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竹簡卷軸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哪個大喇叭喊話圖片 2025-02-01 07:44:54

竹簡卷軸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9-13 16:40:52

❶ 如何製作竹簡

需要准備:尺寸一致的竹片、繩子、刀子,具體的製作方法如下所述:

1、首先需要准備好尺寸一致的竹片,見下圖所示。


❷ 竹簡怎麼畫 竹簡簡介

  如果你是一個古裝劇的熱衷者,那麼你肯定聽說過竹簡吧。竹簡是戰國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在古代的時候,如果臣子要上奏的話,就必須要使用竹簡來書寫。竹簡一般都是用竹子製造而成。古人寫字都是寫在竹簡上面,比我們現在寫在紙上要麻煩多了。隨著現在復古風的流行,很多的人都喜歡模仿古代的東西。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竹簡怎麼畫。  

一、竹簡簡介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二、竹簡的畫法(用ps製作)

1.新建一個空白文檔,大小為800*600像素,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

2.前景色和背景色分別選擇深淺黃色。

3.濾鏡——渲染——雲彩。

4.濾鏡——雜色——添加雜色。

5.濾鏡——模糊——動感模糊。並進行相應的設置。

6.新建一個文檔,大小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

7.從做好的圖片上截取一段過來。

8.選擇圖層樣式——斜面和浮雕。設置好參數。

9.crtl+j復制多層,把整個文檔覆蓋完。

10.拉出一條參考線,然後新建一層,選擇畫筆工具,畫出一些小圓心。

11.選擇鉛筆工具,沿著參考線畫一條線。

12.選擇圖層樣式,參數值為默認。

13.圖案疊加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圖案可以在網上下載。

14.選擇選框工具,把多餘的線條刪除。

15.然後復制圓心和線條所在的圖層,向右移動。

16.把素材圖片拉進來,然後ctrl+shift+u去色。

17.模式為顏色加深。

18.最終的效果就出來啦,一副美美噠的圖片就設好啦。

上面的介紹主要是利用ps這個美圖工具來進行製作的,製作出來的竹簡也很好看。雖然看上去過程很多很復雜,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並不是很困難,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組合鍵的使用,如果去一個個的在菜單裡面找,可能就過於麻煩了,使用組合鍵就會簡單很多。其次就是去找一張漂亮的背景圖,最後竹簡畫就製作成功啦。

❸ 如何製作竹簡畫

1、新建一個空白文檔,大小為800*600,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

❹ 奏摺是什麼樣子的

奏摺內容其實不算固定,但嚴格來講現在很多我們認為的奏摺並不算奏摺

奏摺也叫摺子,原本明朝初年就形成一種所謂的密折制度,用到康熙時期新增成奏摺,也叫摺子。因為奏摺屬於密奏文書,是不需要經過層層上級單位的關卡,直接呈給皇帝的,所以奏摺不是隨便可以用的,一般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才能使用奏摺的渠道。除了奏摺以外,還有奏疏、章表,也是古代官吏寫給君主的文書,一般皇帝會用硃砂紅筆進行批復,然後發回上奏的人。其中的章、表是分開用的,如謝恩之類的一般用章,用來陳述事實的則是表,而奏疏的內容就包括很多的種類了,如普通的言事、對策、請安等。明朝時期就分題、奏、表、講章、書狀、文冊、揭貼、制對、露布、譯。問題中奏摺的前身就是明朝的密揭,密揭形式上又像是密疏,漢代就有。

(圖片:劉墉奏摺)

而關於奏摺使用什麼材質就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了,清代奏摺中一般用榜紙、本紙、毛邊紙等竹紙,而天天用宣紙給皇帝寫奏摺的是很容易被打土豪的。存世的奏摺中大部分的尺寸是長22厘米寬10厘米,至於奏摺的書衣是不是一定要用黃色紙板其實也沒有相關的規定,理論上任何顏色都能用,但你沒事給皇帝上個白色估計皇帝也不高興了,你沒事上個黑色估計皇帝晚上看了奏摺得殺你的頭了,你要用個紅色,皇帝眼睛估計就廢了,我們現在很多的護眼紙或是護眼的軟體APP底色不都用黃色么,因為人眼各種波長的光感知靈敏度是不同的,其實現在的紙張很多是因為熒光劑導致損傷視力,古代的竹紙沒有漂白也沒有熒光劑,一般紙的原色就是偏黃的。還有一種就是皇宮備檔了,一般奏摺到皇宮後都會有專人進行復制,而宮里的東西用黃色就更普遍了,樣式還是成批次統一制定的。

結語

雖然清朝才出現奏摺這一稱呼,明朝把文書分的極其細致,到了清朝文書的形制又比較混淆了,清朝奏摺到現在存世的奏摺很多的,尤其清末時期大量的清朝文書被當廢紙賣出,流落民間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總之在一些拍賣網上還能看到此類文物的身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並不是所有奏摺的內容都是機密大事,雍正開始大范圍使用奏摺後,大臣們還固定的按時上請安折,有的送個西瓜還要上個奏摺,也不怪皇帝看奏摺看到吐血,然而這類文書類文物對我們研究清史是非常寶貴的原始資料,清末時期8000多麻袋15萬斤的資料,被4000大洋就賣了,更可悲的是很大一部分還流落到日本,算不上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劫,但絕對算是一個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