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文課本插圖大盤點,認出10張以上可能是學霸,你認出了幾張呢
說起來,在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會附上1~2張插圖,這樣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閱讀課文會更有立體感,圖文並茂嘛!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舉出一系列語文課本插圖,各位家長和學生不妨猜測一下,據說認出10張以上的同學可能是學霸哦!
語文課本上的插圖,每一張都是童年回憶,看到最後眼睛酸了
第一張:
提示1:作者是魯迅
提示2:圖片中的動物叫猹
此外,語文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衍生出的產物,孩子要留心觀察四周,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學好語文。
總而言之,孩子學好語文就要多說、多讀、多寫,閱讀一篇文章時,不僅要理解文章主旨,也要思考作者的背景時代,這樣會對文章有進一步的感悟。
寄語
這15張插圖的答案,你們想到了嗎?接下來就是公布答案的時刻:
少年閏土、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贈汪倫、月光曲、夜鶯的歌聲、珍貴的教科書、孔乙己、西門豹、愛迪生救媽媽、誠實的孩子、將相和(負荊請罪)、陳毅吃墨(吃墨水)、峨眉道上、桃花心木。
今日話題:你能猜對幾張?
② 看圖挖井寫作文
1. 五年級上冊看圖作文挖井圖
有這樣一幅漫畫,畫面上有一個人想要挖一口井,可是到頭來挖了深淺不一的五個坑之後,留下一句「這下面沒水,換個地方再挖!」的豪言便揚長而去。
難道真的是地下無水嗎?其實,土層的下面,一帶清澈的地下水正靜靜流淌。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有的坑離水面已經近在咫尺,只要再堅持一下,挖井人就能如願以償了。
說實話,畫中的挖井人並不是一個只動口不動手的空想家,你看他高挽褲腿,汗流俠背的樣子就可以知道他也費過一番工夫,深淺不一的五個坑,「換個地方再挖」的豪言壯語就是明證。然而照此下去,他除了在地面上再留下幾個坑以外,肯定是一無所獲了。
為什麼?因為他獨缺「專心」二字。 荀子《勸學》中有雲: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鰲,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強調的就是治學要用心專一的道理。就挖井而言,認准地下有水.應該探挖不止,對治學來說.明確一個目標.就應該堅持不懈。
許多人做學問,完全憑興趣左右,今日物理,明天化學,一會兒想在文壇一嗚諒人,一會兒又想在商界呼風喚雨……然而事事淺嘗概止虎頭蛇尾,結果卻一事無成。其實.世界上又有哪件事情是一賦而就的呢?挖井如此.治學尤然。
任何一門學問,鑽研越深,進步越難,非下苦功無以成大家。若沒有日復一日口含石子,迎風朗誦的苦練,德摩斯梯尼如何能克服口吃,成為名噪一時的演說吵灶家,若投有年復一年潛心數論,埋頭演算的艱辛.陳景潤何來摘取「升閉扮數學皇冠明珠」的輝煌。
用心專,才能用心恆。離開了專一的垣心,只不過是三心二意者的借口.這樣的人,做個半瓶醋的「雜家」尚可,若想成為專家,何異干痴人說夢。
其實,說到缺乏「專心」,凡事半途而廢,多半還是缺乏信,所致。就像那個挖井人.挖了幾處都不見水,就失去了繼續深的信口,借口「這里沒水」,便浦灑而去。
他的行為雖不可取.倒還情有可原,因為水深藏在地下.他無法判斷。但說到做學問.開始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所鑽研學問的價值.然而花了一番功夫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收獲,便開始懷疑,懷疑學問的價值,壞疑研究的方向,懷疑自己的能力…「.在壞疑中逐漸失掉了信口.失掉了專心與恆心,失掉了堅持不懈的勇氣,干是,也許就在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與成功失之交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已能有所成就.在起步之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挖井圖」,想一想我們是否淮備好了:誰備好了足夠的信,口和勇氣.專心和恆心。
2. 挖井的看圖寫話450字
一天,我帶著鋤頭和鐵鍬來到河邊,准備挖一口井,讓口渴的小動物們喝水,讓人們打水洗衣服,讓大家一起用這口井。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可以用這口井。 於是,我就挖了起來。
