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錢塘江一共有幾種潮景其中哪些潮觀最為壯觀
引言: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古代還有詩人對於潮景這么寫道:“乍起悶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萬人退卻如兵潰,濁浪高於閱景壇 。”因此,每當觀潮的日期來臨時,錢塘江就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去參觀潮景。對於錢塘江的潮景,你知道有哪些嗎?你會區分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三種錢塘江的潮景。
三、回頭潮
對於沒有看過潮景的人來說,回頭潮聽起來就像是潮水回頭了,這時心裡就會不由得產生疑惑,水都是被風吹著向岸邊送去,怎麼會回頭呢?其實回頭潮是因為涌潮遇到了一些障礙,比彎差虧如說山體、丁壩等建築物才會折返形成回頭潮。好了,錢塘江的潮景就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埋神大家在觀潮的時候注意自身的安全,千萬不要因為看不清就翻越欄桿跑到前面去觀看,每年觀潮時為此送命的也大有人在,生命誠可貴!
B.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錢塘江灘塗上現「參天大樹」,如何描述這一美景
近日,在浙江嘉興海寧有一位攝影師拍到了這樣一個景象。隨後他發布在了網上,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從他發布的照片我們看到是在江邊的灘塗上有一顆參天大樹,突然顯露出來,而且枝幹繁茂,足足有數百米高大。看到了潮汐樹形成的圖案,也讓我們認識到了潮汐術這種自然景觀的形成,這是一種在海陸交匯處才能夠發現的景觀,它生長在潮間上,因潮汐之間的往來潮水就會在海灘當中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沖刷,從此就會形成一道道的潮溝。向著大海的一側延伸出一條條的枝幹,又延伸出無數細小的枝丫,從高空俯瞰就像是一顆巨大的潮汐樹形成。
C. 搜集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列印下來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是宋代兩浙路的命名來源,也是明初浙江省成立時的省名來源。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千米。自源頭起,流經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積55058平方公里,經杭州灣注入東海。
錢塘江潮旁旁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塘江幹流在杭州市境內,建德梅城以上泛稱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別稱為桐江、富春江、錢塘江。錢塘江兩岸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旅遊資禪好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遊線。錢塘江發源於安徽南部黃山地區的青芝埭尖,流經14個縣市,注入杭州灣。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極佳,統稱富春江。聞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稱錢塘江,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寫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點,故稱之江。現豐錢塘江或之江稱全江。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里,至錢塘江口縮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里。河床縱剖面有龐賀啟鉛大的沙坎隆起,從乍浦起以1.5/100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倉前附近達到頂點,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聞堰。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響,潮波破裂洶涌,形成天下奇觀「錢塘江潮」。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幹流依勢向東北注入杭州灣。河流呈羽狀水系。杭州灣呈喇叭狀。
最早提出錢塘江源頭的是《漢書·地理志》,該書簡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陽黟縣南蠻中」。《後漢書·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肯定了漢書中的說法。此後人們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為錢塘江的源頭。
20世紀30年代,地理工作者實地考察後,認為錢塘江發源於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開化縣馬金溪。20世紀50年代,電力工業部上海水力發電設計院和浙江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聯合組織的錢塘江查勘隊,對錢塘江進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資源的查勘,確定了錢塘江源出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蓮花尖。1979年版的《辭海》有這樣的記載:錢塘江,舊稱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贛邊境的蓮花尖。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學者和新聞工作者再次組織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見,認為錢塘江源頭,應該在安徽省休寧縣龍田鄉境內的龍溪(即龍田河),即青芝埭尖。
20世紀80年代,浙江省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對新安江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確定錢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頭位於安徽省休寧縣海拔l600多米的懷玉山主峰六股尖。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鹽縣的澉浦至對岸餘姚市的西三閘一線,全長605公里。
2010年9月,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發布了《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關於啟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湖泊面積數據的公告》。在該公告中,錢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長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馬金溪起算,河長522.22 公里。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教學等對社會公眾有影響的活動中應當使用該數據。
希望可以幫到你
D.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與圖片
關於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寧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最佳觀潮勝地),故亦稱"海寧潮"。錢塘江大潮是最壯觀的海潮。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 這三潮分別是印度恆河潮,巴西亞馬遜潮與中國錢塘江大潮。
詩雲:「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裡,蘊藏能量可驚天。」 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
天時: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2]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涌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涌。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圖片:
E. 錢塘江的資料和圖片(錢塘江的資料)
您好,我就為大家解答關於錢塘江的資料和圖片,錢塘江的資料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錢塘江參考資料 ...
您好,我就為大家解答關於錢塘江的資料和圖片,錢塘江的資料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錢塘江參考資料 錢塘江舊稱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2、全長410公里,流域面積4?2萬平方公里,流經杭州市閘口以下注入杭州灣。
3、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錢塘潮」。
4、 錢塘潮也叫「海寧潮」模辯顫,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所見到的海潮最為壯觀。
5、潮汐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發生的定時漲落現象。
6、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內逐漸淺狹,潮波傳播受約束而形成。
7、涌潮襲來時,潮頭高度可達3?5米,潮差可達8?9米。
8、 錢塘江 中國浙江省最大河流。
9、舊稱浙江。
10、有兩源:正源發源於安徽省休寧縣西南六股尖,自西向東南,入浙江省後至建德市梅城與來自西南的蘭江相匯後,向東北流至澉浦附近,注入杭州灣,全長605千米。
11、流域面積4.88萬平方千米。
12、錢塘江自河源至河口,各段分別有不同名稱。
13、河源段名馮村河,自鶴城至流口稱大源河,流口至屯溪名率水,屯溪至浦口稱青溪,浦口至梅城稱新安江,淳安以上又稱徽江,亦稱歙港,梅城至桐廬稱桐江,桐廬至蕭山聞家堰稱富春江,聞家堰至杭州閘口段,河道曲折,形如反寫「之」字,稱灶消之江,閘口以下流經錢塘縣(今杭州)的一段始名錢塘江。
14、現以最後一段名稱泛指整條河流。
15、南源開化江發源於浙、皖、贛交界的蓮花尖(後又改為安徽省休寧縣的青芝棣尖),其上、中、下游各段也隨地而異稱,上游衢州以上稱常山江;中游衢州到蘭溪稱衢江,又名信安江,衢江自西北向東南流,至南溪後北折,因沿蘭陰山東麓流出,古時兩岸多蘭花,故名蘭江,又稱蘭溪,北流至梅城匯入主流。
16、錢塘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
17、水系發達,較大的支流除蘭江以外,還有烏溪江、金華江(婺江)、壺源溪、浦陽江和曹娥江等。
18、旦敗干支流的中、上游,大多穿行在地面起伏較大的山地、丘陵之中,河床比降大,險灘、跌水多,屬山區性河流。
19、梅城以下至蘆茨埠,是著名的七里瀧峽谷。
20、出七里瀧後,河面開闊,水流緩慢,水量大增,多年平均徑流量431.4億立方米,徑流的多年變化較小。
21、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達262.8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的有205萬千瓦,已建成新安江、富春江、黃壇口等水電站。
22、幹流自梅城以上通輪至建德市白沙。
23、梅城以下,百噸級船隻終年可在杭州到蘭溪之間的江道上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