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部電視劇讓你看了無數遍依然很愛
當下各種影視劇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能稱得上製作精良、能夠讓人看的進去的確為數不多。相較之下,還有一些老劇更值得人回味,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讓你看了無數遍依然很愛的電視劇。
01——《一起同過窗》
推薦指數:五顆星
《一起同過窗》這部劇真的是校園青春系列影視劇中的黑馬,網上稱「小破窗」,這部劇真的不知道看了有多少遍了。這部劇屬於比較小眾的電視劇,看過的人不多但是每一個看過的人都評價特別高。
它從喜劇的角度教育我們無論生活怎麼樣刁難你,也無論你經歷了怎麼的大起大落,我們都應該向劇中的主人公一樣永遠樂觀、積極。越是一無所有,越是要無所畏懼。
回觀近幾十年的影視劇,其實還是有很多劇情精彩、情節豐富、製作精良的影視劇呢?大家又有哪些喜歡並且刷了無數遍的影視劇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⑵ 平凡人的感人事跡有哪些
平凡人的感人事跡很多,下面舉的就是幾個平凡人的感人事跡。
1、申春玲
1998年8月24日,一場特異的悼念會在山東嘉祥縣後中庄進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僅16歲小姑娘,但她卻享福了這個村最高的葬禮格式, 她的三個胞兄穿上了為父母送葬能力穿上的孝衣。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覺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可是有誰吵帆知曉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不曾任何血統牽涉,她只是一個連戶口都不曾的繼女;在繼父癱瘓,親母親出走離家後, 她卻勇猛地留了下來,用纖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胞兄!
2、沈桐和孫志帥
2011年3月12日下午,寧夏第一工業學校初中機電101班學生沈桐和孫志帥返校途經石嘴山市南沙海景區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尋聲望去,是湖中央冰面上玩耍的3個小男孩掉進了冰窟窿。沈桐和孫志帥冒著危險地將孩子救出後,又悄然上學去了。
3、張光城
齊河開發區火把張村村裡孩子上學需穿越升橡雹308國道,路上車多導致事故頻發,時年66歲的他對全村人承諾:接送孩子上學,保證不出事。他信守諾言,17年來,安全護送學生600多人,未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如今他已80多歲了歲,但「送學爺爺」的送學路仍在繼續。
4、王秀燕
丈夫去世後,她帶著公公和兒子改嫁,而第二任丈夫家中還有岳母和 3個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大家庭里,她既要照顧丈夫的患病岳母,又要照顧年邁的公公,還要帶好4個孩子,她用偉大的愛詮釋了什麼是真善美。
5、如核 最「親」媽媽李保葉:收養殘疾女嬰撫養成人
20多年前,蒙陰縣岱崮鎮五里溝村村民李保葉,收養了一名手足扭反的殘疾女嬰,取名王琳。此後,她悉心照顧身殘體弱的王琳。為了給王琳治病,她將兒子送到娘家,自己帶著王琳四處求醫,欠下巨額債務,用了13年時間才還清。盡管生活困難,她仍把王琳送到縣城接受教育,並一直鼓勵、支持王琳讀到中專。如今,長大成人的王琳選擇了特殊教育職業,把愛繼續傳遞給她的學生們。
6、刁娜
1988年出生的龍口女孩刁娜,是南山集團一名員工。2011年10月23日傍晚,刁娜和愛人開車經過一處攪拌站附近時,看見一女子因交通事故受傷躺在路中央。兩人擔心女子有被過往車輛二次撞傷的危險,便下車營救。在指揮過往車輛繞開受傷女子時,刁娜不幸被車掛倒,右腿嚴重骨折。經媒體報道後,刁娜的事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強烈共鳴,被人們稱為「最美女孩」。
⑶ 關於放下心理包袱的素材
放下心理的包袱------可能學習或工作壓力增加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呢?
緩解壓力的方法:回家後先大聲吼 2 分鍾要將心裡的怨氣發泄出來;再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輕音樂 15 分鍾,過後你就會覺得心裡舒服多了。或者你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向家人或好朋友傾訴,你也能得到解脫。希望通過心理調節,你能正確對待類似情況,使自己身心愉快。
你平時應該多聽音樂,讓優美的樂曲來化解精神的疲憊。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鬆。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你就忘掉憂慮,笑口常開。你還應該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即使做錯了事,也不要責備自已,這有利於人的心理平衡,同時也有助於舒緩人的精神壓力。勇敢地面對現實,不要害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不能正確處理事務。
你要廣交朋友,經常找朋友聊天,推心置腹的交流或傾述不但可增強人們的友誼和信任,更能使你精神舒暢,煩惱盡消。
相信自己一定能減輕壓力,振作精神,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就能以良好的心態,增進友情,學習進步,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注意力是可以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通過訓練得到提高的。
課堂上注意聽講,不僅能掌握好課堂知識,發展認知能力,還會培養良好的注意品質。
在課堂上要提高注意力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暗示自己這堂課很重要
多想這些重要性,並以此引起我們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就能專心聽講。
(2)要自覺意識到老師講課的重要性,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
同時還要認識到,沒有老師的授課和指導,我學習的困難就會增大,甚至學不下去。要常提醒自己聽好老師的講課,不要錯過學習的好機會!
