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高射擊槍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抱著wifi玩手機的圖片 2024-11-30 02:19:19
孩子玩手機圖片大全 2024-11-30 02:13:15

高射擊槍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11-29 03:28:39

A. 美國的M2HB重機槍的詳細資料,帶圖片

增強型M2HB重機槍目錄

M2HB型12.7毫米重機槍(簡介) ‍
老而彌堅增強型M2HB重機槍 編輯本段M2HB型12.7毫米重機槍(簡介) ‍
在2003年美英入侵伊拉克的戰爭以及目前仍在實施的對伊軍事佔領中,美英國家軍隊運用了諸多現代武器,其中一些還是剛剛研製出來的新武器。然而報刊雜志、電視新聞上頻頻出現的車裝大口徑機槍,也就是勃朗寧M2HB 12.7mm(0.50英寸)重機槍,卻是不折不扣的老槍,美軍的幾代士兵都對它很有感情,親昵地稱它為「Ma Deuce(00文意思接近於「干媽」)」,現已高壽86歲。雖然與其同時代的其他火炮槍械早已退役,走進了歷史博物館,但「干媽」卻依然活躍在現代戰場上。由此可以看出,在美軍追求先進裝備的同時,還有其強調實用主義的一面。 勃朗寧M2HB 12.7mm重機槍產生於第一次 世界大戰期間,1933年經改進後再也沒有大動過。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至今已是風雨滄桑86載的機槍,成了當之無愧的武器中的「老壽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6年9月15日,在索姆河會戰中,坦克首次投入戰場。英國的49輛坦克像怪物一樣地突然出現,雖然其中大部分因機件損壞未能很好地執行任務,只有9輛完成了預定的沖擊任務,但卻在德軍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德軍第3軍團的參謀長對其上級作了這樣的報告:「在最近這次戰斗中,敵人使用了一種新型作戰武器,這種武器極為有效,而且十分殘酷。」 因為使用7.62mm(0.30英寸)口徑的機槍很難對付坦克、火炮的防盾以及單兵掩體等目標。因此,美國遠征軍總司令潘興(1860~1948)上將要求研製威力更大的大口徑機槍。為了趕進度、搶時間,設計師勃朗寧(1855~1926)和溫徹斯特公司的技術人員合作,在7.62mm槍彈和M1917勃朗寧中型機槍的基礎上按比例放大成12.7mm槍彈和放大型M1917機槍。該槍增加了一個液壓緩沖器,以吸收過大的槍管後坐力,並且液壓緩沖器內油的流量可調,射速隨著流量可變;為了防止走火,增加了後阻鐵;為了便於雙手操作,去掉了7.62mm機槍上的小握把,改為裝在機匣後方的雙握把;槍管冷卻方式仍然沿用M1917的水冷式。開始,因為當時溫徹斯特公司拉膛線的車床導軌工作長度所限,槍管的長度只有775mm,後來才加長到1000多毫米。樣槍展示射擊表演後,槍彈的性能未能滿足潘興的最低要求,初速比指標低了許多,彈頭的侵徹力也不足;初制樣槍的槍身槍架總質量72.7kg,質量太大;連發發射時很不穩定,機構動作不可靠。 恰好,美軍在歐洲戰場上繳獲了德軍的13mm毛瑟新式反坦克槍及其配用槍彈,該槍彈的彈頭對裝甲的侵徹性能很好。溫徹斯特公司立即借鑒了它的設計思想,對12.7mmm槍彈進行改進,使得機槍和槍彈都達到了潘興的要求。改進設計後被列為美軍的正式裝備。 1918年11月12日,為了開發安裝在飛機上使用的航空機槍,溫徹斯特公司改製成了第一挺氣冷式12.7mm重型機槍的樣槍,進行了試射。接著,勃朗寧與柯爾特公司又共同開發了高射機槍、坦克機槍等。後因品種太多,簡化成了兩種產品,即M1921 12.7mm水冷式高射機槍和M1921 12.7mm氣冷式機槍,列為美軍正式裝備。1926年將氣冷式M1921機槍重新命名為M2 12.7mm空的型號又分為單管和雙聯裝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應用很廣泛。除1980年比利時FN公司曾為提高槍管更換速度而將兩耳提把改成一端提把之外,世界各國使用的M2HB一直保持原有的結構面貌。 勃朗寧M2HB氣冷式重機槍槍管質量13kg,平射用M3三腳架20kg,立柱式對空用M63槍架質量65.5kg。發射的12.7 X 99mm彈種有普通彈、穿甲燃燒彈、穿甲彈、曳光彈、穿甲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脫殼穿甲彈、硬心穿甲彈、訓練彈等。採用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楔閂橫動式閉鎖機構,擊針式擊發機構,單程輸彈(將槍彈橫向輸送到彈膛正上方),雙程進彈(將槍彈抽向後方再推入彈膛),可散彈鏈供彈。