第一次,我挖呀挖,挖呀挖。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可我就是沒有看見水。
我想:會不會是這里沒有水,要不要換個地方挖。第二次,我努力地挖呀挖,可是也沒看見一滴水。
第三次、第四次。
我挖了十幾次,還是不見一滴水。於是,我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我挖的不夠深?還是這根本沒有水?要不我再挖一次。
這次一定不能停,必須一直挖下去,直到看見了水為止。 說做就做,我一直挖一直挖。
終於,井水汩汩地冒了出來,井水流啊流啊,在太陽要落山的時候,終於將這口井填滿了。我找來一塊又平又大的木板蓋住了井口。
回到家,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這樣,態廳做任何事都會成功。
3. 為自己挖一口井作文
有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的廟里,山之間有一條小溪,他們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挑水.久而久之,他們便熟了.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左邊山上的小和尚沒來.右邊山上的小和尚很惦記他,便去探望.原來,左邊山上的小和尚每天挖一點點土,結果到現在,挖出了一口井.如今井出水了,所以他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而現今的我們,是不是也該為自己挖一口井呢?在緊張學習的同時,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去讀幾頁書,去摘幾行字,去聽幾句話.可千萬不要小看那一點點收獲,說不定你的積累會在關鍵時刻祝你一臂之力哦."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這是千真萬確的道理.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你就會易於動筆,善於表達,就會"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而不會搜腸刮肚,咬筆桿子了,從而改變"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的''的狀況,走在別人前面.朋友們,記住哦,光陰易逝,不要虛擲分分秒秒,知識難求,需要重視點點滴滴.所有的成功者都善於利用易被被人忽視的時間,抓住一分一秒.你不要幻想在某一天早晨或傍晚,突然獲得巨大成功.但是,只要365天你天天堅持,為自己挖一口井,最終你會獲得成功的!為了美好的明天,大家一起加油哦。
4. 挖井看圖寫話450字
我看了一副漫畫《挖井》以後,有很深的感觸。
這副漫畫中畫著一個小夥子,叼著煙,在挖井,他挖了幾個坑,卻沒有找到水,只是長嘆一聲「唉,這下面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這個地方真的沒有水嗎?不,當然有!可想而知,這個小夥子沒有找到水的原因是--半途而廢,前功盡棄,不努力,不奮斗。他每次都差幾尺就挖到水了,可他卻心煩氣躁,不耐煩地想著:「這個地方沒水,再挖下去也沒用啊,還是換個地方挖吧。」像這樣是永遠也挖不到水的。
這種情況何止發生在挖井上呢?生活中這樣做的也不乏其人!
有些人想當老闆;有些人想飽餐一頓;還有的人只想得到別人的贊揚……總而言之,就是想嘗試一下自己沒做過的事,可最後呢?想當老闆的不去奮斗,最終給別人做牛做馬;想飽餐一頓的人不去工作,最終餓死街頭;只想得到別人贊揚的人不去努力,最終被批評。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為什麼這么多人不去努力,不去奮斗,不去爭取呢?
冰心說過:「成功之花,人們往往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是啊!哪一朵鮮花不飽經風霜就奼紫嫣紅的?
奮斗當然是艱苦的,但只有通過艱苦的奮斗,鍥而不舍的追求,成果才是幸福甜蜜的。
啊,同學們,不要嘆息,無需彷徨,更不要前功盡棄,我相信你們,用自己的毅力與困難作斗爭,經過艱辛努力,那甘甜可口的「泉水」一定會流淌出來的。
5. 看圖寫話作文,小猴子挖井怎麼寫了
一天,小猴在挖院子里挖井。它想:「挖一口井,以後取水就方便多了」。於是小猴就拿來一把鐵鍬挖了起來,挖呀挖,小猴一連挖了三天,可一滴水也沒見到。小猴沒信心了,像只泄了氣的皮球。「不幹了」,小猴不耐煩地說,嘴裡還在嘮叨「真是的,這里根本就沒水嘛,浪費我的時間」。
這時,猴媽媽來了,它看見小猴唉聲嘆氣的樣子,就問小猴怎麼回事?小猴把事情從頭到尾細說了一遍。猴媽媽接過小猴手裡的鐵鍬,挖了起來,一會兒,一股清泉從地上冒了出來,小猴高興得手舞足蹈。現在小猴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堅持就是勝利!