(3)排除內外影響和干擾
當發現自己有輕視講課內容的苗頭,或教師講課方式不合口味,或思想不自覺開小差的時候,當出現不安靜時,就要排除干擾,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狀態。課堂講援的各種科學知識有它的知識體系,概念系統,比較抽象概括,這需要藉助意志力的幫助自我控制,去戰勝分散注意的各種干擾因素,做到有意識的注意。
(4)有意追蹤課堂內容和老師講課理解,那麼老師的聲音就會變成催眠曲,使你慢慢進入瞌睡狀態。因此,要一邊聽講,一邊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講的意思,主動地記住它們,則會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也就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講解的內容上。
(5)要善於分配注意
課堂不僅要聽、看、記憶,而且還要記筆記。會聽課的學生善於轉移和分配注意,在聽講時還要快速地思考、去記,當聽到重點的內容或老師補充教科書上沒有的材料時就簡要地記一下筆記。以理解內容為重點,兼顧各方面,結果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還培養了注意的轉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
⑷ 有關名人助人為樂的故事事例有什麼
1、王羲之助人賣扇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天下聞名,但是他輕易不肯給人寫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見了一位貧苦的老婆婆,提著一籃竹扇在集市旁叫賣,卻沒有什麼人去買。他看到後心裡很感同情。
於是就幫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題上字。人們知道後紛紛圍攏來搶著購買,一籃子竹扇很快被搶購一空。等著買米下鍋的老婆婆十分高興,十分感謝樂於助人的大書法家。
2、嚴植之救人急難
南朝梁天監年間,有位五經博士叫嚴植之,學識淵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邊偶然看圓絕見一個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爛,面目浮腫。
詢問之後得知此人姓黃,是荊州人,因家貧外出幫工。近來身患重病,被急於趕路的船主拋在岸上。嚴植之於是將此人接回家中,為他治病。
一年之後,姓黃的病人康復了,為了感謝嚴植之,他雙膝跪地,懇切地表示,願留在嚴植之府中終身充當奴僕,以報答救命大恩。嚴植之謝絕了,並取出錢和干糧,讓他回自我的家鄉。
3、周林澤
1990年前,他和所有的農民一樣,每一天過著種地、做木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那時做木工基本上都是斧頭、鋸子、鑿子,沒日沒夜的幹活,只能勉強度日。
隨著個體私營經濟的復甦,辦起了養豬場,由於他勤奮好學,鑽研技術,為人誠實,生意日益越做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事業有成後,應對上門借資金、要種苗的,他總是十分熱心給予大力幫忙扶持。他是左鄰右舍的好兄弟。他對待左鄰右舍像春天幫的溫暖,時時刻刻把他們的事掛在心上。
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跑前跑後、問寒問暖,幫忙解決。生活中,誰思想上有了疙瘩,他總是想方設法幫忙解開。他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家周邊建設成了一個溫野中暖的大家庭。
一次,鄰居家購買飼料需要用錢,他二話沒說就把自己要買飼料的錢先給鄰居,他老婆抱怨:「你這樣,自己家養的豬怎樣長?」他說:「人家有困難來找你是對你的信任,有潛質就幫一下。」
他是社會的活雷鋒。周林澤只要看到有困難或需要的人,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力所能及的關愛。在「5。12」大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
他總是在第一時刻向災區捐款。在長沙市開福區鴨子鋪愛心輔助會啟動儀式活動中,捐款捐物他總是身先力行,為群眾樹好樣貌。
周林澤所住的周圍,老年人比較多,有時看見哪個老年人拎菜,只要被他看到,他都會幫忙老人把菜送到家裡。到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候,他會慰問社區困難的孤寡老人。
陪老人們說說話、下下棋、打掃衛生,做一頓飯給老人們吃,也會送上一些慰問品給老人,每當這時,老人們總是拉著他的手說:「這個世上怎樣會有你這么好的人呀!謝謝你來看我們呀!」
正是這一句句感動的話,讓他更有了堅持下去的決心。大家都誇他是當代的活雷鋒。他是社區禮貌的傳遞員。周林澤用心擔當禮貌宣傳員,幫忙社區幹部發放宣傳品。
帶頭維護社區公共秩序,對一些不禮貌的行為,他還用心勸導,當起了禮貌勸導員。他是公益活動的帶頭人。周林澤把8小時外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實。
他不但自己用心報名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還帶動家人、鄰居參加。由於鴨子鋪社區位於瀏陽河畔,因此社區還保留了傳統的習俗-劃龍舟,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賽。
從2000年開始,他成立了龍舟協會,並擔任了龍舟協會的會長,每到端午節前,他都會組織人員劃龍舟,安排人每一天訓練。