美國的弗里基德爾和柯爾特等7家公司生產。從1933~1946年間總產量約為200萬挺。停產25年後,1979年由麥爾蒙特等公司恢復生產,當年美軍定購18822挺。到1990年代,除美國外,世界上還有91個國家和地區裝備使用這種機槍。直至今13,在 伊拉克發生的戰斗中,它仍在以直升機機槍、坦克高射機槍、坦克並列機槍、車裝機槍等等身份噴發火舌,發出低速而沉悶的連發聲響,盡顯其作戰風采。 為什麼沒有新式大口徑機槍替換M2HB 12.7mm重機槍呢?一是因為它的使用方式以車裝為主,只在極個別情況拿下車來使用,其質量大小對於車船來說不是主要矛盾,加之其動作可靠,能夠滿足使用要求;二是因為其定型生產幾十年,成本低廉,作為各種裝甲輸送車、裝甲偵察車、坦克、自行火炮、船艇等的附屬武器備受主體裝備系統訂購者的青睞。這種實用主義的觀點恐怕還會持續下去,因有前車之鑒:1970年代末,美國陸軍軍械研究工程發展中心曾研製出採用導氣式原理、回轉閉鎖機構、質量減到21.3kg的12.7mm機槍方案;AAI公司曾研製出導氣式原理、雙路供彈、回轉閉鎖機構、質量減到25kg的12.7mm機槍方案;1980年代初,薩科公司曾研製出一個可與M2HB零部件互換通用率達到73%、質量減為25kg的機槍方案;拉莫公司也曾研製出質量為26.7kg的12.7ram機槍方案。但這些更新方案都由於造價過高而被束之高閣。因此,M2HB 12.7mm重機槍以其固有的優勢長存編輯本段老而彌堅增強型M2HB重機槍
在美軍現役輕武器中,M2HB重機槍堪稱幾朝元老,曾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因戰功顯赫而威名遠揚,目前已裝備世界50多個國家。進入21世紀,服役超過70年的M2HB重機槍似乎己顯「老態」,為此,美國陸軍對M2HB重機槍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全面改進升級——研製全新的 XM312重機槍。與M2HB相比,XM312已脫胎換骨,內外都與「老前輩」截然不同。M2HB重機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外表稜角分明,威猛剛毅。XM312重機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外表圓潤平滑,細膩俊朗。XM312的「身手」也非同一般,後坐力遠小於M2HB,全槍也比M2HB輕66%,僅重19.5千克,全槍長度則縮短了18%,射擊精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XM312還可以加裝先進的火控系統,其作戰效能得到了大幅提高。由於重量輕,機動性好,車載的XM312在車輛遭到破壞無法行駛時,可拆下由士兵攜行。上述這些優點都是M2HB所無法比擬的。炫耀資本的背後卻是高居不下的「出場費」(成本遠高於M2HB),結局自然是沒能替換陸軍現役的2萬多挺M2HB重機槍。 「態度決定一切」。美國陸軍選擇了對現役M2HB重機槍進行升級改進,以延長其服役期限。 在2007年的美國國防工業協會輕武器研討和展覽會上,美國陸軍披露了在M2HB基礎上改進的增強型M2HB重機槍。 增強型M2HB與M2HB重機槍的總體性能相差不大,如仍具備快速更換槍管的能力,更換槍管時能保持固定的閉鎖間隙以保證可靠性和安全性:沿用了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和卡鐵起落式閉鎖結構,內部設有液壓緩沖機構,減少了部分後坐;採用單程輸彈、雙程進彈的供彈機構;能夠發射普通彈、穿甲彈、穿甲燃燒彈和訓練彈等多種12.7×99毫米槍彈。增強型M2HB重機槍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升級改進。 增加了手動扳機保險M2HB重機槍大多安裝在各種車輛上使用,在膛內有彈的情況下隨車輛機動時容易因震動而走火。增強型M2HB上增加了手動扳機保險,可有效防止偶發,在提高機動性的同時增加了安全性。 採用高效膛口制退器M2HB在射擊時槍口煙、焰明顯,容易暴露自己,而且在射擊時還影響到了瞄準鏡的使用。增強型M2H11重機槍採用了高效的叉型膛口制退器,不僅降低了後坐和槍口煙、焰,還大大減少了射擊時對瞄準鏡的影響。 改進了槍管為進一步縮短更換槍管的時間,增強型M2HB安裝了槍管定位系統,確保更換的新槍管快速鎖定到位,達到了縮短更換槍管時間,提高火力持續性的目的,並且將原來較軟的槍管提手改用為硬質材料,更加方便更換燙手的槍管。 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M2HB的機匣頂部由於沒有皮卡汀尼導軌,安裝各種瞄準鏡時很不方便。增強型M2HB重機槍在機匣頂部加裝了皮卡汀尼導軌,方便安裝各種光學瞄具。 使用0.50英寸M2普通彈,初速893米/秒; 槍長毫米, 槍管長1143毫米, 槍重38.2公斤, 最大射程6800米

