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品質特點有:嫩芽從顏色來看鮮嫩潤美,烘乾後有著高緩消雅清新的淡淡香氣。泡水後的味道有獨特的鮮爽口感、回味醇香略帶甜味。信陽毛尖榮獲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榮膺金獎,“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稱號,全國名茶的稱號,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質量銀質獎,中國質量獎金質獎,世界獎的中國區綠茶金獎等。信陽毛尖可以說是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知名度和高品質的評價。
榮譽頗多
目前為止信陽毛尖已經連續十年獲得中國擾虛知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稱號。作為古代名茶在唐代時期就是朝廷御用貢品,再到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茶類項目的金獎,再到1958年的“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獲評,再到1986年的全國名茶稱號。並且多次獲得中國質量的金質獎、銀質獎,以及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的金獎,乃至世界綠茶大會的中國區綠茶金獎等。可以說信陽毛尖久負盛名,享譽國內外。
② 有誰知道下圖茶葉一套的價格天工造物國之瑞草。信陽毛尖
你這是裝茶葉的鐵盒,一般用鐵盒裝的茶價格都在2百至1千元左右的茶,信陽毛尖為十大名茶之一,希望你能買到正宗的信陽毛尖。
③ 信陽毛尖的簡介,跪求。急需。
信陽毛尖產地來源的域區界定如下:北到淮河;南到大別山北坡的潭家河、李家寨、蘇河、卡房、箭廠河、田鋪、周河、長竹園、伏山、蘇仙石、陳琳子等鄉鎮沿線;西到桐柏山與大別山連接處的王崗、高梁店、吳家店、遊河、董家河、師河港等鄉鎮沿線;東到固始縣泉河流域的陳集、泉河鋪、張廣廟、黎集等鄉鎮。具體包括:師河區、平橋區、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管轄的128個產茶鄉鎮。北緯31°23′—32°24′,東經113°45′—115°55′。
信陽茶葉資源極為豐富,淮南丘陵和大山區皆有種植,榮獲國家金質獎信陽毛尖的原料則主要來自信陽西南山區,俗稱「五雲兩潭一寨」,
即車雲山、連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白龍潭、黑龍潭、何家寨。
俗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五雲兩潭一寨」海拔均在300~800米之間,所產
毛尖茶質量最優。一是高山雲霧多,光照適宜,短光波的藍、紫、紅光易被
葉綠素吸收,增強光合作用,使茶葉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茶葉味香濃。二是
高山霧濃,空氣濕潤,芽葉持嫩性強,粗纖維少。三是高山日夜溫差大,茶
葉經光合作用積蓄物質,有效積累多,故高山茶葉味濃郁。四是高山林茂,
枯枝落葉多腐爛為土,有機質豐富,土層深厚松軟,偏酸性,有利於茶樹生
長。五是空氣、水質潔凈,很少污染,茶葉質量純正,無雜味。
除信陽西南山區外,商城、光山、羅山、新縣、潢川、固始、信陽市等地皆產茶葉,並且多出名茶。商城縣金剛台、大蘇山等地層巒疊翠、去霧繚繞,所
產「雀舌茶」形如鳥雀舌尖,湯鈀淡黃微綠,滋味香醇。「銀針」茶以穀雨
前采嫩芽焙制外形細直有毫,湯色翠青,入口馥郁。「金剛碧綠」、「大別
山龍井」也各具特色。固始縣有「仰天雪綠」,光山縣有「蘇山茗芽」、「
凈居毛峰」、「賽山翠綠」、「賽山毛峰」,新縣有「香山翠峰」,地區茶
葉試驗場有「雷沼噴雲」。「靈山雲茶數千年,古今中外美名傳。清香明目
延年壽,長生何湎術仙丹」。羅山縣靈山茶也有鮮明的特色,「靈山劍峰」
在1990年河南省名優茶評比會上被評為省級新名茶,又有「天山香」為代表
的一優質茶相繼問世。目前,信陽擁有國家級名優茶1個,省級名優茶14個,
地區級名優茶11個。
④ 毛尖的品種分類
毛尖具體又分溈山毛尖,信陽毛尖(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因條索細圓,緊直有鋒芒,又產於河南信陽,故取名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勻毛尖,黃山毛尖等。另有擁有孫態芹悠久茶文化歷史的產茶大縣竹溪出產的竹溪毛尖,是湖北省茶文化的一大奇葩。 產於河南省信陽市。該地區山勢高峻,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高檔毛尖茶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主,中檔茶以一芽二三葉為主。毛尖茶色澤嫩綠隱翠,香氣清高帶熟栗子香,滋味濃厚耐泡,葉底細嫩綠亮。
信陽毛尖產區稱鮮葉為茶草、茶青、青葉、生葉等。鮮葉質量優劣與成品茶質量關系密切,溫濕度好的地區鮮葉生長好,制出毛尖茶外形油潤發亮;溫濕度差的生長也差,製成品有乾枯感。采大與小也有差別,采早葉太嫩香味不足,產量少,厚老,茶葉粗老,香味低劣。 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該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適宜茶樹的生長。
