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跪求全套茶藝詞就是表演茶道時候說的那個
台灣茶藝表演--台式烏龍茶
台式烏龍茶脫胎於潮州、閩南的工夫茶。
一、 開場白:致歡迎詞,解說詞,祝福語
...下面由我為大家表演台灣功夫茶藝。
二、 手法: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一個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
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並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悟道的境界。
宋代蘇東坡是一位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水煮",活煮甘泉,
即用旺火煮沸壺中的泉水。
三、 手法: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1、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這道程序向各位嘉賓介紹有
關泡茶用的精美茶具。
1》 紫砂壺:此壺產於江蘇的宜興,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氣性,茶葉在裡面溶出的營養物質
達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壺泡製出的茶湯就越香,此壺專用於沖泡烏龍茶。
2》 聞香杯:主要用於聞茶湯的香氣。
3》 品茗杯:主要用於品茶湯的味道。
4》 茶荷:又稱茶撮,專用於盛茶、賞茶。
5》 茶道:由茶針、茶斗、茶勺、茶匙、茶夾、等組成。
a、 茶針用於蔬通壺嘴;
b、 茶斗用於方便盛茶;
c、 茶勺用於撥取茶葉;
d、 茶匙用於更換殘茶;
e、 茶夾用於取拿杯具;
f、 茶夾用於剩放;
g、 壺筆用於調節紫砂壺的內外溫度。
6》 茶床:用於操作功夫茶的表演過程。
7》 茶海:用於盛裝多餘的水。
8》 茶巾:用於吸乾杯或壺底的水滴。
9》 茶筒:用於盛裝干茶。
10》 香爐:用於燒香。
11》 明爐組:專用於燒水。
12》 茶托;用於安放聞香杯和品茗杯。
13》 公道杯:用於調和茶湯的顏色、濃度及份量,隱含了中國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14》 茶漏:用於過漏茶渣。
15》 壺墊:專用於放紫砂壺。
2、葉嘉酬賓:"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贊美,"葉嘉酬賓"就是大家鑒賞烏龍茶,今天各
位點的烏龍茶就是- 烏龍茶,它外形 ,具有 香,並有獨特的 韻。
三、溫壺溫杯:就是用燒沸的開水沖入紫砂壺內,再一一的倒入公道杯、品茗杯和聞香杯
內,其目的是提升茶具的溫度,使茶葉在裡面能更好的發揮色、香、味、型的特點。
四、 手法:烏龍入宮
就是把烏龍茶葉放入紫砂壺內,"宮"是形容紫砂壺的重要性。
五、 手法:滌茶留香,春風拂面
烏龍茶因為製作工藝比較復雜,"滌茶留香"就是指用水洗滌一下茶葉,並能讓茶葉吸收一
定的水份,使茶葉處於一種含香欲放的狀態。"春風拂面"指用壺蓋颳去茶壺表面泛起的泡
沫及茶葉,使壺內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六、 手法:烏龍出海,重洗仙顏
品功夫茶講究"頭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的道理,頭泡沖出的茶水一般不喝,注
入茶海,因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就好似蛟龍入海一樣,故稱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是武夷九曲溪畔的焉得虎子,摩崖石刻的喻意,在這里喻出。
第二次沖泡完時加上壺蓋後,還要用開水洗燙壺的表面,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七、 手法:遊山玩水,慈母哺子
紫砂壺泡好茶後,在茶巾上沾干壺底的殘水,並把茶水注入公道杯內,此過程就叫"游山
玩水,慈母哺子"。
八、 手法: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有其"甘露普降"的吉祥
之意,當公道杯中所剩不多茶湯改為點斟,手法要求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此法稱
之為"鳳凰點頭"。
九、 手法:"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將刻有龍的品茗杯倒扣在刻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龍鳳呈祥",也稱之為"夫妻和諧",
把扣好的品、聞杯一並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進
龍門可化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手法祝福在座的各位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十、奉茶,手法:"眾手傳盅"
此時將龍鳳杯雙手捧奉給各位賓客,要求龍、鳳正對客人,並從右到左依次奉上,表示對
客人的尊敬。
十一、手法:鑒賞雙色,喜聞茶香
把聞香杯傾斜45度提起,置於掌心迅速滾動,請客人聞杯時的茶香,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
高,陶瓷製的烏龍圖案就會變色,此時就會看見茶湯色和鳳凰的變化,所以 稱之為"鑒賞
雙色"。
"喜聞茶香"是品茶之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主要是聞茶香的純
度,看是否香,無異味。
台式茶藝側重於對茶葉本身、與茶相關事物的關注,以及用茶氛圍的營造。欣賞茶
葉的色與香及外形,是茶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沖泡過程的藝術化與技藝的高超,使泡茶
成為一種美的享受;此外對茶具欣賞與應用,對飲茶與自悟修身、與人相處的思索,對品
茗環境的設計都包容在茶藝之中。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相聯,將品飲與人性修養相融合,形
成了親切自然的品茗形式,這種形式也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
簡單表述如下:
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 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
,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 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 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
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 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
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
盤。
5.投茶 將茶荷的圓口對准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 左手執電茶壺,將100攝氏度的沸水高沖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
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7.高沖 執電茶壺高沖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鍾,1分
鍾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 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托內,雙手端起杯托,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嘗
。
9.聞香 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
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 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
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
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復
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再尋杯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