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鬼怪》觀後感
用一條朋友圈就終結《鬼怪》的話,總感覺少了點什麼,似乎對不起我的那麼喜歡。想著之前看完《請回答1988》都寫了個幾千字的小想法,這部劇,我這么謹慎的人既然敢用「最喜歡沒有之一」幾個字,也不能輸啊,否則我也太不走心了。這兩部劇,都是好劇,但是你問哪部更好,我覺得不能也無法比較,因為風格完全不一樣,不能直接拿來比。況且每個人的感受和喜好也不一樣,評判的結果總帶著主觀的意味,說出來沒什麼意義。
追這部劇不是出於任何人的安利,純屬自發行為,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更加喜歡。一開始不知道從哪聽了它的主題曲,覺得特別抓耳,然後看了MV,覺得孔劉很帥很有氣質,金高銀少女感爆棚,那時候就淺淺地想這部劇肯定好看,然後你以為我就看劇了嗎,並沒有,可能還是強迫症,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准備,因為我不喜歡忙忙亂亂的感覺,就一直擱置著,想著趁自己閑下來再看,這一擱置就是一個多月。直到我再次聽到主題曲還是會上頭的時候,我突然就有了排除萬難的勇氣,果斷開始追劇,最後迎來happy ending.
有段話這么說,「我可能會忘了你說過什麼,做過什麼,但是你帶給我的感受我會永遠記得」,我就是這種感受派的人。我看過的覺得好看的劇,絕大部分劇情還是會忘記,但是一定有那麼幾個鏡頭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挑一些說一說,包括但不限於:《請回答1988》,狗煥在公交車上撐在女主背後不讓她被擠到的場景,阿澤永遠一臉燦笑地看著德善;《情書》,女主角總是站在一片雪地里對著遠處的大山喊「你還好嗎?」,男主跟他暗戀的女生一前一後騎著單車在環湖公路上的場景;《南方與北方》,男主角深情凝視的眼神;十年前看過的《藍色生死戀》,我甚至連男女主的臉都忘了,但是男主背著快要死的女主穿過一片蘆葦盪的場景,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秋天的悲涼;同樣是很多年前,不知道是哪部劇的鏡頭,男女主站在雪地里,似乎是說著關於初雪的話題,這個場景以浪漫的名義在我腦海里占據了很散橋久的位置,但是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劇,罷了罷了,小時候很多的想法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都會忘記的,這是不爭的事實。我想說什麼呢,那些最吸引我的東西,不是語言,不是跌宕起伏的情節,可能就是那些深情憂傷的眼神,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甚至兩個人置身其中的整個畫面,傷感的,明媚的,那些讓我感受到美的東西。再比如,十年前喜歡胡歌,但卻不是因為他大火的仙劍系列,而是因為《神話》,那個一開始活潑搞怪的易小川,後來成了憂心百姓的將軍,某個瞬間我看到了他眼神中復雜的情感,那一刻就像烙印一般,所以我在初中同學錄喜歡的男明星那一欄都寫了他的名字。後來有同學跟我說,他覺得胡歌就適合演那種活潑搞怪話多的角色,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我是因為易小川喜歡他的,而不是李逍遙,也不會是李逍遙。
《鬼怪》就是這樣充滿感受性的劇,這樣的畫面太多了。拍得很唯美,但不是空洞的唯美,第一次看劇截了幾十張圖片。台詞很優美,是有內涵不流於形式的優美,這也得益於男女主自然精湛的演技,還有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第一次因為一部劇的主題曲和插曲買了音樂包。但是你問我這部劇講了什麼故事,我會非常詞窮,可能跟表達能力也有關系,師妹甚至開玩笑說「師姐你怕是這部劇最大的黑粉吧?!」,「我懷疑之前你一兩千字的朋友圈是找人代筆的吧」。嗯,其實我講的時候那些畫面都浮現在我腦海里,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說,最後就變成了,「就是很甜啊,很好看啊,你看就知道了啊,反正就是很好看啊」,扶額感嘆一下,因為這部劇的美在於它給人的那種感受,要看了才會知道,有時候語言真的會很空洞。不過呢,既然是感受,那肯定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所以,如果覺得不好看,不要來找我,哈哈。
可巧的是,前不久重溫的《我的女孩》的男主李棟旭在這部劇裡面沖攔猛演男二號,嗯,這一次終於找對了造型師,而且感覺顏值比之前更高了。但可能是陰間使者這個人設要搭配「傻傻的感覺」才更適合,所以,感覺笨笨的。不過可能關鍵在於,他跟孔劉站在一起。不好意思,你們兩個站在一起我只能看到孔劉了,顏值高氣質佳演技贊。以前聽我老妹說她最喜歡的韓國男演員叫孔劉,我當時候不懂,即使看了《熔爐》也沒怎麼懂,現在的我想說,懂什麼懂,不用懂,阿扎西,就是你了。
最後描述一下讓我入坑的那張圖的場景吧:衡燃
那是第一集末,女主跟著男主推開門一不小心就從韓國到了加拿大,第一次出國的她特別開心,在前面蹦蹦躂躂,男主在後面一臉「我該拿你怎麼辦」的小情緒跟著,在女主認定了男主——鬼怪有著這樣的超能力之後,她仗著自己鬼怪新娘這個命中註定的身份,就那樣站在加拿大的街頭,拿出「視死如歸」的勇氣對男主說,「我決定了!」
男主一臉懵逼,「你決定什麼了?」
小新娘一本正經地說,「我要嫁給你!」
接著就是那句,「我愛你!」 略偏著頭,一臉燦笑。
嗯,怎麼可以這么可愛!!我一個女生都被這個甜甜的笑容打敗了,鬼怪你就乖乖認輸吧。