6. 挖井的看圖寫話450字
一天,我帶著鋤頭和鐵鍬來到河邊,准備挖一口井,讓口渴的小動物們喝水,讓人們打水洗衣服,讓大家一起用這口井。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可以用這口井。
於是,我就挖了起來。第一次,我挖呀挖,挖呀挖。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可我就是沒有看見水。我想:會不會是這里沒有水,要不要換個地方挖。第二次,我努力地挖呀挖,可是也沒看見一滴水。第三次、第四次。。我挖了十幾次,還是不見一滴水。於是,我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我挖的不夠深?還是這根本沒有水?要不我再挖一次。這次一定不能停,必須一直挖下去,直到看見了水為止。
說做就做,我一直挖一直挖。終於,井水汩汩地冒了出來,井水流啊流啊,在太陽要落山的時候,終於將這口井填滿了。我找來一塊又平又大的木板蓋住了井口。
回到家,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這樣,做任何事都會成功。
7. 歷年高考作文題目薈萃
2003: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全國卷);轉折(北京卷);雜(上海卷)2002:心靈的選擇 2001:誠信 2000:通過對四個圖形符號的不同認識,談你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 1999:假如記憶可以移植1998:堅韌;我追求的品格戰勝脆弱(二選一)。
小作文:補寫《媽媽只洗了一隻鞋》 1997:自擬題(社會調查分析素材兩份,主線為「助人為樂」) 1996: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關於給六指做整形手術的兩幅漫畫比較,議論題為「我更喜歡」)1995:①一段對話;②一篇評論(素材為詩歌鳥的對話》) 1994:嘗試 1993:廣播稿:關於補課報酬問題 1992:①記敘; ②議論(關於社會公德問題,街頭雨中一景) 1991:①以圓形物體為本,寫一段想像 ②命題??選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辯論或議論)1990:①動作表情;②肖像描寫;③議論500字(素材為玫瑰園里的花與刺)1989:致青年同學的一封信 (關於報考志願的困惑和苦惱)1988:習慣1987:自擬題(關於育民小學游泳訓練班的簡訊)1986:「樹木?森林?氣候」(一段報道,副標題自擬)1985:「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污染問題)1984:一段報道,關於怎樣寫作文1983:看圖作文:①說明一篇②議論一篇(漫畫《挖井》)1982:命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981:讀後感:《毀樹容易種樹難》1980:讀後感:《畫蛋》(達?芬奇的故事)1979:改寫「陳依玲的故事」1978: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重要問題」1977:「我在這戰斗的一年裡」註: 1966?1976:高考中斷11年1965: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4:讀報有感??關於乾菜的故事1963:「五一」勞動節日記1962:說不怕鬼;雨後(兩選一)1961: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1960:我在勞動中受到了鍛煉1959:記一段有意義的生活1958: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1957:我的母親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裡1955:我准備怎樣做一個高等學校的學生1954:我的報考志願是怎樣決定的1953: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1952:記一件新人新事1951:一年來我在課外努力地工作。
8. 秦始皇兵馬俑見聞作文
今天我們來到了據有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
