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世界讀書日為主題的黑板報設計素材
黑板報是一種可傳閱觀賞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在學校,黑板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黑板報和手抄報一樣,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以世界讀書日為主題的黑板報設計素材,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的好處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在這個知識競爭激烈的時代,知識的卓越能讓人睿智,讀書能改變命運. 讀書能陶冶情操、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從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讓我們擁有快樂,長見識,讀書給了我們不少的好處。讀書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增加見識。俗話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就是這個道理。多讀書,可以在喧囂的世界裡,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寂靜角落,沉下心來,思考人生,讓浮躁的心靈歸於純凈…… 讀書有助於拓寬你的知識面,使你更容易溶入社會,讀書是社會流動性的一個渠道。
古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說粗淺一點,人是能讀書著書的動物。故讀書是劃分人與禽獸的界限,也是劃分文明人與野蠻人的界限。讀現代的書就是與同時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溝通交談,讀古人的書可以承受古聖先賢的精神遺產。
人不是天生就明白很多東西,但是先人會給後人留下知識寫在書上,人們通過讀書對世界、對自己、對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探索,從而讓人類更好的活著。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讀書更能回報你。舍棄糟糠,吸取精華,你會變得明智聰慧且豁達。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好處多。
多讀書,可以讓你有許多寫作靈感。可以讓你寫文章的方法更恰當,在寫作的時候,往往可以運用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讀書,可以讓你增加一些知識。可以讓你感到彷彿渾身充滿了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讀書讓你可以勇敢地面對困境,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戰勝困難。多讀書,能使你變得更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心健康,在書的海洋里遨遊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享受,用讀書來放鬆心情是一種十分明智的選擇。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我們應該多讀書。
世界讀書日的簡介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同時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每年,在「世界讀書日」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世界讀書日的由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於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我們必須能夠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獲得圖書。」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文化產業與版權部主任兼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社長米拉格羅斯·德爾·科羅爾女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得到了全球社會各界的熱切響應,並發展為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師、圖書管理員、私立或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學生、人道主義者、大眾媒體,以及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已經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演變成一個熱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日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佔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閱讀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面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發展歷史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1995年11月15日,國際出版商協會正式確定,其後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世界讀書日始於1995年,目的是推動閱讀和寫作,宣揚跟閱讀關系密切的版權意識。
4月23日對於世界文學領域是一個具有象徵性的日子,因為塞萬提斯、莎士比亞和加爾西拉索·德·拉·維加都在1616年的這一天去世。
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內斯、佛拉吉米爾·納博科夫、約瑟·普拉和曼努埃爾·梅希亞·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選擇這一天,向全世界的書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勵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快樂,並再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無以替代的貢獻的人表示尊敬。
「世界讀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使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25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
於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一天也是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世界讀書日標語
1、閱讀,與書同行;悅讀,與書為友。
2、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3、知書達理,明理向善,文明和諧。
4、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
5、遨遊書海,潤澤心靈。
6、讓學習成為終身的必需,讓讀書成為永遠的習慣。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8、魅力閱讀,精彩無限。
9、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10、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
11、我讀書,我智慧;我智慧,我讀書。
12、安靜的氛圍營造溫馨的環境,無聲的靜思給你無窮的智慧。
13、讓讀書走進人生,讓人生飄逸書香。
14、品味書香,陶冶心靈。
15、閱讀提升城市品味,求知豐富精彩人生。
16、漫遊書海挑戰自我,__協力共創佳。
17、揚正學之氣,行好學之風。
18、沐浴書香,放飛心靈。
19、熟讀成誦積累語言,覽群書,拓寬視野。
20、青春奉獻社會,讀書改變未來。
21、用心讀書,善良做人,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22、讀書,開拓視野;讀書,凈化心靈;讀書,伴我成長。
2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4、書是人類的朋友,愛護書籍就是關愛朋友。
25、書香城市,情溢家園。
26、書香與夢想齊飛,閱讀與人生相伴。
27、倡導全民讀書,推進文明創建。
28、讀書點燃智慧,知識照耀人生。
29、書,像海岸邊的燈塔,指引我們駛向遠方。
30、營造師生校園,師生共同成長。
31、一本好書,相伴一生。
32、樹立良好讀書風尚,促進文明校園建設。
33、讓生命溢滿書香,讓書香滋養心靈。
34、與經典同行,為生命閱讀。
35、誦讀經典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感悟惟美生活交流純凈心靈。
36、讀書,使我心明眼亮;讀書,讓我充滿理想。
37、書隨我心,書伴我行。
38、書籍的趣味總能彌補生活的乏味。
39、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我讀書、我快樂、我智慧。
40、快樂閱讀,開心進步。
41、用書籍開啟智慧,讓智慧點亮人生。
42、靜心閱讀,感受文字之美;體驗情境,盡享讀書之樂。
43、勤奮向學成績好,苦練本領技藝高。
44、誦讀經典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感悟惟美生活交流純凈心靈。
45、讓書香飄滿校園,讓文苑開在心間。
46、經典誦讀浸潤童年,中華詩詞照耀人生。
47、用書塑身、受用一生,以書會友、天長地久。
48、品讀經典,涵括古今,學做聖賢,立志成才。
49、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50、讀書改變人生,學習成就未來。
51、在知識的海洋中,書是指引我們遠航的燈塔。
52、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未知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53、倡導全民讀書,享受閱讀快樂。
54、無心閱讀,難覓書中天地;用心閱讀,易得書中精華。
55、樹立良好讀書風尚,促進文明城市建設。
56、用書塑身,受用一生;與書交友,縱橫古今。
57、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
58、讀書如同呼吸,好書如同氧氣,讓我們來做深呼吸吧。
59、一日讀書增一智,一年讀書小博士。
60、營造書香校園,倡導讀書人生。
❷ 關於國慶節的手抄報內容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
中國國慶節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國慶節由來:
國慶節意義:
國家象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慶祝國慶簡短詩歌:
1、《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2、《國慶有感》
紅旗隨風舞翩翩,
燈光溢彩映亮天。
舉國同慶數十載,
千家萬戶齊開顏。
3、《慶祝國慶》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誇。
視如今,
風雨過後更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