都勻毛尖茶清明前後開采,與《都勻縣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並可采,穀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採摘標准為一芽一葉初 展,長度不超過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采和下午採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
攤放
將篩分後的鮮葉,室內通風、潔凈的竹編簸箕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
生鍋
採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銹),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於操作,後壁高1m以上,與牆貼合。生鍋用干木柴作燃料,鍋溫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復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復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卷縮,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後用茶把盡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熟鍋
與生鍋規格一致,與生鍋並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後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並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後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裹揉」,不時挑散,反復進行,閉桐約(3~4)min後,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餘三指與食指並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於鍋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復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初烘
將熟鍋陸續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則畢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攤涼
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復烘。
復烘
將攤涼後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於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毛茶整理
復烘後的毛茶攤放在工作台上,將茶葉中的黃片、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後進行分級。
再復烘
將茶葉進一步乾燥,達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溫度60℃左右,每烘攤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於大簸箕,適當攤涼後及時裝進潔凈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於乾燥、低溫、衛生的室內。 篩分
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的品種、不同等級、不同的採摘時間進行分類分等,剔除異物,分別攤放。
攤放
將篩選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凈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為,攤放待青氣散失。
殺青
機械殺青宜採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滾筒殺青機,使用時,點燃爐火後即需開機啟動,使轉筒均勻受熱,待筒內有少量火星跳動即可。開動輸送帶送葉,根據溫度指示進行投葉,不同等級的鮮葉或含水量不同的鮮葉要求溫度不一,進葉口溫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過殺青機輸送帶上的勻葉器來控制投葉量,從鮮葉投入至出葉約1.5~2min。殺青葉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殺青適度的標志是葉色暗綠,手捏葉質柔軟,略有粘性,緊握成團,略有彈性,青氣消失,略帶茶香。
揉捻
機械揉捻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揉捻機,殺青葉適當攤涼,宜冷揉。投葉量視原料的嫩度及機型而定。揉捻時間高檔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檔茶控制在(20~25)min。根據葉質老嫩適當加壓,應達到揉捻葉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後有粘濕的感覺。
解塊
機械解塊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茶葉解塊機,將揉捻成塊的葉團解散。
理條
機械設備宜使用適制名優條形綠茶的理條機,理條時間不宜過長,溫度控制在(90~100)℃,投葉量不宜過多,以投葉量(0.5~0.75)kg、時間為5min左右為宜。
