體現了作者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巧妙結合,也是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的典範。

第三段音樂的情緒是突然轉換的:速度轉為稍快,和聲以主調寫法為主,描繪了松花江、黑龍江、珠江、揚子江一起在呼號,襯托出四萬萬民眾團結起來,誓死保衛國土的浩浩盪盪的宏偉情景。最後一段由無限感慨的「啊!黃河」為導句,引出以連續三個小節切分節奏為特點的第一個樂句。曲調是級進上行,造成一種一往無前、銳不可擋的氣勢,令人振奮不已。最後,作者把結束句重復了三、四遍,以遞增的速度、多變的和聲處理,造成具有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力的高潮,使黃河戰斗的警號聲久久在人們的心頭回盪,鼓舞著人們永遠向著勝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