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努力學習的素材
關於努力學習的素材:
1、賈逵
賈逵是東漢時著名學者,從小就喜歡讀書,但由於家貧而上不起學。有一天,姐姐帶著賈逵玩,對面學堂傳來了老先生給學生們講課的聲音。姐姐帶著賈逵來到了學堂旁邊,讓弟弟在學堂外面偷聽。
回家後,小賈逵就用借來的筆墨把學到的內容記在自己製作的木片上,反復溫習。賈逵到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名聞鄉里的小先生了。
2、孫康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3、魯迅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努力學習的方法:
1、先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然後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去攻克、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❷ 有關名人讀書積累的素材
1、呂蒙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一定要多讀讀書。」呂蒙便開始讀書。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
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2、顧炎武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者,他學識淵博是當之無愧的一大名儒。顧炎武從小就勤奮學習,對待學問非常認真。長大後,每當外出旅行時,他都用馬或騾子馱著沉甸甸的書,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路溫舒
路溫舒幼年時家裡非常貧窮,靠放羊為生。他雖買不起書,卻從別人那裡借書來看。可借閱的書總是要歸還的,路溫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冊書帶在身邊,一邊放羊一邊讀書,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路溫舒去放羊,發現蒲草的葉子很寬。他靈機一動,心想:蒲草的葉子很寬,把它們編成席子,不就可以用來寫字?於是,他趁著放羊的借來的書抄在編好的席上。通過這種方法,他積累了很多知識,成為西漢有名的法官。
4、匡衡
古時候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其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5、車胤
車胤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窮困,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一個夏夜,草叢里的螢火蟲引起了車胤的注意,小蟲子的亮光多像燈光呀!於是,他把螢火蟲裝到紗製得口袋裡,就是一盞小小的燈。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❸ 有哪些優質的學習博主推薦
很幸運能在學習的道路遇見這些優質博主:銘哥套路高中物理、朱昊鯤、智能路障,伴隨了我整個學習道路。
這個很適合文科生來去看看,尤其是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學,他講的東西很實用的,但是其他專業的同學也喜歡,那也是真不錯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