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朝鮮舞蹈圖片素材大全
擴展閱讀
膠片框架圖片素材 2025-02-05 10:55:10
三葉草圖片搜索 2025-02-05 10:39:15

朝鮮舞蹈圖片素材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7-27 10:50:43

Ⅰ 朝鮮族的舞蹈手勢是叫什麼

朝鮮族的舞蹈手勢是叫甩手、圍手、扛手、頂手等多種姿勢,並且以轉、跳等舞姿,巧妙地體現靜中有動的美感,表現出快速與緩慢的交替美,點與線的曲線美和張弛相間的空白美。

不僅在朝鮮族舞蹈節目中司空見慣,就是在聞名遇還的朝鮮族大型舞劇(春香傳)、舞蹈史詩(長白情)中也使觀眾深深為朝鮮族舞蹈的這種形體動作美運作得淋漓盡致而點頭

朝鮮族舞蹈家們在認真學習兄弟民族舞蹈家的長處的同時,依然保存著朝鮮族舞蹈固有的姿勢和身形,手與腳、臂與腿的動作依然配合得很和諧。

(1)朝鮮舞蹈圖片素材大全擴展閱讀:

朝鮮族舞蹈具有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主要包括農樂舞、長鼓舞、扇子舞、象帽舞、頂水舞、刀舞等。其中,農樂舞是朝鮮族中廣為流傳的民間舞蹈之一,由農樂游戲演變而來,表演以打擊樂器鑼鼓為先導,領銜者為一打銅鑼者,舞蹈的開始、中間的變換及結尾,均由打鑼者指揮。

表演時,必須有一位打旗的人,旗上要寫上「農者天下之大本也」八個大字,站在打鑼者之前,盡情舞動,滿懷豪情。此外,長鼓舞也是朝鮮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以獨特而典雅飄逸的舞姿而馳名中外。

長鼓舞以柔軟的扛手、伸肩、鵲雀步等動作為主,以肩挎長鼓,右手持鼓鞭,邊跳邊敲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為一體,高度協調和統一,有獨舞、雙人舞和群舞等多種。

朝鮮族傳統樂器有伽倻琴、筒簫、奚琴等。伽倻琴為朝鮮族傳統弦樂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濃的彈拔樂器,形狀近似於漢族民樂器古箏,演奏時一端著地、一端放於腿上,右手彈,左手弄,表演姿態穩雅別致。

筒簫是朝鮮族民族音樂中一種重要的吹奏樂器,自其誕生以來就備受朝鮮族人民的青睞,其音色十分優美,是竹管樂器中的中音樂器。奚琴是朝鮮族人民喜歡使用的一種弓弦樂器,相傳是我國宋代東北一帶的奚部族所創造,故而得名。

歷史上朝鮮族信仰多種宗教,既有原始的萬物有靈論的多神信仰,又有佛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信仰,也有近代產生的民族宗教信仰,如天道教、侍天教、濟愚教、青林教、元倧教、檀君教、大倧教等。此外,也有人信仰佛教、儒教等。

新中國建立後,這些宗教信仰在朝鮮族社會中逐漸消失。改革開放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實,朝鮮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的影響逐漸擴大,其信徒也明顯增多。目前,朝鮮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以基督教、天主教為主,尤其是基督教發展速度較快。

Ⅱ 朝鮮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麼

1、農樂舞

最有農耕生活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是古代農業豐收後,人們聚集飲酒、歌舞娛樂的遺風。每當夏收農忙時,農民自行組合,清晨同去大田勞作,黃昏返回村莊,在勞動的路上,邊行進邊歌舞,通過歌舞消除疲勞、慰藉辛勤、加強團結以及號召人們熱愛農耕生活。

2、杖鼓舞

俗稱「長鼓舞」。多為女性表演的單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鍵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聲,花樣繁多的鼓點相映成輝,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時常作連續性的行進旋轉。

3、扇舞

以摺扇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於古代朝鮮巫俗活動,原是巫女持繪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後來民間藝人把扇面改繪為花卉,又加強舞蹈的動作與造型,逐漸成為獨立的舞蹈形式,並由單扇發展為雙扇。

4、圓鼓舞

肩挎圓鼓置於胸前敲擊表演的舞蹈形式。圓鼓原是古代的樂器,後發展為擊打表演的圓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較小,多為單人表演,舞姿優美,在技巧上發揮個人之長。男子多為群舞,動作開拓有力、富有戰斗性。

5、假面舞

帶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據說從中國南部傳入,曾為宮廷表演節目。民間流行的假面舞多把唱誦、對話、舞蹈融為一體,分場次表演一些風趣幽默的諷刺故事。

6、劍舞

持可轉動的短劍進行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劍連結於特製木柄,劍身可自由轉動,表演者甩動並使之隨腕旋轉,發出鏗鏘音響,與優美舞姿相輔相成造成特有的氣氛。原為男子表演,後發展成為典雅又具有韌性的女性舞蹈形式。

7、拍打舞

亦稱「手拍舞」,男子表演的自娛性舞蹈。舞者用手掌互擊,或用手掌、肘部擊打肩、胸、兩肋、大腿等部位表演。此舞據說源於漁業豐收時漁民們在船上赤膊、歡快地拍打身體以抒發喜悅的心情。下層士兵中曾盛行此舞。

8、即興舞

表演者合著音樂節奏即興跳舞的形式,稱為「瑪克村」。無一定程式,不論男女老幼都可參加。在喜慶節日、群眾聚集的場合,只要鼓聲一響,人們就自由進場跳舞,即興發揮,充分顯示自己所擅長的舞蹈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