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國軍隊(國軍)軍服、裝備圖文版
1937年 1.二等兵,第7集團軍第72師,北平至綏遠鐵路,中國,1937年8月戰爭早期面對日軍的攻擊只有少數部隊進行了輕微抵抗,第72師就是其中一支。士兵穿著經常被描述為「 」北方中國」部隊的軍服,其大蓋帽是德國式的,使用輕質棉製造,帽頂和脖帶為棕色皮革材料MP28-II式沖鋒槍是大量裝備的一種很重要的武器。 2.下士,第88師,上海,1937年接受過德國訓練的國軍最好的師,在保衛上海的無用戰斗中雖然表現勇敢,卻無奈的被消滅,第88師就是這樣一支部隊。 3.二等兵,第56師,上海,1937年士兵的鋼盔是一種中國陸軍所使用的罕見款式,但在前線它經常能被看到。略微像「 」平頂版」的德國鋼盔的這種產品較粗糙且形狀經常不一致。 4.中士,第29軍第37師,盧溝橋,1937年7月當抗戰爆發時,第29軍正駐扎在北平近郊。這名士兵屬於這個軍最精銳的部隊「 」大刀隊」。 中國,1938年-1939年 1.下士,第12軍第154師,廣州,1938年5月作為精銳的護衛部隊的一員裂明缺,這名士官穿時髦的毛料制服,配規定的領章和胸牌,戴並非規定的「 」波洛」式木髓制頭盔。7.63毫米口徑毛瑟C96系列沖鋒手槍帶與眾不同的抵肩木製槍托。 2.一等兵,武漢,1938年10月武漢這名軍人見證了1938年的那次關鍵性的戰役。頭盔類似日本軍隊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部分採用的「 」櫻花頂式」鋼盔,穿淺褐色棉布制服、短褲以及綁腿,並有幸得到一雙新的棕色皮鞋。刀鞘里插的刺刀則是搭配他的德國Karabiner 98a式步槍使用的,而這種步槍是一種中國軍隊中不太廣泛使用的武器。 3.二等兵,第7師,1939年冬參與國軍冬季攻勢的這名士兵穿典型的中式冬裝,採用內絮厚重棉花加紉線固定的方式,顏色為藍色但使用長了會褪色為灰色。而冬裝上除了粗糙的姓名牌沒有任何其他徽章槐信。輕機槍是芬蘭Lahti Saloranta M26式,這是30年代進口的主要型號機槍之一。當時中國是這種不出名但很強力的武器的唯一進口國,並將口徑從芬蘭的7.62毫米改為7.92毫米並一直使用到20世紀40年代。 中國,1939年-1941年 1.上尉,第14炮兵團,河南省南部,1940年1月軍官穿和士兵一樣的灰色絮棉冬裝,但肆辯質量更好些,上面有簡單的非彩色雙排式胸牌和藍色(代表炮兵)底色的領章。 2.少校,第60路軍第183師,第一次長沙戰役,1939年9月穿淡棕色毛料材質的標准軍官常服,戴同樣材質但較硬的滑雪帽式軍帽。在左胸身份牌上有黃色的邊框,顯示了他作為野戰軍官的身份。 3.團旗旗手,第3路軍第12師,陝西省南部,1941年5月作為閱兵時持團旗的旗手。 緬甸,1943年-1945年 1.二等兵,新1軍第38師第112團,緬甸北部,1944年5月史迪威將軍的X部隊中這名中國士兵接受美國的訓練,使用盟國的裝備。 2.上等兵,新6軍第22師,胡剛谷地,緬甸北部,1944年3月新6軍的「 」新」字通常是賦予那些在抗日戰爭的頭一年犧牲掉的師或師以上編制的部隊的。布倫式機槍,實際上它是加拿大造得一個變種,在1949年以前廣泛被使用。 3.一等兵,拉姆格爾訓練中心,印度比哈爾邦,1944年8月在加爾各達西北部的中國士兵訓練基地接受訓練的這名士兵穿英國淺棕色訓練服,配中國軍隊的徽章。胸前的藍色邊框身份牌用中文寫著他所在的部隊和他的個人信息。 中國和緬甸,1943年-1945年 1.坦克指揮官,(第1)暫編坦克團,緬甸,1944年-1945年在緬甸的中國裝甲部隊裝備美國謝爾曼M4A4中型坦克、斯圖亞特M3A3輕型坦克、懷特偵察車以及英國的通用卡車。坦克手們來自中國的不同省份,使得這支部隊成為不多的由來自不同地區人員所組成的部隊之一,而坦克手的服裝和他們的坦克一樣都是美國提供的。 