那天也剛好是一年一度的國慶,人山人海,不比勞動節少。而聲勢浩大的千年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在位於西安市臨潼縣兩公里的地段。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這天,我們來到了兵馬俑這里,天下著蒙蒙的小雨。
我們買了門票便進去了。我們找到了一位導游為我們解說。
我們第一個看見的是兩個青銅鑄造的大雁——浮雕。聽導游說,我們這次十分幸運,這兩只浮雁剛好是今天被開放的,這也是開院以來第一次開放出來給遊人觀看的。
浮雁後面一幅圖,這幅圖就是浮雁的出產地——臨潼縣的一個小山村。這一幅圖加上浮雁身體上的細小紋條狀物,就顯得更加栩栩如生了。
看了這兩只浮雁就彷彿真的回到了過去的美好時光。 第二件是看「銅車馬」,它出土時全部成了碎片。
考古學家用儀器測算了一下,精確數字是199塊。銅車馬有兩輛,第一輛是高車,這是里高的意思為:站為高,出征時站著駕駛的就叫高車。
而與它相對的是鞍車——卧為鞍,坐著就是鞍。高車和鞍車共有8匹馬,每車各4匹,最右邊頭上有一個像鐵棍一樣的東西,那一匹馬就叫做「頭馬」。
馬、車和人都是用青銅鑄成的。馬身小,但速度超快。
駕馬的鞍繩是用24根金、銀鑄成的細繩,一匹馬上就有48根。兩駕馬車的裝飾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
駕車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從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們進京不用取下武器。
而古時候,一般人進京就必須取下武器。從這兩點就可想而知他們的身份和地位。
他們的地位最小也是個立過頭等戰功的正將軍。 我們第三個看的是關於發現兵馬俑出產地的傳奇故事:在臨潼的一個小山村,有一個鬧旱災,可是村裡沒有一人去挖井。
有一戶人十分老實,村裡人就騙他去挖井。他信以為真,就拿著工具去了。
他畫了一個圈,就開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鋤頭像是被石頭碰了一下,他就慢慢的挖,挖出來讓他大吃一驚,就是現在世界上就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他連忙去通知大家,大家來一看,都被嚇跑了。
都說是他把龍脈挖斷了,要把他趕出村去。他在村裡再也住不下去了,便拉了三車兵馬俑去找文物部門。
文物部門當場就獎勵了他三十元錢(這在當時十分多了)。這位老人就是楊開顏爺爺,他現在已是73高齡了。
我們又來到了兵馬俑3號出產地,裡面是一些亂石。原來有顏色的,可是現在已經氧化了。
兵馬俑就在土裡面,由於現在國家技術不發達,還不能挖掘。我們又來到了2號坑,裡面有一些將軍俑,有的頭掉了,有的手掉了…… 我們最後來到的是一號坑。
雖然兵馬俑是最低等級的,但也是最好看的。左右只有十幾個兵馬俑,還在修補。
到右邊一看整齊地排列著1081個兵馬俑,每一豎有4排,中間隔了一條條厚厚的土牆,它上面還有一些墳,老百姓修墳時都修在了兵馬俑的上面。可就是差一點就挖到了兵馬俑。
而楊開顏老人是非常幸運的,不多不少剛好挖到了(現墳已拆走了)。 兵馬俑我就介紹完了。
我還去了秦皇地宮、華清宮之華清池、華山、古城牆和大雁塔的音樂噴泉等景點。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你就來問我吧,我會熱情地告訴你。
9. 寫作文挖井兩百個字
挖井一天,老王因為家裡沒有水喝了,去外面挖井。
他到了後山,向下挖井,剛挖了十米不到就挖到了石頭,他想,下面一定是岩石沒有水。他又換了一個地方挖了米,又挖到了石頭,「這一定是和剛剛的挨得太近了」,他自言自語。
於是,他又走了幾步挖,第三口井一樣,底下是水源,可老王就是沒耐心,不挖了。但心想:下一口我要挖他個二十多米深。
第四口井老王還真挖了二十多米,但又退回去了。第五口井,老王挖了五分米,心想:前五次都沒挖到水,這次也一定一樣。
於是,他叨著一個煙頭,拿起鐵鍬回家了,並對老李說:「後山不可能會有水的。」可是,老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挖井,他看見深深淺淺的井口,老李選了一個最深的井,不久便挖出了水。
老王聽說老李挖出來水,大吃一驚,便向老李問方法。老李說:「做人要有恆心。」
在人的一生中,堅持不用多,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成功。而放棄一旦開了頭,就會步入一而再,再而三的惡性循環。
失敗與成功的界限就是如此,當我們錯過它時也有極少察覺,以至於我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就處在這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