B. 麻煩問下日本的現役軍用的槍械是什麼槍阿,還有二戰時的槍械。。。

http://hi..com/jewell/blog/item/84f943084bffd5900b7b8293.html
現役軍用的槍械

二戰時的槍械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歩兵銃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規格參數
類別: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6.5 毫米
彈葯:6.5×50 mm 步槍彈
彈倉容量:5 發
全長:1,280 毫米
槍管長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百式沖鋒槍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中國軍隊沖鋒槍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沖鋒槍。當時是由中央工業公司的南部槍械廠具體負責這一工作,試制人員將其稱為南部式沖鋒槍,其彈夾可放置50發子彈。彈夾呈弧線形,插在槍的下面,其形狀類似香蕉。隨著試制工作的進展,彈匣逐漸被移至左側面並呈水平狀,這與後來的英國司登沖鋒槍很象,這是為了卧射時更方便,這一設計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沖鋒槍」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全長:900毫米;
槍管長:280毫米;
槍重:4.2公斤;
裝彈量:30發;
射速:700發/分。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弱,用5層棉被就能擋住,此外該槍採用的設計結構,必需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操作:自動
彈葯:6.5×58毫米步槍彈
容量:5發/彈夾、30發/彈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長:1100毫米
槍管長: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論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600米
口徑:6.5毫米