2.孫立人少將,第38師指揮官,緬甸,1943年末孫立人將軍作為弗傑尼亞軍事學院的畢業生,是最有才乾的中國指揮官之一。他在1942年在緬甸指揮第38師,並在隨後撤退到印度在1942年至43年間重新裝備和訓練他的部隊。 3.上校,隸屬美國訓練顧問團,昆明,1943年為Y部隊(Y代表雲南)提供訓練的訓練區的這位上校穿標準的中國陸軍軍官制服。這種制服由於卡其棉的色澤不同而有所差別,而制服的黃銅紐扣上應該刻有 *** 的徽記。 中國,1944-1945年 1.戰略情報局訓練的士兵,中國南部,1945年8月美國戰略情報局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它在戰爭末期有限地訓練了中國境內的國軍部隊。 2.國軍游擊隊,第15機動縱隊第43團,山東北部,1944年這名游擊戰士隸屬於一支1萬人的部隊,他所在的團是這支部隊的精銳,擁有2千人。 3.代理下士,四川毗盧,軍事訓練中心,1944年這位在毗盧中心接受戰斗訓練的年輕士官擁有良好的裝備。植物偽裝覆蓋在他的淺棕色棉製「 」滑雪」野戰帽上,粗棉軍衣和綁腿也是同樣的顏色。 4.一等兵,第46兵團新19師,桂林-柳州,1945年4月西南中國的這名士兵向我們呈現了戰時軍裝和武器來源的多樣性。
B.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軍隊武器鎧甲裝備最好 要圖片
根據歷史和史書記載,唐朝的武器和鎧甲最好。
唐朝精銳部隊裝備的光明鎧,陌刀,橫刀,只不過唐滅亡後就失亂頃傳了。
宋代斬馬刀,沒辦慧陪物法宋朝沒有馬屁所以只能以前液步兵對抗游牧民族的騎兵!
C. 哪位高人知道唐朝軍隊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士兵的個人裝備,急需!!拜謝!!
我國歷史上的唐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王朝,在這個階段,漢民族的構成基本定了下來,而原來橫行歐亞大草原的突厥實力被逐出中國的實力范圍,而中國的封建制度在這個時期也達到鼎盛階段。版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之多得無法計數,而此時,作為國家國防基礎的軍隊又是裝備了些什麼武器呢?
首先是騎兵裝備,在唐以前的南北朝時期的,隨著馬蹬,高橋馬鞍的完善,重甲騎兵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由於重甲騎兵犧牲了騎兵賴以生存的機動性,使得在實際戰斗中,並不是非常的理想,因此在唐軍中,馬鎧和重甲談罩騎兵並沒有受到重視。
在武器方面,從古代繼承下來並進行重大改進的戟沒有逃過被淘汰的命運,長一丈八尺的槊(長矛的一種,槍頭較寬)成為騎兵的主要裝備(南北朝)。但是在唐中葉以後,標準的長槍又取代了槊的地位。根據《唐六典》記載,當時槍分漆槍,木槍,白桿槍和朴頭槍4種,每個士兵(包括步兵和騎兵)都裝備1條,長槍運用很廣,除了戰時格鬥外,扎營時可以用作支撐營帳,防守時可以當拒馬,渡河時可以用來捆紮木筏。
而作為另外一種士兵的必備武器——刀,有2種主要用刀:一種是橫刀(也就是佩刀),當時刀劍的佩戴方法已經從毗式佩劍法,轉化為從伊朗傳入的雙附耳佩系法;另外一種叫陌刀也稱拍刀,是一種長柄2刃刀,長1丈,步兵使用,一般以密集隊形列於陣前,《新唐書》記載安祿山的部將崔乾佑將「陌刀五千列於陣後」時遭到唐軍的恥笑。
唐軍裝備的主要遠射武器是弓箭,裝備率達到100%,與佩刀和槍一樣,人手一具。當時中國軍用弓的樣式早已經固定下來了,全部都是復合體反射弓,射程隨弓力不同而變化。
唐軍也和前代一樣,強調強弓勁弩,開滿就射,唐代王踞所著《射經·馬射總法》寫道「勢如追風,目如流電,滿開弓,緊放箭橘侍磨」,可見唐時對弓箭手要求的是射程和火力密度,而對精確度要求並不高。我推測是利用弓箭手排成多列橫隊進行大規模齊射的,這和明軍所說的「莫患弓軟,服當自遠」有很大差別。
