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張梵高《羅納河上的星夜》做壁紙,2560*1080以上的,最好沒有水印
樓主查收
『貳』 介紹一下梵谷的《星夜》
The Starry Night
June 1889 (210 Kb);
Oil on Canvas,
72 x 92 cm (29 x 36 1/4 in);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又名《星光燦爛的夜空》
布面油畫 73.0 x 92.0 cm
聖-雷米: 1889年6月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F 612, JH 1731
--------------------------------------------------------------------------------
文字介紹:
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脫離現實,純為凡·高自己的想像。左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象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光燦爛的夜空也許是文森特·凡·高最有名的畫作。獨特的風格讓人一眼就可以認出是凡·高的作品,這幅作品是虛構的。Don Mclean曾獻給文森特一首著名的同名歌曲"Vincent"又名"Starry Night"(lyric)即使凡·高嘗試了裝飾性作品的創作,也只有極少數評論家認可他這些作品並願意支持他在這方面的嘗試。其中的部分原因無疑是凡·高沒能舉辦他所希望的個人畫展,只有這樣的畫展才可能擺出自己的大批作品。古斯塔夫·卡恩倒是對凡·高在1888年獨立沙龍上參展的三幅作品做過評論,他說"凡·高先生的畫筆揮灑得很有力",這樣的評價實際上成了批評。有些評論的作者差不多把這種筆法乾脆稱為裝飾性筆法。1889年,費利克斯·費內翁曾經提到,在這幅作品裡,這種"無立體感的筆觸構成了粗糙的草席似的圖案",同時那漩渦關的色彩像是直接從顏料管里擠出來的。喬治·勒孔特在文章中贊揚道:"熱烈的厚塗……各種顏色很自然地營造出了令人感到震撼的效果。"古斯塔夫·熱弗魯瓦將凡·高描繪為一個"畫風景畫時簡直就像在雕塑風景畫"的畫家。這些評論或許促使人們注意到了凡·高作品的表現圖案和裝飾性,而其筆法則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將前景和背景統一在一視覺區里的手段。可是這些評論都只有三言兩語,而幾乎沒有對凡·高的作品做更廣泛或者更深入討論。假如從一幅幅單張作品的角度上看,剛勁有力、別具一格的筆觸便意味著傳統意義上氣質或者獨特的個風格,而不是裝飾性圖案。而凡·高的身體健康狀況一旦廣為人知,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他的筆觸證明了他的病態氣質和性情的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