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期能夠「以少勝多」的「黑豹」坦克,它到底有多厲害
黑豹坦克是二戰時期德國最強大的主力中型坦克,一直到二戰德國戰敗的時候,都是德軍坦克部隊的主力。之所以黑豹坦克如此強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這型坦克的裝甲十分厚重,可以有效保證自己的生存能力。其次就是其機動性十分強大,可以完美駕馭各種地形。最後就是整體戰略屬性和性價比比虎式要高的多。
其次就是其機動性強大,當然這是相對於其對標的的重型坦克來說的。豹式60噸的體重也足夠成為重坦俱樂部的成員。因為傾斜布置了裝甲,導致豹式的體重相對於虎式來說,下降了不少。而且在發動機功率差不多的情況下,豹式在公路上的最大時速超過了40公里每小時,而同時期的虎式只有3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
最後就是其整體戰略屬性和性價比比虎式要高許多。雖然虎式的知名度明顯高於豹式,但是世界上虎式和後繼者虎王一直都是德國戰車王牌的專屬座駕。在更廣泛的裝備上,4號H型和豹式坦克才是德國裝甲部隊最稱職的爪牙和座駕。更何況豹式的火力和防禦力上相對於虎式來說並不落後,但是更少的用料讓豹式坦克能夠更快速的生產。雖然豹式坦克在實戰中容易出現因為角度問題導致的裝甲被擊穿,但是實際上豹式坦克的實力足以令人色變。
② 黑豹坦克的數據和圖片
1、「黑豹」中型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後,德國遭到T-34危機後研發生產的新型坦克,制式編號為Sd.Kfz.171。它採用了新式55°傾斜裝甲和長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中首次投入實戰,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戰爭後期,與IV號坦克是並列主力。
2、中文名:德國「黑豹」中型坦克
外文名: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正面裝甲:80-100mm
側面裝甲:40mm
車重:43噸(D型)45.5噸(G型)
發動機:700馬力 邁巴赫HL 230 P30
最大時速:46km/h
最大行程:100-250公里
主武器:75mm Kwk42 L/70坦克炮
副武器:2挺7.92mm MG34機槍
③ 二戰期間德國究竟設計過多少種型號的坦克
E10坦克殲擊車
該車型直接將150毫米11.4倍徑sIG33型重型步兵炮(臼炮)安裝在I號B型的底盤上。I號自行火炮是由5個乘員操作。僅僅攜帶3發高爆炮彈。僅有3個乘員是坐在車里,其他的兩個是駕駛一輛半履帶卡車跟在後面。給乘員提供保護的僅僅是一個巨大的盒子形狀的炮盾(由3塊10毫米的裝甲構成),頂部和後部是沒有遮掩的。在1940年的1/2月期間在柏林的阿爾卡特公司改裝了38輛。火炮和上層結構完全覆蓋住了I號坦克的底盤,使得其機動性極差。I號自行火炮後來被用作能快速運動並直接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武器。I號自行火炮組成了701-706步兵炮連,先後參與了西線,巴爾乾和蘇聯戰役-重型步兵炮連(每個連有6輛I號自行火炮。)最初屬於裝甲師,後改屬於軍團。最後在1943年底它們退出了現役(第5裝甲師的704連)。它是戰爭期間生產出來的第一種自行火炮。
PanzerkampfwagenⅡAusfDSdKfz121Ⅱ號D型坦克
德國二號車的改進型,1938年5月,首批二號裝甲戰車改進型D/E作為輕型騎兵坦克在MAN生產,他們以不成功的與英國及蘇聯研製的相似的"法莫"/"克里斯汀"懸掛系統為特徵。改進型D/E曾在1939年波蘭戰役中在第二及第三輕裝步兵師服役。改進型D/E的主要目的是為快速偵察坦克配備騎兵坦克。與以前的改進型相比,改進型D/E與之唯一相同的是炮塔,其餘部分都完全使用新的設計。1940年,由於改進型D/E的越野性能很差,被大量地退役並改成其他作用例如二號噴火坦克PanzerkampfwagenⅢAusfESdKfz141Ⅲ號E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ⅢAusfLSdKfz141/1Ⅲ號L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ⅣAusfD/ESdKfz161Ⅳ號D/E型坦克
PanzerkampfwagenⅤAusfGSdKfz171"黑豹"G型坦克
後期型黑豹G型坦克為駕駛員安裝了旋轉式潛望鏡、新的排氣裝置以及新的發動機蓋布局和突起的風扇蓋。起初,德國人計劃在G型黑豹坦克上採用全鋼制負重輪以取代原先的掛膠負重輪,但這種採用全鋼制負重輪的黑豹坦克僅僅在1944年生產了24輛。從1944年3月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賓士、MNH共生產黑豹G型坦克2950輛(譯者註:某些資料稱為3126輛),G型黑豹坦克是黑豹系列坦克中產量最高的一種
PanzerkampfwagenⅥAusfBSdKfz182Ⅵ號波爾舍"虎王".