當時所用之弓的弓力,上等約摺合現在的75公斤,一般人很難拉開這種弓的。
隨弓所配的有3條弓弦和30支箭以及一個箭壺(稱胡碌),箭一般有3種,一為射甲箭;二為生仳箭;三為長垛箭。
當時的箭所用的箭桿多用竹製,也有木製的,一般來說,南方所生產的基本都用竹,而北方地區用崔柳,西北和東北多用樺木。
箭頭均為鋼鐵制,根據箭頭的形狀分為上述用途不同的3種箭形,可惜我沒有圖片無法有感性的認識。
箭羽一般以鵰翎為最上,角鷹次之,睇梟更次,最次的是用雁鵝羽,此外,在宋代記載有風羽箭即不裝箭羽而是把原來安裝箭羽的部位在2邊剔空,利用空氣動力原理,使箭在飛行時保持穩定,不知道唐時是否有類似的東西。
唐軍裝備的另外一種遠射武器是弩,我個人認為,裝備的可能不是單兵用弩而是
像床弩那樣的多人操作的遠射兵器。因為單兵遠射兵器是每個士兵都有一具,所以,我推測是加強給部隊的重型武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張弩配箭100支。
唐軍的防護裝備主要有鎧甲和牛皮牌(皮製盾牌)。
鎧甲方面,前代流行的兩當鎧已經被淘汰,在漢末晉初出現的明光鎧成為唐軍裝備的最主要的鎧甲,名列《唐六典》的甲制之首。明光鎧除了繼承了兩當鎧的優點以外又對鎧甲進行了改進,比如:加了批膊,膝裙和對頭盔也進行了改進,日後軍隊常用的鎖子甲,當時也列入《唐六典》的13種甲制。
盾牌方面,在南北朝時期,北方士兵多用長盾而江南的部隊多用園盾,到了唐朝,變化不應該有很大。
-----------------------------------------------------
唐軍盾牌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種樣式,主要為步兵使用。圓形盾,又稱團牌。因其小型而靈活,多用於騎兵,但是步兵圓斗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鑲,可攻可守。
D. 泰國軍隊的單兵裝備如何下面這張圖片的泰國軍人跟美軍普通士兵的單兵裝備比還缺什麼
泰國森扒軍隊的單兵裝備一般般了,身上的裝備都是技術含量低,容易采購的,沒看到信息化裝備,比如通訊系統、單兵計算機等,也沒用夜視儀、防彈衣,頭盔也沒有集成其他設備,槍上沒有附件,還是大規模裝備M16,泰國士兵已有的裝備質量上也趕不上美國軍隊同類裝備。
無托步槍應該是TAR-21突擊步槍:
泰國皇家陸軍先購買了第一批約15,000枝塔沃爾系列步槍,而第二批約15,037枝亦在2008年9月9日訂下。另外,第三批約13,868枝以合共$27.77 萬(相當於96,499.0 萬泰銖)將會分為三期通過付款購買。泰國軍隊於首都曼谷驅散紅衫軍的行動之中亦有使用。
TAR-21是一款採用5.56x45mm NATO彈葯的以色列無托結構突猜此擊步槍。TAR-21的含義是「Tavor Assault Rifle - 21st Century」(中文翻譯此兆昌為「塔沃爾21世紀突擊步槍」)。在結構上,TAR-21的設計深受斯太爾AUG的影響。
參數:
空槍重量:3.27 公斤
全長:725 毫米
槍管長度:460 毫米
彈葯:5.56 x 45 毫米 NATO
口徑:5.56 毫米
槍機種類:導氣式、轉拴式槍機
發射速率:750—900 發/分鍾
槍口初速:910 米/秒
有效射程:300—600 米(328.08—656.17 碼)
最大射程:2,000—3,600 米
供彈方式:30 發STANAG彈匣
瞄準具:金屬機械覘孔式照門及準星
ITL MARS紅點鏡及集成的激光及紅外線光點
機匣頂部的戰術導軌上安裝瞄準鏡或夜視鏡
其他可用的瞄準鏡
E. Unity游戲開發精品素材資源——2D圖標素材篇(頭像、裝備與物品、技能)