初烘
機械設備宜使用適制名優綠茶的網帶式或鏈板式連續烘乾機,根據茶葉品質,初烘溫度進風口宜控制在(120~130)℃,時間(10~15)min,含水量在(15~20)%為宜。
攤涼
將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充分攤涼4h以上。
復烘
復烘仍在烘乾機中進行,溫度以(90~100)℃為宜,含水量在6%以下。
⑤ 信陽毛尖的別稱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
信陽毛尖,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乎嘩亮浉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品質特點
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干凈,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外形細、歲寬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沖蘆擾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優質信陽毛尖湯色嫩綠、黃綠或明亮,味道清香撲鼻,劣質信陽毛尖則湯色深綠或發黃、混濁發暗,不耐沖泡、沒有茶香味。
⑥ 茶葉中的"毛尖"是什麼意思
毛尖,吵兄茶葉的一種,綠茶類,具體又分溈山毛尖,信陽毛尖(信陽毛尖,亦稱"豫毛峰".因條
索細圓,緊直有鋒芒,又產於河南信陽,故取名"信陽毛尖升薯襲",信陽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勻毛尖,黃山毛尖等。
毛尖外形細、圓、光、直、多白毫,色澤翠綠,沖後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回甘生津,湯色明亮清澈。 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干凈,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手備綠有光澤、白毫明顯。
⑦ 茶葉中的毛峰和毛尖有什麼區別
1、產地不同
毛峰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早在清光緒年間就已產制,其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著綠茶之王的稱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中,便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
2、加工方式
毛峰,屬於烘青綠茶(茶葉的乾燥方式為烘乾),製作工藝相對比較簡單,主要包括,鮮葉採摘,殺青揉捻,初烘,提毫和復烘五道工序。
毛尖,屬於炒青綠茶(茶葉用炒制的方式乾燥),製作工序多達九道,主要包括篩分,攤放,殺青,揉捻,解塊,理條,初烘,攤涼和復烘。
3、外形不同
毛峰中小葉種茶樹鮮葉制,外形似雀舌,披銀毫,色澤金黃,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成朵。
毛尖大中葉種茶樹鮮葉制,外形緊細圓直,有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湯色清澈,香氣清高,滋味鮮醇回甘,以香高味濃著稱。
毛峰和毛尖圖片如下:
(7)信陽毛尖的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綠茶的作用
1、抗衰老
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 ,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茶多酚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據日本奧田拓勇試驗結果,證實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2、美容護膚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質,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膩,收斂毛孔,具有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減少日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功效。
3、醒腦提神
茶葉中的咖啡鹼能促使人體中樞神經興奮,增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對於緩解偏頭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⑧ 毛尖茶哪裡產的最好
比較好的毛尖茶產地如下:
1、信陽毛尖。信陽毛尖產於河南省信陽市,該地區山勢高峻,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高檔毛尖茶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主,中檔茶以一芽二三葉為主,茶色澤嫩綠隱翠,香氣清高帶熟栗子香,滋味濃厚耐泡,葉底細嫩綠亮。
2、都勻毛尖。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貴州省者純都勻市團山、哨腳、大槽一帶,該去年平均氣溫為16℃,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適宜茶樹的生長。
