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可p元宵節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康師傅的飲料有哪些圖片 2025-02-12 02:15:25
給圖片換背景電腦 2025-02-12 01:55:40

可p元宵節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5-31 06:28:38

❶ 元宵節的圖片。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❷ 元宵節動畫圖片

元宵節動畫圖片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動畫圖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動畫圖片1


元宵節動畫圖片2


元宵節動畫圖片3


元宵節動畫圖片4


元宵節動畫圖片5


拓展:

元宵節看花燈有什麼說法

元宵節不知道大家是怎麼過的呢?如果沒有什麼好想法的話,大家不妨走出屋外去看花燈哦。元宵節看花燈具有悠久的歷史,而國內現在有不少城市在元宵節當日也會舉辦花燈活動。那看花燈主要是為了看什麼呢?節日知識。

燈籠來自於生活,除了簡單照明的原始功用外,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的象徵,人們綜合了繪畫、書法、剪紙等工藝,利用一切可用之物,因時因地取材而就,同時形成了不同功能與寓意的燈籠:宮燈豪華富麗,即代表婚娶喜慶;竹篾燈素色淡雅,即代表喪葬余哀;字姓燈刻劃府第,即代表門楣興旺……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其種類繁多,有龍燈、宮燈、紗燈、花藍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龍燈,亦稱「龍舞」,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數,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撐舉。每節內燃蠟燭的就稱為「龍燈」,不燃蠟燭的稱為「布龍」。舞時,由一人持彩珠戲龍,龍頭隨珠轉動,其他許多人各舉一節相隨,上下掀動,左右翻舞,並以鑼鼓相配合,甚為壯觀。

宮燈,是中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製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宮燈的製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後,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台燈和戳燈等。中國的宮燈製作以北京最為著名。

走馬燈是花燈藝術中一類獨特的觀賞燈種,其聲譽傳遍海內外,以廣東走馬燈為最佳。走馬燈通常是在燈中置一轉輪,在其上貼好用彩紙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鳥等形象,輪下點燃蠟燭,熱空氣上升,引起空氣對流,使輪子轉動,紙像也就隨之轉動,畫面連續不斷,動感很強,引人入勝。

紗燈是用麻紗或葛麻織物作燈面製作而成,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紅紗燈亦稱紅慶燈,通體大紅色,在燈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貼有金色的雲紋裝飾,底部配金色的穗邊和流蘇,美觀大方,喜慶吉祥,多在節日期間懸掛。影紗燈則以各色麻紗蒙制,上面多繪花鳥蟲魚、山水樓閣等,並配上金色雲紋裝飾及各色流蘇,更是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

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它是用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綉、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製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也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

元宵節來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眾人聽說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之。東方朔聽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一個占卜攤。不少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一時之間,長安里起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

如此熱鬧一夜,長安城果然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

❸ 元宵節祝福語動態搞笑圖片大全

1.今宵月圓白如晝,千年輪回人依舊,月增年華人增壽,歲月過後看春秋,滿腹真情話別後,月圓之夜話語稠,此時蓮燈觀不夠,來世對月消新愁。元宵節快樂!

2.簡訊輕吟舞蹁躚,無限問候暖心田,縷縷蓮香沁心脾,溫馨祝願滿心間,正月十五月正圓,廊橋美夢一線牽。在這個月圓之夜,送去我美好的心願!

3.元宵節到,祝你:親朋像湯圓團團圓圓,財富像流水源源不斷,理想像支票願願兌現,事業像你我巧遇機緣,愛情像月兒圓圓滿滿,好運像出門撿到美元!

4.湯圓,月圓,祝你親朋團團圓圓!官源,財源,祝你事業左右逢源!人緣,機緣,祝你好運緣緣不斷!心願,情願,祝你理想天隨人願!祝元宵節圓源緣願!

16.賞花燈,鬧元宵,好運問候來得早,一聲快樂最美好,快快樂樂人生高,吃湯圓,看月圓,吉祥如意來陪伴,一句幸福樂心田,和和美美好夢圓。

17.送你一台寶馬–沒錢!送你一片草原–沒權!送你一朵白雲–易散!送你太空漫步–太難!送你一袋元宵–簡單!送你一句祝福–溫暖!元宵節快樂!

18.元宵節祝福語:新年到,元宵鬧,蹦到鍋里攪一攪;餡香溢,福滿多,包出新春好味道。喜氣揚,福氣冒,合家團圓樂陶陶。你一顆,我一顆,品出兔年好味道!

19.美好的祝願傳到你的手機,在元宵節到來之時,願你元宵節全家團團圓圓,甜甜蜜蜜,美美滿滿,快快樂樂,和和美美,倖幸福福直到永永遠遠!