九六式輕機槍
從外形上看,該槍應該是十一年式的改進型,但是由於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彈方式,我一直認為這是日軍根據ZB26修改的槍型,後查閱資料可知,日軍確實有根據ZB26設計的輕機槍,但是不是這種。這個後面會有介紹。大家注意紅字的部分,這些地方是該槍和ZB26相似的地方。
這種機槍是我軍繳獲較多的一種,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輕機槍,它是神武紀元2596年(1936)定型裝備的。它比十一年式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不易發生故障。口徑仍為6.5毫米,導汽式,氣冷,導氣孔可調,採用弧形彈夾並裝於機匣上方,鼓形標尺,分劃2-15,瞄準孔可以左右調整,準星偏於槍的左側,而且有護翼,此槍的一大特點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裝刺刀(想想現代機槍中還有那種可以裝刺刀),機匣上方可以加裝瞄準鏡。槍管末端有提把,槍托為魚尾狀,拉機柄位於左側,其上方有突出的退殼挺並加鐵罩保護,該槍沒有單發裝置,只能連發,由於口徑小,殺傷力和侵徹力均感不足(這就是後來99年式出現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槍彈,彈頭初速730米/秒,標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發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30發/分,膛線右旋四條,纏距200毫米,槍全長1067毫米,槍管長550毫米,槍管重1.96公斤,全槍重8.85公斤。
99式輕機槍
備注: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一樣.這種1939年研製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日本92式7.7mm重機槍
陸軍認識到八九式迴旋重機槍的地面使用化改裝不太容易,於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機槍試驗開發度使用 7.7 mm子彈,因為口徑增大的原因,加強加大了槍體使其更加堅固也導到全槍重量增加,之後從昭和 7 年到 8 年對樣槍進行了射擊試驗,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機槍的名稱定型。其基本構造沿繼了三年式重機槍的構造,不同的地方口徑不同,光學瞄準鏡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準裝置採用了光學瞄準鏡,遠距離的命中精度相當高。子彈塗油裝置以及供彈機構與三年型機關槍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槍口消焰器。供應彈方式沒有採取彈鏈供彈而是採取了彈板式,發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機式 ,而是變為對推的壓鐵式。因其特有的發射聲音,盟國的士兵們稱為「啄木鳥」。

九二式重機槍的優點及缺點
優點
採用光學瞄準,命中率高
握把折疊,容易機動
使用槍口消焰器(不影響射手的觀察)但說達到了「對方很難被發現」的程度還是有疑問的 )
缺點
比改裝前的三年型機關槍更重了
發射速度和當時的其他機槍相比慢(這也是其最大的缺點,重機槍是可日軍的火力支柱)
戰時更換槍管困難
性能數據:
皇記2592年定型,導氣自動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721 mm
全槍長:1156 mm
重量:55.3 kg
裝彈數:30發保彈板
發射速度:450發/ 分(最大)實際200發/ 分
子彈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產商 日立
總產量45000挺

93式手榴彈
93式手榴彈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研製並裝備的一種輕型手榴彈,也是同時期日本手榴彈的代表作,其最大特點是結構簡單、小巧輕便,全彈長83mm,直徑50mm,全彈質量370g,裝有39.5gTNT炸葯。
93式手榴彈外形為圓柱形,彈體上刻有5條橫向槽,用於防滑和控制破片數量及大小,彈體上下各設計有一個帶孔的突耳並穿有鐵環,方便攜行。使用時,先取下保險帽,擰下鉛帽,露出拉火繩後,用力將其抽出,即實現發火,然後將手榴彈用力擲出,經過5秒左右的延時,就會引爆雷管與主裝葯。
93式手榴彈的缺點是彈體爆炸後產生的破片不均勻,有時過大的彈片會飛出很遠,甚至傷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裝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終被使用撞擊發火引信的97式手榴彈所取代。

97式手榴彈

97式手榴彈是日本在二戰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種手榴彈,代表著當時日本手榴彈的最高發展水平。該彈從1937年起開始裝備日軍,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97式手榴彈是在91式手榴彈基礎之上改進而來的,使用改進後的10年式引信,因此從外觀上看,其除了不帶發射葯筒、彈體底部沒有螺孔外,其餘部分與91式手榴彈幾乎一模一樣,並且兩者的結構和使用步驟也基本相同,僅在某些細節之處有所差異。
97式手榴彈彈體直徑為49.5mm,全彈長95mm,全彈質量445g,裝有56gTNT炸葯。與91式手榴彈不同的是,97式手榴彈引信的延期時間改為4-5秒,這個時間一般會在引信體延期葯管表面標刻出來。97式手榴彈彈體與91式手榴彈一樣刻有破片槽,大小和數量也相同,不同之處在於97式手榴彈彈體上下的定心環部分是直接鑄出來的,這主要是因為其不能用擲彈筒發射,不需要對彈體圓柱部分進行精加工。另外如前所述,97式手榴彈底部沒有螺紋孔,不能連接發射葯筒。
由於延期時間較短,因此97式手榴彈在投擲時需比91式手榴彈更加小心。除手投外,也可以像91式手榴彈那樣用槍掛擲彈筒拋擲,具體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
97式手榴彈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訓練用型號,外形比真正的97式手榴彈大,為混凝土實心結構,表面沒有凹槽,但頭部也插有一個保險銷。
97式手榴彈的主要缺點是:圓柱形彈體對於握持和投擲均不利,並且也不利於形成均勻的破片;引信結構比較復雜,且大量使用黃銅材料,不利於減輕質量和節約材料;引信的發火方式設計不合理,使用時需要在硬物上敲擊一下,在某些特殊場合下使用不便,與西方手榴彈的翻板擊針發火方式相比,其零件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效能卻相差甚遠。