本文推薦Unity Asset Store里優質的2D圖標素材,從人物頭像、裝備與物品、技能等幾個方面進行分類精選。繼續下面內容之前,個人首推REXARD的圖標素材,這家開鎮伏發商包含各類圖標素材,高產又優質。
REXARD的圖標素材
如果找不到滿意的可以看下面的一些推薦作為補充。
1: Character Avatar Icons - Fantasy
包含30個解析度為300x300的人物頭像素敗旅仿材。
2: Character Avatar - Fantasy
包含36個高質量的角色頭像圖標,分別包含解析度512x512和1024x1024的圖標。
3: Character Avatar Icons
包含76個解析度為512x512的人物頭像圖標。
4: Monsters Avatar Icons
包含107個解析度為512x512的怪獸頭像圖標。
5: 100+ Avatar Icons
包含136個人類和怪獸頭像圖標。
6: Avatar icons: Human Characters
包含40個解析度為256x256的人類頭像素材。
1: Weapon and Armor Icon Pack
包含332個解析度為256x256的武器和防具圖標。
2: 1690+ RPG Icons
包含1696個84x84解析度的png圖標素材。內含各種武器裝備與道具物品圖標,適合RPG游戲的圖標素材需求。
3: 2000 Fantasy Icons
包含2058個解析度為256x256的圖標素材,該素材包為5個小素材包的合計,包含武器、防具、物品等多個品類。
4: 500+ Scifi Items
包含514個80x80解析度的png圖標素材。適合科幻機甲類型游戲,察纖包含多種武器裝備與物品。
1: 340+ Fantasy Skill Icon Set
包含344個128x128解析度的png技能素材。
2: Magic Spell Icon 2
包含148個解析度為100x100的魔法圖標。
3: 500 Skill Icons
包含510個解析度為256x256的技能圖標,適合RPG、MOBA和卡牌游戲。包含各種族的技能圖標。
4: Skill Icon Pack
包含243個解析度為256x256的技能圖標。
1: REXARD
2: Compass Studio
3: PONETI
4: avid Baumgart
5: ClayManStudio
6: Sergii Zagorul'ko
7: WolfsBane
8: Yusuf Artun
9: Hippo
10: nGardensoft
11: Cool Art
12: MiMU STUDIO
13: Angelina Avgustova
-------列表更新中-------
如果Asset Store中的資源無法滿足你的需求,可以看看下面的文章定製Unity素材與資源。
在Fiverr尋找精品藝術家定製Unity游戲素材資源
F. 現在中國軍隊的單兵裝備有哪些
根據兵種和執行伏團拍任或螞務不同有所不同,一般野戰步兵裝備:95式自動步槍或82式沖鋒槍,56型三棱軍刺,09式新式作訓服,作戰靴,挎包,水壺,鋼盔,07前運包,95攜行具等
機槍兵配95式半自動機槍
偵察兵配92式手槍,缺羨82式匕首,86式手雷,特種作戰服,或配有88式狙擊步槍
防化兵另配防毒面具等
圖片如上,請給1樓加分
G. 火力貧弱的中國軍隊輕武器裝備圖集
抗戰期間日軍憑借遠超我國的先進武器裝備,橫行在中華大地,給我國軍民帶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當時的中國軍隊僅就輕武器裝備而言,基本就是萬國牌,除少量自產制式槍械外,大量依賴進口,損壞一件少一件,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長期支持抗戰,最終迎來抗戰的全面勝利。