在比賽的當天,還在河岸設鏢台,只要龍舟經過,他就讓人綁兩條香煙在一根長長竹篙上,透過竹篙遞給龍舟上的劃船手。
此刻,每年龍舟費用已經到達5萬元以上,大部分的費用他都能夠得到贊助,但是如果實在活動資金少了,他都會從自己的口袋中掏錢補貼。
4、雷鋒助人為樂
雷鋒經常利用節假日到火車站去扶老攜幼,幫忙車站的工作人員打掃衛生,或利用休息時刻替老鄉撿糞、種地。人們誇獎他說:"雷鋒鍾愛助人為樂,是共產黨、毛主席教育出來的好兵。"
一天,雷鋒因共登上了從撫順到沈陽的列車。你看他,以上車就忙個不停。他主動幫列車員掃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給旅客倒開水,幫忙婦女抱孩子,給老人找座位。
一會兒,就忙得滿頭大汗。別人叫他休息,他總說不累。到沈陽站換車的時候,雷鋒在車站內發現一位背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因丟了車票而焦急萬分。
他急忙上前問明了狀況,原來這位婦女是從山東來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雷鋒就安慰她不好著急,並領著她到售票處用自我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車票。大嫂接過車票,熱淚奪眶而出。
又一次,雷鋒到丹東橘脊姿作報告回來,早晨5點鍾到沈陽換車回部隊,過地下道時,他看見一位老大娘,拄著棍、背著大包袱,很吃力地走著。
雷鋒迎上去一問,知道大娘從關內來,是到撫順去看兒子的。雷鋒立即把包袱接了過來,一手扶著老人說:"大娘,我送你到撫順去。"
老人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上車後,雷鋒給老人找了座位,自我就站在老人身邊。他問老人的兒子是干什麼的,叫什麼名字,住在哪裡。
老人說兒子是煤礦工人,出來好幾年了,老人沒有來過撫順,還不知道兒子住在哪裡。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封信,遞給了雷鋒。
他看了信封上的地址,寫的是"撫順市XX信箱",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迫切情緒,就說:"大娘,您放心,我必須幫您找到兒子。"
"那敢情好!"老人高興得眉開眼笑。火車進站後,找了兩個多小時,最後幫忙老人找到了兒子。母子見面,老人的第一句話是:"兒呀,若不是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還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兒子拉著雷鋒的手,一再表示感謝。1961年5月的一天清晨,雷鋒冒著大雨去沈陽辦事。去車站的路上,他見到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孩子,手裡還牽著一個小女孩。
在大雨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往車站走著。雷鋒見到這種情形,急忙跑上前去,脫下自我的雨衣披在那婦女身上,有背起地上走的小女孩,陪同她們母女一同到了車站。
上車後,雷鋒見那女孩冷得直打顫,於是又把自我身上穿著的絨衣脫下來,穿在小女孩的身上,還把帶的饅頭給兩個孩子吃。火車到了沈陽,天還在下雨,雷鋒又一向把她們送到家裡。
那婦女十分感動,眼裡閃著淚花,緊緊握住雷鋒的手說:"同志,我可怎樣感謝你呀!"雷鋒就是這樣永不停息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做好事。
5、葉樹元
15年來,他共拿出30多萬元資助了33名貧困女生。盡管他債台高築,家庭破碎,寄人籬下,但他無怨無悔。為讓愛心助學不因缺錢而停頓,他到城郊包了幾畝土地種花。
在城裡開了兩家花店賣花。為節省費用,他自己種花,自己運花。錢仍然不夠,他又承包一些單位的綠化工程,還利用自己攝影的專長,與人合作制掛歷賣。
備受眾人尊敬的葉樹元,懷著對妻子和女兒的無限愧疚,離婚了,把全部家產留給妻子,自己掃地出了門。他說:「我的資助是要回報的,就是要受助者勤奮學習,好好做人,感恩社會。
而不是給我什麼,也不是組織和社會給我什麼。盡管我已欠債20多萬元,但還是要把這項愛心工程繼續下去。
⑸ 求關於孝順的素材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二十四孝_兄弟爭孝清朝時,長江口外的崇明島上,有吳氏四兄弟,小時候因家境貧困,父母不得已把他們賣給富家為童僕,以求一條生路。他們長大後,個個勤奮節儉,贖出賣身契,回到家鄉,合力蓋起房舍並各娶妻成家。這時,他們已理解當日父母之苦心,故爭相供養父母,以示不忘養育之恩。開始認定每家供養一月。後來,賢惠孝順的妯娌們認為隔三個月才能輪到供養,時間太長了,故改為每家供養一日。以後又改為自老大起每人供養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餚,奉養父母。席上子孫、兒媳爭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順,真是合家歡樂樂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壽近百歲無病而終。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歸賢詩雲:父母育恩深似淵,不尤被鬻孝猶虔。弟兄爭奉酒甘旨,純孝妯娌渾 24孝 : http://www.jin14.com/composition/zwsc/gzsc/Detail/2010/02/25/940_151229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