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單邊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先森搞笑圖片 2024-11-27 16:42:57
烘焙培訓班哪裡有圖片 2024-11-27 16:39:02
知性男人做微信頭像圖片 2024-11-27 16:39:01

單邊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4-04-15 06:29:22

Ⅰ 單邊放炮和雙邊放炮示意圖怎麼畫

為了獲得共反射點道集的資料和壓制多次反射波之類的特殊干擾波,提高地震記錄的信噪比,在野外必須使用一種專門的觀測系統,即在測線上通過有規律地同時移動激發點與接收排列來達到對地下界面反射點重復採集(觀測)的目的。這種觀測系統稱多次覆蓋的觀測系統。它同樣可以用時距平面圖和綜合平面圖來表示。圖4-5-1上部就是綜合平面圖的表示形式。它的形式主要有端點(單邊)放炮和中間放炮兩種,下面我們以較常用的單邊放炮六次覆蓋的觀測系統為例作一簡單介紹。圖4-5-1 (a)單邊放炮六次覆蓋觀測系統

圖4-5-1 (b)單邊放炮六次覆蓋觀測系統(x1=2·Δx)如圖4-5-1(a)所示,對一台24道的地震記錄系統(道數N=24),炮點位於接收排列的端點,每放完一炮,炮點和接收排列一起向前移動二個道間距;然後再繼續放炮……這樣,便組成了一個單邊放炮六次覆蓋的觀測系統。在圖4-5-1a上,我們將全部炮點O1,O2,……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然後從各炮點向排列的前進方向(圖中向右)作一條與炮點水平線成45°角的直線,將同一排列上的24道接收點分別投影在這條直線上,每一條直線表示一個排列獲得的一張原始記錄。這就是儀器接收道數N=24,偏移距x1=0,道間距為Δx,炮點間距γ=2Δx的六次覆蓋的觀測系統綜合平面圖。為了更形象、更具有代表性地表示出多次覆蓋觀測系統綜合平面圖的特點,地面測線上炮點、接收點地下共反射點疊加道數變化規律。圖4-5-1(b)給出了儀器接收道數N=24,道間距為Δx,偏移距x1=2Δx,炮點移動間距γ=2Δx時的六次覆蓋觀測系統綜合平面圖。從圖4-5-1可見,每放一炮,可得到地下24個反射點;依次放完6炮,可得相應的6個反射界面段。其中A反射點到D反射點的界面段,每次放炮都對它進行了觀測,即進行了6次觀測(6次覆蓋)。其中第一炮(O1)的第21道,第二炮(O2)的第17道,第三炮(O3)的第13道,第四炮(O4)的第9道,第五炮(O5)的第5道,第六炮(O6)的第1道都接收到了來自A點的反射,即這六道記錄組成了共反射點A的疊加道集。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找到其他共反射點B、C、D的疊加道集。繼續放第七炮、第八炮……則可獲得一條連續的六次覆蓋剖面,其對應的各共反射點相應疊加道如表4-5-1所示。表4-5-1 六次覆蓋觀測系統表從圖4-5-1上還可以看到,炮點連線和共反射點疊加道的連線是互相垂直的,其交點就是共反射點在地面的投影位置。炮點和排列向前移動是有規律的,其移動距離γ、覆蓋次數n和地震儀器的接收道數N有關,應滿足下列關系式: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式中γ表示炮點間道數;S是一個系數,單邊放炮時取為1,雙邊和中間放炮時取為2。如果單邊放炮採用六次覆蓋,24道檢波器接收,則放一炮後炮點移動的道數γ為反射波地震勘探原理和資料解釋即炮點和接收排列整體向右移動2個道間距,再放下一炮。γ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覆蓋次數(n)和接收道數(N)。為了施工方便和計算機處理,一般炮點移動的距離γ取為正整數。同樣覆蓋次數(n)也受到接收道數(N)和炮點距(γ)的限制。當N越大,γ越小時,覆蓋次數n就越高;但覆蓋次數n總是小於N/2,最多等於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