該型坦克由「虎王」裝備波爾舍公司設計的炮塔(魏格曼公司製造),一門單節88mm火炮,攜彈80發。
PanzerkampfwagenⅥAusfBSdKfz182Ⅵ號亨舍爾"虎王".
該型坦克由「虎王」裝備亨舍爾型炮塔,雙節式88mm火炮,攜彈86發,75%的彈葯存儲在車體內側面,另外的25%彈葯則存儲在炮塔後部。此外,用於本車防禦和對空射擊的3挺MG34/MG42型7.92mm機槍則配彈5850發。
PanzerkampfwagenⅥAusfESdKfz181"虎Ⅰ"初期型
該坦克重56噸,為箱形車體構造,車體裝甲角度多為垂直;裝備88毫米強力反坦克炮,從1943年到1945年共生產了1400多輛;PanzerkampfwagenⅥAusfESdKfz181"虎Ⅰ"早期型
虎Ⅰ早期改進型。
PanzerkampfwagenⅦschwereLowe1942
SdKfz13276.2mm自行反坦克炮
1942年到1943年生產了204輛。
全重:8200kg
乘員:4
引擎:DelaHaye103TT
最大速度:34-38km/h
公路行程:135-150km
越野行程:90km
載油量:111升
車長:5.38m
車寬:1.88m
車高:2.00m
火力:75mmPak40/1L/46+1x7.92mmMG34
備彈量:75mm-407.92mm-600
裝甲:5-12mm
Sdkfz222輪式裝甲車
Sd.Kfz.222型戰車是Sd.Kfz.221型裝甲車的改進型,它比221型稍大,火力也更強,頂部是開放式的,可以搭載更多的士兵。廣泛運用於二戰中德軍的各個戰場。SdKfz222和221同一年來到中國,這些戰車屬於早期型,其外形與武器和德軍使用的SdKfz222略有不同,戰斗全重為4.5噸,乘員3-4人,裝備1挺7.92mmMG13或34機槍和1門20mmKwK30或38機關炮。
Sdkfz250/3半履帶裝甲車
Sd.Kfz.250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是利用德馬格(Demag)公司車重僅1t的D7型半履帶式輸送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人員1940年-1945年在德軍中服役。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生產量共約7500輛。該車的戰斗全重為5.7t,被列為輕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還可容納4名載員。車長4.56m,車寬1.95m,車高1.98m,車底距地高0.285m。車上武器只有1挺7.92mm機槍,安裝在車體頂部前面。發動機為馬巴赫(Maybach)公司的HL42TRKM型6缸直列水冷汽油機,位於車內前部。發動機的缸徑90mm,沖程110mm,氣缸工作容積為4.17L,在轉速2800r/min時功率為100hp(73.5kW)。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所採用的「瓦羅萊科斯」(Valorex)半自動變速箱有7個前進檔和3個倒檔。行動部分的前部是輪式,後部為履帶式。履帶部分佔車輛全長的3/4,車體每側有4個負重輪,比D7型運輸車的少1個,從而縮短了底盤的長度。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負重輪交錯排列。履帶是金屬的,每條履帶由38塊帶橡膠墊的履帶板組成,履帶寬240mm。該車和當時德國其它的半履帶式車輛一樣,採用一種新的轉向方法,即在公路上行駛時,只須操縱方向盤,利用前輪來轉向;在需要作小半徑轉向或在越野行駛時,則用「科萊特拉克」(CLetrac)轉向機構來轉向,最小轉向半徑為5m。該車行駛速度很快,最大公路速度達65km/h;可爬上24'的坡道可涉0.7m深的水域。該車燃油儲備為140L,最大公路行程為350km,最大越野行程為200km。該車的裝甲車體是由布辛-NAG公司研製的,車體前部裝甲厚12mm,兩例和後部裝甲厚7mm,可防禦機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但體頂部是敞開的,車內人員易遭槍彈攻擊。Sdkfz251/1D型半履帶裝甲車