98式木柄手榴彈

98式木柄手榴彈是為了解決97式手榴彈生產工藝復雜、投擲距離較近的問題而研製的。該手榴彈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均與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小號木柄手榴彈接近,只是木柄弧線略有區別。不過,此種手榴彈在日軍中並未大量裝備使用。
98式木柄手榴彈彈體為圓柱形,表面沒有凹槽,直徑為50mm左右,全彈長202mm,全彈質量560g,裝有70gTNT炸葯,採用摩擦發火引信,延期導火索,延期時間為4-5秒。發火延期組件與中國的67式手榴彈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拉火葯是直接塗裹在拉火繩一頭上,當拉火繩從拉火管中快速拉出時會與後者相互摩擦而點燃拉火葯,繼而點燃延期導火索。
98式木柄手榴彈的使用方法以及優缺點與大多數木柄手榴彈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具體可以參照前述德國M24手榴彈部分。

99式多用手榴彈

了取代較為笨重且槍發性能不好的91式手榴彈,日本於1939年研製出99式多用手榴彈和相配套的100式擲彈筒。美軍首次接觸到該手榴彈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島戰役期間與駐守基斯卡(Kiska)島日軍的戰斗中,因此給其起了「基斯卡島手榴彈」的綽號。該手榴彈以槍發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用手投擲。日軍對該手榴彈和發射器比較重視,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形勢逐漸向不利於日本的方向發展,實際產量並不大,美軍繳獲數量也不多,如今在國際武器收藏市場上也是價格較高的二戰紀念品之一。
99式多用手榴彈外觀也是簡單的圓柱形,上端中間裝有圓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設有一個保護圈,彈體上下各有一圈與擲彈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環,彈體表面光滑沒有凹槽。該彈最大直徑為40mm,高度為75mm,全彈質量300g,裝有58g以紙筒包裹的TNT炸葯,有效殺傷半徑為5m。
99式多用手榴彈在結構上基本繼承了97式手榴彈的模式,但體積和質量都有所減小。其引信的主要結構與97式手榴彈類似,不同之處在於99式引信的保險蓋上沒有輥溝,引信體上也未設相應的溝槽;此外彈體內部沒有銅管,雷管直接與引信體相連。
99式多用手榴彈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也同樣存在由於引信延期時間較長,直接拋射後手榴彈落地不能及時爆炸,或者先發火後拋射存在的危險。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研製的這些多用手榴彈往往更側重於手榴彈的使用性能,而未能很好地兼顧其他發射方式。
99式多用手榴彈除手投外,還可利用步槍發射,其發射的配套裝置即是100式擲彈筒。該擲彈筒實際上只是一種附加在步槍槍口的手榴彈拋射筒,專門發射99式多用手榴彈,射程約110m。100式擲彈筒主要有兩種型號:一種供6.5mm口徑步槍使用,一種供7.7mm口徑步槍使用。100式擲彈筒的主體部分是一節鋼管,後部有連接裝置,筒底有一條供瞄準使用的白色豎線。與其他手榴彈拋射筒不同的是,100式擲彈筒的發射筒與槍管不在同一條軸線上,筒身下方專門設計有讓槍彈通過的細管,火葯燃氣通過一個曲折的孔道導入發射筒中。由於手榴彈與槍管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就排除了誤裝實彈的危險,但也因此帶來了對火葯燃氣利用率不高、實際拋射距離非常有限等缺點。