下圖展示的是蘇式槍械,抗戰初期主要依靠蘇聯援助。
左邊戰士手上的沖鋒槍是PPD-40「波波德」,是PPD-34的改進型,護木在彈鼓處分為兩段,該槍在我國很少見,援助數量應該很有限。
中間士兵裝備的是莫辛-納甘步槍,俗稱「水連珠」,很早就大量購入我國,特別是早期黃埔軍校學生使用的就是幾千支莫辛-納甘步槍。
右邊士兵裝備蘇制DP輕機槍,也叫捷格加廖夫步兵機槍,俗稱「轉盤機槍」。
以上三型槍械大家可能都是通過抗美援朝才熟悉的,但其實在抗戰初期蘇聯就曾大量援助我國。
蘇式裝備
下圖中左邊戰士手中端的是德國MG13輕槍機,槍托與準星可以折疊的,機槍左側彈匣供彈(或彈鼓供彈)。
中間士兵手上這把搞不清楚,可能是湯普森沖鋒槍。
右邊士兵手上拿的是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該槍是應中國要求研製生產的銷派,陸續進口了10000多支。
輕機槍
捷克ZH-29半自動步槍
下圖是八路軍使用的麥德森機槍,丹表生產是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實用輕機槍,購入數量應該不多。
麥德森機槍
丹表生產麥德森機槍
八路軍戰士,手中拿的是瑞士啟拉利輕機槍,國際市場知名度不高,國內有仿製,裝埋斗攔備數量10000多挺。
瑞士啟拉利輕機槍
瑞士啟拉利輕機槍
湯姆森M1928A1式沖鋒槍,我國裝備時間較早,整個抗戰期美國也曾大量援助。
湯姆森M1928A1式沖鋒槍
左邊戰士手上拿的是M1卡賓槍,另一隻手拿著繳獲的南部十四式「王八盒子」手槍。
右邊戰士手中倒插著一把日軍「三八大蓋」步槍,另一隻手提著勃朗寧M1918式自動步槍,下方的20發直彈匣是其典型特徵。
美式槍械
左邊拎著爆破筒的士兵手中提著美製斯普林菲爾德M1903式步槍,又稱為春田步槍。國軍制式中正式步槍和其外形相似,所以把M1903式稱為「花旗中正式」。其他兩名手上拿的是M1卡賓槍、湯普森M1928A1式沖鋒槍。
美式槍械
下圖是個大雜燴,裡面有跪姿發射的日本八九式擲彈筒,這是日本研製的一種輕便、高效的步兵支援武器,是輕重機槍火力點的剋星,給中國機槍手造成重大傷亡。
靠牆士兵手中的沖鋒槍是德國MP-18Ⅰ,又稱伯格曼沖鋒槍,在中國的名稱是「花機關」,因為它的槍管外有一個套筒,上面布滿散熱孔。MP-18採用很有特色的蝸形彈匣,後來改為直彈匣,發射9毫米手槍彈,射程近、精度不高,但適合單兵使用,火力猛烈。
架在牆上的是一把日本十一年式輕機槍,又稱為「歪把子」,裝彈費力、故障多很難操作。
大雜燴的裝備
左邊士兵拿的是帶兩腳架捷克造ZB-26式輕機槍,中國是使用該槍最多的國家。進口加仿製可能超過10萬挺。是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時期。
中間這名士兵手上拿的就更經典了,是「漢陽造」步槍。「漢陽造」步槍是清朝時期開始仿製的德國1888式步槍,使彎胡用壽命超長,延用到到抗日戰爭時期。
右邊士兵抵肩射擊的是毛瑟沖鋒手槍,正是我們最常聽說的駁殼槍、盒子炮。該槍因定位模糊在國外裝備使用較少,但在國內由於不在軍火禁運之列,又可以單發、連發所以逐漸成為抗戰利器。
最有名的漢陽造、駁殼槍、捷克式
左邊軍官腰上掛的是駁殼槍,腰挎駁殼槍基本就是中國軍隊基層軍官的典型裝束。
中間士兵拿的是MP-18Ⅰ「伯格曼」沖鋒槍的中國仿製版,由大沽造船廠製造,彈匣由左側橫置改為槍身正下方。
下方這支輕機槍長的有點與眾不同,是法國哈奇開斯M1922式輕機槍,採用彈板供彈機。主要在抗戰之前使用。
很特別的法國哈奇開斯M1922式輕機槍
中國軍隊就是憑借上述萬國牌槍械,乃至繳獲的武器堅持了十四年抗戰,在付出巨大的犧牲之後,將日軍趕出了中華大地。歷史不容忘卻,對抗日犧牲的英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