Sdkfz251裝甲輸送車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帶式運輸車底盤研製的,主要用來輸送人員,1939年-1945年間在德軍中服役,包括各種變型車在內,其生產量共1.6萬輛。該車的戰斗全重8.5t,被列為中型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還可容納10名載員。車長5.8m,車寬2.1m,車高1.75m,車底距地高0.32m.車上武器有2挺7.92mm機槍,分別裝在車體頂部的前面和後部。該車的發動機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同,也置於車體前部,以便在車體後面開設尾門。但為使駕駛員有寬闊的視界,特意加大了發動機室頂部的傾斜度。傳動裝置有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行動部分的前部為輪式,後部為履帶式。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負重輪交錯排列。履帶為帶橡膠墊的金屬履帶,履帶接地長1.8m,履帶寬280mm.該車的轉向方式和Sdkfz250裝甲輸送車一樣,在公路上行駛時,用前輪來轉向;在越野時用「科萊特拉克」轉向機構來轉向,最小轉向半徑為6.75m。該車的裝甲防護與Sdkfz250裝甲輸送車的相似,裝甲厚度為7mm~12mm,可防槍彈和炮彈破片的攻擊,但車體頂部也是敞開的,車內人員易遭槍彈的襲擊。
Sdkfz13輪式輕型裝甲車
戰斗全重:2.2噸,成員2人,車長4.2m,車寬1.7m。車高1.46m;主武器有1挺7.92mm機槍,彈葯基數2000發;最大速度60Km/h,做大行程320Km;主要部位裝甲厚度為8mm,次要部位為5mm;該裝甲車的主要缺點是越野行駛性能較差,車內容積太小,裝甲教薄。
Sturmtiger"突擊虎"380mm重型突擊炮
「突擊虎」能用一發火箭彈摧毀任何建築或者其它目標,有報告稱其一發火箭彈徹底擊毀了美軍3輛M4「謝爾曼」式坦克——威力超過了重型轟炸機!「突擊虎」重達65噸,裝備一門380mmStuMRW61L/5.4臼炮。「突擊虎」式自行火炮雖然威力強大,但出現時間過晚已無法影響戰爭歷程,在整個二戰中一共生產了18輛。
主要性能
自重:65000kg
全長:6.28m
車高:2.85m(無起重機)
3.45m(有起重機)
車寬:3.57m
武器:380mmStuMRW61L/5.4臼炮
1門7.92MG34機槍
主炮口徑:380毫米(14發/門)
車體裝甲:25~150毫米
發動機:MaybachHL230P45/12缸/700馬力
路上最大時速:36公里/小時
越野最大時速:12公里/小時
路上最大行程:100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60公里
乘員:5人
"鼠"式超重型坦克
「鼠」式是一種有趣的設計產物,但由於它可憐的機動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註定缺乏實戰價值,把它作為一座移動碉堡來使用更勝於作為一種超級坦克的用途。一輛全部裝配完成的「鼠」式被蘇軍運回了國內,1951/52年在庫賓卡進行測試,它是由V2號車的炮塔和V1號車的車體組合而成。至今仍陳列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裝甲兵博物館內。
戰斗全重188t
車長10.09m
車寬3.67m
車高3.66m
引擎MB509/MB517Diesel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2/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92-300/87-135km
乘員6人
火力裝備128mmKwK44L/55;75mmKwK44L/36.5
彈葯128mm:32發;75mm:200發
裝甲50-200mm
爬坡度30度
通過垂直牆高n.a.m
越壕寬3.00m
涉水深1.6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