20.元宵節祝福語:元宵佳節到,街上彩燈綻放,描繪美麗的景緻;夜空煙花燦爛,綻放幸福的明天;家中湯圓圓圓,圈出輝煌的未來。祝你元宵佳節幸福連連,快樂常伴到永遠!

ps如何製作元宵節海報ps怎麼製作元宵節海報

1、首先下載好PS軟體,安裝好PS,打開PS。
2、然後在文件---點擊新建---或者快捷鍵ctrl+N,設置圖片像素。
3、接著用矩形工具畫出一個長方形,用填充工具,填充前景色為紅色喜慶的背景。
4、接下來去網上下載一些透明的PNG格式的,燈籠素材,導入在紅色背景裡面。
5、最後,做元宵佳節這幾個字,這幾個字是用了圖片填充的,先在網上下載好金箔的圖片素材,PS裡面打開金箔圖片,點擊【編輯】--定義圖案--把金箔變成圖片背景貼紙,然後打出元宵佳節幾個字,修改文字的【圖層樣式】,選擇圖案疊加,把金箔疊加在文字上面就可以做出金色字體的效果了。字體可以拷貝一份設置黑色,疊加在金色字體上面就有金邊立體字效果了。

❺ 元宵節簡筆畫素材

元宵節簡筆畫素材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元宵節簡筆畫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元宵節習俗: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製,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再用繩索縛於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社會影響

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48]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49]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49]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50]佛教教義中,燈火有諸多妙用,「一燈能破千年暗」,燈火可以破人世黑暗,現佛之光明,去除眾生煩惱。梁簡文帝的《正月八日燃燈應令詩》描述了當時燈會的盛況,而所言「燈王」即是指釋迦牟尼。敦煌文書中的《太子成道經》記述釋迦牟尼為「寶燈王」,並且「身上燃燈千盞」。佛教透過燈會等活動走入民間,直接將諸多文化要素引入中國傳統節日之中,使之成為中國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93]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里「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49-50]

節日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春節如此,元宵節也不例外。億萬國人的熱情、奔放、張揚,可與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節比肩。[49]

歷史價值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51]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今天的元宵節正從家庭走向社會。不論元宵、彩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這些元宵節延續的古老傳統風俗依然沒變。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它始終是人們心中割捨不斷的情愫。[52]

經濟價值

元宵節臨近,花燈、湯圓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山東省日照市「元宵經濟」紅紅火火。[53]商家吹響元宵經濟「集結號」[54]。2011年2月17日是元宵節,吃湯圓、品美食、看廟會,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的抓住春節的尾巴,享受元宵節中的年味。在元宵節到來時,節日經濟再度被攪熱,酒店訂座爆滿,超市元宵賣得火。近年來一些春節期間沒來得及聚會的同事、親友將元宵節作為一起聚餐的機會,使得元宵節酒店的訂座率大幅增加,元宵節訂餐數量幾乎不亞於除夕年夜飯,部分酒店針對市民過年喜吃大魚、大肉的習慣,特意在元宵節推出「憶苦思甜」菜餚,粗糧、野菜、窩窩頭頗受市民青睞。

;

❻ 元宵節的手抄報簡單精美5張

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元宵節 的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元宵節的手抄報1

這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要吃湯團、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團。我們先把手洗干凈,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面了,只見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團了,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進剛揉好的面團,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里,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里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 方法 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

我愛包湯團,但我更愛元宵節。

元宵節的手抄報2

元宵節來了!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 春節 活動的一個高潮,過了元宵節,這年才算真正過完了。在古代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或「燈節」,到現在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民間有逛燈會、社火表演、喝酒、猜謎、放煙花等活動,俗稱正月十五鬧元宵。所以呢,元宵節是一個「眼睛」的節日,但同時也就是一個「嘴巴」的節日。

我們這兒並不是什麼古城,沒有什麼廟會,也沒有燈會,我們有的就是縣政府組織的每年一次的放煙花活動。放煙花的地點就定在縣政府門前。大約七點左右。

我們趕去看煙花時已經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經開始燃放。那裡人山人海,熱鬧極了!我們先是看到無數個孔明燈升上天空,我連忙許願。還沒來得及閉上眼睛,只聽一聲巨響,煙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麗的火花,同時掉下來一個個「降落傘」,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有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又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煙花越來越多,形態各異。有的像撐開的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有的像數十條金色的銀蛇,扭動著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麗,迷人的畫面。

我們被罩在五彩斑斕的煙花下面,有一種仙女飛天的感覺;又像是若大的空間,只有我自己在遨遊神州。

欣賞煙花之餘,「吃」這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節家家吃湯圓的習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團圓之意。賞完煙花,我們也要回家吃湯圓了!


元宵節的手抄報簡單精美5張相關 文章 :

★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2020最新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簡單漂亮模板6張

★ 小學生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20元宵節手抄報精美簡單模板6張

★ 五年級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2017元宵節手抄報精美又好看大全

★ 2017簡單又漂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簡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

★ 最簡單的元宵節手抄報

★ 小學生簡單元宵節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