鏈接有圖

C. 如何區別美軍M1A1和M1A2坦克最好能有圖!

與M1相比,MIAI坦克所作的改進主要是:

(1)用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代替105毫米線膛炮。它發射的120毫米炮彈的威力比
原來105毫米炮彈大得多,穿甲與破甲能力和有效射程都增大了。
(2)加厚了車體與炮塔正面的裝甲。1988年以後生產的MIAI還使用了美國發明的貧
鈾裝甲。這種含有貧鈾合金材料的裝甲可防禦現有的和正在研製的各種反坦克導彈和炮彈的
攻擊。
(3)裝超壓式核、生、化集體三防系統及個人三防服裝微冷卻系統,使坦克乘員在發
生核、生物、化學戰時仍能在坦克內持續作戰。……
為了進一步提高坦克的戰術技術性能,使之有更強的突擊力和生存力,1988年11月美
國陸軍決定對M1』作第二期重大改進,即發展MIA2坦克,並與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
部簽訂了全面研製合同。
1991年美陸軍對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部交付的10輛MIA2坦克樣車進行了徹底的試
驗。試驗結果表明,其性能不僅達到而且超過了預定的目標。陸軍原打算與該公司簽訂5年
生產3000輛MIA2坦克的合同。現在,由於華約和蘇聯的解體,美國面臨的威脅大大減小
了,國防預算也大幅度削減了,最後陸軍決定只訂購62輛新生產的MIA2,並計劃在今後
9,年內將現裝備的3000輛M1改進為MIA2。據初步估算,把一輛M1改進為MIA2所需的費
用只相當於一輛全新的MIA2坦克價格的2/3,因此可節省大量的采購費。此外,由於
wtIA2坦克大量裝備以後,仍可使美國在2i世紀的地面戰場上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所
以,美國原先打算發展Mi坦克的第三期改進型「B1ock3」坦克;現在也決定暫不發展了。
目前美國陸軍訂購新生產的M1A2坦克數量雖然減少,但1990年7月沙烏地阿拉伯以18億美
元訂購了315輛,每輛價格為500萬美元。其他國家也可能會購買。
美國不僅把M1稱作「艾布拉姆斯」坦克,而且把它的改進型MIA1、M1A2等也稱作「艾
布拉姆斯」坦克,但外國對其通常只稱型號。

MIA2坦克主要有以下特點:

