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農村人物圖片素材男
擴展閱讀
男明星發型圖片大全 2025-02-06 22:16:59
沒有胸的女人的圖片 2025-02-06 21:54:27
圖片456kb等於多少m 2025-02-06 21:49:34

農村人物圖片素材男

發布時間: 2023-07-07 20:24:37

1. 電視劇《鄉村愛情》劇人物介紹

1、趙本山飾演王大拿

角色介紹:原山莊董事長,王木生的父親,楊曉燕的丈夫。

演員介紹:趙本山,從小學藝,尤以三弦最突出,雖苦卻也為其演藝生涯奠定了基礎。

2、宋曉峰飾演宋曉峰

角色介紹:原山莊保安隊隊長,後在裁減的時候被撤職。

演員介紹:宋曉峰,劉老根大舞台演員,趙本山第38位弟子宋曉峰,電視劇《鄉村愛情》飾演保安隊長、電視劇《老兵》飾演三虎、電影《山炮進城》飾演陳有亮。

3、劉小光飾演趙四

角色介紹:趙玉田的父親,劉英的公公。

演員介紹 劉小光,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人,原名叫劉建光,中國著名二人轉演員。趙本山的第24個徒弟。

4、筱素清飾演玉田娘

演員介紹:筱素清,1963年3月25日出生於遼寧遼陽。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中獲表演獎,師承趙本山。主要作品有《鄉村愛情》、《鄉村名流》、《櫻桃》等。

5、唐鑒軍飾演謝廣坤

角色介紹:王小蒙的公公,謝永強的父親。

演員介紹:唐鑒軍(1968年12月1日—),籍貫吉林省舒蘭市,二人轉資深演員,是趙本山高徒之一。

6、王小利飾演劉能

角色介紹:劉英的父親,劉一水公司副總,趙玉田的岳父。

演員介紹:王小利,1969年4月28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是二人轉演員,喜劇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先生的第一批徒弟之一。

參考資料

《鄉村愛情》是由張惠中執導,王亞彬、賀樹峰、於月仙、王小寶等主演的農村愛情輕喜劇。是「鄉村愛情」系列劇的第一部。

該劇以大學生謝永強與農村女青年王小蒙的愛情生活為主線,塑造了一群鮮活的富有新時代氣息的農村青年形象,通過幾對年輕人的愛情生活、創業故事,多角度地向我們展現了一幅當代農村青年的愛情生活畫卷,輕松中帶著喜慶與幽默、曲折中滿含希望和力量。 該劇於2006年9月30日在央視一套首播。

2. 要各民族的圖片,經典的,要能體現民族服飾的,代表性人物圖片也行,謝謝噠~還有越多越好~最好20張以上~

中國56個民族傳統服飾

3. 體現中國精神的人物素材有哪些

1、張定宇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身為院長的張定宇日夜堅守,果斷決策,處理得當,帶領全體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張定宇自己還是一位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確診為患有漸凍症,在新冠襲擊武漢時,張定宇隱瞞了病情,也無法照顧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2、陳陸

2020年夏天,安徽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洪災,7月22日,廬江縣石大圩漫堤決口,約6500人被洪水圍困,情況危急。當天,陳陸帶領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輾轉5個鄉鎮,連續奮戰,成功轉移群眾2665人。在營救過程中,決口突然擴大,救援隊員所乘橡皮艇被捲入激流漩渦側翻,陳陸英勇犧牲。

3、張桂梅

63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2000年,在雲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貧困問題。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學校建校12年以來,已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

4、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萬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對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婦。他們年過六旬,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從2003年起,這里也是一間共享「抗癌廚房」。萬熊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讓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溫暖。

5、謝軍

61歲,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2020年6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這代表著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2004年,謝軍擔任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在北斗三號衛星研製過程中,謝軍團隊創造性地實現了衛星批量化生產,僅用1年零14天的時間,將19顆導航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航天發射史的新紀錄。

4. 急求一張古代唯美的人物頭像圖片(男)

黑色禁葯畫的插畫人物都很漂亮唯美你不妨搜一搜

5. 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素材200字左右

1、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
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船舶製造專業,先後從事過民用船舶和軍用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8年開始參與並領導我國核潛艇的研究設計,歷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現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從事核潛艇研製工作30多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劉盛蘭:高齡老人拾荒助學子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劉盛蘭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可卻把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他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

3、陳俊貴:守墓老兵
1980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修築天山公路,部隊被暴風雪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出門求援,在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班長犧牲前囑托陳俊貴替他回家看望一下父母。陳俊貴復員後,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但他始終打聽不到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1985年,陳俊貴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20多年過去了,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

4、段愛平:老百姓的貼心人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並出資為村裡建了一所新小學。1999年,段愛平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裡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葯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葯度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經過幾年時間,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由於其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6、方俊明: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
方俊明,男,湖北省武漢市武昌人。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雖然榮譽遲到了28年。但方俊明從來沒有後悔那次行動。一個家庭的艱辛,一個生命的委屈,這一切都見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

7、格桑德吉:懸崖邊上的護夢人
2000年,格桑德吉大學畢業後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小學教學。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 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這些年,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只見過女兒4面。
8、姚厚芝: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綉出清明上河圖
1999年,姚厚芝查出乳腺腫瘤,需立即做手術。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姚厚芝選擇了「葯療」。 2009年,姚厚芝從電視上得知,綉十字綉能賣錢。她咬牙花2800元購回一幅6.5米長的十字綉《清明上河圖》。從此,姚厚芝每天綉十字綉的時間長達17個小時。經過3年零5個月的晝夜,這幅共需127萬針的十字綉終於完成。有收藏家上門出20萬收購,姚厚芝拒絕了。姚厚芝想將十字綉保存下來,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賣出去,孩子們上大學的錢就不用愁了。
9、龔全珍:將軍夢,守護情
1957年,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區、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

10、胡佩蘭:20年來堅持每周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
胡佩蘭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葯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准時到醫院坐診。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周出診6天,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