3、黃山毛尖。黃山毛尖茶產於安徽省黃山扒嫌斗區新明鄉,該鄉地處舉世聞名的黃山北麓山脈,境內高山聳立,群春磨峰環抱,溪流縱橫,土地肥沃濕潤,翠竹、花木香氣飄逸,日照短,日夜溫差大,漫射光豐富,空氣新鮮無污染,平均海拔500~800米,種茶歷史悠久,現有茶園9500畝,太平猴魁茶葉產量約佔全區總量一半左右。
4、紫陽毛尖。紫陽毛尖產於陝西漢江上游、大巴山爐的紫陽縣近山峽谷地區,系歷史名茶,條索圓緊,肥壯勻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茶香嫩香持久,湯色嫩綠清亮,滋味鮮醇回甘,葉底肥嫩完整,嫩綠明亮,所用的鮮葉采自綠茶良種紫陽種和紫陽大葉泡,茶芽肥壯,茸毛特多,加工分為殺青、初揉、炒坯、復揉、初烘、理條、復烘、提毫、足干、焙香十道工序。
5、五峰毛尖。五峰毛尖產於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系雲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翼地帶,有「中國茶葉之鄉」的美稱。五峰毛尖是綠茶的一種,高檔茶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主,中檔茶以一芽二三葉為主,茶色澤嫩綠隱翠,香氣清高帶熟栗子香,滋味濃厚耐泡,葉底細嫩綠亮。
⑨ 請問毛尖的保質期
毛尖茶葉保質期慧譽18個月。
毛尖的保質期和品質有關的,品質好的保質期也就會久一點。想要保存的時間長,保芹侍存的方式要做好:如低溫貯存法。
將茶葉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攝氏度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保存茶葉,使用時應該注意:貯存期六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以維持在0-5攝氏度最經濟有效。
(9)信陽毛尖的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毛尖品種:
1、都勻毛尖前首段
都勻毛尖是貴州的三大茗茶之一,由於優越的生長環境,讓毛尖茶的茶毫明顯,內含物質豐富,常喝都勻毛尖不僅味道好,而且生津止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脂減肥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防禦放射性原色等多種功效。
2、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為豫毛峰,主要盛產於信陽市浉河區,是河南省著名的特產之一,信陽毛尖「細,圓,光,直,多毫毛,香高味濃」,不僅口感好,而且生津止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
3、白毛毛尖
白馬毛尖是湖南省的茗茶之一,外形緊結壯實,色澤翠綠有光澤,香高芬芳,滋味鮮爽,白馬毛尖產於雪峰山脈的白馬山支脈,與雲溪河畔的黃金井相匯,因此而得名。
⑩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信陽毛尖茶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毛尖茶選用當地的苔茶良種,具有發芽早、芽葉肥壯、茸毛多、持嫩性強的特性,內含成份豐富,下面我分享基毀培毛尖茶的製作過程。
搏唯毛尖茶的製作過程1
篩選
因為毛尖茶樹採摘下來的茶葉之間是存在差別的,在品質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採摘的茶葉原料也不同,因此在製作成茶品之前要將茶葉進行篩分。
晾放
將篩選好的鮮葉原料,平攤放置在通風透氣的室內,在茶葉下方要墊上專門用來放置茶葉的竹製品。室內的溫度不要太高,避光,室內環境不能潮濕,不可有異味。而且在晾放的過程中要隔一個小時左右翻一遍,這樣能夠讓茶葉均勻風干,一般一次的話時間在四個小時左右。
烘製
將晾放的毛尖茶葉收起放入炒茶專用的鐵鍋中進行翻炒,讓茶葉的含水量降低,一般炒制的時間為15分鍾左右。茶初制好的茶葉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進行初次烘製,火的溫度控制在100度左右,一般隔個五分鍾左右翻一遍茶葉,初烘的時間在20分鍾左右,然後倒出來在晾放四個小時,然後進行復烘。復烘時間為30分鍾左右。
除雜復烘
經過上面的紅茶茶葉漸漸成型,含水量降低,將毛尖茶葉中的雜質,以及不好的茶葉挑揀出來。然後繼續進行烘製,沒十分鍾余宴翻一次,30分鍾左右,茶葉成型,茶葉含水量變的很低,茶香漸濃。然後就出鍋晾放風干一小段時間後,放入密封桶中保存,這樣毛尖茶葉就製作好了。
毛尖茶的製作過程2
如何來泡毛尖
1、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用壺里的熱水採用迴旋斟水法浸潤茶杯,提高茶杯的溫度。
2、置茶:毛尖的投茶量按照1:50的比率進行投放,即1克毛尖茶,50克水。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信陽毛尖的外形條索緊細、圓、光、直,白毫顯露,有峰苗,色澤隱綠,油潤光滑。
3、溫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4、高沖: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滿,注水時注意水的溫度要達到90℃(這樣才能在投茶時使水溫在85℃)。信陽毛尖對水的要求比較高,上等的水應該選用山泉水其次是匯集的山水,硬水和鹼較多的水不適合沖泡毛尖茶,平時生活中選擇礦物質純凈水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