生存能力很強據報道,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有:956輛MIAI坦克參戰,沒有
一輛被打壞。MIAI坦克的乘員說,伊軍T一72坦克的炮彈根本打不穿MIAI坦克的裝甲,
沒有一名坦克乘員被伊軍坦克打死。可見MIAI坦克的生存能力是很強的。
MiA2坦克的生存能力更強。它的炮塔周圍裝有經過改進的防彈能力極強的貧鈾裝甲;
彈葯存放在有防爆門的隔艙內,一旦艙內彈葯被引爆,防爆門便會圖4MIA2在MIA]基礎上
的改進之處自動打開,把爆炸氣浪排出車外;車內裝有高效能的快速自動滅火系統,一旦發
生爆炸,可在2毫秒內發現人情,或在6毫秒內探測到距離之米處的燃料起火,並在100毫
秒內將火熄滅;核、生、化三防系統也很完善。此外,它的外形較矮,燃氣輪發動機不冒黑
煙且雜訊很小,不易被敵發現,這也有助於提高生存能力。
坦克炮直射距離遠,命中年高,威力大MiA2坦克雖仍沿用MiAi坦克的120毫米滑膛
炮,發射M829型尾翼穩定貧鈾合金彈芯脫殼穿甲彈和M830型尾翼穩定高爆反坦克多用途破
甲彈(彈葯基數40發),但其火控系統進一步完善了,能發現並准確地攻擊更遠的目標,
從而提高了其戰斗能力。海灣戰爭中,120毫米坦克炮發射的炮彈可在2500米距離之外擊
毀伊軍T一72坦克。在戰斗中,曾發生過一枚M829型貧鈾穿甲彈貫穿一輛坦克後,又穿透
另一輛坦克,把兩輛坦克都擊毀的情況;以及先穿過伊軍坦克左側的沙牆,貫穿坦克後,又
穿透右側沙牆的情況,可見其威力之大。此外,MIA2還配備有12.7毫米高射機槍:挺,
7.62毫米同軸機槍和裝填手機槍各:挺。
MIA2坦克火控系統方面的改進表現在:以前車長只能通過炮手的觀瞄、熱成像夜視與
激光測距三合:一瞄準鏡的光學支路顯示器觀察目標:現在給車長裝了由自己單獨使用的熱
像儀(圖3),井將其與他的潛望瞄準鏡組裝在一起,可獨立於炮塔轉動,從而使車長可環
視四周,獨立發現和捕捉目標,並迅速將坦克炮和炮手瞄準鏡對准目標,然後由炮手或自己
開炮射擊。由於坦克炮、炮手和車長的瞄準鏡都配有穩定器,所以坦克在運動時也可以瞄準
射擊。以前採用摻鈦憶鋁石榴石激光測距機,它發出的激光易受大氣和煙塵的影響;現在采
用二氧化碳激光測距機,它發出的激光能穿透戰場上的煙塵並准確測出目標距離,因此有助
於提高實戰能力。
電子化程度高MIA2坦克採用了大量的電子設備。對電子計算機系統、綜合軟體包、數
據系統、顯示與接收裝置等都作了改進,並把它們用一個標準的軍用高速1553日型數據總
線連接起來,實現了電子系統的高度標准化、通用化和數據共亭,並能自動檢測故障情況。
利用綜合軟體包分配與傳遞車內信息和指令,使車輛間信息傳輸系統(IVis)的工作更加可
靠。新的綜合式電子顯示裝置和火控計算機給車長、炮手和駕駛員提供了良好的人機介面。
電子感測器系統提高了目標識別能力及友鄰坦克間的信息傳遞能力。此外,還有全新的指
揮、控制與通信(d)系統。該系統有先進的單信道地一空無線電台、無線電介面裝置、現
代數字信息處理系統及顯示裝置,使坦克乘員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完成6任務。例如「在屏
幕上」擬定計劃和指令,快速傳達指令和報告,接受、顯示和貯存輸入的信息,顯示坦克實
際位置等等。因此利用該系統將有助於提高坦克的作戰效能。』機動性好,可靠性高MIA2
坦克在MiA1坦克底盤的基礎上做了許多改進,使其機動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例如,
對:500馬力的燃氣輪發動機進行了改進,給發動機裝上了數字式電子控制裝置,使耗油量
降低18%。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一般行駛6400千米後才需要送到基地去修理。這樣,既
減少了維修保養費用,又提高了坦克的可用率。M1A2坦克更換了原MIAi的T一156型履
帶,使用了新的T一158型履帶,其壽命比原來延長了一倍多,行駛3400千米以後才需要
更換履帶。此外坦克炮也採用了延長使用壽命的措施,原來打500發炮彈後就要更換炮管,
而現在打1000發後才需要更換炮管。
MIA2坦克上還裝有自主式地面導航系統,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和自然條件下快速、准
確、可靠地確定坦克所在位置。有了這個系統,即使在浩翰的沙漠或錯綜復雜的地區也不會
迷失方向,從而有利於提高坦克的機動性。試驗表明,裝上自主式地面導航系統後,MIA2
坦克到達預定地點的准確度提高了96%,完成某段道路行軍所耗時間減少了42%,完成給
定任務所耗的燃料減少了1,2%,位置報告的准確度增加朋%。
MIA2坦克上有乘員4人(車長、炮手、駕駛員和裝填手兼機電員),戰斗全重63噸,
炮向前時車全長9·828米,寬3.657米,高(至炮塔頂)2,438米,公路最大速度67千
米/小時,最大行程460千米,過垂直牆高:.067米,越壕寬2.743米,爬坡度31。,
涉水深1.219米。

下面有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