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天空彩虹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手機好多圖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個牙膏最好圖片 2025-02-02 09:46:41

天空彩虹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8-21 01:25:22

A. 彩虹顏色正確順序圖片

彩虹顏色正確順序圖片如下:

從外至內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這是在國際上都普遍使用的一種。彩虹最裡面的顏色就是紫色,而最外面的則是紅色。不過在我國卻更喜歡用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句順口溜來記憶彩虹的顏色。其實彩虹是有著無數的顏色的,不過為了簡單理解,所以一般都只會用七種顏色區分。

彩虹的形成原理

彩虹形成的原理:當太陽光照射到空氣中的水滴時,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雨後常見。

通常雨滴越大,虹越鮮艷明亮。雨滴大小不同,可以造成虹的顏色變化,甚至出現白虹。由於同一時刻,空中雨滴大小並不完全一致,即使在同一虹中,甚至同一彩色光環中,它的顏色、亮度都可能有變化。

B. 一張彩虹背景的素材圖片

C. 彩虹攝影圖片欣賞

彩虹,是陽光在水霧的折射下出現的一種物理現象,多出現在雨後、瀑布、噴水池等有水霧的地方。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彩虹攝影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彩虹攝影作品欣賞

旅遊攝影作品1

旅遊攝影作品2

旅遊攝影作品3

旅遊攝影作品4

旅遊攝影作品5

旅遊攝影作品6

旅遊攝影作品7

如何拍攝彩虹

拍彩虹背景以深色為好,藍天、烏雲、高大的松樹、懸崖,可用偏振鏡壓暗天空和減少一些反光,這樣彩虹會更加明顯。彩虹出現時間較短,拍攝時要抓緊時間。拍攝構圖時,應和景物或人物結合。否則,單單一條彩虹出現在畫面上,顯得單調、不耐看,沒有意境,甚至只能歸於資料片了。

要象拍攝日落一樣去曝光,才能使我們所拍攝的彩虹具有飽和的色彩。如果你過分相信測光表,色彩的飽和度勢必減弱,應該調整一級光圈或快門速度以減少曝光量。如果彩虹後面的天空很暗(有時會這樣),就要縮小一級半光圈。當然,不同地區,不同天氣條件下出現的虹所需要的曝光量可能是不同的,使用數碼相機拍攝時,可隨拍隨看,隨時調整曝光組合。

在構圖時,可以嘗試用各種焦距的鏡頭。比如,用一個16毫米的鏡頭,就能表現一個完整的彩虹,用200毫米的鏡頭可以拍出彩虹的一端與地面垂直相交的動人景色,而任何一種變焦鏡頭使你有可能輕松地變換各種構圖。

D. 彩虹長什麼

彩虹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事實上彩虹有無數種顏色,比如,在紅色和橙色之間還有許多種細微差別的顏色,但為了簡便起見,所以只用七種顏色作為區別。

(4)天空彩虹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彩虹形成的原因

彩虹是因為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造成這種反射時,陽光進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後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後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總共經過一次反射兩次折射。

因為水對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長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紅光的折射率比藍光小,而藍光的偏向角度比紅光大。由於光在水滴內被反射,所以觀察者看見的光譜是倒過來,紅光在最上方,其他顏色在下。

因此,彩虹和霓虹的高度不一樣,顏色的層遞順序也正好反過來。彩虹意旨光線經過兩次折射一次反射,霓虹則是光線經過兩次折射兩次反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彩虹

E. 彩虹是怎麼形成彩虹圖片

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點,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彩虹七彩顏色,從外至內分別為赤、橙、黃、綠、藍、靛、紫。那麼彩虹是怎麼形成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彩虹形成的原理,歡迎閱讀。

F. 高空看彩虹,真是長這樣嗎

最近各種社交網站熱傳一張美圖——原來從高空上往下看,所看到的彩虹是長這樣的: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蝌蚪君綜合報道

G. 彩虹都有什麼顏色組成

彩虹,又稱天弓(客家話)、天虹、絳等,簡稱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 七種顏色。事實上彩虹有無數種顏色,比如,在紅色和橙色之間還有許多種細微差別的顏色,但為了簡便起見,所以只用七種顏色作為區別。
彩虹,其實只要空氣中有水滴,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後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產生可以觀察到的彩虹現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後剛轉天晴時出現,這時空氣內塵埃少而充滿小水滴,天空的一邊因為仍有雨雲而較暗,而觀察者頭上或背後已沒有雲的遮擋而可見陽光,這樣彩虹便會較容易被看到。另一個經常可見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在晴朗的天氣下背對陽光在空中灑水或噴灑水霧,亦可以製造人工彩虹。
月虹,又稱晚虹,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在月光強烈的晚上可能出現,由於人類視覺在晚間低光線的情況下難以分辨顏色,故此晚虹看起來好像是全白色。[1]
原理
彩虹是因為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造成這種反射時,陽光進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後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後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總共經過一次反射兩次折射。因為水對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頻率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紅光的折射率比藍光小,而藍光的偏向角度比紅光大。由於光在水滴內被反射,所以觀察者看見的光譜是倒過來,紅光在最上方,其他顏色在下。因此,彩虹和霓虹的高度不一樣,顏色的層遞順序也正好反過來。彩虹意旨光線經過兩次折射一次反射,霓虹則是光線經過兩次折射兩次反射。[1]

彩虹
變化
多重彩虹
大多數人因為沒有積極的去觀察而不會注意到霓,霓是經常出現在主虹外側昏暗的第二道彩虹。霓是陽光經由雨滴內兩次反射和兩次折射產生的,出線的角度在50–53°。兩次反射的結果,使得霓的色綵排列和虹的弧相反,藍色在外而紅色在內。霓比虹暗弱,因為兩次反射不僅使得更多的光線逃逸掉,散布的區域也更為寬廣。在虹與霓之間未被照亮的天空,因為是亞歷山大最先描述的,所以被命名為亞歷山大帶。
更暗的第三道虹,甚至第四道虹,都曾經被拍攝過。這些是陽光在雨滴內經過三次或四次反射造成的。這些虹都出現在與太陽同一側的天空,第三道和太陽相距約40°,第四道則約為45°。因為陽光的關系,用肉眼很難看見。
Felix Billet (1808–1882) 敘述過更高階的虹,他描繪出第19道虹的位置,並稱此種模式為"彩虹玫瑰"。在實驗室內,使用更明亮的光線和準直良好的激光,可以觀察到更高階的虹。據報吳等多人在1998年使用類似的方法,以氬離子激光光束達到200階的虹。
反射虹和被反射虹
當彩虹出現在水面的物體上時,來自不同光路互補的兩個鏡弧可能分別出現在水面上和水面下。它們的名稱略有不同,如果水面是平靜的被反射虹將呈現鏡像出現在水面的地平線下方。陽光在抵達觀測者之前首先受到雨滴的偏折,然後經過水面的反射。被反射虹,至少是一部分,經常可見,甚至在小水坑都可見。
當陽光在抵達雨滴前先被水面反射,它可能生成反射虹,如果水面夠大,整個表面也是平靜的,並靠近雨幕,反射虹便可能出現在地平線之上。它與正常的彩虹交會在地平線處,並且它的弧會在天空的較高處,因為它的中心在地平線之上,而正常彩虹的中心在地平線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