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信耶的表情是哪個
描述
這是一隻手掌朝前的右手,食指️和中指成「V」形伸直,其他手指捲起。它代表英文中的「victory」,表示勝利,一般在慶祝時用。但在英國文化中,它有冒犯的意思,和差不多。在中文裡還可以表示「耶」,在拍照的時候經常用到剪刀手️,代表開心愉快。同時還表示數字。相似的emoji還有️️。
當前的是一個不帶變體符號的基本Emoji,與它對應的還有兩種變體:️ (表情樣式,在多數新平台下顯示彩色符號)和︎(文本樣式,在老舊平台下顯示黑白符號)。
㈡ 手勢耶卡通版怎麼畫
1、准備好畫紙畫筆,先從手邊緣起形,如下圖所示:
㈢ 有沒有關於兩只手同時伸出「耶」的手勢並不停向內側搖擺的手勢圖片
RT 其實就是勝利手勢的改編版,表示可愛~
㈣ 比耶的手勢怎麼畫
第一步:先畫出字母R,先將大拇指畫出來,這步要畫的Q一點,因為是簡筆畫,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
8、最後一個卡通版的手勢耶就畫好了。
㈤ 求幾張伸出食指和中指,意思表示為 耶 的搞笑動態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2%AE&in=13787&cl=2&cm=1&sc=0&lm=-1&pn=12&rn=1&di=1859895420&ln=2000
㈥ 豎起兩根手指做耶的動作是誰發明的
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形成「V」字,如今已成為全世界表示勝利的流行手勢。
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形成「V」字,如今已成為全世界表示勝利的流行手勢。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個手勢是誰發明的。
V文化的由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1)18世紀末19世紀初,聞名全球的奧地利猶太醫葯家族——伯恩.維克特
(Byrne.Victor)家族在長期的研發過程中,在取得一次次突破性成果時,伯恩.維克特
科研人員為了不打破那種特有的靜謐氛圍,彼此之間只用手勢V來傳達祝賀。自此,在歷史的長河中,維特家族每一次度過危機或者獲得成果,在慶賀時都會高高舉起2個「V」字。
多年的習慣性手勢在納粹統治時期,在排猶驅猶的惡劣環境下,伯恩維克特實驗室科研人員打著V的手勢,則多了更深的寓意--勝利在望。在1938年7月納粹德國,包圍了羅斯柴爾德醫院。作為主治醫生的維特高高舉起雙「V 」給予所有躲避在醫院的猶太人和病人信心。這一刻,全醫院所有人高高舉起手中V字,不久便傳遍奧地利乃至整個歐洲。
(2)英法兩國由於諾曼底領土糾紛及王位繼承等問題,在1337年拉開戰幕,史稱「百年戰爭」。在此後幾十年裡,兩國打打和和,到1415年前在法軍的蠶食下,英軍節節敗退,僅保留法國西部沿海5個港口。但當時英軍的最高統帥換成了英王亨利五世,他12歲就成為騎士,此後東征西戰,在一次戰役中面部中箭,親自體驗了長弓的威力,從此大力加強英軍的弓箭手部隊。
在1415年9月的哈福婁(位於法國西北部地區)圍攻戰中,英軍傷亡4000人,使亨利五世不得不率領剩下的 5000長弓手和900騎士撤退。一星期後,亨利五世陷入絕境,部隊被傷病和飢餓折磨著,並在阿金庫爾被3倍以上的法軍合圍。他曾想和法國人談判,但遭到拒絕。高傲的法國貴族放出話來:「我們要把這些英國農民的食指和中指切下來,讓他們永遠沒法用弓箭!」
10月25日清早,戰鬥打響。在戰前,亨利將法國人的狂言說給手下聽,告訴他們:「跑不掉了,要想保住食指和中指,就要拚命!」英軍率先推進到長弓有效射程內,把木樁固定好以攔阻法軍騎兵,開始把一陣陣箭雨「潑」向法國人。法軍如夢初醒,第一線重騎兵開始沖擊,但厚重的盔甲在英格蘭長弓下不堪一擊。法軍好不容易冒著箭雨趟過泥沼,到了近處卻發現還有木樁擋路。第二線的重步兵上來了,但潰逃的己方騎兵把陣形沖得七零八落,頻繁射來的箭雨不停吞噬他們的生命。好不容易沖到英軍面前,自己的長戟卻發揮不了作用。當英國長弓手們放下弓箭,操起匕首斧頭加入戰斗後,法國人終於敗了。第三線的新兵被慘烈的場面驚呆了,再加上沒人指揮,於是紛紛掉轉馬頭,四散逃命。
此戰法軍損失過萬,僅大大小小的貴族就戰死了5000多,皇室總管陣亡,大元帥則被俘。
亨利五世下令處死了幾乎所有法國戰俘,面對昨天還不可一世,今天卻成為俘虜的法國人,英國弓箭手們得意洋洋地伸出右手兩根手指,向法國的貴族們炫耀:「不是想砍我手指么,看到沒?我們的食指和中指完好無缺。」此後,代表勝利的 V字手勢開始流傳開來。
(3)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勝利(victory)手勢,戰後廣為流傳 ,V,是根據victory首字母擺出的。代表著勝利。
㈦ 手勢耶卡通版怎麼畫
需要工具:畫筆、畫紙、橡皮擦
一、首先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小橢圓,這里畫的是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